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低齡留學拷問中國家長,你為孩子做好準備了嗎?

低齡留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原因是家庭經濟條件變好,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另一方面原因是由於很多家長認為的應試教育限制了孩子更全面的發展。伴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體會到學習習慣、理念、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比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要。很多孩子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更早的接觸到國外的教育、適應國外的學習氛圍,為了以後更容易進入頂尖院校,所以儘早的就為將來做打算,把孩子送往美國留學。

然而,現在家長和孩子真的為低齡留學做好了準備了嗎?近幾年,關於一些小留學生的負面新聞被不斷爆出,這令家長,社會深感不安。例如一些小留學生遇到的自理問題,不同文化背景下價值觀的變化問題,身處異國他鄉產生的心理問題等,這些都是小留學生們出國留學可能面對、可能發生的情況。留學君有幸採訪到了瑞思學科英語的學術高級副總裁Sally老師,為大家解答低齡留學怎樣才算準備好的問題。

袁雪 Sally

瑞思學科英語學術高級副總裁

山東大學英語系、美國HOFSTRA UNIVERSITY大學基礎教育學碩士

時任瑞思學科英語學術高級副總裁、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秘書長,多項國家十二五規劃課題組負責人、資深少兒英語教育專家。

Q=留學雜誌

A=Sally

Q

因為留學的持續升溫,很多家長考慮在低齡階段就送孩子出國讀書。但是也有很多家長沒有做好十足的準備,便草率做出決定,那您覺得多大孩子出國算低齡留學呢?

Sally18歲前的孩子出國讀高中,國中,國小就已算是低齡留學。若已超過18歲,到了大學階段就不算低齡留學。

Q

現在大部分選擇低齡留學的家長都是70后,80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送出去留學。卻沒有從孩子自身去考慮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去留學?那您覺得什麼樣的孩子適合低齡留學呢?

Sally低齡留學的確現在越來越多人在關注。通常我會跟家長這樣說,孩子應該擁有四個「自」。第一個「自」是有自信,就是自信的孩子。什麼叫自信?這不僅僅是分辨意思,自信首先是孩子要很了解自己,這個孩子不會因為小小的困難就會有情緒上的波動以及行為上的扭曲。通常自信的孩子我們會明顯感覺得到,這個孩子相對來說比較陽光,比較愛笑,並且對自己的評估有一定的客觀性,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哪方面不足,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哪方面有優勢。所以這些孩子心裡年齡相對來說就會更成熟一些,我們是通過孩子的這種自知力去判斷這個孩子是否是具有自信的。

第二個是自主。自主的意思是比如說國外的很多學校並不像國內強迫學生學習,全程監控學生去完成每一步的作業或者是學習計劃,在國外,孩子就需要自己根據自己的目標去制定相應的計劃,並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去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一個自主的孩子必須要有自己的自驅力。

什麼才是自驅力呢?就是要對自己的目標非常清晰,通過孩子的目標,我們就會了解到這個孩子將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將來想要去哪所大學?為什麼想成為這樣的人?為什麼想去這個大學?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說想去某一個學校,是因為這個學校很有名氣,我想成為一個銀行家,我覺得銀行家能掙錢等等。當一個孩子越早越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去哪一所學校的話,他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更強。

我們看自主能力就是看他的長期堅持目標的能力。也就是第三個「自」,自律。在自律方面,孩子通常表現為有自己明確的學業規劃,包括每一天自主的時間、學習制定的計劃表、自己成長進步的計劃表,並能夠按照這個計劃表堅持三個月以上,通常我們在評估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這樣的孩子他是有一定自律的。自律,包括在學業方面的,也包括在一些課外活動方面的,比如說我想去提升下自己的美術水平,或者是想提高我的音樂水平,他是否也能夠持之以恆的去堅持。

最後一個「自」,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若孩子在學業方面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並能夠持之以恆的去完成自己的學業計劃,但是在自理能力上比較弱,這也是很嚴重的問題。自理包括生活方面,有的孩子對於金錢的管理,財務的管理完全不了解,他只知道少花錢,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合理的分配。還有作息方面,是不是按時吃飯,然後合理的去安排自己的睡眠與學習的時間,還有對於運動的調配等等。

自理能力還包括對當地生活、文化、法律方面的一些了解。自理能力可能需要讓孩子長時間離開父母,讓自身得到鍛煉,這個是通過學習或讀書完成不了的。比如說在國內或者在國外,我們希望孩子至少曾經有一到兩個月以上離開過父母獨立生活過,並能夠比較合理的照顧過自己,通常我們認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基本能夠達標的。其實在美國的學校,尤其是國外的Boarding School(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校他們也會問孩子類似的問題,比如說他們會問到說20年後,當你在谷歌上搜索你的名字的時候你希望看到什麼?你的自傳的第35頁裡面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關於孩子是不是能夠有明確的人生的規劃的考量,他們通過這些也會看到,孩子是不是能夠承受某些失敗,去最終達到目標。

國外的學校都會比較關注孩子推薦人的推薦信,在推薦信上都有標準的一些模板。推薦人對孩子的幾個方面進行打勾,比如說,第一個是Sincerity,就是誠信,第二個Willing to live under this rule,就是願意在這規矩下進行生活,喜歡遵循規矩第三個Self-confidence,能夠自信。Self-discipline,能自律,還有Autonomy,自主。還有Leadership,領導力。還有Cooperation with peers,與同伴之間的合作,還有Inspiration for others,對其他人的敏感度,對其他感覺的敏感性對他人的啟發,還有Resp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s,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還有是Emotional stability,情緒的穩定性。還有Reactions to criticism and frustration,對於批評和挫折的反應。最後一個通常是Maturity,成熟度,成熟度就是與他的年齡相對比的成熟度,通常也會讓推薦人對他這幾個方面進行打分,這樣也有助於學校去判斷這個孩子適不適合進行獨立的寄宿制留學。

Q

現在有很多家長只盲目的送孩子去留學,並沒有考慮自己的家庭是否適合送孩子去留學,您覺得什麼樣的家長,或者家庭適合送孩子去低齡留學呢?

Sally首先這個家庭必須是跟孩子的親子關係是非常的融洽的,而且是超出一般的融洽,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在青春期不喜歡理睬家長,比較叛逆,家長的態度是放任他、不管他,這樣的家長我們是不建議他的孩子去進行出國低齡留學的,否則他的親子關係會越來越惡化,如果孩子在外面都不能很和睦的跟家長這樣的成年人相處,那他也很難跟校外的其他的成年人更親密的接觸,孩子就會生活在一個沒有成年人深度心裡溝通的環境中,這是比較危險的。

還有另外一種家長,他認為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非常好,但其實孩子並不這麼認為,這些家長覺得,孩子跟我無話不說,他幾乎沒有秘密,所有的秘密我都知道,他的悄悄話都會跟我講,這樣的家庭也很危險,孩子是活在他的控制下的,家長雖然感覺自己跟孩子之間是完全透明的,但是其實孩子是需要自己空間的。所以這樣的孩子出去之後很容易造成一旦脫離了父母之後,他反而什麼都不想跟家長進行分享溝通的結果。所以這兩種都不叫做親子關係十分融洽。十分融洽的親子關係通常是這樣的:家長對於孩子是一種尊重的態度,孩子對家長也是一種尊重的態度,然後雙方更多的是一種朋友式的相處,所以這樣的家庭是適合低齡留學的。

Q

現在很多家長,對於要提前多久為孩子留學做準備有很多分歧,有部分家長覺得就是越早為孩子準備越好。還有一部分覺得太早準備是在浪費時間,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你認為合適的準備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Sally我覺得從三歲開始就應該為孩子準備,剛才所說的自律能力、自理能力、自主能力、自信能力,這四個能力都不是說一年之內能培養出來的,以及家長跟孩子之間的像朋友般互相尊重的親子關係,也不是一年之內就能夠實現的,這都是在孩子三歲之後,有了清晰的自我認識之後,開始被建立起來的,這些都是人格培養、性格培養的長期工作,而不是短暫的一蹴而就的。比如說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更多的文化層面的,包括美國的孩子學過了什麼?讀過什麼書?看過什麼樣的電影?流行什麼樣的文化?這些都是孩子在將來出國留學之後想結交到新的朋友之後需要溝通的內容,這些內容的準備也不是通過通俗的語言能力進行簡單的交流就能達到的,否則孩子出去之後會成為一個校園的一個獨行俠,造成可能只跟孩子真心交流,沒有辦法真正融入美國大學的這種文化當中去的結果。

課堂裡面更是這樣,我們如果純粹的只會說簡單的生活用語,但在課堂中會學到生物學、物理學、化學,這些理工科的時候都有很多專業的名詞。學習這些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我們叫做學科英語。這些學科類的、學術類的英語是內容層面的,都是孩子需要長時間浸泡在英文環境中進行學習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Q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過關了,也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了,然後資金也充足便可以送孩子去進行低齡留學,您覺得這是否是已經為低齡留學做好準備?還差哪些呢?

Sally首先資金充足這個是必要的。學校除了學費以外,還有很多的隱性的一些花費,包括暑假需要參與一些國際性的旅行,或者一些志願者的活動,學校組織的募捐活動。私立學校的話,還會有更多的額外花費。孩子自信、自主、自律、自理這幾個方面的軟能力的準備,情感方面以及生活方面的準備,都需要一定的資金。

在語言方面,很多家長誤以為語言就是語言測試,這是片面的。語言也有文化內容的交流,以及學術,學科,內容方面的交流,這個是需要同時同步打好底的。除了上述的四種能力,孩子的領導力也很重要,領導力可能在國內接觸比較少,通常我們說孩子很擅長考試,或很擅長記憶總結,但是不太擅長於國外的很多上課以及考試的形式,他們上課方式是需要孩子去參與的,考試通常是小組之間做項目來去完成,但孩子因為從小都是自己獨立去完成的,所以沒有這樣跟別人團隊合作的能力。因為語言的問題,或者是學科知識還不夠充沛的情況下,導致他沒有團隊合作的概念,這也是我們說的團隊領導力當中很重要的合作能力,以及孩子的項目管理能力.

Q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留學期間,因為擔心孩子,身心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您覺得從家長自身來說,家長應該在心裡或者其他方面做哪些準備呢?

Sally家長沒有必要因為低齡留學壓力太大。舉個學游泳的例子,如果你永遠不到水裡面去,那你就永遠都學不會游泳,就像孩子情緒的穩定性,他對於挫折和批評的反應,如果說孩子從來沒有遇到過巨大的失敗和巨大的挫折,很有可能一次失敗就讓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了,我認為該讓孩子多去承擔,家長是沒有辦法來幫他去承擔的,家長做的就是儘早給孩子做好準備。比如說孩子在國小階段,可以讓孩子嘗試參加獨立的一周到兩周的的離開父母的營地教育,或者是夏令營,冬令營這樣的活動。孩子到了國小高年級或國中低年級階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讓孩子獨立的在國外兩到三周,這種形式叫做微留學,通過這種微留學的形式,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夠逐步的提升。

家長在從三歲到十四歲這十年裡面,每一年給孩子搭一個梯子,讓孩子一步一步的走上去。語言能力也是一樣的,可能從最初的簡單的交流,到最終孩子是能夠跟美國人或者是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我們叫英語為母語的人能夠進行學術方面的交流,這個也是需要十年的積累的。所以總結一下來說,我覺得低齡留學提前十年開始,是可以把這些能力都建立好的。

(留學為你來:低齡留學需謹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