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最全的留置針穿刺技巧&靜脈輸液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1962年,德國貝朗公司發明了第一支留置針「Braunüle」。80年代初,靜脈留置針進入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 90年代,開放式留置針率先進入手術室, 此後,由於留置針能夠相對普通鋼針減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兒科受到廣泛的應用,並逐漸地影響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

因素

外界因素

環境因素、物品因素、患者因素—患者的身份—個體差異

個性特徵、心理素質—認知—情緒、身體素質、技術水平、職業素質.

幾類特殊靜脈穿刺

體會

脫水及休克患者

休克及嚴重脫水致血液濃縮,循環障礙血管彈性降低,雖然肉眼可見靜脈血管,但穿刺卻很困難。靜脈穿刺前須經充分壓迫局部給予熱敷,以改善血管內充血程度,待血管充盈后,採用挑起緩慢進針法。進針后,先使針頭向上挑起沿血管走行緩慢由淺至深進入管腔,見有回血,即可緩慢注射少量液體,此

時不宜放鬆壓迫,待管腔隨著注入的液體而稍擴大后,針頭沿靜脈的方向刺入所需深度,送內套管后妥善固定。

長期多病消瘦患者

長期多病消瘦患者,靜脈注射次數多,血管壁脆弱,彈性差,肌肉鬆弛皮下活動度大,靜脈穿刺時要繃緊皮膚,壓迫穿刺點兩端,抓住血管的活動去向,以助針鋒準確刺入血管。

浮腫患者

全身及肢體浮腫患者,肉眼多不能明視靜脈,較難進行穿刺,可採用注射前指壓靜脈法,在穿刺點上端約5cm處束緊,拇指順血管方向向前推壓,使組織間隙的水腫液排開,靜脈即可顯露,進行穿刺。

肥胖患者

多見於營養過剩的肥胖者,皮下脂肪組織豐滿,血管較深,雖加壓迫也難顯露,但血管彈性好,活動度小,可採用

探索法,按解剖部位,循血管方向迅速刺入皮下,用左手食指在表皮上觸到彈性,右手持針朝此方向探索進行,即可穿刺成功。

嬰幼兒

由於生理特點頭皮靜脈血管顯露較好,多行頭皮靜脈穿刺,多選擇較明顯的額前靜脈或顳淺靜脈,穿刺時患兒頭部稍墊高,助手固定頭部,穿刺者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針,角度與頭皮平行。穿刺寧淺勿深,稍深即可刺破血管對側管壁而失敗

針對刺入后自覺前面無阻礙而有空虛感時送套管,可稍抽回血或注入少量液體,如無隆起,即可固定輸液。

靜脈穿刺

技巧

穿刺前準備

血管的選擇確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血管選擇確定的原來則是做到「心中有數」,即對欲穿刺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淺、活動等了如指掌,爭取一次成功。千萬不可做試

驗性穿刺,否則針一刺進皮膚就出現盲目感,容易失敗,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血管的選定決定穿刺的成敗。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必須設法排除各種不利因素,如環境、患者及家屬等干擾,克服操作者自身在心理、個性、生理上的不良因素,這樣才能順利完成操作。

止血帶

操作人員囑患者被穿刺手自然放鬆,然後扎止血帶,再囑咐患者握拳,靜脈充盈度明顯增加。也可採用手臂下垂扎止血帶,手背淺靜脈充盈度最佳,尤適用於手背淺靜脈充盈不良或手背淺靜脈難以尋找的患者。

握拳的時機與技巧

手背部靜脈穿刺時扎止血帶后,拳心要呈空心狀態,如用力握拳則手背皮膚被拉緊,壓迫血管使管腔變扁變癟,進

針后易穿透血管。特別是消瘦患者、老年患者做手背靜脈穿刺時,囑其被穿刺手自然鬆開,操作者用左手將患者的被穿刺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手或操作者左手握緊被穿刺手的4或5個手指,使其手向掌面彎曲成弧形,可使手背血管充分顯露,利於穿刺成功。手臂部靜脈穿刺時扎止血帶後用力握拳,肌肉收縮促使血液向心迴流,使手臂的靜脈充盈明顯,易於穿刺。

提高穿刺成功率

選擇合適的靜脈

患兒年齡小於2歲者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不滑動,可選擇頭皮靜脈。3歲以上患兒頭皮皮下脂肪增厚,大發厚、密,血管不清晰,可採用市值靜脈進行穿刺,宜選用相對粗直、充盈、彈性好、無靜脈瓣、避開關節且易於固定的淺表靜脈。

掌握好留置針穿刺

15~30度角進針,進針要慢,見回血邊撤針芯後邊平行將套管針推入血管(單手退針法)。採用負壓穿刺技術用5或10m注射器的生理鹽水,針頭與套管針連接,施以負壓使針頭進入血管后儘快見到回血,避免盲目進針穿破血管。

使用固定夾板

根據小兒好動的特點,兒科臨床輸液過程中海可以結合實際在白貼膠帶的外面給患兒予以夾板固定穿刺部位,避免留置針脫出滲漏。如頭部可取長度施以的彈力網狀繃帶套與患兒頭部,避免或減少枕頭、蓋被、穿脫衣服、患兒手拉等各種外力對留置針的摩擦。而四肢則可根據患兒四肢的大小、粗細長短選擇合適的夾板進行固定,空隙處可用於棉球墊塞。

預防靜脈炎

穿刺前

嚴格按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消毒皮膚提高穿刺技術,避免重複穿刺。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及分泌物,及時早期發現早期處理。消毒時消毒劑不宜過多,以免通過皮膚與血管間的竇道進入血管使穿刺點發紅。輸注速度過大或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前後應用生理鹽水沖管。留置時間不宜過長,BD公司推薦為3d~5d。

最好不要超過7d。

加強健康宣教

使用靜脈留置針可以讓患兒及家長受益,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家長護理患兒的難處。穿刺好之後要交代家長看護好孩子,講解靜脈留置針的自我保護方法,減少因過度活動或護理不當造成的置管失敗。

靜脈輸液

併發症

穿刺失敗

1刺破靜脈2穿刺技術不熟練使導管尖端受損3穿刺過度刺破靜脈後壁4僅將針尖刺入靜脈而外套管尚在靜脈壁外至送管失敗5穿刺角度過小,靜脈壁划傷

滲出/壞死

1癥狀及體征2觸痛、腫脹3皮膚緊繃、發亮4穿刺部位或末梢溫度偏低:輸注液體低於體溫局部微循環障礙5無回血或淺粉色回血6穿刺點滲液

預防

1選用材料柔軟的留置導管;

穩定固定,對老年患者加強固定;

正確的穿刺技術;

5嚴密觀察,及早判斷;6掌握進針速度與角度,避免損傷靜脈內膜7理解並掌握封管技術

靜脈炎

那事兒

概念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中的併發症。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時要將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大的藥物輸注入靜脈中或在靜脈內放置時間較長的硅膠管,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性炎症反應;也可由於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或一根血管反覆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

臨床分型

紅熱型:

沿靜脈血管走向區域發熱

腫脹及疼痛

栓塞型:

沿靜脈走向處變硬,呈條索狀硬結;外觀皮膚有色素沉著,血流不暢伴疼痛

壞死型:

沿靜脈穿刺部位疼痛加劇,皮膚髮黑壞死,甚至深達肌層

種類

化學性靜脈炎

相關因素

PH值藥物因素

滲透壓藥物因素

血液稀釋不充足a、與輸液速度有關b、小靜脈、粗導管

消毒劑未乾

刺激性藥物輸注后沒有進行充分沖管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靜脈1-95ml/分

肘部及上臂靜脈100-300ml/分

*鎖骨下靜脈1-1.5L/分

*上腔靜脈2-2.5L/分

預防

充分的血液稀釋首選

合理酸鹼溶液稀釋

合理選擇輸液工具

加大溶液稀釋量

減慢輸液速度

機械性靜脈炎

原因

物理刺激所致

相關因素

導管留置狀態:導管與穿刺點反覆移動

導管在相關部位

過度和不合理的活動

固定不良

在更換敷料或延長管時引起導管移動

過大導管型號,細小靜脈

送管時綳皮技術不好

送導管速度過快

微粒物質:剝離碎屑、棉花、沉澱物、無法吸收的,為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質。

預防

選擇柔軟材料的留置導管

避開關節部位穿刺

穩定固定導管和輸液管,減少移動

必要時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他固定輔助工具

細菌性靜脈炎

原因

感染最早出現的靜脈炎(<2%)

相關因素

洗手

無菌技術

皮膚消毒

連介面消毒

非密閉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濕

剃毛

拔針后靜脈炎

原因

感染所致

相關因素:

老年人皮膚肌肉鬆弛,拔針后不能馬上癒合

拔針后傷口沒有及時處理造成感染

預防

選擇導管柔軟的套管產品

避免關節部位穿刺

拔針后及時消毒

老年人特別注意傷口防護

血栓性靜脈炎

原因

血管血栓形成

相關因素

反覆穿刺

穿刺不當,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形成栓子

封管技術不當,造成血栓形成

預防

熟練穿刺技術,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掌握進針速度與角度,避免損傷靜脈內膜

理解並掌握封管技術

導管

堵塞

相關因素

封管技術:A、回血B、藥物

併發症導致的結果:A、導管間斷纖維蛋白的形成B、靜脈內形成血栓

導管打折

預防

導管打折:正確穿刺點的選擇及固定

避免關節活動部位

正確固定避免導管移動和滑出

直刺血管,減少在皮下走行的距離

回血:正壓封管

防止拔針時的血液返流回導管

封管液

兩種方法:邊推注邊退針,小夾子的作用

24小時持續輸液

輸液泵應用,報警裝置,幫助了解輸液時的停止狀態

預防

藥物配伍禁忌:pH是導致配伍顆粒的主要原因

正確封管步驟

肝素封管SASH

S生理鹽水

A給葯

S生理鹽水

H肝素

生理鹽水封管SAS

版權說明:我們旨在分享,尊重原創!

2. 所有轉載均標明原始來源與原作者,如儘力核查未能發現原始出處和原作者,則默認「來自網路」。若有疏漏歡迎原作者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