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國空軍的搖籃:300名日本八路幫我們戰機首飛!

原標題:大國空軍的搖籃:300名日本八路幫我們戰機首飛!

7月21日,幾架空軍戰鬥從牡丹江海浪機場機騰空而起,像往常一樣執行飛行任務。這個看似普通的一天,對於執飛的飛行員來說卻並不平常——1946年的這一天,我軍自己培養的第一位飛行員首飛成功。1946年7月21日,東北老航校首批飛行學員吳元任,在未經歷過初級、中級教練機培訓的情況下,第一個駕駛高教機在牡丹江上空實現單飛,標誌著我黨我軍自己培養飛行學員取得成功,同時也開創了世界航空史直接用高級教練機培訓飛行員的先例。

牡丹江,是人民空軍的發源地,更是大國空軍孕育成長、橫空出世的搖籃。1946年3月1日,我軍第一所航校在長白山下的吉林通化宣告成立。老航校在解放戰爭隆隆的槍炮聲中艱難起步、不斷壯大,曾經幾易校址。後來轉遷至東安(密山)、牡丹江,人們親切地稱其為「東北老航校」。

當年海浪機場舊跑道老照片。

1946年1月1日,在通化中學的操場上召開了航空總隊的成立大會,東北民主聯軍航空總隊宣布成立。這就是後來東北航空學校的前身。蔡雲翔為航空隊隊長,黃乃一為政治委員,劉風、常乾坤、白起等同時被任命為副總隊長。全隊近500人,其中有300個日本人,林彌一郎擔任東北航空總隊的副隊長兼參議。

航空總隊的技術基礎來自1945年9月9日被我八路軍俘虜並收編的原駐遼陽奉集堡機場日本關東軍第四練成飛行大隊,共300餘人,隊長就是林彌一郎。該大隊有300多人,46架飛機,其中飛行員17人,機械師24人,機械員72人,180多名各類地面保障人員。這些飛機、人員和裝備器材,為以後人民空軍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駐紮在瀋陽附近奉集堡的日本空軍第四飛行縱隊,於1945年9月9日在大隊長林彌一郎帶領下,全體官兵棄機南逃,被我16軍分區曾克林部包圍並投降。中共東北局書記彭真、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伍修權召見了大隊長林彌一郎等人,曉以大義,希望他們幫助我軍創辦航校。為了表示誠意,伍修權當場把隨身攜帶的一支勃郎寧手槍送給林彌一郎,使在場的日本人十分感動。

在我們黨的強大政治工作影響下,這些日本飛行員經過了思想上的改造,都自稱是「日本八路」,盡心儘力幫助訓練飛行員,做事非常認真,和中方人員像親兄弟一樣肩扛手拉建航校基礎設施。朝鮮戰場第一批參戰飛行員都是這些日本飛行員培訓的底子。

林彌一郎等日本教官在擔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主任教官期間,在理論、實踐、訓練、教學等諸多方面開創了我軍航空的基礎,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航空人材。包括空軍司令員王海、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堤,以及曾經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張積慧等人均為林彌一郎的學生。林彌一郎為人民空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日本方面的軍事專家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

林彌一郎於1955年回到日本,隨後組織了「航七會」,在日本各地設有7個支部,會員達到1000多人,多為我軍留用人員,他們都是新的鐵杆死忠,很多都自稱解放軍四野老戰士,一貫對華友好。林彌一郎還擔任過日中和平友好協會會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多次訪華,1999年善終。

飛行訓練展開以後,東北老航校一度面臨油料不足、飛行訓練即將停止的困境。航校成立以副校長為組長的研究會,當他們聽說其他國家有過酒精代替航油做飛機燃料后,果斷組織力量成立攻關小組,進行上百次地面試車和空中試飛,終於在牡丹江試飛成功。

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十分關心航校建設,專門撥出一百萬元作為酒精生產資金。位於哈爾濱市的兩家工廠於9月份生產出純度為96%的酒精三千桶,為航校訓練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哈爾濱是解放戰爭的後盾,也為老航校創辦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飛機老舊,航材緊缺,機務人員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保證了飛行安全。缺少飛機機輪和螺旋槳,我們就多架飛機合著用;飛機加油沒有油車,就用小鐵桶一桶桶灌;機輪充氣沒有冷氣瓶,就用腳踏車氣筒代替;冬天沒有加溫爐,我們就用燒柴加溫。

機場設備不全,只有一塊「T」字布,沒有通訊和導航設備,飛行指揮全靠紅、白旗和手勢以及在空中搖擺飛機來聯絡。沒有飛行服,飛行人員就穿軍衣,在腰裡紮根麻繩。沒有飛行時鐘,他們就把鬧鐘掛在胸前。老航校官兵,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把一架架飛機送上萬里藍天,為人民空軍培養出了一批批人才。

1946年2月,部隊在牡丹江搜集航材,發現在20公里方圓內就有海浪、溫春、蘭崗三個機場,設施相對完好,可用作航校辦學。吉林通化航校剛剛成立,還未開始組織飛行訓練,就在國民党進攻的逼迫下,於4月15日火速轉移到牡丹江。後來校部幾經搬遷,但在海浪機場飛行訓練一直未中斷。

1949年老航校一分為七,成立七所航校,牡丹江以老航校留下來的飛機和主要教員為主體,組建七航校,魏堅任校長,人們習慣稱之為「牡丹江航校」。

新成立不久,要培養新第一批女航空員。1951年,牡丹江航校開始培養共和國首批女飛行員。14名女飛行員,經過一年飛行訓練,全部通過畢業考試。1952年3月8日,她們駕駛戰機通過北京上空,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記錄東北老航校歷史的書籍以及影片,都無法避開海浪機場,它無愧於人民空軍的歷史坐標點。

東北老航校在辦學中迎難而上,創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許多奇迹,展現出牡丹江人民支援我黨創建人民空軍的動人故事。

1946年形勢危急,老航校從通化向牡丹江轉移航材,牡丹江上的鐵路大橋被國民黨炸斷,火車無法前行,危急關頭,人民群眾就用自家馬車幫助航校轉運航材。從寧安到牡丹江,他們不顧路途勞累連夜趕路,有時連吃飯、喝水都在行進中,史稱「馬拉飛機」。

《東北老航校回憶文集》一書這樣記載:牡丹江市各行業積極支援,秋林公司、鐵路局、五金公司、電業局、東北工礦處、煙業公司、貿易公司、銀行等單位,火速籌集了糧食、原料、燃料和器材,用於獲得大量高純度酒精,極大地緩解了飛行訓練油料緊張的局面。

圖片:空軍牡丹江機場舉行的集體婚禮,殲-7戰機當背景。

東北老航校作為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辦學3年零9個月,共培養500多名飛行員、領航員以及各類航空技術人員,其中飛行員126名、機務人員322名,領航員24名。這些人員成為建設人民空軍、航空航天、民航事業、航空體育、海軍航空兵事業的骨幹力量,還在抗美援朝戰場打出空軍的威名,湧現出一大批戰鬥英雄。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此新聞來源於騰訊新聞app要聞頻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