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暑熱天,這些食物幫你有效緩解身體不適!

暑熱天,你是不是有一種快要窒息的感覺?身體是不是常常會有要罷工休息的癥狀?這些癥狀都來源於高溫酷暑。其實,飲食可以幫我們很好地應對酷暑帶來的不適。

濕熱會致病,可用飲食調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夏季,由於氣候炎熱,濕氣重,很多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常見的癥狀有上火、食慾差、乏力睏倦等。航天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張昶介紹說,所謂的夏季主要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也就是農曆四、五、六月份。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說:「夏三月,此謂蕃秀……」蕃秀的意思是,進入夏季以後自然界氣候炎熱,萬物處於生長茂盛和華美的狀態。中醫講天人合一,意思是人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進入夏季人類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適應夏季炎熱的氣候,這裡給大家一些夏季飲食養生的建議。

首先飲食上要清淡可口,避免黏膩;其次要選擇健脾養胃的食物,以此來促進脾氣的運化;最後要選取生津止渴的食材來補充體液的消耗。有三種食療方非常適合這一時期選用:第一種是鮮荷葉綠豆冰糖粥;第二種是祛暑開胃茶;第三種是生津解暑飲。這三種食療方案從粥、茶、飲三個不同的角度,提供了飲食養生不同方面的選擇。

1荷葉綠豆冰糖粥

其製作非常簡便,成本較為低廉,關鍵是其調理效果極佳。

組成:鮮荷葉1張,綠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方法:將荷葉、綠豆、粳米分別洗凈;冰糖用涼白開調化,待用;荷葉切碎,以布包好。取清水適量,先煮綠豆、粳米,至粥將熟時,將荷葉包放入粥中。熬煮片刻,至聞到荷葉清香味,再倒入冰糖水,粥即熬好。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之所以會推薦食用這款粥,是因為有中醫原理在其中。荷葉味苦、澀,性平,色青氣香。長於清熱解暑,開發清陽,併兼止血,常用治感受暑熱,頭脹胸悶、嘔吐泄瀉,以及各種出血症。綠豆是葯食同源的食材,《本草綱目》載綠豆: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粳米: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熱澀。

2祛暑開胃茶

祛暑開胃茶的製作也非常簡單。進人夏季尤其是暑濕天氣,不少人會覺得渾身茹膩、睏倦、口味差、胸悶甚至腹脹、大便茹膩等。這種情況在中醫辨證來講,往往是濕熱,暑濕睏倦。祛暑開胃茶可以化解人體內的濕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這樣就可以增進食慾。

組成:藿香3克、陳皮3克、生甘草5克

方法:沸水沖泡,每日沖泡1劑,飲用不限次數。

適宜人群:入夏后,口中黏膩、食欲不振、四肢酸困、乏力、大便稀溏,中醫診斷為暑濕者。

藿香性微溫,味辛甘,具有芳香化濕、發表解暑、解表散邪、利濕除風、清熱止渴、和胃止嘔、理氣和中、健胃祛濕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發熱、風寒感冒、胸悶腹脹、胃寒疼痛、嘔吐、瀉痢、口臭等症。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生甘草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等作用。

3生津解暑飲

生津解暑飲在明朝時就已盛行,夏季經常飲用生津解暑飲可以預防中暑。

組成:桑葉5克,菊花5克,淡竹葉5克,白茅根30克,梨汁50克,荸薺汁50克,藕汁30克,白糖適量。

方法:

1. 將桑葉、菊花、淡竹葉、白茅根洗凈,除去雜質。

2. 將上述4種藥物放入砂鍋內,加白糖、清水適量,以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煎煮15分鐘,濾去藥渣,放涼待用。

3. 將製備好的梨汁、荸薺汁、藕汁與放涼后的葯汁混合。依個人口味,調整白糖用量。

適宜人群:入夏后,時常感覺到心煩、口渴、身熱、咽痛,小便黃赤,中醫診斷為暑熱者。

桑葉、菊花、白茅根都是常用的用來治療暑熱、風熱的材料。

桑葉治風熱頭痛、發熱咳嗽,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肝火上炎目赤腫痛。

菊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或肝陽上亢,頭暈目眩,以及瘡瘍腫毒等症。

白茅根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有清泄肺胃邪熱之功效。全方以桑葉、菊花散暑熱,竹葉、白茅根導暑熱,從小便而去,以梨汁、荸薺汁、藕汁清熱生津,共達生津解暑之妙用。

熱天飲食適合「煮」與「蒸」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楊璞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意思是,小暑大暑節氣會感覺夏季的悶熱更加明顯,很多人會感覺煩躁、體內濕氣重甚至胃口也受到影響。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食療養生專家們提醒,熱天飲食養生也不妨試試「煮」和「蒸」。

水煮鱔片

補中益氣除風濕

由於夏季很多人喜歡待在空調屋,這樣一來,容易誘發風濕,而且寒氣過多容易損傷人的脾陽之氣,導致中氣不足。另外,由於此時汗出較多,氣隨汗脫,容易傷氣。

肺病科主任李芳介紹說,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此時最宜吃黃鱔。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水煮薏仁

利水滲濕 健脾止瀉

中醫認為,長夏對應五髒的脾,此時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癥狀。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說,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作用。

長夏的濕邪如果困脾,人就會出現面目肌膚髮黃、肢體浮腫等癥狀。薏苡仁長於健脾燥濕,脾濕一除,面部顏色自會改善。建議煮食一些薏苡仁山藥粥,取懷山藥、薏苡仁各100克,加水熬粥,每日服用,可健脾益腎、抗衰老。孕婦慎食。

粉蒸蓮藕

安神助眠 清熱除煩

暑熱天氣,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出現精神疲憊、食欲不振、口苦苔膩、胸腹脹悶、體重減輕等徵象。此時中醫養生強調補充體力,均衡營養,解熱防暑。脾胃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孫剛介紹說,藕有助補益氣血,增強免疫力。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此外,藕還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天氣炎熱很多人胃口不好,蓮藕還有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

盛夏養生有「三訣」

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王鳳岐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夏天人體內的陽氣雖盛,但卻浮於外,而陰氣伏於內。一不小心,陽氣就會外泄。尤其是盛夏,潮濕悶熱,讓人的身體倍感不適,食欲不振,脾胃不佳。那麼,此時如何養陽呢?應注意三點:防暑濕、莫貪涼、靜心火。

防暑濕

防濕邪侵襲,生活中要做到經常開窗通風,避免雨淋,不要在濕地長時間坐卧,汗濕的衣服要及時更換等。除此之外,可以多吃一些祛濕的食物,如豆類。另外,多吃苦也有祛濕的效果,苦瓜、萵苣、苦菜等都屬於苦味食物,但不可食用過多。

莫貪涼

夏日圖涼快自然無可非議,但「過猶不及」,若只圖涼快而不知節制,身體就會遭殃。因為避暑並非越涼越好,太涼也有可能導致暑症,即陰暑。中醫認為,陰暑是「靜而得之」、「避暑乘涼得之」或是「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

養「心」首先就得需要一個「靜」字,我們常說「心靜自然涼」。但是人有七情六慾,如何才能讓自己真正「靜」下來呢?可以多聽聽天籟之音。所謂的天籟之音,就是來自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鳴等。靜聽天籟可以讓心靈皈依自然,使焦慮、煩躁等情緒一掃而光,從而達到寧心安神的目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