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蒲江的非洲一家人:愛吃麻辣四川菜 說著流利蒲江話

張家三兄妹受邀表演

外出旅遊的非洲一家人。前排左一大哥張德,前排左二左三為雙胞胎哥哥張文和雙胞胎妹妹張明。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眼裡,什麼是故鄉呢?或許是一種模糊的悵望,或許是一種超然的心境。

於現代人而言,交通、科技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地球上的時空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驟然縮減,多了幾分瀟洒走一回的率性。

在成都蒲江,生活著一個來自非洲奈及利亞的「遷徙之家」。2004年,奈及利亞人Michael來到,定居成都蒲江,如今已有13年。這期間,隨著一家團圓,Michael在成都的小家也逐漸變成了五口人的大家。

說著流利的蒲江話,愛吃麻辣的四川菜,閑下來也愛逛名山大川,13年間,變化在悄無聲息地發生,這個奈及利亞家庭慢慢褪去了當地人眼中的異國屬性,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都人。

緣分

定居蒲江

源於對成都一見如故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緣分本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2004年,奈及利亞人Michael來到成都,雖說也看過其他城市的風景,但一見如故之感在腦中揮之不去,短短几天的相遇,便讓他做出定居的決定,「我很喜歡成都,這裡的火鍋好吃,茶也好喝。」

成都,這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了Michael在異國他鄉跋涉途中停留的故鄉。為了感謝初到時一位張姓好友的照顧,Michael索性將自己的中文姓氏選定為「張」,取名張龍。

定居成都之後,張龍做起了小生意,在蒲江的生活也漸入佳境。第二年,妻子Rita趕來團聚,也入鄉隨俗地取了個中文名字:張百合。一年前出生的大兒子便留在非洲由爺爺奶奶照顧。

兩年後,一對龍鳳胎在成都呱呱墜地,夫妻二人為他們分別取名為張文和張明。隨後,改名為張德的大兒子也來到成都,一家五口終於團聚。

張龍夫婦在蒲江做生意,三兄妹就在蒲江上學,越來越少的本地人驚訝於他們不一樣的外貌,越來越多的人與之打成一片。

除了膚色,他們和當地人已經沒有兩樣。

張文的畫

張明和她的得意之作—手作面具

張明將她的畫貼在房間門口

逗趣

三個非洲娃娃

說得一口地道的蒲江話

8月7日,大哥張德迎來了13歲生日,家人圍坐一團,熟悉的旋律響起,「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標誌性的黑皮膚、厚嘴唇和捲髮,張德一家人有著典型的黑人外貌,慶祝生日時反倒唱起了中文歌,原本稀疏平常的調調,也因演繹的人而顯得特別起來。

張家三兄妹一口流利的蒲江話更是讓當地人叫絕,不僅用詞地道精準,還能說出方言中特有的韻味和腔調。

「你看到前面有家賣運動hai(鞋)的沒有?我們家就在這個樓上。」張德拿著手機,對著隔街相望的來客指路,不經意間還說出了「蒲普」,突如其來的幽默感似乎也暴露了他的方言水準,「爸爸媽媽雖說來蒲江比我久,蒲江話可沒我說得好。」

一開始聽到蒲江話時,張德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跟火星語一樣,聽不懂。」為了儘快結交到小夥伴,張德開始勤學苦練學中文。

時過境遷,轉眼五年過去,張德早已逆襲成了蒲江話「八級」選手。前不久,一段張德操著正宗蒲江口音的小視頻爆紅網路,「卜緊張」「粉兒咋說喃?」「涼糕用英語咋說呢?」侃大山時,地道的蒲江話竟不知不覺地帶來幾分親切。

對比哥哥張德,張文和張明的語言學習環境就輕鬆多了,在家學英文,在學校學中文,從小就是「雙語教學」。

因為性格更開朗,幾段生活中的小視頻讓張文在微博上還收穫了零星的冬粉。一段2014年參加課外活動的小視頻中,踢球的張文一激動就大飆蒲江話,「把勒個給我用一哈子」「是你們勒的角球」,網友評論,張文踢足球就是一部蒲江話配音的好萊塢大片啊!

至於妹妹張明,蒲江話自然也不在話下。與小夥伴嬉戲打鬧時,圍追堵截中張文急中生智,「我不打你了,再打你我就是豬!」一個箭步衝上來,「我本來就屬豬!」搞笑之餘還玩轉了套路,旁人笑作一團。

三個非洲娃操著一口純正的蒲江話,路人起初還總愛上前打量,「外國人的蒲江話竟說得這麼溜!」如今倒也不足為奇,更熟識些的本地人偶爾還會打趣,「英語難還是蒲江話難?」事實上,三兄妹的蒲江話的確可以媲美當地人了。

反差萌

入鄉隨俗5年

回奈及利亞探親溝通困難

解決了蒲江話難題,張德又迎來了一座新的「大山」,那個關於「英語難還是蒲江話難」的問題,張德的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五年前來到,英語卻估摸著被他鎖在了記憶里。去年跟隨爸媽回奈及利亞探親,跟親戚的溝通反倒沒那麼順暢了,「可能是把英語忘在老家了。」張德也忍不住自我調侃。

有趣的是,哥哥張德的苦惱在弟弟張文這裡卻成了愛好。作為土生土長的「蒲江人」,雖然沒在奈及利亞長住,但張文對英語就感興趣多了。

英語科目考試中,張文總是能捧回滿分的試卷;鄰里溝通時,也愛時不時地蹦躂幾句;偶爾聽到別人的口語發音不夠純正,張文也會走上前去糾正。

「他喜歡在別人面前show(炫耀)自己的英語。」父親張龍這樣評價張文對英語的熱衷,但一個外國人說自己的母語在旁人眼中竟然成了炫耀,真是有趣。

「他們雖說看著是『老外』,但說起話來還真一點都不『老外』。」聊到三兄妹的英語時,張龍作雙手捂臉狀,覺得既好笑又無奈。

個性

哥哥好動愛足球

妹妹喜靜喜歡王俊凱

進入8月,太陽很是灼人,張龍一家這天取消了外出活動。客廳的風扇吹得「嘎吱」響,拿起遙控器,張文將電視節目調到了英文版的《速度與激情》,這是他最愛的系列電影。喜歡奔跑,喜歡緊張和熱血的氛圍,今年10歲的張文,內心住著一個運動健將,即便宅在家也渴望更動感的世界。

軀幹短而四肢修長,擅長彈跳的同時爆發力極強,這是大自然賦予黑人天然的運動優勢,雖說定居蒲江,張德、張文兄弟倆骨子依然繼承了這份基因。

富於激情的張文是一個球類運動愛好者,自封「小科比」的他擅長各種球類運動,又以足球最甚,擔任著學校足球隊的前鋒,還曾代表學校出戰,捧回了縣足球比賽冠軍的獎盃。

對比弟弟的外放,哥哥則更內斂。同樣擅長運動,但張德話不多,更多時候只是安靜地坐在一旁,喃喃細語講著自己的故事,只是在籃球場上就立馬變了個人似的,生龍活虎地投籃上框,征戰賽場。

一副蝴蝶外觀的手作面具是張明的得意之作,面具以紅、黃、藍三色為底色畫出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還星星點點地點綴著愛心、花瓣和波浪。與好動的哥哥不同,張明喜靜,最愛畫畫,夢想著以後能當一位美術老師。

提及偶像,剛剛還笑得很燦爛的張明這時害羞地低下了頭,十歲的少女也有自己的心事。在長大的張明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喜歡偶像組合TF Boys,也會時刻關注明星動態,「我最喜歡王俊凱了,他唱歌可好聽了!」

家教

媽媽負責教娃學習

爸爸負責帶娃旅行

和不少家庭類似的是,這個奈及利亞家庭也是「慈父嚴母」的構成。媽媽是「嚴母」,照顧好三兄妹的起居飲食之餘,兼顧學習,不要求成績拔尖、門門功課高分,但要求保持進步,「我希望他們以後都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張龍夫婦堅持「激勵式」的教育理念,不過分苛責,也不同別人比較,「如果考差了,媽媽會鼓勵我們。」張德說。

臨近開學,作為完成暑假作業的獎勵,張龍夫婦計劃帶孩子出門旅行一趟,既是旅行,也是避暑。盛夏時分,坐在納涼的竹林小溪邊看看瓦藍瓦藍的天和不多的雲,泡一杯茶坐一下午,這是張龍的旅行,也是一家五口的歡快時光。

相比之下,張龍的角色就輕鬆多了。本就是喜愛探索、好奇未知的人,來到后也並未停止旅行的腳步,「慈父」便把這份興緻變成了對家人的獎賞。每個周末帶家人逛一次成都,購物順帶看景;節假日就驅車前往周邊城市,內江、樂山、都江堰等都曾留下足跡;遇上酷暑天,便帶著全家人到涼快些的地方住上一周。

不過一家人最愛的還是蒲江,茶餘飯後到石象湖旁散步,有時還能趕上皮划艇比賽,一家人樂在其中,時光也就一點點,在閑雲野鶴與煙火氣的交替中溜走了。

飲食

午餐炒川菜

最愛吃串串

眾所周知,四川人喜歡吃辣,火鍋、串串也成了四川的標籤,這與奈及利亞的飲食大相徑庭。

來多年,這個奈及利亞家庭的飲食習慣可還一如當初?定居四川多年,張龍一家人也早就變成了「四川胃」,最愛的食物從五色飯置換成了滾燙麻辣的串串。街邊店鋪一坐,簽子串著的牛肉就著蔬菜下肚,那是張百合最愛的味道,「調料太香了。」

張家的家常菜常是「中西結合」,負責家人起居飲食的張百合每天早上會做西式早餐,晚飯常是水果沙拉等簡餐,至於午餐就大有文章了。酸菜魚、通菜、娃娃菜等等,諸多經典川菜都會出現在飯桌上,「怎麼學的呀?」「這有什麼難的,多看幾遍別人怎麼炒的就會啦!」張百合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圖由受訪者提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