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港書評》好書周榜(2017第17期)

2

0

1 7

第 17 期

人們總是習慣將不知道名字、長得也不夠漂亮的草統統歸為雜草。它們生長在田間、路邊、河畔,因太過尋常而被熟視無睹。著名園藝家柳宗民卻沒有忘記這些不起眼的小草。他以專業的眼光去觀察、去體悟,娓娓道來每一株普通雜草的獨特與不凡。在他筆下,每一棵小草都有自己的美麗與功用,都蘊蓄著生命的堅韌與美好。它們或可食、可用、可賞玩、可入葯,亦可默默無聞自在灑落。沒有一種草,該被叫做「雜草」。正如《昆蟲記》是科學詩人法布爾為自然界平凡子民書寫的不朽篇章,《雜草記》亦將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熔於一爐,是一部嚴謹翔實的自然筆記,亦是一曲洋溢著愛與尊重的生命禮讚。

精彩書摘

日本每年一月七日有喝七草粥的習慣。所謂七草粥,就是將這七種草切碎煮成的粥。這七草在秋天發芽,身披綠葉越過寒冬,是堅韌品格的象徵。在一年之始喝下七草粥,寄寓著人們希望這一整年無病無災的心愿。且不論有無道理,想想新年頭幾天人人吃得肚腹滾圓,在第七天吃些養胃的粥也是合情合理的。

「春之七草」的前五種都長在田間、路邊或空地上,是所謂的「雜草」。后兩種菘和蘿蔔,看樣子是從冬季的時令蔬菜中選出來湊數的。

民間又有「七草薺」的說法,可見薺在七草中的代表性地位。薺的葉子有種獨特的香氣,七草粥那種特有的味道,就是薺的味道。古時候的蔬菜種類不像今天這樣多,薺在那時似乎還是很緊俏的綠葉菜。在青黃不接的冬天裡,那鋸齒狀的綠葉總能勾起人的食慾。戰時和戰後鬧飢荒的那段日子,我也從野外採摘薺涼拌充饑。野生薺有種人工栽培的綠葉菜沒有的香氣和口感,那是大自然饋贈的味道。

——摘自《雜草記》薺

《早讀過了》

作者楊早身兼(文學與近代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學者、書評人與閱讀推廣的實踐者三重身份,本書輯錄其近十年來的近百篇關於閱讀、文學、大眾文化等方面的文化評論、書評與短書札。除嚴肅的學術研究之外,亦有其熱衷於大眾閱讀的推廣與實踐;除對專業領域內過眼新書多有評論推介,對當下出版、媒體與閱讀生態,楊早亦有犀利的觀察與評論。

精彩書摘

從此我不再知道自己擬想讀者是誰,清楚的段落,是我想清楚了,模糊的部分,是我還在想,或在想如何說。「盡心思索,戮力表達」就是我的唯一旨趣。

你看,我花了廿年的時光,才慢慢摸索到一點讀書評書的竅門。難怪我最近一直宣傳「讀書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不過,征服生命中的一些難關,也是暢美難言的享受。《早讀過了》里各篇長短不一,文風也有些跳躍,都是橫衝瞎撞的謎之征途。當成攻略,未必有效,看作測評,倒還靠譜。如果有那圖省事的,非要我用一句話概括我的感受,我必須對賞臉讀這本書的你,還有我自己,大聲說一句:

「這個時代沒有耐心,你一定得有啊!」

——摘自《早讀過了》前言

2

《硃痕探驪》

本書是韋力一部以印譜為題材的隨筆集,記錄了其讀汪啟淑所制《飛鴻堂印譜》的隨感和評論。《飛鴻堂印譜》是印學史上的名著,與《學山堂印譜》《賴古堂印譜》並稱為「三堂印譜」。作者從中選出百餘方精美別緻的印文,追根溯源,即興品文論事,抒發所感。這是古今兩位大藏書家穿越時空的一場有趣對話,處處閃現著人生智慧和光芒。

精彩書摘

上帝的偉大之處是創造了五彩繽紛的美好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讓自己想擁有的美妙之物,而書籍不過是其中的一種。即使如此,能將天下的好書曾經擁有,也變成了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唯有以知足為樂,方是可以解憂的杜康。

顯然,我贊同林逋說的前半句,而對於他的後半句則不願意首肯,因為我覺得沒有貪念就沒能動力,而沒有動力也就不能使人進步。雖然說貪念也並不能件件得以實現,但這有如拉磨之驢眼前懸著的那個胡蘿蔔,即此可以應了劉歡所唱《從頭再來》中的那句歌詞——心若在,夢就在。只要有夢在,就會有貪念,而這種貪念依然可以被視之為天地之間的真愛。

——摘自《硃痕探驪》

3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

以歷代王朝為經,以現代經濟學理論為緯,上至秦漢,下至晚清,本書詳細梳理長達兩千餘年的中央帝國的財政制度之流變,分析歷代財政制度之得失,力圖從田賦制度、貨幣制度、官營經濟三方面說明傳統政治之興衰與帝國財政狀況密切相關。

精彩書摘

漢武帝是集權財政模式的開創者,他的制度在多方面影響了未來兩千年的歷史。

後世的人們往往敬畏漢武帝的赫赫戰功,卻沒有看到,他的戰爭將文景之治時期積累的國庫儲蓄全部耗空,形成了巨大的財政包袱。

在漢代,一場戰爭的花費,就可以達到中央官吏俸祿的幾十倍,戰爭可謂消耗巨大的遊戲。僅僅靠農業稅無法應付戰爭開支,為此,漢武帝嘗試了幾乎所有可能的財源,從賣官鬻爵,到發行減值貨幣,再到加強商業稅等,但均無法滿足巨大的財政開支。最終漢武帝財政需求的,是壟斷自然資源、開辦國有企業。為此,漢代建立了一套複雜的國有制體系。

——摘自《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引子

4

關於人類兩種未來的預言式小說。20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宇文往戶突然辭世,其生前好友根據各種線索調查死因,一個龐大的帝國的秘密浮出水面,人類幾乎有了「永生」的可能。然而,那龐大的秘密,卻不只是「永生」那麼簡單,作為帝國對抗力量的「抒情詩」將在未來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緩緩掀開了一角……

精彩書摘

黎普雷隨鄧肯走過醫院大廳——前台那位接待的護士看見他站了起來,露出標準的微笑說「先生,您好!」黎普雷窘迫地笑了笑,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們經過電梯、扶梯,走過樓梯間,到了大廳一扇小門前,那裡立著一個老式的標牌,上面寫著「請勿入內」。鄧肯將右手放在門上顯示屏的門禁區域,咔噠一聲,門打開了。

門背後是明亮、寬敞的過道,前進約二十米,就是電梯間。進了電梯,操作板上只有「16」一個數字,鄧肯輕輕按了一下。

「這麼隱秘?覲見國王陛下還真不是輕鬆的事。」黎普雷想緩和一下有幾分沉悶的氣氛,口氣略帶調侃。

「可不,這可是國王?!」鄧肯的語氣就有點過於事務性了,和剛才在大廳里判若兩人。

「國王沒有單獨的醫院嗎?太醫院什麼的。至少也應該弄些安保人員,清個場。不然,誰知道國王在此?」黎普雷都有點奇怪自己為什麼這麼啰嗦了。

「需要嗎?」鄧肯歪了歪頭看了黎普雷一眼,「如果那樣的話,你根本就到不了前台吧?」

黎普雷一下噎住了,不知道怎麼回答。但他忽然想起一句話來,抑制不住想在此時此刻問一下鄧肯。回到北京后,黎普雷每想起來這句話就問自己一遍,但是再也沒有出現過當時在宇文燃家裡所見到的幻覺,於是也就漸漸將它放在了一旁。

「你說,凡人如何不死?」黎普雷側了側身,更正面面對鄧肯,說完他就盯著鄧肯的眼睛,準備上次看到的異象再度出現。果然有異象,但不是出現在鄧肯的眼睛里,不是出現在黎普雷目光所聚焦的地方。電梯的四壁、頂和底,一共六面,同時出現了白色的如水如光流動之物,稍稍定睛細看,就能發現那是由一個個不停流動的漢字組成的「水流」。這些字流快速地由一側向另一側、由上向下流動,每一面上都有成千上萬的字,因而組成的光束也如水流一樣,有層次有深淺。

——摘自《國王與抒情詩》

5

楊志強 著

東方出版社

2017年5月

「冰心兒童圖書獎」得主、知名插畫師楊志強用柔美、樸素的文字,將我們帶入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繪畫、文學等藝術作品中,藉助「唱片中流淌出的名曲」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讓我們走近巴赫、貝多芬、莫扎特的世界,用文字引領熱愛藝術的人去領略藝術與靈魂的撞擊所產生的美。

精彩書摘

其實,直到如今,和音樂與繪畫相比,語言是最蹩腳的傳情達意的符號,但它有個長處,便是代表一定的概念。概念是對萬物,包括人自身一切的抽象,離開它我們便不能思維、不能溝通。但每個概念說到底只是真實世界的某一事物某種性質某個片面的圖標,而不是事物本身,但人們卻總是喜歡相信,在他們腦袋裡的概念的組合便全然是世界的真相。

一個活生生的世界就這樣變成了每個人腦袋中的標籤遊戲大全,人們談話碼字就是以這些標籤的組合遊戲來說明活生生的世界。活生生的音樂和美術甚至詩歌、小說、電影、戲劇的介紹一旦寫成大塊文章便成了某種標籤組合,如此這般地用最蹩腳的手段去解說音樂和圖畫這些最本能地傳達人與人之間最內在而又自然的心緒感應,怎能不焚琴煮鶴、靈氣盡失,令人味同嚼蠟?

是以聰明的寫手在介紹美術和音樂時,大多隻會把重點放在提供儘可能翔實的文化或那門藝術在歷史上沿革的背景資料上,至於音樂和圖畫到底在表現什麼,或有多美妙,是絕不會著墨太多的。因為,這些東西其實都不可言說。認為自己有本事言說的所謂「作家」,不提也罷。蘇東坡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用直觀的眼光去解讀詩詞歌賦,即使面對的是文字,也未必能傳達個中三昧呀。

——摘自《藝想天開》天堂之暖

6

《海德格爾與榮格通信集》

(德)馬丁·海德格爾 (德)恩斯特·榮格 著

(德)君特·菲加爾 編

張柯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3月

本書收錄了德國著名思想家馬丁·海德格爾與德國著名作家恩斯特·榮格的76封通信和三篇重要文本。在這些通信中,兩位名家就他們共同關心的作品和問題展開了豐富討論,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從中也可一覽思想家們的豐富的生活信息。這本書是「世界著名思想家通信集譯叢」的第三本,該系列還有《海德格爾與布洛赫曼通信集》等。

精彩書摘

親愛的榮格先生!

您為我的壽辰紀念文集《參與》撰寫了文章,對此我的感謝來得太遲,這著實是失禮了。《超越線》(über die Linie)是一場激勵人心的冒險,通過它,您親自對存在自身進行了直接參贊。您的「參與」和令弟的「參與」是如此本質而鮮明,所有其他論文僅僅構成了對此的映襯。您的「參與」同時也道出了一種令人振奮的親緣關係,即,它是在那些已被您清晰闡明了的「林中路」上的一種行走。

那種精神,那種在《勞動者》中已然運作著的精神——然而在那裡它還是以某種方式受到了當時那種不自由的客觀現實的緊密限制——現在得到了提純與凈化,它更加遼闊地展望著四方,但首先也更富猜想性了,而且準備好了去自由地行走在通向幫助的路途上。

這一作品把青年人帶入了對一種觀看的優美訓練之中,這種觀看並不把自身局限於這樣的事情,即,對處境作出一種分析,然後再附帶給出行動指南。這種觀看本身乃是對線的一種橫越(überqueren)。

但這種猜想著的苛求卻首先也使得那些常常絕望的人重新獲得了勇氣,也正是這些人掌管著「痛苦的那種未經勘察的資本」(第258、第274頁)。他們必然常常是在下述環境中足夠笨拙地嘗試著這種資本,這種環境就是:它始終還想在早已斷裂的表象方式中布置自身。

當我首次拜讀您的「參與」時——我是在讀其他所有文章之前先加以拜讀的——,除了您所細緻勘測的那條道路之外,最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我能夠告訴自己說,您本人現在已經進入了相對於《勞動者》而言的那種自由和優勢之中,這種自由和優勢可以使您再度把那一作品帶入時代的意識中。在去往斯圖本瓦森山斯圖本瓦森(Stübenwasen)的路上,我們曾有第一次交談,從那次交談中您知道了我是多麼看重您的《勞動者》。或許《超越線》就是這樣一個開端,據此可以展開一種按風格和尺度而進行的對《勞動者》的全新理解。

——摘自《海德格爾與榮格通信集》

第5封 馬丁·海德格爾致恩斯特·榮格

7

《吃鯛魚讓我打嗝》

著名演員傑西·艾森伯格首部短篇小說集。故事背景既有當代美國的各種實景,也有龐貝古城和「電話之父」貝爾的電話空間。既採用常規的短篇小說體,也大膽使用書信體、簡訊體、郵件體等多種形式。作品人物個性和虛構場景融為一體,柔情和潛藏在滑稽幽默之後的悲情相互交織,極致地詮釋了艾森伯格式喜劇。

精彩書摘

媽媽說飯店還提供雞蛋,所以我就要了兩個雞蛋,但是當那個兇巴巴的女人將雞蛋端來時,我看那樣子並不像雞蛋;而是很像兩塊骯髒的海綿,結果,我當著媽媽的面直接將雞蛋吐在了桌子上。媽媽雙手一拍桌子,震得盤子叮噹響,我嚇壞了,結果將更多的海綿吐在了媽媽的手裡。媽媽用一種怪怪的低聲沖我吼叫,說她領我來這家飯店唯一的原因就是,這一切由爸爸買單。接著我開始抽抽噎噎地哭泣,討厭的雞蛋碎塊順著我的鼻涕噴了出來。媽媽開始笑著哄我,又抱了抱我,並告訴我安靜下來。

那個兇巴巴的女人給我和媽媽端來了兩小碟米飯,上面還是那令人討厭的魚肉。我求媽媽把上面的魚肉拿走,我只吃下面的米飯。媽媽說:「那太好了,我就多吃點兒吧。」然後就把我那份兒魚肉吃了。我喜歡吃米飯,因為媽媽說過,米飯就像沒有邊兒、沒有皮兒的日本麵包,這對我再好不過了,因為我不喜歡吃邊兒和皮兒什麼的。我也喜歡聽媽媽說「那太好了,我就多吃點兒吧」,因為那句話似乎表達了她最幸福的心情。

當那個女人拿過賬單時,媽媽沖她一笑,並說了句「謝謝你」,可是我認為媽媽是在撒謊,因為媽媽最討厭人們給她拿來賬單。當媽媽和爸爸還沒有離婚時,媽媽總是裝作她要付賬單的樣子,可是當爸爸拿過賬單時(付賬單的總是爸爸),媽媽就會撒更多的謊,比如:「你真的要付賬單嗎?那好吧,哇塞,謝謝你,親愛的。」現在爸爸不再和我們一起來飯店了,也許我該從媽媽手裡搶過賬單,也撒一句謊,說:「噢,真的嗎?那好吧。謝謝媽媽。」但是我不能撒謊,因為生活中有傷心事兒的大人們才撒謊。

——摘自《吃鯛魚讓我打嗝》野澤壽司館

8

西嶋定生以其「東亞冊封體制」理論受到東亞史學界的極高尊崇,在秦漢史領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這部著作因此而成為一部「大家小書」,也是「深入淺出」式的經典。本書將秦漢史置於整個東亞視角內,圍繞著秦漢帝國的歷史推移展開敘述,探討強大的統一帝國對史、日本史,乃至世界史重大的意義,讓讀者更好了解「他者」眼中的秦漢帝國。

精彩書摘

由此,日本的政治社會逐漸走向成熟,文明也得以茁壯發展。也就是說,秦漢帝國的出現使得日本由未開化社會蛻變為文明社會,促進了其政治社會的日益成熟與諸多小國的湧現。

就日本而言,其文明社會的進程是在秦漢帝國所展示的文明的影響之下逐步展開的,這是尤為值得注意的一點。並且這還意味著文明不僅只是被單純的傳入了日本,文明傳入的同時還伴隨著日本與秦漢帝國之間政治關係的產生。

對日本而言,秦漢帝國的出現不僅使日本由未開化社會邁向文明社會,同時還為日本加入東亞世界這一完整獨立的政治文明世界創造了契機。換言之,日本在文明發展初期是處於文明影響之下,而當時代言文明的正是秦漢帝國。

——摘自《秦漢帝國:古代帝國之興亡》

9

本書曾榮獲《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圖書獎,是西方學界最早、最權威的一部阿倫特傳記性著作,此次出版為全新譯作,是上海人民出版社「走近大思想家」叢書之一。漢娜·阿倫特是20世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本書將歷史事件、人生經歷與阿倫特的思想和著作緊密結合,圍繞她與「世界」的互動與交流,客觀系統地向讀者展示一個立體的、多面的阿倫特。

精彩書摘

這種來自個人作品的光亮將直接進入世界,並在作者身後一直續存著。無論它是大是小,是短暫還是持久,都依賴於世界及其運行方式。後世自有公論。來自一個人的生活——言談、姿勢、友誼——的光亮只有在記憶之中才能夠存活。如果它要進入世界,就必須找到一種新的形式,以便能被記錄、傳承。一個故事必須從許多記憶和故事中產生。

我將講述漢娜·阿倫特的故事,我從書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認識她的人那裡收集資料。她的歐洲一代以及我們黑暗時代的歷史,遠不止是她個人故事的背景;她的故事折射著那個時代,她的著作也是為了尋求對那段歷史的理解。就本質來說,傳記關注的是一個人的生活。但它假定,一個人的生活,儘管只是大歷史的一小部分,也應當講述給未來世代聽。後人可以對此一人生進行評價;但作傳者只需要判斷故事當如何去講。

直到阿倫特45歲,也就是她從納粹德國逃離的十八年後,漢娜·阿倫特的名字才為公眾所熟悉。驚訝而又困惑,她問她的老師兼朋友卡爾·雅斯貝爾斯:「我告訴過您了嗎?一個星期前我成了一名『封面女孩』而不得不從各個書報攤上看我自己。」

1951年某日《星期六文學評論》封面上登了一幅照片,《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的作者在羞澀地微笑,從她看到這張照片的那天起,到她首次同意在美國電視上接受採訪——條件是攝像機必須放在她背後,阿倫特努力避免以一張廣為人知的面孔去生活。個中原由她的朋友奧登(W.H.Auden)作了解釋:「公共領域中的私人面孔/要比私人領域中的公共面孔/更為明智,更為優秀。」

——摘自《愛這個世界:

漢娜·阿倫特傳》前言

10

《在世界與我之間》

這是一本心意拳拳的家書,更是智慧滿滿的祈禱文。作者塔那西斯·科茨是「《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他擔心出生於黑人家庭的兒子將遭遇不公和不幸,於是寫下三封長信——他對兒子的期待,他的美國夢,絕不是掙脫族群的羈絆,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在這個美麗而殘酷的世界,如何學會做個審慎並清醒的人。

精彩書摘

我到了巴黎,入住第六區的一家酒店。我對當地的歷史一無所知。我沒怎麼想到過鮑德溫和賴特。我也沒讀過薩特或加繆,如果我路過花神咖啡館或雙叟咖啡館,那個時候也不會特別留意。這並不重要。那是個星期五,重要的是,街上來來往往的人都非常奇妙。青少年在咖啡廳聚會。學生在街頭踢球,背包放在一邊。年長的夫婦穿著長風衣或茄克衫,圍巾隨風飄揚。二十幾歲的人們在一幢幢樓里倚窗而立,看上去又美又酷。這讓我想起了紐約,卻少了那些輕微而無處不在的恐懼。人們不用身披鎧甲,或者只是我看不出。小街小巷裡遍布酒吧、餐館和咖啡廳。所有人都在散步。那些駐足停留的人在擁抱。我感覺自己超越了所有自然權利所言說的基本需求,沉醉在巴黎的美中。我的愷撒髮型是幾何式的。我的發尖銳利如劍。我走出門外,融入這座城市,像黃油熔化在鍋中。在我的腦海里,我聽到大馮波在唱:

我就是這樣一名選手,

我的牛仔褲燙得筆直。

我穿著一件全新的白T恤,

我的球帽帽檐指向偏東。

——摘自《在世界與我之間》

點擊文字查看往期書榜

深港是起點 書評是風帆

這裡是《深港書評》

如需合作或轉載,請聯繫後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