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閱「國家青年千人計劃」項目申請書有感

最近幾年,國家下大力氣引進海外科研經歷豐富並且成果豐碩的年輕學者回國服務,給予這些海歸人才可觀的經費資助和優厚的科研條件、生活待遇。我對國家的人才引進政策持積極的贊成態度。一方面,這種做法體現了政府對科學研究的重視;另一方面,如果這類科技人才能在國內心無旁騖地做科研,我相信,其中的大多數人應該會做出突出成果,不負厚望。

我曾閱讀過一些年輕學者撰寫的人才計劃項目(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以下簡稱「國家青千」、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並擔任過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通信評委。「國家青千」申請書和其他青年人才計劃申請書的結構稍有不同——申請人申請「國家青千」須重點陳述已經取得的科學技術成果、申請人的學術貢獻和影響力,以及潛在的可持續發展優勢,即申請人是否具有足夠的能力和水平使用高額的科研經費和享受豐厚的物質待遇。

「國家青千」申請書的內容可以簡單分為兩部分:客觀內容與主觀內容。

客觀內容部分主要包括申請人的基本情況,例如教育經歷、海外經歷、獲得獎勵、發表論文及學術交流等信息。我認為該部分最重要的是15 篇代表性論文與海外學術經歷,尤其是申請人目前的任職情況。客觀內容屬於「規定動作」,應如實填寫,並提供證明材料。

主觀部分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主要學術成果、創新成果簡介」和「全職回國工作設想」兩個欄目。按道理來講,學術成果介紹也屬於「客觀內容」,這是因為,學術成果的主要體現形式是申請人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以及申請人在國際主流學術會議所作報告和所獲獎勵的情況(科技成果還包括專利授權與轉讓情況),這兩類內容都有客觀的數據支撐。但是,對於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與影響力的介紹較為主觀,需要費點功夫思考和整理。「創新成果簡介」部分不能重複前面表格中已經填寫的相關資料,例如SCI 論文收錄情況,而是要通過一些客觀素材,著重介紹申請人已經取得的科技成果的水平及其在國際同行中的學術地位與影響力。

儘管評價一個學者的水平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但我們還是可以採用一些學術評價體系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的通行做法來進行評價,而不能簡單地以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論文發表刊物的影響因子及論文的引用次數作為評價標準。申請人在客觀事實基礎上恰如其分地「渲染」成果的「科學貢獻和影響力」,需要有一些「證明材料」,否則就會顯得「假、大、空」。這些用於佐證「成果影響力」的材料往往分散在「論文評審」專家的評語、著名專家在公開場合帶有實質內容的口頭讚揚、專業領軍人物及其課題組邀請訪問交流的信件、論文在重要綜述文獻中的正面引用中等等。例如我有一篇發表在本專業主流刊物的學術論文,兩份評審意見的開頭分別是這麼寫的:「The work opens the door to research question on...」「The authors have done an excellent job of making a complex topic understandable to the average reader...」。我們還有一篇論文成果被使用在本領域一位頂尖科學家的教學中,他向我通報說:「I plan to use your paper a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potential fields applied to mantle rocks…」。我認為這些表述是學術同行對科學成果水平的「真實意思表達」。我們就是通過這些過程積累,在國際學術同行中慢慢取得學術影響力並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為此,我們平常需要注意積累、保存這些資料。我的體會是,歐美國家學術界那些嚴謹的科學家不會無緣無故對別人的論文發表一些「恭維」話。所以,我認為這種評價比某篇論文發表於高影響因子的學術刊物可能更有意義。

在客觀表述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如何合理闡述成果的貢獻與國際影響力,是一個困擾年輕人的話題。有的年輕人即使學問做得好,發表的論文成果也不錯,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內準確「推介」自己的成果需要文字功夫,畢竟寫材料與做科研不完全是一回事。尤其對於少數長期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學者來說,由於日常所用語言主要為英語,中文表達水平偏弱,書面語與口語混淆。這些海歸學者要有一個適應、回歸母語文字表達環境的過程。

「回國工作設想」相對於「成果貢獻總結」看上去要好寫一點,但其實也不盡然。因為,如果材料落在那些「較真」的評審人手裡,他們往往會認真研究申請者的回國工作設想是否可行,擬開展的研究是否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行列。「假、大、空」和敷衍塞責的「回國設想」會使申請嚴重丟分。對於一個獲得批准的國家「幹人計劃」青年人才入選者,國家和單位要給幾百萬元的科研經費和數額可觀的安家費、生活補貼,誰都不願意把幾百萬元「砸」在沒有可行性計劃、「混到哪裡算哪裡」的青年學者身上。因此,青年學者理當認真對待「回國設想」內容:將在海外工作的優勢與國家科技發展實際相結合,優選出適合國家發展需求的科學技術研究方向;利用海外學術同行人脈背景,組建多元的、國際化的科研團隊;創建先進的、處於學科發展前沿的實驗室等,為回國后大展身手奠定基礎。

總之,海外青年學者們要珍惜國家的信任,積極響應國家「召喚」,時刻準備接受祖國挑選。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的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正需要你們的熱情和積极參与。

作者簡介劉慶生,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教授。

本文發表在2017年第16期《科技導報》,歡迎關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事宜未及落實,歡迎圖片作者與我們聯繫稿酬事宜。

《科技導報》

科協學術會刊

聯繫電話:010-62194182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即刻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