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聽歷史·游南京】長江岸邊說六朝02:孫策攻下秣陵

播音:南京廣播電台 吳迪珺

上期說到鎮守秣陵的在當時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先來看當時秣陵的守將有兩個人,分別是笮融和薛禮。他們兩個人的上司叫劉繇,是揚州刺史。他是東漢政府正式任命的揚州一把手,應當在省政府所在地壽春上班,但壽春被袁術強佔著。劉繇也知道和這個自負自大的「官二代」沒道理講,只好把辦公地點搬到了曲阿(今江蘇丹陽)。

薛禮沒什麼名氣,但笮融在當時大名鼎鼎。

笮融就像一個狂熱的傳教士,他的愛好就是推廣佛教,達到亢奮和痴迷的程度,全國難找出第二個。看他的瘋狂舉動和義無反顧,以為他一定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然而血淋淋的現實表明,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強盜和暴徒,可以說屬於完完全全性格分裂的人。

笮融本來在徐州牧(牧也是指一把手,和刺史相比地位更為尊崇)陶謙手下任職,陶謙任命他做下邳國(今江蘇睢寧縣一帶)國相(相當於郡太守),並負責運輸三郡的糧食。他把這些糧食沒有運到目的地,而是轉手賣了,賣到的錢在下邳建起了寺廟。

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他已相當於市級幹部,冒著貪污公款被抓的風險,兼職做寺廟住持了。幸好陶謙事後沒有追究他。他痛下決心,因為絕不是想小打小鬧,而是投下巨資,導演一部前無古人的佛教大片。他建的寺廟叫浮屠寺,在下邳城南。塔一共九層,每層八個角,每面都鑲有銅鏡,塔頂也有一面銅鏡朝天,所以稱作「九鏡塔」,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佛教寶塔。寺廟規模宏大,可以容納3000多人一起誦讀佛經。遇到佛教重要的節日,大路兩旁擺滿了吃的喝的,綿延幾十里,供老百姓隨意品嘗,來參觀的有上萬人,花費超億。豪華的排場不僅國內少見,當時也能稱雄世界。笮融還有一項措施,就是願意成為佛教徒的,免除徭役賦稅,也是創舉,吸引了周圍幾千戶來做和尚。這座寺和塔在佛教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后毀於戰火。

但他不是傳道的高僧,做的一切與慈悲為懷正好相反,簡直就是兇殘。曹操進攻徐州的時候,笮融帶著手下士兵以及信徒一萬多人逃到了廣陵郡。廣陵郡長趙昱久仰他的大名,非常客氣,擺下盛大的酒宴招待他。笮融看到廣陵郡很富有,起了貪念。在一次酒宴上,把毫無戒心的趙昱殺了,然後把廣陵郡搶劫一空,南下投靠揚州刺史劉繇。劉繇派他鎮守秣陵。

孫策第一次攻打笮融的時候,殺掉了500多人。笮融感到此次來者不善,嚇得緊閉營門,不敢再出來。孫策回過頭打敗了薛禮,薛禮逃跑。孫策再次進攻笮融,亂軍中腿部中箭,部下把他抬回去療傷。笮融昏了頭,以為孫策被射死了。打開營門迎戰,孫策將計就計,假裝潰敗,把笮融兵引進了包圍圈,然後伏兵四起,殺了1000多人。笮融逃回營地再做縮頭烏龜,孫策命令手下得意地在笮融營前炫耀大呼「孫郎如何」。笮融吃一塹長一智,深溝高壘,一心死守。

後來孫策打下整個東南后,轉過頭來收拾他。笮融也知道守不住,但他毫無良心,薛禮對他不薄,他又把薛禮殺了。逃到了豫章郡(今江西北部),豫章郡長朱皓忠厚老實,一聽說大名人來了,不僅收留了他,還對他推心置腹,當作好朋友。笮融故伎重施,把朱皓殺了。劉繇被孫策擊敗后逃到了丹徒(今鎮江),聽到消息后大怒,和這個戴著偽善面具、卑鄙無恥之極的老部下翻臉,帶兵攻打笮融。也應了佛教術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笮融壞事做得太多,手下的人全部潰散,笮融逃到山中,被山民殺死。.

攻下秣陵、曲阿,對孫策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孫策在江東有了落腳地。但更重要的是,他部隊的人數越來越多,再不能是一群烏合之眾了,他把這支雜牌軍變成了正規軍,為後來孫權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孫策是怎麼改編呢?如同現在事業單位留人一樣,運用了三大「法寶」:

第一,以事業留人。就是嚴明軍紀,讓軍隊有組織有理想。孫策軍隊剛進城的時候,老百姓聽說后都嚇得逃到山裡。孫策手下的吳范說:如果軍隊不上規矩就不能得人心。孫策聽從了他的建議,向部隊灌輸遠大的理想。就是不能做一群強盜,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得了天下才能封妻蔭子。要想實現理想就要遵守紀律,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等。效果是立竿見影,從此軍民魚水情。逃到山裡的人又跑回來了,殺豬宰羊招待孫策的軍隊。

第二,以感情留人。由於勝仗太多,投降的人也多,孫策宣布:對來投降的人既往不咎。只要改過,大家親如兄弟,一視同仁,共創美好未來。

第三,以待遇留人。只要來當兵,全家就免除賦稅。這是最實在的,是看得見的利益,也是最有號召力的。

這些措施兼顧了精神鼓舞和物質獎勵,孫家軍是越來越強大。在今天蘇南、浙江、江西等一帶鐵騎橫掃,當時的鎮守一方的名士如王朗、華歆等不是被打敗就是主動投降。但同時孫策也殺死了不少地方豪強,結怨很多。公元200年,孫策像往常一樣出去打獵,被刺客射傷,不久身亡,年僅26歲。他幾乎白手起家,打下江東六郡只花了四年多,年齡比曹操、劉備小一輩,創業速度和規模要遠超他們。

孫策的行政中心設在吳郡(今蘇州),但是孫策也重視秣陵。他在「秣陵淮水北」建了「討逆將軍府」,又稱為「長沙恆王故府」,因為孫策被東漢朝廷封為「討逆將軍、吳侯」。孫權登帝后,追封他為長沙恆王,所以有兩個名稱。

孫策在這裡建府,主要因為作戰的需要,他帶兵經常往返於今天的蘇州和湖北湖南之間,就要經過秣陵,所以在這裡建了一個住所。周瑜後來也經常住在這裡,還帶了他漂亮的妻子小喬同住,因周瑜任「前部大都督」之職,這個府又稱為「大都督府」。

這個府是在哪裡呢?史書上說的「秣陵淮水北」中淮水指的是秦淮河,秦淮河北面大致就到了今天的市區。但具體位置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在今天的北門橋一帶,後來孫權建的宮殿就是在這座府第的基礎上改造的。

相傳孫策征戰秣陵時大本營設在方山,民間傳說笮融被孫策追到方山,落馬身亡,留下倒馬澗的地名,在今天方山北面。

另傳周瑜跟隨孫策征討秣陵一帶,現在江寧區淳化土橋鎮有周郎村、周郎橋。此處是通向句容的驛道,也是通往秣陵必經之路,更是兵家必爭的古戰場,周瑜作戰時經過這裡,見無法渡河,一天之內建成了這座橋,橋上還曾留下周瑜馬的印跡。村和橋因此得名。

孫策留給孫權的是一筆豐厚的資產,但平靜的浪濤下是暗流涌動,危機四伏。掌舵人稍有不慎,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從孫策對張昭的遺言中可以看出他的憂心忡忡。

我們一般知道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託孤時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治好這個國家。如果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他才能不行,你就取代他吧。

這既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也可以理解成是試探和警告。但這種內涵豐富的遺言,版權並不屬於劉備,是複製了孫策的話。

孫策臨死之前,叫來弟弟孫權,給他佩上印綬,把張昭召到身邊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如果孫權能力不行,你就取代他吧。如果事情不順利,你就從容地歸順曹操主持的朝廷,不要有什麼顧慮。

這說明孫策覺得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對於孫權能不能穩住江東也沒有把握,隱含一點點的悲觀。後來曹操大舉進攻南方,張昭主張投降,與這句遺言有一定的關係。

孫權接手的時候共有六個郡,除丹陽郡外,分別是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吳郡(今蘇州一帶)、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帶)、廬江(今安徽合肥一帶)、廬陵(今江西吉安一帶),廬陵郡是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來的,都屬於揚州,大致相當於現在蘇南、浙江、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區。揚州只剩九江郡(大致為今安徽、河南南部等地區)在曹操手中。孫權才19歲,相當於剛進大學校門的學生。但由於有兩個得力助手,那就是張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江東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

既然局勢穩定,政權中心放在哪裡呢?可惜的是,孫權並沒有看中秣陵,而是選在了吳郡,就是今天的蘇州,一呆就是8年。為什麼會選中蘇州呢?並不是因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孫權要在這裡尋歡作樂。而是因為戰略上的考慮。孫權要和平、團結和穩定,但敵對勢力依然很多,國內形勢錯綜複雜,北方大亂,南方同樣不太平。縱觀孫權定都的原因,基本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打仗的需要。

當時的蘇州不像現在是溫柔富貴鄉,而是極不安全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山越人很多。山越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後人,部落很多,後來泛指居住在山地的越族人。沒有建成統一的政權,散落在江南,隨著漢人生活的地盤越來越大,他們像美國的土著人一樣,被趕到了山裡或者森林裡居住。

在中學課文里有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面寫道: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有良田美池,雞犬相聞,住在裡面的人怡然自樂。他們說先世的時候避秦時亂,率家人來到這個絕境。這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個人間仙境。

但這隻存在於文人的想像中,現實中並沒有桃花源。

山越人在秦漢時被就趕出了自己的家園,和漢人自然是苦大仇深,時而裝作睦鄰友好,轉眼又反目成仇。在孫權以前,全國政權中心在北方,山越沒有威脅到皇權,地方官僚自然不會和他們拚老命,大部分時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漢政府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好辦法,只能得過且過。總體來說,他們如同在水泊梁山,喝酒吃肉打劫,還是自由自在的。

但孫權來了,山越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孫權對他們定位很簡單,在我的大本營還敢鬧事,那就是不穩定因素,是破壞和平的恐怖分子,統統鎮壓。

孫策在世的時候,就武力圍剿過,雙方結下樑子。孫權繼位的第一件事本來是為父復仇,但西征黃祖剛打了一半,山越人也想報仇雪恨,就趁孫權後方不穩聚眾造反。孫權大怒,把手下所有能調動的大將全部派到平定山越的前線,呂范、程普、韓當、周泰、呂蒙、太史慈等一批能人組成的豪華陣容,先是在豫章郡,此後又在丹陽郡,包括秣陵,花了七八年的時間,殺掉了幾萬名山越人。活著的人中,強壯的去當兵,有10多萬戶編入兵戶;瘦弱的人去服勞役。既補充了兵源又增加了勞動力,可算是一舉兩得。從此吳郡以及秣陵一帶社會治安得到明顯改善,當然孫權和山越的戰爭並沒有結束,山越人堅持游擊戰是長期的。

吳大帝孫權紀念館內的鎮撫山越圖畫

孫權本意是為了消滅他們,但從歷史發展觀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族大融合,是歪打正著。孫權歪打正著的事有好幾件,這算第一件。

孫權在吳郡除了平定山越外,還做了兩件重要的事,一件就是平定內亂,鎮壓一批反對他的人;二是西征江夏的黃祖,最終殺死了他,為孫堅報了仇。

在吳郡的8年,孫權一直忙於平定南方,順風順水,那麼曹操幹嗎去了呢?為什麼沒有趁孫權立足未穩就大舉進攻呢?事實上,曹操和孫權還握手言歡,遙相呼應,成了表面上的朋友。原因就是北方大亂,曹操自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忙著蕩平北方各種割據勢力,也怕孫權背後搗亂,一直與孫權很客氣遠遠地打招呼。孫權也很識相,知道自己北上的力量還不夠,先拓展自己的地盤,大撈一筆再說。

但孫權消滅黃祖之後,一切就改變了。因為黃祖鎮守的是江夏(今湖北雲夢),江夏屬於荊州,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大部分,河南南部,兩廣北部等地區。此時北方基本平定,曹操也開始轉過神來,眼光掃向了南方,才發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荊州的一把手劉表病重,不久身亡。誰獲得了荊州,不論北進中原,還是平定南方,都可以掌握主動。他沒想到不起眼的孫權速度這麼快,離荊州已經近在咫尺,曹操陡然感到了壓力,大受刺激,知道時不我待,來不及休整軍隊,立即舉兵南下。

公元208年,孫權把行政中心移到京口(今鎮江),還修築了京口城。原因就是曹操親自帶了幾十萬大軍南征,孫權覺得吳郡離前線太遠了,為了便於指揮作戰,才決定遷都。這一年孫權與劉備聯手,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與曹軍大戰,一把熊熊大火中,曹軍狼狽北逃。孫、劉以弱勝強,孫權成了名符其實的江東王,曹操退回江北,劉備開拓荊州,天下三分。

但他在京口只住了3年,211年就把行政中心移到了秣陵。這是秣陵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割據政權的中心,因為孫權還沒有正式稱帝,所以南京「六朝古都」的年代並不是從這一年算起,但這為以後成為都城奠定了重要基礎,可以看作是正式聘用前的試用期。

那麼孫權為什麼要搬到秣陵呢?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但主力並沒有重大損失。戰前他目空一切,以為天下無敵,江上橫槊賦詩,激情飛揚,也聽不進反對意見。大戰後他看著滔滔江水頭腦漸漸冷靜下來,加強了反省,意識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軍力量不足,於是他在譙縣(今安徽亳州)收集殘兵,又拚命招募,不到四個月就組建了一支新的水軍。曹丕寫了一篇賦,裡面記錄的數量是「泛舟萬艘」,頑強的復活能力把孫權嚇得不輕。雙方大仗不算多,但小打小鬧不斷。京口離譙縣又比較遠,在後方指揮水戰不方便,孫權被打得神經高度緊張,天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於是咬緊牙根,決定再次搬家。

文稿:揚子晚報 楊民仆

楊民仆: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主編揚子晚報南京新聞10多年。2015年1月起,在揚子晚報上連載《長江岸邊說六朝》,2016年8月結束,好評如潮。如今第一本已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2016年,被南京市委市級機關工委聘為客座教授,為機關幹部講授歷史。

作者寄語

如今,能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似乎要有高僧的定力,才能抵擋得住手機風情萬種的誘惑;而聽書,不需要內心的抵抗和糾結,只要放鬆身心,江邊散步、躺椅小憩,耳邊就飄過一頁頁故事。

《長江岸邊說六朝》在揚子晚報上連載上一年零八個月,80萬字,把這段紛亂的歷史,用通俗的語言,理出簡明的脈絡。感謝南京市旅遊委邀請播音員錄製成音頻。如果你沒有信心看完全部文字,不妨聽一聽音頻,金戈鐵馬、美人歌舞、佛寺鐘聲、群鶯亂飛,伴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在愉悅和享受中,一一浮現在腦海里,任憑眼前車水馬龍、喧嘩安靜。

延伸閱讀 十里秦淮

秦淮河,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據這一傳說,改稱秦淮。後人指出:實是唐杜牧《泊秦淮》詩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於天下。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遺迹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的詩句,出現了「秦淮」河名。對此河之來歷,《六朝事迹編類》載:「淮水……分派屈曲,不類人工,疑非始皇所開」,經地質、考古學者證實,秦淮河屬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為人工所開鑿,仍不能排斥。

江寧的方山,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天印樵歌」所在地,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歷來文人墨客商賈雲集之地。這裡有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方山定林寺;還有堪稱「世界第一斜塔」的定林寺塔。

周郎橋

周郎橋位於今天江寧區土橋鎮周郎村內,原來的石拱橋早已不見蹤影,代之而起的是鋼筋水泥橋。而附近還有一座「周廊橋」公交站,也是「周郎橋」的訛稱。2008年,周郎橋傳說被列入第一批江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雖然是傳說,但歷史上周瑜很可能來過這裡。據《三國志·吳書》載,建安初年,周瑜跟隨孫策「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竿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這就是說,周瑜確實來過江寧一帶。而南宋《景定建康志·橋樑》載:「周郎橋在城東八十里上元縣」。該志還引《石邁古迹編》云:「舊傳周瑜嘗至此。按吳書瑜渡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此橋正通秣陵,必瑜當時經歷之地」。

Today:旅遊資訊

編輯:seusxc 本版旨在介紹南京掌故,分享旅遊文化、案例或點評不和諧音符等。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分享之用,文章及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本文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南京旅遊」核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南京旅遊」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必要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我們會及時處理。

↓↓↓↓點"閱讀原文"查看"花樣南京新鮮體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