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今三千事:民國時期的軍事派系

辛亥革命以後,為什麼連年混戰,鬧得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軍事派系多,各系軍閥為了爭權奪利,連年混戰,即使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直至逃離大陸止,派系鬥爭也沒有停止過。

北洋軍閥與直、奉、皖三系

北洋政府以軍權為中心,由軍權支配一切,沒有民主,沒有政治,所謂政治,不過是軍隊的附屬品。北洋軍閥的頭子是袁世凱,他手下有三支部隊,即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因為袁世凱曾任清政府的北洋大臣,后又組織北洋政府,所以他的部隊稱為北洋部隊,袁世凱也成為北洋軍閥的頭子了。

袁世凱死後,他的部隊分裂出來,成為直、奉、皖三系,馮國璋部隊叫直系,因為他是直隸河間人,所以他的部隊叫直系。馮國璋死後,由吳佩孚、曹錕繼任。段祺瑞的部隊叫皖系,因為他是安徽人,所以他的部隊叫皖系。張作霖的部隊叫奉系,張原來是東北一支土匪武裝頭目,先後受清政府招安和袁世凱改編,成為北洋軍隊一支力量,控制著東北三省,名副其實地成為東北王。直、奉、皖三系,為了爭奪北洋派系的領袖地位,他們互相爭鬥,連年不斷,使北方人民受到無窮災難。

保定系

保定系指由保定軍官學校出身的軍人。保定軍官學校,是近代史上一所正規的軍事學校,它培養出一大批近代軍事人才,被人稱為「保定系」。1902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在保定開辦了一系列軍事學校,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營將弁學堂。1904年將弁學堂改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由段祺瑞督辦,1912年,袁世凱擔任大總統后,段祺瑞任陸軍總長,為培養各級軍官,將保定速成學堂和軍官學堂合併辦成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從1912年到1923年共辦九期,先後畢業學員有6500人,分散到各地各部隊,逐漸形成了「保定系」,成為國民政府一個重要派系。蔣介石本人也曾在保定軍官學校學習過,黃埔軍校的各級領導和教官,多是保定學校出身,如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陳誠、傅作義,白崇禧、周至柔、黃琪翔、黃紹竑、李品仙、陳長捷等,在共產黨部隊中,也有保定出身的,如葉挺、趙博生、黃振堂等。

黃埔系

黃埔系是指黃埔軍官學校出身的軍人。1924年6月,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在廣州黃埔開辦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任校長。抗戰爆發后軍校遷入四川成都,抗戰勝利后1946年遷回南京,改名陸軍軍官學校。此外,軍校在洛陽、武漢、成都、廣州、昆明、南京、西安、迪化等地設立了九個分校,起止時間為1926年到1949年不等。黃埔軍校從第1期至第23期共培養出學生三十餘萬人,其中1到7期一萬三千多人,在這1到7期學生中,很多人成為國民黨軍隊的骨幹。黃埔系不僅僅是黃埔學生,也包括黃埔教官在內,因為剛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學生,還沒有獨立作戰和指揮能力,這些人要掌握軍權,至少要十年以上,在這樣的過渡時期,掌握軍事大權的,仍然靠這些教官們,即使抗日戰爭和三年內戰時期,他們的地位仍未衰落,如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錢大鈞、蔣鼎文、周至柔等。到了40年代,黃埔生才成為中堅力量,其中光兵團司令以上就一百多人,如海軍司令桂永清、裝甲兵司令沈發藻、空軍司令王叔銘、陸軍司令關麟征、憲兵司令羅友倫、軍統局長戴笠、安全局局長鄭介明等都是黃埔1至7期學生。在三年內戰時期,黃埔生更是掌握大權,如剿總司令、綏靖司令、兵團司令、軍長、師長大都由黃埔生擔任,蔣介石逃離大陸時,最後一期黃埔生三千多人,隨胡宗南逃到南昌一帶,除投誠被俘外,其餘全被解放軍消滅,至此黃埔軍校也就沒有了。

晉系

晉系是閻錫山部隊。閻錫山,山西五台人,日本士官學校出身,辛亥革命前任新軍混成旅標統,1911年在武昌起義影響下,在太原起義成功,被任命為山西都督,為了擴充實力,把軍隊擴充編為一個師外,又加騎兵兩個團,炮兵一個團以及工兵等,這就是閻錫山軍隊在山西成為「晉軍」的開始。1916年袁世凱死後,閻錫山獨霸山西,把軍隊擴充到一萬多人。直、奉、馮混戰後,閻錫山勢力伸入綏遠,「晉軍」變成「晉綏軍」,這時閻錫山軍隊已擴編到8個軍17個師,在當時的軍閥中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1926年,廣州國民革命軍北伐,攻佔武漢后,派人與閻錫山聯繫,希望他參加北伐,閻錫山答應,1927年,閻錫山掛上青天白日旗,當上了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1928年北方國民革命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閻錫山任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的晉軍,雖然編入國民革命軍,表面上歸國民政府領導,但國民政府領導不了他,仍是一個獨霸山西的軍閥。蔣、馮、閻大戰前夕,為了應付蔣介石攻擊,閻錫山積極擴軍,從8個軍17個師擴充到14個軍40個師,總兵力達到20萬。蔣(蔣介石)、馮(馮玉祥)、閻(閻錫山)中原大戰、晉軍敗北,閻錫山逃往大連,晉軍被縮編,剩下4個步兵軍和一個正太護路軍。不少軍官不服編遣,頻頻發生兵變。步兵三十二軍軍長商振於1931年率部隊脫離晉軍,晉軍一時處於混亂動蕩之中,即使後來閻錫山回山西重掌大權,但也不敢隨意擴軍。抗日戰爭爆發后,閻錫山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抗戰勝利后,閻錫山收編了4萬多敵偽軍及留用六千多日軍,恢復了以前兵力,四年後這支部隊被解放軍消滅,從此晉軍也就沒有了,閻錫山也跟著蔣介石逃到台灣,最後於1960年病死於台灣。

桂系

桂系有新舊之分,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為首,舊桂系以陸廷榮為首,陸廷榮販過私鹽,當過土匪,后被清政府招撫,任清軍管帶,一直升至廣西都督。1915年陸廷榮參加護國戰爭,被任命為廣西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后,任兩廣巡閱使。1917年,孫中山先生髮動護法運動,陸廷榮背著孫中山先生與直系軍閥言和,並聯合滇系軍閥,排擠孫中山,使護法運動失敗。1920年,孫中山下令討伐陸廷榮,粵桂戰爭爆發了,陸廷榮慘敗,退出廣東,龜縮廣西。1921年桂軍前敵總指揮劉振寰率部起義,支持廣東革命政府,左路軍指揮沈鴻英宣布獨立,陸廷榮見大勢已去,隻身逃往上海。

李宗仁,廣西桂林縣人,廣西陸軍國小出身,並在陸小加入同盟會,在陸廷榮手下當排長、營長。粵桂戰爭中他帶領一營人馬,殺開一條血路,為桂軍退入廣西立下功勞,被升為團長。孫中山伐桂時,他帶領千餘眾逃上元萬山,半年後發展二千餘人,佔據了玉林五屬等七個縣,號稱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軍。黃紹竑,廣西容縣人,保定軍官學校出身,孫中山伐桂時,他和白崇禧都在田南警備隊當營長,后被陸廷榮殘部打敗,在黃紹竑帶領下,四處流動作戰,李宗仁將其接過玉林,編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第三支隊,黃紹竑任支隊司令。李、黃的結合,是新桂系形成重要的一步,當孫中山將大批粵軍派出參加北伐時,陸廷榮舊部將逃往上海的陸廷榮接回廣西重掌兵權,一些地痞流氓趁著混亂之機招兵買馬樹立山頭,一時廣西大大小小佔地為王的軍閥,互相拼殺混戰不休,經過兩年的動亂,只剩下三股勢力,李、黃萬餘人佔據玉林、五屬及梧州地區。沈鴻英二萬餘人佔據桂林、平欒和蒙山地區,陸廷榮三萬多人散居柳慶和左右江地方。這三股軍事力量成為當時廣西鼎足之勢。後來李、黃利用陸、沈矛盾,實施先倒陸后伐沈方案。1924年5月李、黃攻入陸廷榮老巢南寧,接著白崇禧領右路軍掃蕩賓陽、遷江等地之後,與李宗仁會師,陸廷榮隻身逃往湖南,宣布下野。從此再起不來了。九個月後,沈鴻英兵敗桂林,1926年6月,新桂系正式歸中央國民政府領導,新桂系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為軍長、黃紹竑為黨代表,白崇禧為參謀長。

西北軍

以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是一支頗有實力的地方武裝。馮玉祥原在袁世凱親信陸建章手下任營長,不久因其練兵有功提升為團長。1917年孫中山護法南下,馮玉祥率領混成旅開赴湖南,誰知撲了一空,湘省大權已被皖系所奪,直系軍隊不服,發起「和平休戰」,主張「休戰」的馮玉祥,被擠到湘西當鎮守使。馮玉祥趁此機會在湘西發展自己的武裝,有五個團及步騎兵炮兵等。1920年,直、皖發生戰爭,馮玉祥乘機進入陝西,趕走皖系督軍陳樹藩,自任陝督,不及兩年,直、奉大戰,馮玉祥當了有職無權的陸軍檢閱使,馮玉祥心中很是不滿。1924年,直、奉再次大戰,馮玉祥與直系旅長孫岳、陝軍師長鬍景翼聯合起來組成國民軍,發動北京政變倒戈反直,馮玉祥任國民軍總司令,他們以京綏、京漢兩條鐵路為防線,經營西北地區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自此以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名震全國。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馮玉樣積极參与,西北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兵力30萬。蔣介石為了拉攏馮玉祥,與他換帖結拜稱兄道弟。誰知趕走張作霖后,蔣介石將北平大權給了閻錫山,引起馮玉祥的不滿,蔣、馮矛盾從此開始。1929年為了山東及編遣問題,蔣、馮發生爭吵,終於導致蔣、馮之戰。因西北軍將領石友三、韓復榘、劉鎮華、馬鴻逵等被蔣介石收買,使馮玉祥指揮不靈而失敗,被迫下野。1930年5月,馮玉祥聯合閻錫山發動了蔣、馮、閻中原大戰,但由於西北軍得不到晉軍有力配合,再加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入關支援蔣介石,終於失敗再一次下野,從此再無力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了。但西北軍將領們仍然統率部隊從事各種政治活動,經過分化組合,分別走上命運不同的道路,楊虎城和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楊最終被蔣介石殺害於重慶集中營,吉鴻昌不願剿共被迫出洋,「一二八」事變后回國從事救亡工作,被蔣介石所殺,張自忠、宋哲元、吉星文都成為抗日名將,其中張自忠在中條山作戰中英勇犧牲,何基灃、張克俠於1948年在賈汪起義,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石友山、韓復榘投降蔣介石,后因反覆無常,在抗戰中被蔣介石所殺,劉郁芬在抗戰中當了漢奸,日本投降前病死於北平。

四川「二劉」

四川「二劉」,指劉湘、劉文輝。劉湘,陸軍速成學校出身(速成系)。劉文輝,保定軍校出身(保定系),劉文輝又是劉湘的堂叔。辛亥革命爆發時,劉湘是重慶護軍使,劉文輝任川軍團長。二十年代,熊克武、劉存厚入川,劉湘便聯合楊森、田頌克、鄧錫侯等發起「川人治川」的口號,深得四川人士支持。1921年,劉文輝也當上了旅長,不久,熊克武出走,劉湘便總攬了軍政大權,1927年,劉湘歸順中央國民政府,將所率領的四萬多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自任軍長。劉文輝也將三萬多的部隊,組成二十四軍,自任軍長。1928年,南京政府公布四川省人員任命名單,劉文輝一躍成為四川省主席,而掌握大權的劉湘,只剩下省府委員及編遣委員會委員長,由於權利分配不妥,再加上「速成系」與「保定系」門戶之見,叔侄矛盾拉開了序幕。1931年由於劉文輝從沿海購進一批武器,被劉湘扣留,二劉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劉文輝戰敗,率殘部2萬餘人進入川康邊界,劉湘成了獨霸四川的軍閥,並擔任四川省主席,兼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就在二劉相爭的時候,徐向前率工農紅軍四方面軍進入四川活動,不久賀龍等領導的紅軍二、六軍團也進入了四川,劉湘害怕了,改變一向不準外人干預四川事務的態度,親到南京求蔣介石支援。蔣介石趁機插手四川,他要把四川控制在自己手中。於是劉湘和蔣介石又發生了矛盾,控制與反控制,同化與反同化,越演越烈。1936年4月16日,蔣介石親臨成都,劉湘避而不見,跑到大邑老家去。抗日戰爭爆發后,劉湘出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為了抗日,他率兵10萬,沿江而下,到武漢后,又出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次年病死於漢口。

劉文輝敗退川康后,任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抗日戰爭時期與潘文華、龍雲等成立「川康滇同盟」。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劉文輝任省府主席兼二十四軍軍長,在此時期,劉文輝為了自保,實行聯共抗日,並加入「民盟」「民革」組織。1949年12月,在彭縣起義,並策動羅廣漢起義,為解放大西南作出貢獻。解放后,劉文輝任西南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林業部部長,1976年病故於北京。

西北「五馬」

西北「五馬」指的是馬福祥、馬鴻賓、馬麒、馬麟、馬廷驤五人。馬福祥父親馬千齡跟著馬占鰲(馬廷驤祖父)降清后,馬福祥和他哥哥馬福祿隨父從軍,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馬福祿陣亡,馬福祥隨西太后入陝,得了記名提督。辛亥革命后,他擔任了寧夏擴軍使。1921年他升任綏遠都統。為了擴張勢力,他推舉侄兒馬鴻賓任寧夏鎮守使,兒子馬鴻逵駐守綏遠。自此馬福祥以武力佔據寧夏、綏遠兩省,成為馬姓各軍閥盟主。1925年,馮玉祥開始經營西北,馬福祥見風使舵,表示歡迎,將兒子馬鴻逵部隊交給馮玉祥,被編為西北軍第七師。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他親赴南京向蔣介石表忠心,得了個青島特別市長。中原大戰爆發后,馬福祥又指使兒子馬鴻逵夥同韓復榘、石友三反馮,又得了安徽省主席職位,其侄兒馬鴻賓也得到了寧夏省主席之職。1932年春天,馬福祥因病去世,他的兒子馬鴻逵趕走了堂兄馬鴻賓,自己代理了寧夏省主席,解放前夕,馬鴻逵還擔任西北公署副長官,1949年逃往台灣,后經香港去美國,老死他鄉。

馬鴻賓被堂弟趕走之後,改任甘肅省主席。1949年,率八十一軍起義,改編為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二軍,由兒子任副軍長,解放后,馬鴻賓先後擔任寧夏省政府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60年病故,享年77歲。馬廷驤的祖父馬占鰲投清后,跟隨左宗棠平定西北出了不少力,因功官至總兵,57歲就病死,由長子馬安良接任,清亡后,馬安良辭官返里,由他第三個兒子馬廷驤繼任。1914年10月,馬廷驤進京為袁世凱祝壽,得了陸軍少將軍銜,從此留在京都當袁世凱、馮國璋、黎元洪三個總統侍從武官。1917年回河州為其叔祝壽時,其弟馬廷賢夥同馬仲英反對馮玉祥,馬廷驤被認為是馬廷賢後台,被國民軍所殺。

馬麒、馬麟的父親馬海晏跟馬占鰲投清后,一直在統兵,馬海晏死後,其長子馬麟接任,辛亥革命后,馬麒任西寧總兵鎮守使,他的三個兒子馬步青、馬步芳、馬步瀛和弟弟馬麟都在他部下當營長。中原大戰後,馬麒將馮玉祥留在甘州的二百多人,全部殺死,以討好蔣介石,被封為青海省主席,八個月後便一命歸西。省主席一職由他的弟弟馬麟接任,但不久被馬步芳擠走,馬步芳代理了青海省主席,不久馬步芳又奪走了他的哥哥馬步青兵權,從此馬步芳在青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1945年,馬步芳以維持局面為借口,派兵進入新疆,1949年蔣介石封他為西北軍政長官。蘭州一戰,馬步芳一敗塗地,9月5日,西寧解放,馬步芳一家逃往台灣,老死他鄉,至此馬姓軍閥對西北統治也告結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