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竺可楨日記》全部手稿昨日贈與浙大

昨天是浙江大學120歲生日,老校長竺可楨之子竺安先生代表所有親屬向浙大送上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竺可楨日記》全部手稿。

捐贈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納米樓內隆重舉行。竺可楨老校長的近40位親屬出席會議,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浙大常務副校長任少波代表學校接受了竺安先生的捐贈,並向他頒發了捐贈證書。

《竺可楨日記》找到最好歸宿

竺可楨1936年起任浙江大學校長。他倡立「求是」校訓,並明確提出大學要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領袖人才。

56冊《竺可楨日記》整齊地擺放在會場舞台的長桌上,共計900萬字,時間跨度從20世紀30年代至竺可楨老校長1974年去世之日。它們大小、厚薄、新舊都不一樣,但都記載了竺校長畢生奮鬥的歷程,是竺校長留下的一份極其珍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遺產,被史學界公認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名人日記之一」。

竺安先生表示,他與浙大有著深厚的淵源,不僅有父親竺可楨的關係,他自己也是浙大校友。把《竺可楨日記》的手稿捐贈給浙大,正是為這批珍貴史料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2000年開始,為了整理《竺可楨全集》,這些日記被保存在中科院。

13年後,整理工作結束,為這批史料尋找歸宿時,竺安便自然地想到了浙江大學。贈送給浙江大學,既能發揮它巨大的文化價值,又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日記的價值完全在於真實

2014年出版的《竺可楨全集》幾乎刊登了日記上全部內容。

竺安說,當時出版的要求就是要「求真、求全」。如果有錯誤,也不用隱去。

「很多傳記總是會將這個人的錯誤刪除或者模糊帶過,這是不符合求是精神的。」他說,「我父親在日記裡面,曾經表示過,日記的價值完全在於真實,如果不真實,那就一點價值也沒有。」

《竺可楨日記》讓竺校長的後人有了與他再一次「對話」的機會。

竺可楨之女竺寧女士,分享了日記里的一個故事——

1938年,我的二哥患病,因為醫療條件不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去世。

半個多月後,我母親也去世了。這件事對我們家的打擊非常大。

那時候,父親忙於浙大西遷的工作,從教室到宿舍全由他考察,於是只能匆匆安葬了我二哥和母親。

沒過多久,我們就遷往桂林了。

父親的難過從未與外人講過。只是在日記里我們發現,有一次他一個人在深夜號啕痛哭。

「求是」:只問是非,不計利害

浙大常務副校長任少波在會上說:「竺可楨校長是浙江大學的驕傲與自豪,他為浙江大學的辦學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1936年,浙江大學內憂外困,竺可楨受命出任校長。從此,帶領浙江大學從一所普通大學,穿越抗戰硝煙,克服重重艱難,發展崛起成為載譽史冊的『東方劍橋』。竺校長始終處在科教事業的第一線,他的一生是近現代科教事業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求是,這兩個大字在所有浙大人心中銘記。

《竺可楨日記》中記錄了西遷時期,立「求是」為校訓的重要歷史事件。1938年,竺可楨提議,經浙大校務會議討論,正式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並請國學大師馬一浮撰寫校歌,闡述校訓精義。竺可楨闡述「求是」精神核心:不只是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而是涉及理想、責任、立身處世的要義,是「只問是非,不計利害」的科學精神。

任少波在會上也感謝了曾經為浙大捐贈的傑出校友以及他們的後人。

2012年,國學大師姜亮夫的女兒、女婿捐贈了1300餘件姜亮夫先生遺留的各類手稿、實物史料;

2013年,物理學家王淦昌先生的子女捐贈了王老先生「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14年,現代思想家、詩人、書法家馬一浮的後人捐贈了193件書法作品、手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