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金融科技未來四大趨勢

金融之家6月5日訊,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2017於6月3日-4日在京召開,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發表了主題為《數字普惠金融正在發生的未來》的演講。陳龍以螞蟻金服的實踐舉例,並從五個方面來講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趨勢,探討金融科技在多大...

金融之家6月5日訊,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2017於6月3日-4日在京召開,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發表了主題為《數字普惠金融正在發生的未來》的演講。

陳龍以螞蟻金服的實踐舉例,並從五個方面來講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趨勢,探討金融科技在多大程度上能解決金融體系的兩大問題:難普難惠和脫實向虛。

陳龍認為金融科技的未來趨勢有四個方向:第一個趨勢是技術可以全方位地降低金融的服務成本,推動金融的普惠化;第二個趨勢是金融的場景化;第三個趨勢是改變了觸達方式和商業的邏輯,以後的金融會以用戶為核心,打造C2B的金融生活概念;第四個趨勢為傳統金融和金融科技應當是互相激勵、補充、融合生長的關係。

以下是演講全文:

各位親愛的老師、朋友,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我想我今天的任務是用很短的時間試圖跟大家解釋一下數字技術或者是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之間的關係。我用的題目叫《數字普惠金融正在發生的未來》。因為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經講過,一個CEO最重要的使命是探知正在發生的未來,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正在發生的代表未來的趨勢,數字普惠金融是這樣的趨勢。

我們現在講金融體系最大的問題,一般會是兩個問題,剛才前面的嘉賓已經有很多的闡述。第一個問題是難普難惠。第二個是脫實向虛。所以我們的問題是,金融科技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夠緩解這兩個難題,我嘗試從螞蟻金服的一些實踐裡面尋找這樣的答案。我這裡也會試圖從五個趨勢的角度來講金融科技一些最重要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也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了。

第一個趨勢,前面各位嘉賓都講到了,金融科技可以全方位地降低金融的服務成本,推動金融的普惠化。

我們都知道金融一般是有四種成本,獲客成本、風險甄別成本、經營成本以及資金的成本。前三種成本都可以在這個時代正在被技術非常深刻的改變,我們知道了移動互聯非常基本的改變了用戶觸達金融或者是獲取金融用戶的成本和效率。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的技術改變了我們風險甄別成本和效率,大數據幫我們甄別風險,因為甄別風險是基於信息的,而人工智慧其實就是一種大數據的學習能力,而雲計算的成本大概是傳統IT成本的十分之一。所以這三個東西的結合,是非常根本地改變了我們甄別風險的成本和效率,這三個可以加起來去理解。其他的技術比如說區塊鏈代表的是不需要信任的信任,而信任是金融的基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技術正在全方位的改變,金融技術的基礎設施會帶來成本和效率的改變,這個並不只是一個概念,是正在發生的一個現實。

我用支付寶用這樣的例子,講到支付寶的時候,大家會想起螞蟻金服的支付寶往往會有一種認為是因為你有一個阿里巨大的生態體系,所以背靠這個生態體系做金融可能比較容易。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正確的理解就是沒有支付寶的話,就沒有阿里巴巴的今天,因為其實一開始大家都知道,支付寶就是為了解決阿里巴巴的網購而誕生的,而網購裡面最重要的問題還不只是支付的問題,而是買賣雙方不信任的問題,因為他們不能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如果大家去螞蟻金服的話,會看到我們有一個傳真機,一開始我們是通過銀行買家把錢打到支付寶的賬戶,我們通過傳真機給賣方聯繫,賣方給買方發貨,我們跟買方確認,再把錢給了賣家。

所以其實支付寶第一個解決的是信任的問題,而不是支付的問題。我想講最關鍵的點,當我們在做金融創新的時候,我們要記住任何有生命力的金融創新都是在解決金融的痛點來產生的,沒有無緣無故的金融,不會就金融創新談金融創新的,一定是解決了商業的痛點。

第二,大家覺得金融科技是一個非常高大上的東西,因為我的技術很牛,所以我用來解決金融的問題,這也是一個迷思。如果大家看一下支付寶的話,以我們在「雙十一」的時候為例,其實我們2010年剛開始做「雙十一」的時候,支付寶每秒鐘只能處理300筆的交易,顯然這個不能滿足剁手黨的需求。大家如果想象一下,「雙十一」是什麼樣的場景?是零點以後有幾千萬人衝到同一個廠商買東西,你必須幫助這些剁手黨把他們想要的東西買到,而且一分錢都不能有偏差,所以這個是巨大的壓力。

在這個壓力之下,因為商業痛點的壓力,我們技術飛快在迭代,所以到2013年開始,我們開始使用雲計算的技術,到去年的時候,「雙十一」我們已經每秒鐘能夠處理12萬筆的交易,我們知道全球最大的支付機構是visa,它的記錄是1.4萬筆,所以我們從它的零頭六年時間變成了它的十倍。

我這裡想講的第二個點,就是金融科技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個商業場景鍛煉你的技術,你的技術是在這個場景裡面磨鍊出來的,所以我覺得這是經常被誤解的一個觀念。

我剛才已經講了,以支付寶為例,移動支付已經變得非常普及,不但是普及技術領先,而且是既普且惠,從惠的角度來說,在支付這個行業我們消費者一般是不付錢的,一般是給商家收錢,如果看一下美國的話,一般的收單成本大概是3%,在這個收單成本已經降到了大概千分之六左右,如果是轉賬的話,無論是美國的支付寶還是肯亞支付的創新,他們大概是1%到2%,我們基本上是0%了。

所以我想講的真正的既普且惠,在人類過去幾千年中是一個傳說,這幾年因為數字的力量,它真的成為可能了。

這是我想講的支付的例子。我現在講的第二個例子就是如何通過技術實現流水化的操作,減成本,提高效率,助體驗。

我們有一個「310」的體驗,就是我們的小貸,什麼叫「310」的體驗呢?花3分鐘申請,1秒鐘到賬,0人工干預,就是大家可以知道未來的金融一定是這樣的,就長在這個場景里,真的就是你需要金融的時候它就會出現。但是因為這是技術帶來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帶來了可能,在傳統的信貸的話,大概一筆需要2000塊錢左右的費用,我們只需要幾塊錢。所以說為什麼這種微貸在傳統是不大可能實現的。

我剛才講的是體驗,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六年中,我們的螞蟻微貸大概為600多萬家的小企業(總共加起來有7000萬家小微企業,加上創業個人)提供了1萬多億的貸款,而且戶金的餘額大概是低於3萬塊錢,所以跟銀行相比,是一個很好的差異化的補充,我們是做毛細血管、微貸、小額,這個其實不是一個零和遊戲。

而且我們如果比一下格萊珉銀行,格萊珉銀行大概是花了40年時間,它是工業時代的標杆,非常值得我們欽佩和驕傲的,但是他們用了40年時間,總共的貸款金額應該是1000億人民幣左右,我們用了六年的時間,大概已經超過了1萬億了。

在這個時代因為技術的力量,你要做微貸做普惠的話,應該是不同的方式和規模,這是一個網貸的例子。剛才講的第一個就是因為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成本和效率的整體改變,帶來金融的普惠,這是第一個大的趨勢。

第二個趨勢,金融的場景化。

原來在工業的時代,金融中心和場景無論是消費、商業和社交的場景是分離的,在這個時代是慢慢合二為一了,就是將來的金融就長在場景裡面,不會是分開、分離的情況。

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說我們跟保險公司一起合作的地提供消費保險,我們剁手黨經常享受了,但是不自覺的一個保險,比如說退貨險,它的金額是如此低,但是讓你整個的體驗變得非常順滑。大家看一下去年「雙十一」的時候,那一天我們就賣了6億單的場景保險,肯定是一個吉尼斯的記錄,幫助消費者轉化率提高了18%,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個保險,一般消費者是消費100塊錢,但是現在他會消費118塊錢,也讓商家的服務成本降低了20%,如果沒有這樣的保險,會有大量後面的投訴和安撫成本的工作,但是現在有了保險工作,他整體的成本是下降了,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就是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的這樣一個例子。

剛才講的是保險,我再講信用如何跟場景的結合。我們大家都知道芝麻信用,在過去的兩年中大概超過了1.5億的金融用戶,調用他們的芝麻分,幫助金融機構把他們的逾期率降低了20%。比如說原來的逾期率是1%,現在降到了百分之八,還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也幫助識別了互聯網欺詐超過了1500萬的人次。

除了剛才講的金融場景最讓我們覺得興奮的是信用在各種生活場景裡面的應用,我們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在各個場合幫助客戶免押金,因為我們認為任何需要押金的地方都是沒有信任感的地方。這個很簡單,就是說全世界的信貸都是一種典當式的借貸,這個已經做了幾千年了,我們覺得任何需要抵押的都是沒有信任感的,我們需要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所以我們在過去的不長的時間,比如說在租車、租房、騎行、酒店各個場合,我們都希望能夠免押金,在過去大概一年的時間內,我們已經為用戶免除押金已經超過了350例,就是各種各樣的場景,包括我們大家知道的共享腳踏車,這是信用加生活。

當然如果它有效是因為它在各種各樣的場合都可以甄別風險,無論是在借貸、出行、住宿,這幾個圖告訴我們的是芝麻分越高,違約率越低,是一個相反的有效甄別風險的能力。

第三個趨勢,改變了觸達方式和商業的邏輯,把金融從B2C變成了一個C2B。

原來的金融一個用戶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到金融機構裡面說我需要你的幫助,而且是條塊分割的,以後的金融會以用戶為核心,打造這樣一個C2B的金融生活的概念。

我舉一個例子,前面講的都是這樣的例子,就是餘額寶。它幫助我們的消費者做現金管理,圍繞它做隨時隨地的服務。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從金融科技到金融生活》,我覺得Fintech這個詞是金融科技的低級階段,因為當你還在吹自己技術的時候,實際上大家還沒有用的,任何一個時代的金融都需要技術,為什麼你現在要吹技術呢?我想在金融科技的成熟階段我把它叫金融生活,叫Finlife,一個成熟的金融科技應該是技術驅動的把金融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服務好生活的場景,回歸金融的初心,我把它叫金融生活或者是我的金融生活,就是圍繞我做的東西。我想這個會在十年之後大面積實現,這個其實是金融科技一個特別興奮的概念和未來。

第四個趨勢,傳統金融和金融科技是什麼關係?我覺得是互相激勵、補充、融合生長的關係。

其實我們看一下,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家銀行因為金融科技倒閉了,或者是大量的資金流出了,沒有這樣的現象。他們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就像我剛才講的小貸的例子,我們是做毛細血管,做小的,傳統金融可能會做得更大額一點。

再一個他們有相對能力上的差距,所以我們在跟很多金融機構合作,我們多做一些Tech,他們都做一些Fin,因為這是有相對能力的差異化的。

再一個確實在早期來說,金融科技絕對鯰魚效應,就像餘額寶產生了以後,會帶來傳統金融的改變。前段時間建設銀行的董事長看到馬雲還說,你看你原來講過一句很好的話,你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現在我們改變了,我們改得很好,這真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傳統金融提供越來越多好的金融產品。

所以短期來說,會出現鯰魚效應,長期來說,我相信金融科技這個詞會消失,互聯網金融這個詞也會消失,可能已經消失掉了,現在不敢叫自己互聯網金融了。

以後其實所有的金融都是金融科技,我想這是一個金融的未來。

如果看一下合作的話,就是剛才我講的,我們希望自己也多做Tech,少做Fin,我們現在跟400多家以上的金融機構合作,其中包括200多家銀行,100多家基金公司,80家以上的保險公司,我想是這樣的一個Tech和Fin合作的關係。

第五個趨勢,因為我們也是監管的非常智慧的寬容和鼓勵的環境,總體來說的金融科技已經領跑全球了,已經成為全球爭相效仿的對象,我在三、四天以前還在柏林參加G20把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結合起來的會議,最近我也頻繁到華盛頓、世界銀行、IFC很多地方和他們交流,全球的監管者和機構對我們都非常感興趣,對的金融科技非常感興趣,覺得它代表了未來。

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們知道上個月是「一帶一路」峰會,大家都在討論「一帶一路」。我們想一下,「一帶一路」我們講得很多,但是落下來可能沒有特別好的標杆,數字時代的「一帶一路」的標杆是什麼?如果問我的話,我覺得可能印度的支付寶是一個非常好的標杆。我們大概在兩年前開始跟這個印度的支付寶開始合作,我們開始輸出我們的技術、風控能力和理念,他們那個時候大概有1000多萬用戶,現在有2億多用戶,他們現在已經成了全世界第三大的錢包,是印度最大的支付機構,他們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東西。

另外一點,他們印證了我們做的金融科技並不一定是電商,是一個跟場景的結合,在印度電商沒有做起來,但是場景是看電影的場景、繳費的場景。不管怎麼樣,就是把金融和場景結合起來,用技術的力量解決痛點,這種在全世界很多的地方,尤其是人口眾多、金融不夠發達的地方有巨大的潛力。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帶一路」非常好的案例,是人到基礎設施不好、人口眾多的地方,你怎麼走?用市場化的力量做,輸出的是技術能力,從各個角度來講,無論是從幫助當地解決他的問題,從整個輸出的能力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把前面幾個講了以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當時在焦瑾璞局長的推動下,去年在G20推動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這個高級原則有八條。

第一條就是說數字普惠金融,或者是技術驅動的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優先選擇,是一個國家戰略。我覺得我們在講這個事情的時候就應該明白,我們處於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是正在發生的未來。

具體的我沒有時間展開講了。

最後一點,我們最近螞蟻金服經常強調的一個詞叫Techfin,就是把金融科技Fintech倒過來講,這個不是因為我們很無聊,或者是想造字,我們其實想講這個有三層的意思,想提醒自己。

第一,我們覺得Tech放在前面,我們提醒自己Tech要有三件事情。

1、它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個是大家最經常講的事情,但是這個遠遠不夠。

2、技術一定要重構金融的體驗,沒有重構就不要提Techfin(金融科技)了,我們做成功任何產品,包括我們同行做的好多產品,一定是重構了金融的體驗,所以我覺得這個是講得不夠的,我們有時候只講成本和效率,如果只有成本和效率,大家不用它,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實是沒有用處的。

3、我們提醒自己要多做Tech,讓金融機構多做Fin,我們一起合作,這是一個開放共享,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

這是我們想的Techfin三個點,成本效率的角度、重構體驗的角度,以及開放共享的角度,這是我們講的Techfin的含義。

非常感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