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磅】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出爐!鄭州中心,洛陽副中心,快來看看信陽將要怎麼發展……

重磅!

研究新增3條城際鐵路

實現「高鐵+城際」省轄市全覆蓋

人口150萬以上的省轄市可以建設軌道交通

……

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公布啦!

近日,

《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印發

河南各地區在建設中原城市群中的作用

棋局落定!

來來來,小編划重點!

布局

「一核一副四軸四區」

增加洛陽「一副」地位

與年初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的「一核四軸四區」發展格局相比,此次方案中新增了「一副」的布局,這也讓「副班代」洛陽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鄭州大都市區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包括鄭州市域,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中心城區等四個次級中心,以及鞏義市、武陟縣、原陽縣、新鄉縣、尉氏縣、長葛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新興增長中心;

四軸

就是依託「米」字形交通網的四個發展軸帶。

沿隴海發展主軸

提升鄭州、洛陽、開封、三門峽「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城市功能,增強運城、商丘、淮北、宿州、菏澤等沿線節點城市經濟人口承載能力,聯合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有色金屬、生物醫藥、能源化工等產業集群。

沿京廣發展主軸

發揮鄭州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邢台、邯鄲、安陽、鶴壁、新鄉、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城市集聚能力,引導食品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精品鋼鐵、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家居等產業加快集聚。

濟南—鄭州—重慶發展軸

依託鄭(州)濟(南)、鄭(州)萬(州)高速鐵路建設,加速形成綜合運輸通道,強化聊城、濮陽、平頂山、南陽等節點城市和沿線中小城市支撐作用,培育發展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特色輕工等產業。

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

加快鄭(州)合(肥)、鄭(州)太(原)高速鐵路、跨區域高速公路和城際快速通道建設,推動長治、晉城、焦作、濟源、周口、阜陽、蚌埠等城市擴容提質,加快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集聚發展。

四區

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

一副

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市域面積1.52萬平方公里,2015年底總人口700.3萬人。

重點

鄭州大都市區的「朋友圈」,到底有多大

到底哪些小夥伴可以加入「鄭州大都市區」?方案指出,將加強對大都市區發展引導編製大都市區空間規劃,引導各市錯位、互補發展。

中心

鄭州: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建設全國重要創新科教中心,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大都市區次級中心

開封:強化與鄭州的互聯互通互融,重點發展文化旅遊、裝備製造等產業,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新鄉:做強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健康休閑基地。

焦作:重點培育壯大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文化旅遊、食品工業等產業,建設新型工業城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健康養生基地。

許昌:加強與航空港區對接,重點壯大智能電網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區域現代物流中心。

鞏義市、新鄭市、滎陽市、長葛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市(區),按照中等城市標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置,形成活力新城。適時推動鄭州城市軌道交通向西延至鞏義。

新密市、登封市、中牟縣、尉氏縣、武陟縣、原陽縣、新鄉縣等縣(市),積極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產業,發展成為20萬人以上的現代化小城市。

重大工程項目

中原城市群建設的重大工程如下

看看

有沒有涉及到你的家鄉吧

附: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內含責任單位名單,向下滑動看詳細)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複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將中原城市群建設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部署,進一步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突出河南省在中原城市群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戰略引領,堅持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著力提升鄭州大都市區引領帶動功能,著力推進基礎設施一體銜接,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著力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提供堅強支撐。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必須堅持核心帶動,把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作為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綜合服務和樞紐門戶功能,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鄭州大都市區,打造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堅持軸帶導向,把推進交通網路現代化作為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支撐,加快構建以米字形綜合運輸通道為主骨架的發展軸帶;堅持生態宜居,把建設優良生態環境作為基本保障,著力構築生態屏障和加強環境整治,推進城市群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把提升產業競爭力作為戰略基點,加快建設「四個強省」,構建創新驅動型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共享發展,把深化城際分工合作作為重大任務,推進對接共享,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

(二)空間布局

遵循城市群發展一般規律,培育壯大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米字形城鎮產業發展軸,推動省際毗鄰地區中心城市聯動發展,構建「一核一副四軸四區」網路化、開放式、一體化發展的空間格局。

一核,即鄭州大都市區,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包括鄭州市域,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中心城區等四個次級中心,以及鞏義市、武陟縣、原陽縣、新鄉縣、尉氏縣、長葛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新興增長中心,面積1.46萬平方公里,2015年底總人口1864萬人。

一副,即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市域面積1.52萬平方公里,2015年底總人口700.3萬人,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230萬人。

四軸,即沿隴海發展主軸,以陸橋通道為依託,涵蓋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商丘等省轄市和沿線縣級城市;沿京廣發展主軸,以京廣通道為依託,涵蓋安陽、鶴壁、新鄉、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省轄市及沿線縣級城市;濟南-鄭州-重慶發展軸,以鄭(州)濟(南)、鄭(州)萬(州)高速鐵路通道為依託,涵蓋濮陽、平頂山、南陽等省轄市及沿線縣級城市;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以鄭(州)合(肥)、鄭(州)太(原)高速鐵路通道為依託,涵蓋濟源、焦作、周口等省轄市和沿線縣級城市。

四區,即安陽、鶴壁、濮陽等市與毗鄰省份城市構成的北部協同發展示範區,商丘、周口、漯河等市與毗鄰省份城市構成的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洛陽、平頂山、三門峽、濟源等市與毗鄰省份城市構成的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南陽、信陽、駐馬店等市構成的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提升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和新興市場消費中心地位,建成資源配置效率高、經濟活力強、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具體分三個階段推進:

重點突破階段(2017-2020年)。重點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提升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物流中心、經濟中心、科創中心和對外開放門戶功能,促進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現代化大都市區發展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引領帶動中原城市群發展核心增長極地位初步確立。加快推進洛陽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提升交通樞紐、產業創新、開放平台和綜合服務功能,初步建成支撐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統籌推進城市群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全面建成,基礎設施對接聯網基本實現。城鎮協同發展區城際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交通互聯、產業合作、生態共治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面推進階段(2020-2023年)。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大都市區便捷交通網路全面形成,產業複合走廊基本建成,集聚形成一批國內領先的優勢產業集群。洛陽副中心城市實力進一步提升,與豫西各市聯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全面對接聯網,產業鏈接、生態共建、服務共享基本實現,中原城市群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成為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城鎮協同發展區城際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合作鏈接水平顯著提高,城市群多層次生態網路格局基本形成。

整體提升階段(2024-2025年)。到2025年,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全面實現,綜合實力和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人口和經濟聚集度進一步提高,帶動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地位得到全面鞏固和加強,成為承東啟西、支撐發展、引領中西部、服務全國、融入全球的門戶,全面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二、完善城市群城鎮發展體系

(一)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1.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開闢加密連接全球主要航空樞紐的貨運航線和洲際客運航線,形成覆蓋全球的國際客貨運航線網路,增強航空樞紐功能。加快建設鄭州南站和高鐵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國際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功能,拓展鐵路樞紐對外通道網路,鞏固提升全國鐵路樞紐功能。推進鄭州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和示範物流園區建設,推動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國際陸港)一體協同,建設物流一體化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多式聯運國際物流中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民航辦、鄭州鐵路局、鄭州海關)

2.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做大做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新一代智能終端、電子核心基礎部件、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藥、高端合金材料等新興產業,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快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鄭州期貨交易所等平台發展,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和企業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創新發展商務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等服務經濟。推進龍子湖智慧島建設和(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在下一代信息網路、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培育一批未來產業。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省政府金融辦、省商務廳、文化廳)

3.建設全國重要創新科教中心。建立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吸引國內外創新型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和專業人才隊伍集聚。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培育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開展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國家級科研院所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全國重要科教中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清理妨礙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制度規定,構建普惠性創新激勵政策。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教育廳)

4.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高水平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等國家級戰略平台建設,集聚境內外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和企業。拓展鄭州國際航空口岸、鐵路口岸功能,提高功能性口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運行效率,發展壯大口岸經濟。拓展東聯西進的陸海通道,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口岸互聯互通,建設雙向經貿產業合作園區和海外物流基地,提升在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科技廳、商務廳、鄭州海關)

5.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推進生態綠地系統建設,構築主城區綠色生活圈、城市周邊生態隔離圈、外圍森林防護圈,營造美麗宜居環境。傳承創新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親文化和儒釋道文化,提升嵩山論壇等對外文化交流影響力,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提升主城區現代商貿、文化傳承、生活宜居功能,加快航空港區、東部新城區、南部新城區、西部新城區開發建設,塑造傳統與現代相互交映的城市形象,吸引人口要素加快聚集,引領鄭州大都市區加快發展。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林業廳、發展改革委、文化廳)

(二)建設鄭州大都市區

6.加強對大都市區發展引導。制定出台建設鄭州大都市區的政策性文件,編製大都市區空間規劃,引導各市錯位、互補發展。提升鄭州主城區創新經濟發展能級,加快航空港國際門戶樞紐和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鄭汴一體化,打造體現大都市區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主要承載區,促進鄭州與新鄉、焦作、許昌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7.增強大都市區次級中心綜合服務功能。

(1)開封市在交通、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強化與鄭州的互聯互通互融,重點發展文化旅遊、裝備製造等產業,深入開展產城融合試點示範,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2)新鄉市加快推進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做強生物醫藥、裝備製造、健康旅遊等產業,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健康休閑基地。

(3)焦作市加快轉型發展,重點培育壯大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文化旅遊、食品工業等產業,建設新型工業城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健康養生基地。

(4)許昌市加強與航空港區對接,重點壯大智能電網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區域現代物流中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文化廳、科技廳、旅遊局)

8.培育大都市區新興增長中心。

(1)鞏義市、新鄭市、滎陽市、長葛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位於重要產業發展廊道、具有一定規模、發展潛力較大的市(區),按照中等城市標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置,強化交通網路支撐,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其在優化大都市區空間布局、集聚人口、帶動發展中的作用,形成功能相對完善、產城融合、集約緊湊、生態良好的活力新城。

(2)新密市、登封市、中牟縣、尉氏縣、武陟縣、原陽縣、新鄉縣等縣(市),積極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產業,做大做強專業製造、商貿物流、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特色產業和網路經濟等新興產業,強化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成為特色突出、宜居宜業、人口規模20萬人以上的現代化小城市。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文化廳、旅遊局)

9.建設便捷高效的大都市區綜合交通網路。

(1)規劃建設連接鄭州中心城區與周邊新興增長中心的市域(郊)鐵路,研究串聯次級中心的軌道線路,適時推動鄭州城市軌道交通向西延伸至鞏義,鼓勵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打造「一張網、多模式、高集約」的大都市區軌道交通網路,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城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2)推進鄭州至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快速通道建設,對穿越大都市區的幹線公路繁忙路段進行擴容改建,研究建設鄭州至許昌的高速公路複線,推進焦作至新鄉、許昌至開封重要幹線公路升級改建,構建「十二縱十三橫」大都市區快速通道網。

(3)加快鄭州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網路和快速路網建設,優化其他城市交通路網結構,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建立健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城市慢行系統、靜態交通系統等輔助設施,著力實現各種交通方式互聯互通、地上地下零換乘。

(4)提升鄭州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推動焦作、新鄉、開封、許昌4市規劃建設立體化綜合客運樞紐和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促進與鄭州中心樞紐實現功能互補、緊密銜接,打造國家、地區、城市三級聯動樞紐體系。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民航辦、鄭州鐵路局)

10.規劃建設重點產業發展走廊。

(1)鄭(州)開(封)創新創業走廊。打通連接鄭州龍子湖高校園區至開封職教園區的鄭開北通道,規劃建設鄭州龍子湖智慧島、大數據產業園、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軟體外包產業園、特色小鎮、綜合雙創基地等載體平台,重點發展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創意等產業,打造大都市區的科創資源密集帶。

(2)開(封)港(區)產業帶。建成開港大道,培育壯大港尉產業園、朱仙鎮等節點,重點發展文化創意、電子信息、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醫療健康等產業,打造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密集帶。

(3)許(昌)港(區)產業帶。完成國道107、省道225升級改建,開工建設鄭州至許昌市域(郊)鐵路,推進長葛產業新城、中德(許昌)產業園、中原電氣谷等園區建設,發展壯大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大數據、現代物流等產業,打造先進位造業密集帶。

(4)鄭(州)新(鄉)產業帶。建成國道107官渡黃河橋、鄭濟黃河公鐵兩用橋,研究鄭州東至新鄉東快速通道和鄭(州)新(鄉)南(太行)軌道交通,培育壯大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提升新鄉大東區、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綜合服務功能,打造戰略新興產業密集帶。

(5)鄭(州)焦(作)產業帶。推進國道234焦作黃河大橋、焦上新高速公路、林汝高速公路溫鞏段建設,優化焦作、武陟產業園區布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等產業,打造先進位造業和文化旅遊密集帶。

(6)滎(陽)鞏(義)產業帶。完成省道314(中原西路快速通道)和國道310升級改建,培育壯大裝備製造、新材料、健康休閑等產業,打造綠色製造和休閑旅遊密集帶。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文化廳、旅遊局)

11.構建大都市區生態網路。

(1)優化大都市區基本農田保護格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將優質耕地划入基本農田控制線,推進城區周邊外環綠帶、近郊綠環建設,構築城際永久生態間隔帶。加強黃河等重要河湖水系保護,梳理恢復河道水網,打造以骨幹河道為主體、覆蓋全域的水脈空間。推進區域內骨幹河流、高速公路兩側綠道網路建設,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多條放射性綠道。

(2)規劃建設沿黃生態文化帶,提升黃河兩岸旅遊公路等級,建設鄭州至開封黃河南岸生態文化旅遊帶,推進焦作至新鄉黃河北岸大型帶狀濕地公園建設。

(3)強化大都市區西部山地、黃河沿岸等生態空間的主體功能,保護環翠峪、五雲山、邙山、鳳凰山、雁鳴湖、白沙湖等重要生態節點,布局建設一批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城市公園等,築牢戰略生態空間基底。

(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林業廳、交通運輸廳、環境保護廳、發展改革委、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河南黃河河務局)

(三)鞏固提升洛陽副中心城市地位

12.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統籌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和城際鐵路建設,適時改造焦柳、隴海等鐵路,持續提升鐵路樞紐地位。推進二廣、寧洛、連霍等國家高速公路洛陽段升級改造,構築高速公路內環;開工建設新安—宜陽—伊川高速公路,規劃建設伊川—偃師—孟州—濟源、邵原—新安高速公路,形成連接組團的高速公路環線。研究實施洛陽機場改擴建三期工程,規劃建設洛陽鐵路物流基地,完善貨運樞紐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和集疏運等「一站式」服務設施,打造豫西地區工業品、消費品集散中心,強化洛陽「一帶一路」主要樞紐節點地位。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民航辦、鄭州鐵路局)

13.建設國家重要創新型城市。高水平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洛陽片區建設,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打造中西部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實施「重微共振」工程,推進中信重工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建設,培育一批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研發平台。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創建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區。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

14.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開展製造2025城市試點示範重要節點城市創建,做大做強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重型礦山和工程機械、現代農機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先進位造業,開展智能製造和服務製造試點示範。發展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智能感測器及物聯網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建設鎢鉬鈷和鋁鈦新材料產業園,打造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壯大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開展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創建,建設區域服務經濟中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商務廳、省政府金融辦)

15.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推進龍門石窟、白馬寺、隋唐洛陽城等重大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培育提升牡丹書畫、唐三彩等知名文化品牌。高水平開發龍潭峽、白雲山等特色精品旅遊線路,提升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國際化水平,推動旅遊與文博會展、演藝娛樂等融合發展,建設全球知名文化體驗型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引進國內外知名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和高端醫療機構,發展景區養老、生態養老、中醫藥健康養老等新興模式,打造全國知名休閑度假健康養老基地。

(責任單位:省文化廳、旅遊局、衛生計生委、民政廳、發展改革委)

16.建設「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擴大洛陽航空口岸對外開放功能,推動鐵路口岸申報一類口岸,積極申建洛陽西工綜合保稅區。鼓勵裝備製造、電解鋁、化工等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建廠,建設境外戰略性資源開發供應生產基地。在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文化藝術創作與交流等方面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建設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文化廳)

17.建設幸福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深入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開展伊河、洛河、澗河、瀍河「四河同治」,改造提升周山等城郊森林公園。加強城市中心區、歷史文化保護區等重點區域城市設計,推進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示範城區建設,高標準建設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偃師、伊川、宜陽、新安、孟津、吉利等中心城市周邊組團發展,成為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林業廳、文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衛生計生委)

(四)推動城鎮協同發展區建設

18.建設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

(1)推動洛陽與濟源、三門峽、平頂山等豫西城市聯動互動發展,依託交通幹線,布局建設若干特色突出的產業發展廊道。

(2)平頂山市重點發展現代煤鹽化工、尼龍化工、裝備製造、旅遊休閑等產業,建設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範區,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先進位造業基地。

(3)三門峽市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生態旅遊等產業,推進有色金屬、煤化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中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先進位造業基地、區域物流商貿中心和生態宜居城市。

(4)濟源市加快改造提升鉛鋅產業,壯大鋼鐵深加工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精品宜居城市。

(5)統籌推進焦濟洛、鄭登洛、洛平城際鐵路建設,形成南北向高速鐵路通道。打通濟洛、呼北、運三等高速公路豫晉省界出口,推進堯山至欒川至西峽等內聯高速、二廣高速洛陽城區段複線和國道207洛陽黃河大橋、國道310改造等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廳、旅遊局)

19.建設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1)安陽市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鋼鐵加工、食品醫藥和文化旅遊等產業,建設區域先進位造業中心和物流基地,成為豫晉冀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

(2)鶴壁市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汽車零部件、鎂精深加工、現代家居等產業,建設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產業基地。

(3)濮陽市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高端化工、現代家居、新能源等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中部地區傢具產業基地。

(4)建成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安陽繞城高速,打通台(前)輝(縣)高速,加快建設林汝高速豫冀界至焦作段。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交通運輸廳、旅遊局)

20.建設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1)商丘市重點發展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檔服裝、食品製造、物流電商等產業,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市,打造新興工業城市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成為豫魯蘇皖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

(2)漯河市鞏固提升食品產業優勢,建設食品名城,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配式建築、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打造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

(3)周口市重點發展食品製造、特色輕紡、現代醫藥等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4)建成鄭合、蘭考至菏澤、商合杭高鐵,推進寧洛、連霍高速擴容改建,實施沱澮河、渦河、沙潁河航道整治工程。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21.建設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

(1)南陽市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新能源、紡織服裝、食品、文化生態旅遊等產業,提升交通物流樞紐地位,建設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市,成為豫鄂陝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

(2)信陽市重點發展食品製造、現代家居、電商物流、健康休閑等產業,建設區域交通物流樞紐和山水宜居城市。

(3)駐馬店市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食品製造、現代化工等產業,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基地。

(4)建成鄭萬高鐵、周駐南高速、方城至唐河高速、鄭西高速堯山至西峽段、淮信高速,規劃研究寧西高鐵。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旅遊局)

22.提升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以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強化交通樞紐、產業集聚、綜合服務等功能,吸引人口集聚,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互動聯動,形成帶動城鎮協同區發展的中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

(五)發展壯大縣級城市

23.培育新興中等城市。

(1)深化省直管縣(市)管理體制改革,推動鞏義、長垣、汝州、永城、鄧州、固始、鹿邑等縣(市)發展成為5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滑縣、蘭考、新蔡建成30萬人左右的城市。

(2)推動縣域人口規模超百萬、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產城互動發展,儘快發展成為50萬人左右的現代化城市。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編辦、住房城鄉建設廳)

24.建設現代化小城市。

(1)加快縣級城市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優化完善產業功能、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工作。

(2)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服務業「兩區」建設,發展壯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完善促進農業人口進城落戶的政策體系,吸引農業人口向縣城轉移集聚,爭取到2020年縣級城市城區平均人口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公安廳)

25.提升縣級城市現代化水平。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強化供氣、供熱、供排水、信息等基礎設施支撐,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全面完成現有建成區內棚戶區改造,規劃建設一批高品質的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建築,提升城市現代化品質。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衛生計生委)

(六)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26.加快重點鎮建設。

(1)實施重點鎮示範工程,科學編製總體規劃,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建設專業園區,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爭取明港鎮、回郭鎮、水冶鎮、朱仙鎮發展成為10萬人左右的小城市。

(2)開展特大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賦予鎮區人口在5萬人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許可權。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編辦、民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27.加快美麗特色小鎮發展。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建設高速通暢、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培育形成100個左右商貿物流、休閑旅遊、民俗文化傳承、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教育科技等特色小鎮。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通信管理局、文化廳、旅遊局)

28.提升其他小城鎮服務功能。高標準改造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短板,建設成為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和面向周邊農村的生產生活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七)帶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落戶

29.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大城市落戶政策,全面放開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切實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

(責任單位:省公安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司法廳、文化廳、體育局)

30.強化「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機制。以「三個一批人」為重點,統籌推進財政、土地、社保、住房等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的財政政策體系,推動教育、保障性住房、醫療衛生、就業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吸引具備條件有意願的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落戶。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計生委、農業廳、發展改革委)

三、強化區域創新體系支撐

(一)優化區域創新布局

31.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落實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到2020年示範區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帶動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5%以上。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32.提升區域中心城市創新能力。依託高等院校、國家級高新區等,布局建設大學科技園、科技產業園、科技創業園等。整合高校院所、眾創空間、研發平台等創新資源,建設區域創新中心。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教育廳)

33.建設創新載體平台。

(1)加快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河南省科學院高新技術創新基地等平台建設。

(2)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質檢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力爭到2020年國家級創新平台超過300個。

(3)深入實施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力爭到2020年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達到2-3個,建設40個左右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4)完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政策,圍繞區域性、行業性重大技術需求,組建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

(5)依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等知識產權平台,建設知識產權區域中心。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教育廳、知識產權局、質監局)

(二)完善創新創業環境

34.建設創新創業基地。

(1)加快推進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信重工等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典型經驗。

(2)制定支持雙創基地建設的意見,布局建設省級雙創基地,建成20家以上區域雙創基地、20家以上高校科研院所雙創基地和50家以上企業雙創基地。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

35.培育創新型企業。

(1)實施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到2020年形成50家具有先進技術水平、引領行業發展、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龍頭企業。

(2)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到2020年形成1000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36.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1)全面落實國家有關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的稅收支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群體,大力發展創業投資管理機構,簡化創業投資及管理公司工商註冊審批事項和流程。

(2)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貸款業務,爭取開展投貸聯動試點等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建立科技金融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加快推進河南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設立及運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用增進及風險投資服務。

(3)推進鄭州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在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成果轉化激勵、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等方面開展試點示範。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政府金融辦、河南銀監局、省財政廳)

37.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1)實施國家千人計劃、省百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組織引進各類外國專家3萬人次、高層次外國專家3000人次,建設20個左右國家級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10個留學人員創業園。

(2)完善省級各類人才開發培養計劃,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重點培育企業一線和青年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育萬人左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骨幹。

(3)加快鄭州航空港引智試驗區建設,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基地。

(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

(三)全面推動開放創新

38.深化國內創新合作。

(1)繼續加強與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國家相關部委的合作,爭取重大項目安排和政策先行先試。

(2)深化與科學院合作,重點建設中科院鄭州工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加快河南省科學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分所、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河南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洛陽分所建設。

(3)加強與國內500強企業、央企及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實力雄厚地區科技創新戰略合作,吸引其設立研發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合作平台,力爭在我省設立5-10個分支機構、研發中心。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教育廳、知識產權局、科學院)

39.深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

(1)推進與發達國家(地區)的聯合研究計劃,支持創新主體參與歐盟「地平線2020」等多邊科技合作計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共建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2)支持骨幹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吸引海外知名高校、研發機構、跨國公司設立或共建一批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40.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創新。

(1)加強與軍事院校、軍工科研院所、軍工企業合作,建設一批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和產業園。

(2)創建洛陽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責任單位:省國防科工局、科技廳、發展改革委)

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建設先進位造業強省

41.壯大主導產業。實施製造2025河南行動,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食品製造、新型材料製造、電子製造、汽車製造等主導產業,引導同類企業、上下游產業鏈、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群發展,到2020年,裝備製造、食品製造2個萬億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新型材料製造、電子製造、汽車製造等規模分別達到7000、6000、5000億元以上,形成20個左右千億級產業集群。

(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42.培育新興產業。重點建設新一代智能終端、電子核心基礎部件、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智能電力及新能源裝備、生物醫藥、尼龍及化工新材料、高端合金材料、智能感測器及物聯網、節能環保等10個千億級新興製造業集群,到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萬億元。

43.提升傳統產業。

(1)全面完成煤炭、鋼鐵化解產能過剩任務,推動骨幹企業實現脫困發展。

(2)發展高附加值鋁加工和銅鎂鈦深加工,鞏固提升集群優勢;發展高端石化和精細化工產品,推動城區化工企業向工業園區搬遷。

(3)開展綠色建材應用試點示範,推進水泥等行業整合重組,發展綠色建材和新型建材產品。

(4)實施消費品「三品」專項行動,提升現代家居、服裝服飾等中高端輕紡產品規模和品牌競爭優勢。

44.發展智能製造和服務型製造。

(1)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到2020年建成100個左右智能工廠和300個左右智能車間,培育30家在系統集成、裝備研製、軟體開發與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等領域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骨幹企業。

(2)實施服務型製造行動,引導製造業企業發展定製化服務、供應鏈管理、網路化協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等,培育60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

(二)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

45.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發展壯大現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文化旅遊、健康養老五大主導產業,到2020年力爭現代物流、金融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2500億元,旅遊總收入達到7800億元,健康養老服務業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形成3個超千億、20個超百億的服務業產業集群。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委、文化廳、旅遊局、衛生計生委、民政廳)

46.擴大新興服務業規模。加快培育航空及冷鏈物流、新興金融服務業、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外包、專業服務業、跨境電子商務及網路零售、基因技術應用及健康服務、數字創意等8大新興服務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新興金融服務業產業集群規模超過3000億元,其餘7個產業集群規模均達到或超過1000億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辦、省商務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文化廳)

47.推動傳統服務業轉型發展。推動商貿流通、房地產商業管理模式創新,建成一批全國性、區域性商品交易市場和智慧化商業中心,培育5家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集團。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48.鞏固糧食生產能力。加快推進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6369萬畝高標準糧田,重點打造36個國家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範縣和30個省級高標準農田示範方。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財政廳)

49.推進種養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到2020年優質專用強筋小麥、弱筋小麥種植面積發展到1500萬畝左右,優質油用、食用花生比率達到60%以上,林果種植面積發展到1500萬畝以上,全株青貯玉米發展到400萬畝以上,優質牧草發展到100萬畝,新增肉牛100萬頭,新增高品質生鮮乳100萬噸。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畜牧局)

50.統籌推進農業「四化」發展。

(1)優化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布局,建設一批特色產品優勢產區和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

(2)全面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到戶,推動土地經營權依法規範有序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到2020年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45%以上。

(3)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台,建設一批農業生產標準化示範區、示範園、示範場,到2020年創建7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到4000個。

(4)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主食產業化,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動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70%左右,培育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80個。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畜牧局、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糧食局)

51.創新農業發展「四個體系」。

(1)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到2020年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2萬家以上,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

(2)創新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技推廣服務效能和農業信息化水平,推進農業物資裝備現代化,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85%。

(3)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4)創新農業產品流通體系,推進糧油倉庫、農批市場、農產品物流園區、大型專業倉儲、社區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等建設,完善糧食物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河南省優質農產品專業電商平台。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畜牧局、糧食局)

(四)建設網路經濟強省

52.建設河南省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1)制定政務數據共享和開放清單,加強省基礎資料庫建設,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推進省市縣和部門之間數據交換共享。

(2)推動交通物流、農業糧食等領域大數據創新應用,開展政務益民服務產業等領域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示範,建設國家大數據創新應用示範區。

(3)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組建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研究院,培育引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大數據產品研發應用服務企業,探索開展數據交易試點。

(4)統籌全省數據中心布局,推進大型公共數據中心建設,爭取國家部委和大型企業全國性或區域性數據中心布局,打造國家中部數據匯聚交互基地。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委、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

53.推動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1)推進(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構建新型監管服務模式,建設一批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和公共海外倉,力爭到2020年全省跨境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3000億元。

(2)推進鄭州、洛陽等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企業)建設,培育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網路零售平台和行業電子商務平台。

(3)實施農村電商覆蓋工程,加快國家、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市)和國家級農村電商示範縣建設,到2020年80%的縣(市)建成覆蓋鄉村的電商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54.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

(1)推進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包專項實施,重點在工業互聯網應用、智慧農業、物流信息服務平台等領域,建設一批產業服務平台和重大應用示範項目。

(2)推動互聯網模式和業態創新,積極培育數字傳媒、互動娛樂、體驗式消費等互聯網新業態。

(3)加快建設國家物聯網應用重大示範工程試點省,在重點領域建設100個物聯網應用示範點,培育一批物聯網產業基地和集群。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廳、商務廳)

55.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水平。

(1)提升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能力,持續擴容國際和省際出口,建成鄭州互聯網國際專用通道和區域互聯網交換中心,力爭到2020年與全國所有省份實現直聯。

(2)推進「全光網河南」全面升級,優化升級光纖寬頻和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網路,建設窄帶物聯網(NB-IoT),推進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試點和商用部署,到2020年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公共區域免費WLAN(無線區域網絡)全覆蓋。

(3)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加快鄭州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城市和洛陽「寬頻」示範城市建設。

(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五)完善提升產業集聚平台

56.推動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

(1)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重點實施主導產業升級、創新能力提升、閑置資源處置、服務功能完善、產城融合發展等行動,到2020年培育形成20個規模超千億元產業集聚區。

(2)研究制定進一步完善提升科學發展載體建設財政扶持政策。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57.提升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水平。

(1)推動服務業「兩區」提質擴容增效發展,培育100棟稅收超千萬元樓宇和一批特色功能鮮明的特色街區,建設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高地。

(2)在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科技、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健康養老、專業交易市場等7個領域,建設和改造提升200個服務業專業園區。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文化廳、衛生計生委、民政廳)

五、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系統

(一)建設現代綜合交通系統

58.構建國際骨幹運輸網路。吸引大型航空公司和物流集成商集聚發展,建設國內、國外航空雙樞紐,到2020年鄭州機場開通40條以上國際貨運航線、5條以上洲際客運航線。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民航辦)

59.打通國內跨區域運輸通道。

(1)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2019年建成鄭萬、鄭阜高鐵,2020年建成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太焦高鐵、商合杭高鐵,開工建設京九高鐵霸州至商丘段、阜陽至九江段。

(2)拓展高速鐵路區域連接線,建成蘭考至菏澤高鐵,規劃研究寧西高鐵、運三高鐵。

(3)推進大能力幹線鐵路建設,建成蒙西至華中、三門峽至沿海港口鐵路,適時啟動月山至隨州鐵路建設,規劃研究濮陽至潢川鐵路,形成「四縱六橫」貨運幹線鐵路網。規劃建設鶴壁至晉城、沿南太行等地方鐵路。

(4)開通鄭州機場至國內主要城市的「空中快線」,建成信陽明港、商丘、安陽等支線機場和林州、西華、鹿邑等15個通用機場,開工建設平頂山魯山機場,研究南陽姜營機場搬遷。

(5)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拓寬改造,打通8處高速公路省際通道,規劃建設濮陽-湖北陽新高速。

(6)建設高等級內河航道300公里以上,形成4條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

60.加強城市群城際交通網建設。

(1)建成鄭開城際延長線,推進鄭登洛、焦濟洛、新焦等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研究安陽-濮陽、安陽-邯鄲、平頂山-漯河-周口-商丘城際鐵路,實現「高鐵+城際」省轄市全覆蓋。

(2)加快高速公路內聯路段建設,推進8座跨黃河普通公路大橋建設,推動幹線公路城際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到2020年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組團全部實現一級公路連接。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鄭州鐵路局)

61.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1)加快鄭州國際性樞紐建設,建設完善四港五樞現代化、立體化樞紐場站。擴大陸空、公鐵、鐵海聯運規模,開展快件空鐵聯運試點,打造多式聯運國際物流中心。

(2)推進洛陽全國性樞紐建設,商丘、南陽、安陽、許昌等區域性樞紐建設,新鄉、三門峽、漯河、信陽等地區性樞紐建設,支持其他省轄市建設綜合樞紐場站。

(二)完善現代能源支撐系統

62.推動傳統能源轉型升級。

(1)全面完成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建成鶴壁、焦作、平頂山等礦區地面煤層氣開發項目,到2020年煤礦瓦斯抽采量達到8億立方米,利用率達到33%。

(2)規範有序推進納入國家規劃的煤電項目建設,在豫南、豫北火電基地和沿隴海、蒙華、晉豫魯鐵路等火電帶按照等容量替代方式規劃布局一批電網支撐電源項目,著力提高電力系統安全水平和電網末端供電能力。

(3)開工建設中石化洛陽分公司1800萬噸/年煉油擴能改造項目一期工程,推進商丘千萬噸級煉油、濮陽中原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63.提升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平。

(1)鼓勵符合條件的區域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積極推進豫北、豫東等平原地區低風速發電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新增風電裝機480萬千瓦,累計達到600萬千瓦。

(2)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推進光伏發電領跑技術基地建設,到2020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300萬千瓦。

(3)建設南陽15萬噸/年秸稈等纖維乙醇產業化示範項目,有序推進農林生物質發電和城鎮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

64.完善能源輸運儲備網路。

(1)實施500千伏省級骨幹網架和220千伏市級主幹電網供電能力提升工程,實現500千伏變電站覆蓋所有省轄市、220千伏變電站覆蓋所有縣(市),提升外電入豫消納能力與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水平。

(2)重點建設日照-濮陽-洛陽原油管道、新粵浙線等國家骨幹管道河南段,配套完善洛陽-三門峽-運城成品油管道、中原油田文23等地方管網和儲配設施。

(3)建設南陽(內鄉)、義馬、鶴壁-濮陽等國家級煤炭儲配園區。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電力公司)

(三)支撐保障能力

65.實施水資源調配工程。實施南水北調中線調蓄及連通、引黃調蓄、陸渾水庫西水東引等重大跨區域調水工程,推進引江濟淮、引伊河入北汝河等江河湖庫連通工程建設。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南水北調辦、河南黃河河務局)

66.實施防洪治理工程。建成出山店、前坪等大型水庫和白果沖等一批中型水庫。加快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等13個蓄滯洪區工程建設,實施淮干一般堤防加固、淮河流域平原窪地治理及山洪災害防治工程。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

67.發展水生態文明。推進鄭州、許昌、洛陽、南陽、焦作等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實施賈魯河、湛河治理及引黃入洛、引黃入冀補淀等城市生態景觀河道治理工程,保護城市周邊天然濕地。

(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68.構建快捷城市交通系統。

(1)全面完成鄭州市第二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加快實施第三期規劃。建成洛陽捷運1號線、2號線一期工程,開展洛陽市第二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研究。推進中心城區150萬人口以上的省轄市有序發展軌道交通。

(2)實施城市道路暢通工程,建成一批城市快速路、環路等主幹道路,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推進支路、街巷等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建設,到2020年城市路網密度提升到8公里/平方公里。

(3)推進城市公共停車場、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建設,建設鄭州、新鄉國家公交都市和駐馬店、焦作、安陽、許昌省級「公交優先」示範城市。

69.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1)按照「多規合一」原則,全面完成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城市總體設計及各項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編製,實現市縣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完成縣級以上城市重要區域、地段的城市設計。

(2)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縣級城市為重點,全面加強供水、供氣、供熱、供電、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面完成不達標水廠改造,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有條件的縣(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8%和95%以上。

(3)推進城市改造更新,加大棚戶區、城中村、舊住宅小區改造力度,力爭2020年全面完成建成區內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增加老城區公共空間,完善老城區公共功能。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保護利用好現有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建築等文化遺產。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文物局)

70.推進新型城市建設。

(1)建設智慧城市,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整合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數字化、智慧化、精細化水平。研究制定分級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指南。

(2)建設生態城市,加強城市生態設施建設,開展城市生態修補試點和韌性城市建設,推動城鎮新建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提升建築節能水平。推動太陽能、地熱能在城市供暖和城市建設中的應用。開展城市通風廊道建設試點,加強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防禦。

(3)建設管廊城市,加快推進鄭州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建設,在其他省轄市實施一批地下綜合管廊示範項目,到2020年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1000公里。

(4)建設海綿城市,加快鶴壁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和鄭州等8個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開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專項行動,到2020年,爭取城市建成區20%、縣城建成區1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在其他省轄市實施一批海綿城市重點建設項目。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氣象局)

六、推進生態環境共建共治

(一)共築生態屏障

71.建設「三屏四廊」生態網路。

(1)繼續實施黃河中上游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太行山綠化三期等工程,將天然林保護範圍擴大到全省,在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等三大山地生態屏障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強森林經營,拓展綠色生態空間。

(2)高標準建設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帶,全面啟動沿黃生態文化帶、明清黃河故道生態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編製實施沿淮生態經濟帶規劃。

(責任單位:省林業廳、發展改革委、河南黃河河務局、省南水北調辦)

72.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

(1)實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加快水土保持林營造與植被恢復重建,建設太行山和豫南大別山水土保持功能區。

(2)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完善和新建一批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建設豫西及豫西南伏牛山、豫南桐柏-大別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

(3)實施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三期工程,加強淮河源頭、丹江口等大型水庫庫區水源區森林保護和污染綜合治理,建設丹江口水庫及桐柏山水源涵養功能區。

(責任單位:省林業廳、水利廳、環境保護廳)

73.加強生態修復。

(1)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到2020年修復恢復濕地5000公頃,新建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濕地公園。

(2)實施防沙治沙工程,在沿黃和黃河故道等營造防風固沙林8萬公頃以上,開展丹江口庫區水源地石漠化治理。

(3)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工程,到2020年對具備條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農田坡耕地1.55萬公頃實施退耕還林。開展嚴重污染耕地退耕還林。

(4)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啟動縣(市)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工作。推進鄭州、許昌、南陽、濮陽等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責任單位:省林業廳、水利廳)

(二)推進環境共治

74.實施藍天工程。

(1)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1+6+7」制度體系,到2017年,全面完成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實施65蒸噸/時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石化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達標整治,淘汰黃標車,優良天數達200天以上。

(2)實施城市空氣質量清單式管理,制定實施全省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市縣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清單,建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公安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

75.實施碧水工程。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1+2+9」方案,2019年,四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57%以上,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比例降至9%以下,省轄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6%,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總乾渠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全面建立省轄市淮河、黃河、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環境流量調度機制,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縣級市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縣城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農業廳、畜牧局)

76.推動土壤污染防治。

(1)加快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建設,2020年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2)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開展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和修複試點,2018年鄭州市建立污染地塊清單。

(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農業廳)

(三)建設綠色城市

77.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1)實施全民節水行動計劃,加快城鎮供水管網節水改造,推廣高效節水技術和器具,建設節水型城市。

(2)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2020年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地復墾面積達到7.7萬畝。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3)實施工業節能低碳行動計劃,創建30家國家級綠色示範工廠、10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4)開展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到2020年,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500萬平方米,50%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發展改革委、水利廳)

78.發展城市循環經濟。

(1)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工程,完成所有國家(省)級開發區和80%以上省級產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

(2)開展靜脈產業園區示範試點,建設一批回收網點、分揀加工中心和「城市礦產」開發示範基地,建成20個左右靜脈產業示範園區。

(3)實施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重點工程,建成一批尾礦綜合利用、產業廢物綜合利用示範項目,2020年尾礦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分別提高到35%和80%。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七、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一)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79.實施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建設工程。規劃建設根親文化主題基地,提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封菊花文化節、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等重大文化品牌節會全球影響力,打造「老家河南」根親文化旅遊線路和品牌。

(責任單位:省文改辦、文化廳、商務廳、旅遊局、發展改革委)

80.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範基地建設工程。

(1)做好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洛陽龍門石窟等5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鄭州商城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隋唐城遺址等國家大遺址保護展示,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重點文保單位保護。

(2)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和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習設施,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加強豫劇、曲劇、越調等保護傳承。

(3)建成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中原考古博物院、(漯河)字書博物館、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等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81.實施全國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工程。

(1)深入實施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建設,培育10家重點文化企業(集團),形成3-5家經營收入超百億元、10家經營收入超20億元的文化產業園區。

(2)實施「文化+」行動,大力培育發展移動多媒體、網路電視、雲影音等文化融合新業態新模式。

(責任單位:省文改辦、文化廳、發展改革委)

82.實施現代文化創新發展新高地建設工程。

(1)繼續實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繁榮精品創作,普及精品文藝。

(2)全面完成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達標提升,實現基層綜合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加快廣播電視無線數字覆蓋,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建成省科技館新館、省直文藝院團等標誌性文化設施。

(3)建設現代傳播體系,培育2-3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責任單位:省文化廳、新聞出版廣電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83.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建設工程。

(1)積極融入國家對外宣傳工作,組織開展中原文物海外巡展,叫響「老家河南」品牌。

(2)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加大少林功夫、豫劇、太極拳、鈞瓷、雜技等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

(責任單位:省文化廳、商務廳、新聞出版廣電局、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外僑辦)

(二)建設健康中原

84.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1)優先打造心血管病、腫瘤、兒童、腦血管病、器官移植、中醫骨傷等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大型綜合醫院發展,加快形成國家區域綜合醫療中心。引導優勢學科發展,促進形成區域專科醫療中心。

(2)實施縣級醫院達標工程,建設80個縣級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和300個臨床重點專科。

(3)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采供血等公共衛生服務薄弱環節建設,完善衛生應急體系。

(4)建成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智慧醫療,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

85.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完善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2018年底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2)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引導社會力量發展緊缺型、高端型醫療服務,到2020年實現社會辦醫服務量佔全省總量的25%左右。

(3)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組建醫療聯合體,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

86.引導和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

(1)堅持醫養融合,大力發展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鼓勵依託生態、地熱、中醫藥等優勢資源布局建設一批健康養老產業基地。

(2)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加強中醫藥創新和人才培養力度,健全中醫醫療服務網路。

(3)推動醫療與旅遊、健身休閑、食品產業融合,發展壯大健康旅遊業、健身休閑運動產業、健康食品產業,培育一批大健康產業基地,打造全國休閑健康基地。

(4)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社會和學校內部體育場館等各類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對外開放。

(5)健全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推進檢驗檢測資源共用共享。制定實施中原地區居民營養計劃。

(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民政廳、教育廳、旅遊局、體育局、食品藥品監管局)

(三)建設人力資源高地

87.提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能力。

(1)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繼續推進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著力建設7-10所特色骨幹高校、10個左右優勢學科和20個左右特色學科。

(2)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爭創一流大學。

(3)積極引進嫁接國內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共建高水平大學(學院)。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

88.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

(1)引導一批普通大學部高校嚮應用型轉變,重點建設10所左右示範性應用技術類型大學部院校。

(2)深入實施職業教育品牌示範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設計劃,重點建設100所左右品牌示範職業院校和200所左右特色職業院校。

(3)建立「產教融合聯盟」,推動職業院校布局與產業集聚區布局緊密對接。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89.增加基本公共教育供給。持續實施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實現每個鄉鎮有1-2所標準化公辦中心幼稚園。實施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新建改擴建中國小3500所左右。完成200所左右普通高中學校改造。

90.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十三五」期間完成各類職業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每年培訓10萬名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

(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八、全面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一)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建設

91.提升中歐班列(鄭州)品牌運營水平。增設海外物流樞紐和集疏中心,加密現有出境班列,開闢新的出境線路,到2020年實現每日去程1班、回程1班常態化運營。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鄭州鐵路局)

92.深化國際經貿產業合作。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完善與中亞、南亞、非洲、東中歐、俄羅斯、蒙古等「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合作機制,在農業、能源原材料、裝備製造、汽車、物流等領域謀劃一批合作項目,並推動滾動實施。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廳)

93.密切人文交流交往。積极參与「絲綢之路文化之旅」,與沿線國家和省份聯合舉辦絲綢之路藝術節、中原文化年,共同打造世界知名的精品文化旅遊帶。

(責任單位:省文化廳、旅遊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二)完善對外開放合作平台

94.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重點推進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國際物流中心、現代航空都市建設,打造全球智能終端研發生產、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新經濟發展高地,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100萬噸,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民航辦、機場集團)

95.高水平建設(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鄭州片區,重點發展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及汽車製造、生物醫藥、現代物流、跨境電商等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創新促進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和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的體制機制,建設多式聯運國際物流中心,發揮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作用。

開封片區,重點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醫療旅遊、文化傳媒、藝術品交易等服務業,提升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國際合作及貿易能力,構建國際文化貿易和人文旅遊合作平台,打造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區和文創產業對外開放先行區,促進國際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洛陽片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機器人、電子商務、國際文化旅遊等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能力和國際產能合作能力,打造國際智能製造合作示範區,推進華夏歷史文明重要傳承區建設。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文化廳、旅遊局)

96.發展壯大口岸經濟。

(1)推動鶴壁綜合保稅區獲批,申建洛陽西工、新鄉平原、許昌等綜合保稅區和一批保稅物流中心、公共保稅倉庫。

(2)提升現有各類口岸功能和業務規模,積極申建藥品、植物種苗(花卉)等功能性口岸。

(3)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加快口岸「三互」大通關改革。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97.打造對外交流合作平台。辦好(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漯河)食品博覽會、(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大型活動。開展高水平國際交流,吸引跨國公司、國際交流合作機構等在鄭州設立分支機構。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旅遊局、農業廳)

(三)深化區域對接合作

98.加強與三大城市群合作。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產業轉移,深化京豫戰略合作,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標誌性項目。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

99.密切與中西部城市群聯繫。推動與長江中游、成渝、關中-天水等城市群在產業經貿、科技文化、生態環保、教育衛生等領域合作交流。

100.加強周邊區域合作。推進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淮河生態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等跨省域經濟區合作。

九、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分管省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參加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研究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負責日常協調管理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要點等。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動中原城市群建設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二)建立合作推進機制。會同河北、山西、安徽、山東四省,建立省級會商制度、城市群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完善城鎮協同發展區協商合作機制,建立城市聯盟,加強相關政策規劃項目的協調銜接,協同推動跨區域重大項目實施。

(三)細化落實方案。省有關部門根據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結合河南實際,組織編製綜合交通、生態建設等專項規劃,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等領域,謀划推進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計劃。各省轄市、直管縣(市)要履行好規劃實施主體責任,對方案明確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舉措,明確推進主體和推進計劃,確保如期完成。

(四)加強政策支持。省直各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與國家部委的對口銜接,積極爭取各項支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制定促進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對市縣工作的業務指導。加強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合作,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信貸力度,探索支持中原城市群建設的有效模式。遵循市場化原則,設立中原城市群協同發展基金,重點用於重大項目建設。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中原城市群建設。強化土地保障,在土地利用年度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上,適度向鄭州大都市區、洛陽副中心和米字形城鎮產業軸帶沿線城市傾斜。

(五)強化督促檢查。建立健全實施情況報送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的跟蹤分析,定期向省政府報送規劃實施和工作推進情況,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省發展改革委要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做好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推動規劃明確的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為自己的家鄉點個zan吧!

【頭條】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勝利閉幕 馮鳴當選為市五屆政協主席

信陽日報(xinyangribao) 能量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