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顧明遠:反思教育——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本文系顧明遠先生在「國際視野下的教育變革——《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文版出版研討會」上的發言。

顧明遠

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顧問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教育學會榮譽會長

編者按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發布了成立70周年以來第三份重要的教育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這份報告提出了新的教育價值定位,即教育是全人類的共同核心利益,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7月7日,《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文版出版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圍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所重申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和發展觀,研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的教育思想和價值定位,探索教育全球治理背景下的本土化表達。

研討會上,顧明遠先生以「三個時代 三個報告」為題,做了一次生動而精彩的主題報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45年成立以來的70年中發表了很多報告,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只有三個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和《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這三個報告,標誌了三個時代。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於1972年發表,提出了「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兩個概念。

1974年,我作為教育顧問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雖然參加了這次會議,但那時因為文革思維和對《學會生存》內容的不了解,我們鬧出了不少笑話。

在會上,我們把聯合國作為一個和資本主義鬥爭的地方,強調反對霸權主義、反對跨國公司,對「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概念一無所知。資本主義國家因工人大量失業的問題提出發展成人教育,也就是繼續教育、終身教育。

對於成人教育,我們比較了解,但只是把它簡單理解為沒有學歷的成人接受教育。澳大利亞代表問我怎麼解決青年的失業問題,我卻說畢業生全部上山下鄉,沒有失業。

直到1976年,看了《學會生存》這本書,我明白了「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是怎麼一回事。所謂終身教育,就是在社會生產不斷變革的時候,教育要為每個人在他所需要的時候,提供學習的機會。終身教育開始與職業教育相聯繫,但到學習化社會,終身教育應該涉及每個人的每個階段,所有的教育都應該納入到終身教育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核子、電子為核心的科學技術高速發展。誕生於1946年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有半個房間那麼大,四萬個電子管。戰後,電子計算機應用於民間,在五六十年代迅速發展。

在發展過程當中,科學技術把人類代入了學習化社會,人類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科學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產變革與社會變遷。而教育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也是隨著生產技術的演變而演變的,所以科學技術使教育有了全新的意義。

報告從而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念。這個報告還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學習化社會。這兩個基本概念影響了我們教育。

對終身教育的認識晚了30年,雖然1976年已經有了相關中文書籍的出版,而且我也寫過一些文章介紹終身教育,但在的正式文件里,終身教育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在1993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

那麼,為何我們在30年的時間裡都無法理解終身教育的問題?

我們認識不夠。

這與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發展階段有關,是因為還沒有實現工業化,這點可以從馬克思那裡得到印證。

我在研究教育的時候,注意到了馬克思關於個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早在《資本論》里,馬克思就提到類似終身教育的說法,雖然當時還沒有「終身教育」這個提法。但是對於這方面的問題,馬克思主要有四句話。

馬克思的第一句話是「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是保守的。」因為資本家要追求利潤,就要改變生產線,所以技術不斷變革。

第二句話是「大工業生產造成了勞動的變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面流動」,正因為這種變革,生產線變革了,一部分工人就要被淘汰。

第三句話,「大工業生產還使下面這一點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用……全面發展的個人,來代替只是承擔一種社會局部職能的局部個人。」全面發展的人,不僅僅是用體力勞動,而且能腦力勞動,而且知道生產過程的原理。

第四句話,「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在這四句話里,蘊含的思想和終身教育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因為我們長期生活在小生產社會,工業化沒有完成,所以我們理解不了學習化新型社會的快速變革,理解不了終身教育的意義。

在馬克思看來,以往的生產都是保守的。而未來的社會,則可以實現按照社會的需要和個人的愛好轉換崗位。但是從前,我們一輩子做一個螺絲釘,一輩子在一個崗位上。千百年來每個農民一把鋤頭,一輩子守著一片土地。和大工業生產強調不斷變化的生產方式絕緣。

因此到了90年代,我們的經濟生產轉型了,幾百萬工人下崗,我們才開始明白什麼叫終身教育。

第二個報告提出於1996年。七八十年代正值資本主義的黃金期,經濟飛速發展。人們接受教育以後能夠增加生產力和財富,因此大家對教育給予了很大的希望。到了20世紀末,人們對21世紀寄予很大希望,希望21世紀能夠解決所有的困難,所以就出現了《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篇報告。

期望21世紀經濟能得到發展,社會矛盾得到緩解,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這個報告充滿了樂觀主義、理想主義。開篇就指出,面對未來的眾多挑戰,教育是一種促進更和諧、更可靠的人類發展的主要手段,人類可以藉此減少貧困,排斥不理解、壓迫、戰爭等現象。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充滿了理想主義、樂觀主義。但是剛剛進入21世紀,911事件使德洛爾報告的希望完全破滅了,出現了恐怖主義,而且越演越厲害,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一直到現在經濟都沒有很好地復甦,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一直到現在都在影響著世界的經濟。

在這個情況下,第三個報告提出了反思教育——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培養恐怖主義的分子,還是培養熱愛和平的人?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報告充滿了人文主義的精神——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和平、平等,尊重人的權益,而且要為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

教育是人類的共同利益。知識是全人類的財富,是要全人類共享,學習既是個人的事情,又是集體的事情。雖然現在強調教育的個性化,但是個性化並不是個人孤立起來,教育是一個集體的事。這個報告對教育工作者充滿啟示意義。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和《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這三篇報告如今已出版成書,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離不開政治。就像《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報告里充滿了理想主義,強調教育蘊含財富,但是最後這些設想卻都落空了。但並非萬能的教育,雖然不可能改變世界狀況,卻至少要有理想。

教育的理想是什麼?我們要培養熱愛和平的,尊重人格,尊重別人的人。只有培養這種人,把人類的利益都放在自己身上,才有和平,才有大家的共贏。拒絕稱霸,拒絕作為世界的警察。所以這份在新世紀提出的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報告,對全世界教育有著重要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集中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智慧,他們根據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報告。這三個時代,三個報告,引領了時代教育的重要方向,在今後一段時間裡,也必定會影響教育的發展。

註:本文整理自網教育頻道

關注教育|就是關注未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