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日本人敬畏強者,不同情弱者

作者: 張召忠 大貝

源自:局座召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僅轉發分享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點是1941年12月7日美國對日本展開貿易戰,進行貿易制裁,不給日本提供燃油,最後導致日本對美國恨之入骨,決定對珍珠港進行突襲,一個小時內幹掉了美國太平洋艦隊一大半的力量。

說起來日美海軍實力勢均力敵,但美國是兩洋作戰,它把它的大多航母安放在了大西洋,相對來說,太平洋的航空母艦就少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942年5月珊瑚島海戰爆發,在這場戰役中美日各損失一艘航空母艦。接下來是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日本的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空母艦被幹掉。從中途島海戰以後,日本就開始接二連三地吃敗仗了。

後來雙方就開始在太平洋島嶼上開打,由於美國的航空母艦數量比較少,所以在這期間美國就採取了戰爭動員作用,利用巡洋艦改裝航空母艦,同時發展新的級別的埃塞克斯級的航空母艦,因此在1942年到1943年這段時間,也是美國休養生息的時間,1944年才開始正式的大規模的戰略反擊。後續攻佔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開始突破日本的外圍防線,然後登陸塞班島,突破日軍的第二道防線。到了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開始,南雲忠一的四艘航空母艦被擊沉。最後登陸萊特島,掌握了菲律賓的制空權、制海權,兵力直接就打到台灣了。當時美國收復了菲律賓,覺得再奪台灣也沒什麼意思,就直接去打沖繩了。1945年,沖繩戰役爆發,日軍損失慘重。

沖繩戰役以後,美國原來是準備要打日本本土,實行戰略轟炸、水雷封鎖,最後發現日本要全民玉碎跟美國玩命,嚇得美國趕緊開會,最後就說算了吧,向廣島、長崎投兩枚原子彈算了。到了8月15日,日本覺得實在是無法挽回戰勢了,就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為什麼現在日本總對美國俯首帖耳,唯美國的馬首是瞻呢?主要是被打服了。日本就覺得整個二戰,只服美國,其次是蘇聯,日本特別不服氣。日本人一說起,就說我一個人加上十個漢奸,能殺一千人,但跟美國打不醒,美國急了會扔原子彈,一死死二三十萬人。蘇聯是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的,蘇聯紅軍橫掃東北,然後打敗了日本的關東軍,接下來搶佔北方四島。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直到9月2日密蘇里號上受降的時候,蘇聯還在打北方四島,最後一刻把北方四島佔了。

日本這個國家是一個尊重強者敬畏強者的國家,你跟它講和平,它認為你不行。日本就覺得為啥不像兩個武士那樣子決戰,為啥要講和?所以日本是不打不服的,你把它打服了之後,它就對你忠誠了。

其實我不怎麼認同日本人敬畏強者這樣的觀點,你想想美國那麼強大的軍事力量駐紮在日本(此外在斯諾登那部自傳電影里斯諾登曾透露,只要美國需要,能在幾個小時內廢掉全日本的電網,諸如此類的事情多好),就好比有把利劍天天懸在你頭頂,隨時能取走你的性命,你敢對他不敬么?所以我覺得日本敬畏美國是被逼出來的。如果說日本在面前裝大爺,那隻能說明我們還不夠強大。

2012年,正值日本戰犯石原莞爾的兒子石原慎太郎叫囂「購買」釣魚島,而周邊如菲律賓等蕞爾小國也在黃岩島上和「對峙」,並且強行命名島嶼和海域。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撰文說,「大國不能輕視和欺負小國,小國也不能肆意侵犯和挑釁大國」。這兩句話具有巨大而神奇的「歷史意義」,世界上除外,怕是誰都聽不懂。

自1840年至今的170多年來,的確做到了「不能輕視和欺負小國」,但卻沒有避免「小國肆意侵犯和挑釁大國」。先是英國這個只有一個省大的歐洲小國,接著是一大群歐洲小國,把瓜分得體無完膚;再接著是「小日本」,幾乎要了老命。歷史轉了一大圈,不僅日本這個地理上的小國依然對囂張無狀,連更小的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也敢搶劫島礁,澳大利亞竟公然在白皮書中鼓吹和打一仗。在近代兩百年的世界歷史上,如此窩囊的大國,除外找不到第二個。

在21世紀的世界上,被小國「肆意侵犯和挑釁」的大國,依然只有一家。為什麼自然界恃強凌弱的基本規律,到了身上就要反過來?其實,規律並沒有「反」,倒是人自己的思維「反」了——它近代以來一直和正常的人類思維不一樣。它始終沒有弄明白「大」和「強」根本不是對等的關係,更不明白體態和心態的關係——肥大的外表和強悍的內心根本不是一回事。它很矛盾,很糾結,一會認為別國欺負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夠大,所以喊一陣子努力、振興等一類口號;一會又認為自己在迅速「崛起」,別人是因為害怕自己,所以才找自己麻煩。

於是,在動物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在美國、俄羅斯、英法德等幾乎世界一切別的大國身上都不會發生的以小欺大的事(法國、德國也打過俄羅斯,日本也打過美國,但都被俄美一次性戰勝了),在身上沒完沒了地發生著……

在此「時代背景」下,我發現七年前的這篇老文基本沒有可以修改的地方。日本和都在循著一百多年前的思路,處理著彼此的關係;其他各國也摸著逆來順受的脾氣,知道人會以「克制就是自信」(前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語)掩耳盜鈴,所以群起而攻之。

在這一波領土、領海糾紛之前,在貿易領域,世界已經對「發起暴徒般的攻擊」(美國學者言)。所謂學者、精英如老僧入定麻木不仁,輿論時見南宋義利王霸之爭,書生振振有詞,和議不絕如縷,一切最終都歸不了了之——因為沒有摸過槍的他們,很難明白「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不會得到」的道理。其實,這一道理在北宋以金錢換和平、南宋以和談圖偏安的時代,已經被慘不忍睹的歷史證明過很多遍了。

沒有歷史的廣度無以鑒現世,沒有哲學的高度難以瞻未來。擲杯於地,不知之百年龜縮戰略思維何時能有長進;拍案長嘆,借問老大民族之邋遢懦弱形象怎得冰雪一新?揮三尺之劍,難斷心頭之結!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本是一句古語,用來警喻為人處世要剛柔並濟,才有奇效。有意思的是,從政治和戰略的視角放大一下,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蘇、美三大國對日本的國策大略。不同的是,有的是用前一句,有的用后一句,有的則兩句兼用。用法不同,其當時產生的效果和此後的長期效應也完全不同。

日本是世界歷史上唯一同時向中、美、蘇三個大國開戰的國家。三國各自實力、民族性格和思維方式不同,應對日本的戰略各異,因此也導致日本針對三大國的不同戰略態度。這種樣式、性質完全「不同」的戰略互動,不僅直接影響了二戰亞洲戰場的態勢和進程,還影響了三大國各自對日本勝利的內容和形式,甚至波及今日乃至今後日本與三國的關係。

日本佔領東北后,因為覺得不足為慮,遂計劃策應希特勒,實現稱霸世界的夢想。但到底北下還是南上,日本大本營舉棋不定。日本首先對近在咫尺的蘇聯進行了試探——這也是一般食肉動物對眼前大型獵物的習慣性動作,恰如日本在全面進攻前先製造「九一八」事件試探一樣。

在蘇德大戰一觸即發的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開始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日方稱謂)地區向蘇軍進行軍事挑釁。斯大林立即意識到巨大的、毀滅性的危險從天而降。這位冷酷而又冷靜的統帥,從人漫長而血腥的教訓里,認識了日本人貪婪而兇殘的本性,如果不能一戰熄滅日本的北上念頭,那麼當德國黨衛軍的坦克炮管抵近莫斯科胸膛的時候,日本的三八式刺刀將會毫不留情地洞穿蘇聯的後背!

於是,他派出蘇軍的中流砥柱朱可夫元帥。為一場邊境衝突,而派出總司令指揮的個例於此誕生。非止如此,他還為日本人準備了日軍根本沒有見過的機械化兵團,和牛刀殺雞的戰術。只有斯大林才知道這小小的、勉強可以稱得上戰役規模的交戰,是怎樣與蘇聯的存亡生死攸關。戰鬥的過程慘烈之至,數倍於日軍的蘇軍坦克、飛機,橫衝直撞狂轟濫炸,日本人終於在殘肢斷臂、血肉橫飛中明白了此路不通,於是掉頭沖向太平洋,進攻美國的珍珠港。斯大林和整個蘇聯都長吁了一口氣。

二戰後期,法西斯敗局已定。收拾完德國,斯大林完全不顧《蘇日友好條約》,又一次揮起牛刀。這是一場遠比諾門坎之戰兇猛百倍的戰役。150萬蘇軍得勝之師,潮水般淹沒了日本關東軍。斯大林心頭掠過一絲快慰:1905年日俄戰爭失敗的恥辱,終於在40年後被徹底洗雪!

二戰始末兩次「霹靂」,斯大林的深遠動機都是一個:讓日本人從此膽寒,樹立對俄羅斯民族的敬畏之情。

源自:局座召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僅轉發分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