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快別扯了!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2020年前後新能源汽車將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局,工廠剛投產便有可能被閑置。

其實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論調不是近來才有的,2014年以來,就不斷有國內外媒體提出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隱憂。大體包括「新能源客車過剩」、「新能源汽車結構性產能過剩凸顯」、「失控狂奔的新能源汽車,藍海即將變『血海』」等方面內容。

「我這麼想買新能源車的至今還沒買到呢,怎麼就過剩了呢?」身處三線城市的90后傅忠對「過剩說」表示不解。

新能源車真的產能過剩了嗎?既然過剩,為什麼很多城市又難見其蹤呢?

產能過剩論純屬紙上談兵

「產能過剩說」的主要依據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已掀起投資狂熱。前有傳統造車企業的老汽車人造「新車」。後有依託強大的外部資本造車的互聯網企業。

據初步統計,汽車行業已有的新能源車整車生產能力不足80萬輛,2016年產能只有55萬輛。但在建產能已經超過200萬輛。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20年時新能源產能規劃為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規劃將超過500萬輛。不過截至2016年底,已有32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了產能布局。到2020年,如果這些工廠全部如期投產並實現產能完全釋放,總產能將達到726萬輛。這其中既包括北汽、比亞迪等傳統汽車生產企業,也包括蔚來、樂視等互聯網造車企業。到2020年,建成的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比實際需要多出兩倍多。

「『到2020年,建成的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比實際需要多出兩倍多』?這是什麼邏輯?2020年的實際需求誰會知道?根據有關部門規劃出來的汽車需求來定義未來的實際需求,是不是太扯了點!」汽車領域資深媒體人藍朝暉對此提出質疑。

藍朝暉表示,有關部門的規劃是截至到2020年的,相關產能規劃也是截至到2020年的,就算2020年沒那麼大需求,2021年呢?2025年呢?且各家規劃的產能未必能全部釋放,規劃的是生產能力,但生產量各家廠商會根據市場需要每年做產量調整,不需要那麼多,就不全部釋放好了。可以備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備。一些人拿紙上談兵的東西來輕言過剩,實在不科學。

據了解,除以上規劃外,2017年4月25日,工信息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三部委還聯合印發了一份《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該規劃以2015年4月公布的《製造2025》為指導綱要,提出了「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規劃目標。在此前提下,對新能源等六方面提出了具體細化目標。在重點任務方面,明確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界定為三大首要重點突破的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前在國務院印發的《製造2025》所提出的「至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300萬輛、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基礎上推算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375萬輛」的目標不同,《發展規劃》提出了「預計2025年汽車產量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的預期和目標,這意味著,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為700萬輛以上。與「產能過剩論」者提到的2020年產能全部釋放后的726萬輛大體相當。

如此看來,就算按各種規劃目標走,產能過剩論也絲毫經不起推敲。

新能源汽車市場遠未飽和

「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遠未飽和,購買對象大多數都在一線城市,三線四線有沒有需求?有啊!但暫時沒那麼多供給,這裡還只能買到在一線城市已不那麼吃香的傳統燃油汽車。」某三線城市從事汽車銷售的孫茂新表示。

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僅2015年零售量就由2014年的2.6萬輛增至16.1萬輛,同比上漲超過6倍。2016 年,新能源汽車生產 51.7 萬輛,銷售 50.7 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 36.8%和 53%。

從2015年的銷量數據可以看出,上海以3.8萬餘輛的零售量領跑新能源市場,比第二名的深圳翻了一番,北京、長沙、杭州、廣州分列第3至6名。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的數據進行分析,其銷量之和約佔前10城市總銷量的67.8%,可以表明新能源汽車的戰場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

「目前三四線城市鄉村的小微電動摩托和電動車佔有量較大,相比大城市,地廣人稀、屋多院廣的鄉鎮小城更具備先天的充電便捷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新能源汽車會成為緊隨小微電動車之後的新寵。」業內人士分析。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在一線城市吃香,背後離不開當地政府實實在在的補貼鼓勵。比如上海,不僅有現金上的補貼,還送專用牌照;深圳的地方補貼額度為3.5-6萬元,為北上廣深之首;在北京,混動車型不享受地方補貼,北京廣州同樣實行搖號政策,搖號難使得單獨搖號對消費者更具引力。

截止到2016年4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已由39個增長至88個。地方政府的相關配套政策也在陸續推出。就目前來說,如此大規模的增長,都尚未惠及廣大中小城鎮,市場遠未飽和,怎麼能說產能已經過剩呢?

布局強國製造離不開新能源汽車

製造2025,是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中新能源汽車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

形成於2015年的《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製造2025」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政府立足於國際產業變革大勢,做出的全面提升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其根本目標在於改變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力圖通過10年努力,使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製造2025》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領域定出具體目標規劃,其中新能源汽車位列第六。「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日前表示,近兩年汽車產業電動化進程加快,到目前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100萬輛,年均增幅超過200%,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有量全球佔比均超過50%。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已基本建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平台產業鏈上下游全部貫通;2016年,有3家整車、7家電池企業排名進入全球前十,部分企業已成為全球知名供應商;動力電池出貨量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本土產動力電池全套裝備在部分企業實現應用。

當前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公共場所、居民小區、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覆蓋率大幅提高,公共類充電設施已超過18萬個;充電運營服務產業已初步形成,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充電服務水平持續提高;使用環境也有明顯改善,不限行、不限購、電價優惠等政策得到大範圍推廣,專用牌照已在上海、南京、無錫、濟南、深圳等5個試點城市使用。

本文屬企智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企智網,違者必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