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薦讀|為什麼要讀《周易》?

一個俗間的錯覺

提起《周易》,停留在世俗間的印象,就是戴著墨鏡,留著八字鬍,神秘兮兮地守著大字招牌——「周易預測」,所謂「一支鐵筆判吉凶,三角金錢定乾坤」——算卦。其實占卜預測,只是《周易》的功能之一,並且實際上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那樣,有神明指引,而是作為一個經驗、智慧的武庫,給予我們經驗的啟迪、思想的方法、規避風險的途徑,它本身是一部蘊藏著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重要經典著作。

那麼,《周易》是一部什麼書?《周易》是怎麼來的?這部書是什麼樣的?

見仁見智,誰都可以汲取營養的智慧寶庫

《周易》是一部什麼書呢?

文化之所以不同於受古希臘經典影響而塑造起來的西方文化,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周易》,它以思維方式和觀念的成熟,像遺傳基因一樣支配了我們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史。我們的經典很多,有先秦的經書,有我們認為的理性軸心時代的諸子百家,還有其他,但就思想的原創性而言,誰家都沒有《周易》這麼豐厚。《易傳》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彌,大,無處不在;綸,絡,網路。《周易》以天地之「道」,無處不在地構成這樣一個一個的條理、網路,來梳理著、來塑造著文化史中的活躍著的人,由他們物化成我們能夠見到的這樣的文化史、文明史的活的表現。《周易》的思想,「仁者見之謂之仁,知(智)者見之謂之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這些具有真知灼見的思想資源,經過後來的思想家的提煉發揮,不斷清晰明朗,而浸潤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塑造一個個文化史的現象。因而,它就成了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古代士人的必讀經典,是古代士人培養自己認識人、認識事物、認識天下的修養、能力的基本著作。

《周易》是中華智慧的結晶

這樣一部經典著作,它是怎麼來的呢?它何以就有這樣的思想力量?

《周易》一書,分《經》《傳》兩個大的部分,《易經》部分產生在殷末周初,也就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易傳》部分產生在春秋、戰國之間,公元前475年左右,它們不是哪個人的獨創,而是一代又一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易經》最古老,但它更是古老的歲月中我們祖先智慧的積澱。到目前為止,的考古成就已經證明在《易經》這部巨著產生之前,我們的文化與文明的探索就已經具有了相當長久的歷史和自身特色。「文化同外國文化的交流,是在古代文明已經完全形成以後的漢代才開始的。」所以,這部經典所表達的思想具有純粹的民族性特色,它是我們先民自己的發現、發明與創造。

就文化與文明的長久性而言,則遠在公元前八千到七千年的史前文明中就出現了農業、養畜業、制陶業,同時還有採集、漁獵等;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證明了史籍所記夏王朝的存在。商代不僅社會文化豐富、發達,更引人注目的還有頻繁的祭祀、占卜和甲骨卜辭記錄的商人的各類活動。周人繼承了商人遺產,並有自己的開拓和認識。這樣長久、廣闊、豐富的社會文明實踐,是造就《易經》的真實基礎。公元前11世紀的《易經》,它裡面所包含的是人的長久實踐積累下的經驗、智慧,是人的理性認識的結晶,因此它才能具有這樣豐富的思想含量,有這樣頑強的思想力量。

《易經》是一部卜筮之書,而卜筮也是文化史的必然現象。人類登上歷史舞台之初,幼稚的認識能力與強大的自然力形成鮮明的反差,受到限制、壓抑的人類,把還沒有被認識的強大外力,憑藉人類特有的想象力,歸結為具有異己的強大能力的神明。但是,伴隨著人們認識能力的進化,神明就成了召喚人們的旗幟,在《易經》這種卜筮活動中,注入的內涵是人們理性的認識成果,是人自身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和不斷增長的智慧,這就是《易經》的狀態。

我們可以看到,伴隨著中華遠古文化的延展,巫術、占卜從來沒有間斷過,就在神的名義下,在權威的標誌中,在這卜筮里,傳遞著、存藏著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這就是《易經》的來歷,也是《易經》的性質,《易傳》把它概括成「鬼謀」「人謀」的產物。

《周易》之「周」的意思「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它包含了天地、人生無所不備的道理;「易」講的是「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能把紛繁的事物用最簡易的說法概括起來,這標誌著人自身的認識能力、思想能力。「變易」是《周易》的靈魂,整部《周易》就是講行行不居的永遠變化的世界狀態,「變易」是永恆的,是世界的本質。「不易」,萬事萬物之中都有不變的道理,《周易》就是要講出這裡面不可變易的道理。面對永恆變化的世界,認識其相對穩定的規律,體會它不變的道理,把這些規律、道理用簡易的形式概括出來,使其周普而無所不備,用來指導人們,這就是《周易》。

《周易》是一部說通天人事理的文化經典

《周易》的結構

前面說到《周易》一書,分《經》《傳》兩個大的部分。《周易》古經部分,由卦象、卦辭、爻象、爻辭構成。《傳》又叫作「十翼」,如同鳥的羽翼,它包括《乾文言》《坤文言》《彖傳》《大象傳》《小象傳》《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十種解說《易經》的文字,又統稱《易傳》。《易傳》是現在能見到的對《易經》最早的解說,也是對《易經》的深化,是哲學、思想著述,它們和《易經》一起成為經典,現在稱《周易》,實際上是將經與傳一起來對待的。

《周易》言說事理的方法

《周易》是以「象」「數」的形式述說道理的。「象」,有卦象、爻象,其中的卦、爻辭也大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描繪;「數」則是易卜過程中的運演。

《周易》認為,人和世界是一體的存在,人在世界中,世界是我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家作為有機的整體互相依賴,相宜並存,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天人合一」的認知方法和追求境界。在《周易》裡邊,確定了這樣一種思維,確定了一種思理方向——天人合一。這才是文化的思理特點,它一直潛藏在人們的意識里,成為人們的思維方法與特色。這一特色造就了人的哲學思理如同藝術的境界,而中華藝術的品質就是求天地精神的往複交流的「天人合一」境界。這一思理的物化形式就是「八卦」——《周易》六十四卦象符號之本。《周易》通過卦象及言辭的述說來揭示世界萬事萬物的道理,更揭示出整個文化的特點。

《周易》指導人們成就人生、成就事業

《周易》六十四卦,在它自己的系統中,在每一卦的具體位置、前後關係中,都說明著具體事物居於整體世界里的存在、變化之「道」。而每一卦中的六爻,又在說明著處於具體卦——具體事物的範疇中的每一階段,每一過程中的事物內部的存在與變化之「道」,這些「道」超越那種具體可感的作為「器」的一切存在,是駕馭現象、駕馭事物的根本法門。《周易》六十四卦講的這個大「道」,令人通達,啟人智慧,完成事業。人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周易》之「道」,成全的是君子的人生,君子的事業。《易傳》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領略了《周易》之「道」,就可以不斷調整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而達到持久地把握自己,持久地在社會、人生中有個通達的境界,成就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事業。同時就人生而言,閱讀這部具有「天人合一」思想的富有詩意的經典,浸潤其中,可使我們領略那種「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人生況味。

《四庫全書總目》評價:「《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作為中華文化之根,《周易》的確有這樣的內涵和地位。

摘自《為什麼要讀經典》

購買

大家都在看

reading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