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不愛看展覽 原來問題出在這裡

重視藝術教育的父母們總希望多帶孩子逛藝術展、博物館,希望他們感受到來自大師的熏陶、增加知識儲備。可是,本就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卻未必買賬。這會不會是家長一開始就做錯了?

經常有家長問我,很想帶孩子去看畫展或者藝術展,可是又擔心自己不懂怎麼看,是否需要事先上網查資料做功課?更多的家長還存在這樣的顧慮,孩子看展很不專心,每次都是走馬觀花,一會兒就哭鬧著要離開,大庭廣眾之下真是挺丟人的。

看展是為了有趣,不是為了知識

我們先要確定一個重要的概念,帶孩子參觀展覽或是博物館,首先要給孩子留下一個印象:博物館是一個好玩的地方,看展覽是一件有趣的事。

家長的擔心,多半是因為對於知識部分的重視,覺得去看展覽,如果沒有吸收相應的知識內容,看展覽的價值就不大了。我認為孩子去看展覽,滿足的是好奇心,開拓的是視野,滋養的是精神,得到的是樂趣和文化的積累,啟發的是興趣和熱情,同時也可以增長知識。

孩子不單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享受這個過程,對展覽感興趣,對獲取到的內容有探索的熱情,看展覽的目的就達到了。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的積累只是看展覽得到的副產品,通過看,自然會得到知識的補充,但是如果注意力只是放在知識的增加上,那麼就比較遺憾了,顯然你忽略的是更重要的部分,而得到的副產品內涵也會大打折扣!孩子要去的是一個好玩,可以親近的地方,絕對不是一個受教育的地方。孩子在展覽中收穫美好的印象,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對展覽內容產生興趣,這些才是對將來有更深遠影響的價值。

真正的美育,是從滋養內心的感受出發的。

共讀藝術啟蒙書籍,不多解釋

在去展覽前,大人和孩子可以共讀一些入門的藝術啟蒙書籍。比如繪本,它既是兒童讀物,也是成年人非常好的藝術啟蒙。還有就是藝術史,尤其是西方的藝術史,是需要會講故事的人來寫的。我曾在多個場合給大家推薦過蔣勛先生所寫的《寫給大家的美術史》、《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蔣勛先生本人也是非常會講故事的。他曾在法國巴黎做過導遊,所以他書的內容,如同他是個生動的導遊,饒有興味地訴說著逸聞趣事以及背後的歷史和故事,非常通俗,但卻十分引人入勝。

像這些藝術啟蒙作品,我們可以像對待遊記隨筆一樣,讓孩子自由地瀏覽,不要做過多解釋。有一天,孩子開始問問題,向你討教了,跟你分享作品時,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去討論,但不要以一個先知者的狀態,以教導式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的準備可以多一些也長久些,臨時抱佛腳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都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去逛展覽會,畫廊,博物館了。

3種不同的遊覽心態

不過,票已經買好了,孩子又不想去怎麼辦?真是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可以先回想一下剛才最先確定的概念,展覽館是個好玩的地方。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入手,思考如何讓孩子先不抵觸這些地方 。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當年去巴黎時,曾想去參觀盧浮宮,就問別人盧浮宮的攻略是什麼?該如何參觀?有一位朋友告訴我,盧浮宮有三種玩法。第一種叫15分鐘盧浮宮游,即三點一線。盧浮宮有三大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維納斯和勝利女神。很多旅遊團到了那裡,就是沖著這三樣寶物去的。後來到了那裡,我也發現即使在盧浮宮的牆上,也有明確的指示。很多人到了那之後,就和這三樣寶物合個影、拍個照,盧浮宮的遊覽就差不多了了。還有第二種玩法叫做一日游。從早上一早進盧浮宮,自己設計一套路線或者攻略,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展館。但在整個盧浮宮轉一圈,長達45公里,一天下來腰酸背痛,非常辛苦。當然,還有另一種玩法,是浪漫的法國人自己說的——盧浮宮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

這個故事其實是個玩笑話,但它提示了三種看待展覽館的不同態度,其實也是我們對展館的初步認識。假如只是對其中的一件展品感興趣,大可進去就直奔主題,看自己想看的,然後就走。當然,如果你想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你可以花一天或更長的時間在其中慢慢瀏覽。當然第三種玩法已經不是看博物館的態度了,而是如何欣賞藝術的態度。假如這些藝術作品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的生活自然就被它充斥著滋養著。當它成為你生活中的需要時,這一切的辛苦勞累,都將會變成一種享受,而對於孩子來說,不也是這樣嗎?

遵守規則,用這些有趣的辦法

所以家長帶孩子看博物館的時候,心態要稍做調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玩」這個元素放在首位。首先是和孩子溝通。我們通常去博物館和一些大型場館時,我們通常會和孩子說:「今天要到一個地方去,你不可以……」其實當孩子聽到這一大堆不可以時,內心已經受到了約束。我們其實可以先將這一大堆不可以,放在一邊,先跟孩子說你可以怎麼樣。比如說你去看一個畫展,你可以跟孩子說:「你可以躺在地上看,你可以趴著看,你可以倒走著看,你可以反著看,你也可以把它畫下來。」

其次,孩子對看畫展和博物館通常是有興趣的,他只是不知道從何開始。尤其是當他受到一大堆約束時,就會覺得渾身難受。但當你告訴他,你可以幹什麼時,看展覽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場遊戲。尤其是當孩子知道,他能夠用筆將他想看的畫面畫下來時,他就會產生願望去成為他自己的事情。我非常推薦帶孩子去看此類展覽時,給孩子帶一本小小速寫本,既方便攜帶,既能夠讓他把想畫的東西記下來。

當我們把這一大堆可以說完后,大家是不是要急於說不可以了呢?不可以,大家也能用一個小小的方式進行轉化。比如說「你不可以去碰那些展品。」我們不妨把話說成:「靠近展品時,你是不是想像一個有學問的人一樣,去看這些展品呢?有學問的人是不是將手放在背後來看呢?那我們來學一下吧!」當孩子靠近那些展品時,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將手放在背後。這樣既幫助孩子不去觸碰展品,也會避免保安當孩子靠近時,展現的急切關注和一些不友好的行為。

同樣,當我們去跟孩子說在這樣一個博物館中,願不願意像一個有教養的人一樣,和媽媽輕聲輕氣地說話。當孩子被友善的提醒時,他是願意去模仿的。當一切都變成可以時,那一些小小的不可以,孩子是樂意去接受、退讓的。

至於多大的年齡,可以去看博物館,我覺得從來都沒有明確的規定。我經常看到一些爸爸媽媽推著手推車,孩子坐在推車中,安安靜靜地跟著人群往前走。其實對他來說,這絕不是藝術教育、藝術啟蒙,而是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很多好玩的人和事,僅此而已。所以,不要帶著太多的期望和期待,把這些原本單純的事情人為地改變了。這對於孩子來說非常吃力。

此外,我們不妨將展覽會之旅定製成家庭美育的遊戲日。需要考慮的是,要有一個相對寬鬆的時間安排,不要趕景點。可以將它設定為一個遊戲:今天我們去看展覽會、遊覽周邊的公園;中午在商場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我們還能留下一張張快樂的照片。美好通常就應該是色香味俱全的,營造出一個美好的博物館之旅。這樣一天的活動,當孩子在整個活動中將展覽會、美食、照片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美的連鎖記憶時,我們就可以期待他有一天會說:「爸爸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再去看展覽?」

最後,祝所有人觀展愉快!所有孩子「玩」兒得開心!

作者介紹

王海虎,翼展風迎(菩提書屋)家庭教育發展中心創始人,出身藝術世家,為家庭」人文美育「理論創始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