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殭屍片之父」喬治·羅梅羅去世,終年77歲

憑藉《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等殭屍片載入影史的美國著名導演喬治·A·羅梅羅(George A. Romero),因病於當地時間7月16日在多倫多的家中去世,享年77歲。

美國著名導演喬治·羅梅羅。

羅梅羅的經紀人代表其家人發布公告,宣布其死訊:「傳奇電影人喬治·羅梅羅於7月16日周日去世。去世時,他聽著《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的電影配樂,那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妻子蘇珊娜·羅梅羅(Suzanne Romero)和女兒蒂娜·羅梅羅(Tina Romero)也都陪伴左右。他在睡夢中安詳離世;此前,羅梅羅也經歷了與肺癌短暫但卻積極的鬥爭。」

喬治·羅梅羅1940年2月4日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父親是古巴移民,母親有立陶宛血統。或許是受身為藝術家的父親的影響,羅梅羅從小就對繪畫、電影頗有興趣。20歲那年,他由匹茲堡名校卡內基梅隆大學工藝美術系畢業,此後與三五好友合辦廣告公司「潛在畫面(The Latent Image)」,接拍商業廣告以及各類短片。

幾年之後,懷揣電影夢想的羅梅羅集合了一班同道中人,每人出資600美元,以6000美元的啟動資金創辦獨立電影公司,計劃拍攝一部恐怖片。由於深受理查德·馬特森(Richard Matheson)的著名小說《我是傳奇》(I Am Legend)的影響,他將類似的末世故事搬到了賓夕法尼亞鄉間,但恐懼威脅的源頭卻由小說中的吸血鬼改成了《活死人之夜》里的成群殭屍。

所謂的殭屍,其概念本出自加勒比海地區巫毒文化(Voodoo),講述被術士操控的活人,如同行屍走肉。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好萊塢就對此主題有過開發,《白殭屍》(White Zombie)、《與殭屍同行》(I Walked with a Zombie)等影片均照搬了最初的殭屍概念。

《活死人之夜》確立了當代「喪屍」的三大標準,即「無思想、吃人肉、爆頭死」。

到了《活死人之夜》中,殭屍——其實全片由始至終都未出現過殭屍(zombie)一詞,對那些行屍走肉的叫法,用的是食屍鬼(ghoul)——有了全新的形象與定義。

從殭屍要吃人肉到被咬后就會也變成殭屍(顯然這個設定是來自吸血鬼的影響),還有殭屍的行動遲緩、動作僵硬、不會思考……所有這些特徵,可以說全都是羅梅羅與聯合編劇約翰·盧索(John Russo)的創造發明。

1968年10月1日,《活死人之夜》在美上映。雖說影評人意見並不統一,不少報章雜誌都斥之為「垃圾電影」、「血腥殘忍」,但年輕觀眾卻趨之若鶩,一些露天電影院甚至還因為場場客滿、一票難求而在報上登出「道歉聲明」,向那些無法入場的觀眾表示歉意。

對於如今的觀眾來說,成本低廉、黑白攝影的《活死人之夜》或許早已失去了視覺衝擊力與新鮮感。但回到1968年時,我們或許可以通過當時還是新晉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發表在《讀者文摘》上的文字來感受一下《活死人之夜》帶給觀眾的強烈刺激:

「年齡小的觀眾全都驚呆了。電影院內,幾乎鴉雀無聲。劇情推進到大約一半時,就已經完全沒有了喜劇恐怖片那種輕鬆愉快的味道,完全就是讓人出其不意的各種恐怖劇情。我看到過道另一邊坐著個小女孩,可能八九歲,她紋絲不動地坐在位置上,邊看邊哭。你可能已經不記得自己六七歲時看的電影,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了。但你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處於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看到銀幕上的東西,會很當一回事。對於片中的主人公,他們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於是乎,當主人公全都被殺死時,那已經不光是沒有合家歡結局的問題了,那根本就是個悲劇的結尾:沒有人能夠幸免於難。就那麼結束了,全都完了。」

《活死人之夜》在那段時間裡票房大賣,年輕觀眾從這部時長96分鐘的電影里看到了針對美國社會、今日世界的種種影射和諷喻。

有別於「科學怪人」「化身博士」「狼人」「木乃伊」「吸血鬼」等傳統恐怖片主角,《活死人之夜》中的反派形象並非是單一個體,而是一大群身份不明、面目模糊的行屍走肉。不少人拿它與冷戰威脅、種族矛盾聯繫在了一起。

而羅梅羅不顧當時的好萊塢慣例,大膽起用黑人演員端納·瓊斯(Duane Jones)擔任男一號的做法,也賦予了本片更多的現實意義。

幾十年來,研究「殭屍片之父」羅梅羅創作思路的書籍層出不窮。

1999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活死人之夜》選入「電影收藏名錄」,以示對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肯定。毫不誇張地說,該片一手開創了類型片領域一種全新的樣式,新一代影迷所熟悉的《驚變28天》(28 Days Later)、《殭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即便是現如今影視作品中行動速度越來越快的殭屍(比如日本電影《請叫我英雄》中的跳高殭屍),恰恰也是因為有了「老祖宗」羅梅羅設下的「動作緩慢」這個梗,才會有如今這樣的進化與顛覆。因此,稱羅梅羅為「殭屍片之父」,可謂實至名歸。

不過,對於現在的殭屍片,羅梅羅自己倒不怎麼滿意。他曾評論說,吸引全球無數冬粉的美劇《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本質上「只是一出肥皂劇,只不過偶爾有幾個殭屍出場」。在他看來:「殭屍電影必須具有更廣闊的視野才行。在我的電影里,殭屍永遠都是一個用於諷刺或政治批評的角色。現在的殭屍片里,我覺得恰恰少了這些。」

除《活死人之夜》外,羅梅羅還執導了其續集《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活死人之日》(Day of the Dead)等影片,均獲得巨大成功。相比之下,他另幾部在好萊塢體系內完成的作品,反倒口碑平平。

史蒂芬·金:「真是難過,我最喜歡的合作者,我的好友,喬治·羅梅羅與世長辭。喬治,這世上再也不會有另一個你。」

羅梅羅去世的消息傳來,不少圈內名人都通過社交媒體表達哀思之情。早在1982年就與他合作過《魔鬼秀》(Creepshow)一片的「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難掩悲痛之情:「真是難過,我最喜歡的合作者,我的好友,喬治·羅梅羅與世長辭。喬治,這世上再也不會有另一個你。」

詹姆斯·古恩:「是你讓我有了拍電影的想法,是你幫助我從怪物身上找到了各種意義。謝謝你,我愛你。」

《銀河護衛隊》系列的導演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則在推特上寫到:「是你讓我有了拍電影的想法,是你幫助我從怪物身上找到了各種意義。謝謝你,我愛你。」

此外,《逃出絕命鎮》的導演喬丹·皮爾(Jordan Peele)、類型片名導吉列爾莫·德爾托羅(Guillermo del Toro)、音樂人兼導演羅伯·尊比(Rob Zombie)、《電鋸驚魂》編劇雷·沃納爾(Leigh Whannell)、墨西哥Cult片名導羅伯特·羅德里格茲(Robert Rodriguez)、西班牙影星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等都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了懷念之情。

| 金姝慧 | 艾美獎提名 | 敦刻爾克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