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致匠人敬匠心,傳統紫砂文化推動者,讓世人敬仰的紫砂界「七老」

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吳雲根、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七位著名紫砂藝人為「技術輔導」,開始了新一代紫砂藝人的培養和手工紫砂陶藝的傳承工作。讓如今的紫砂大師成群,湧現了像李昌鴻、何道洪、毛國強等一大令人尊敬的紫砂大師,倘若追根溯源,他們今日之成就是離不開這七老藝人悉心施教的。也是傳統文化紫砂陶藝,紫砂文化中影響深遠的七位傳奇匠人。他們讓: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讓全球更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

宜興紫砂史是一部歷代紫砂藝人的創業史,已故的七大老藝人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創造了紫砂藝術的巔峰,他們是我們每一位紫砂人心中永遠的標杆。

紫砂七老之「顧景舟」

紫砂七老之「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美術家協會會員,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台、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川埠鄉上村,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曾自創堂號為自怡軒。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可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顧先生少年即立志於紫砂陶藝創作,從其祖母邵氏學藝,潛心磨練製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數十年來飽覽歷代紫砂精品,深入鑽研紫砂陶瓷相關工藝知識,旁涉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學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加上精練制壺技藝,蘊釀出其紫砂創作的獨特藝術風格,而顧景舟對於紫砂陶傳器鑒賞亦有高深獨到的造詣。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

王寅春生於江蘇鎮江一戶貧民家庭。父五金寶(又名金大),原為鎮江做小燒賣出身。由於生活貧苦,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王金寶率妻王陳氏和4歲的兒子王寅春及剛出生的兒子王伯生來宜興上袁村,開一小鋪,以做小燒賣(開麻糕店)為生。

13歲時,拜趙送亭為先生,在其陶坊隨金阿壽為師,學習紫矽陶藝。3年滿師后,上門幫窯戶當制坯客師。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藝特好,上海客戶向他長期定製各式水平壺,他用印"陽羨惜陰室王"蓋於壺底,"寅春"章蓋於壺,從而名揚上海。後來,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贈,他寶愛此印,一生一直用這方印鈐於壺底。1948年參加上袁壺、缸生產合作社。1954年10月王寅春帶著小兒子王小龍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與吳雲根各帶一個班作為成型輔導員。當今工藝美術大師錢麗媛就是王寅春徒弟。1959年、1960年 2次被評為省勞動模範,曾帶2批藝徒。多次承製國家領導人出國禮品"13 頭咖啡具"、" 5頭梅花周盤茶具",創作"玉簽壺"、"八方盅鍾壺"、"六方菱花壺"、"紋井壺"。著名京劇演員梁會超為得其《六方菱壺》曾三次慕名到廠,遂如願。江蘇畫院著名畫家亞明設計了《亞明方壺》、《六瓣高瓜酒壺》由其製作,二位名家"遷得妙想"合作而成的佳品獨具匠心,點土成金,是留世傑作。

七十年代,年事已高,仍耕耘不息,為滿足同仁意願,連續幾十天,製作《牛蓋洋桶壺》50餘件,件件光澤和潤,充滿大自然的泥土芳香,得者視之如寶。74歲時還創作了《裙花提梁壺》,與半浮雕於體,用冷金黃色段泥製成,造型俏麗,線條陰陽,合度流暢。

紫砂七老之「裴石民」

紫砂七老之「裴石民」

裴石民,1892年出生於宜興蜀山一個普通的豆腐作坊業主家庭。祖父至父親一代,均以開豆腐店為業。因"裴氏豆腐店"業主勤儉操持家業,生活亦過得去。石民小時候叫雲慶,至七歲念私塾時,由私塾先生改名"德銘"。德銘十五歲時(1907年),即以"學門手藝不吃虧"和"學門手藝立家業"為出發點,拜當時制壺界有一定聲譽的好手,自己的姐夫江祖臣為師,學制紫砂壺藝。

裴德銘在姐夫江祖臣家裡學藝,江祖臣要求德銘從基本功練起,特別是要練好他的一手技藝"獅球浮雕"。德銘一則年紀小,貪玩性重,二則對整天練《獅球》乏味,特別是江祖臣被人接到滬上去做仿古生活,去做"鳴遠"作品,一做總要三五個月。裴德銘不肯做花功夫、要求特別高的茶壺,而喜歡弄小聰明,拿姐夫家裡的樣,捏個花生、荸薺什麼的,不一心一意做《獅球》。一年過去,竟沒有做出象樣的《獅球壺》來。

到第二年,江祖臣開始嚴格起來,一見德銘所制的不順眼的壺坯,二話不說,拿起就摔,摔掉后叫德銘重來。德銘老是覺得委屈,找姐姐訴苦,找父母撒嬌。江祖臣越發認真,教導德銘"手藝練好才有飯吃"的道理。江祖臣發現德銘人機靈,好小聰明,就順勢利導,不強求德銘學制《獅球壺》了,而學他高興做的、有興趣的仿古雜件、仿古尊、鼎爐之類作品。裴德銘以為自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興趣特別高,練得也特別起勁,往往做得連吃飯睡覺也忘記。但到客商來驗貨,驗到是德銘做的,客商眉頭直皺,丟下這樣的話:"下次還是這樣,就不要了。"德銘這才懂得姐夫兼師傅"生活做好才有飯吃"這句話的份量。慢慢地,德銘開始懂事,抱著"做好生活才有飯吃"的念頭,用心做,用心記,用心想,用心臨摹師傅的作品,並時時找毛病,找不足,做不好的作品不要師傅摔,而是自己摔,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由師傅摔壺到自己摔壺,對裴德銘來說,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紫砂七老之「朱可心」

紫砂七老之「朱可心」

朱可心(1904年10月~1986年3月26日) 朱 長,藝名可心,寓意」虛心者,可師也.」15歲時拜汪升義為師,與呈雲根,汪寶根結為師友.虛心好學,刻意求新, 壺藝初羋露鋒芒,后經吳雲根介紹,1927年被江蘇省立宜興陶瓷職業黨校聘為窯業技工,此間創作紫砂咖啡茶具.1932年設計製作<<雲龍鼎>>,高84公分,參加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出,榮獲特 獎. 繼有作品<<竹 鼎>>在上海蓬萊市場展出,被宋慶齡以500英鎊收藏.因技藝出色被提升為技師.八年抗戰,學校停辨,1945年復校在校擔任工藝教員.

朱可心藝術造詣深,設計能力強,善於從自然界汲取創作靈感和題材,風格深厚淳 ,法度合宜.年輕時所作的<,雲龍壺>>飾以夏日雲彩,變幻[無窮,是氣韻貫通.形象生動的成功作.<<圓松竹梅壺>.跳出樹椿形的框框,,刪繁就簡,美觀實用.晚年力作<<彩蝶壺>>立意新穎,以簡托繁,翠蝶作 紐,頗有畫龍點睛妙.其辛勤培育紫砂塑器的 多技藝人才,有建樹者甚多.且經常作現場指教,使整個紫砂塑器技藝得以普遍提高.

朱可心藝術造詣深,設計能力強,善於從自然界汲取創作靈感和題材,風格深厚淳 ,法度合宜.年輕時所作的<,雲龍壺>>飾以夏日雲彩,變幻[無窮,是氣韻貫通.形象生動的成功作.<<圓松竹梅壺>.跳出樹椿形的框框,,刪繁就簡,美觀實用.晚年力作<<彩蝶壺>>立意新穎,以簡托繁,翠蝶作 紐,頗有畫龍點睛妙.其辛勤培育紫砂塑器的 多技藝人才,有建樹者甚多.且經常作現場指教,使整個紫砂塑器技藝得以普遍提高.

紫砂七老之「吳雲根」

紫砂七老之「吳雲根」

吳雲根(1892-1969年),又名吳芝萊。1892年生於宜興和橋,14歲拜汪升義(汪生義)為師。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廠任技師、1929年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術員、1931年受聘於江蘇省立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任技師、1954年進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11月開始為紫砂廠招收第一批學員傳授紫砂製作技藝、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技術輔導員」 ,成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藝人」之一。為當今紫砂藝術界培養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呂堯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極有影響的紫砂藝術大師和名家。

吳雲根長期從事學院的藝事正規教學,十分重視紫砂陶藝的寫生技巧,尤其對竹的形態特別關注,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教導藝徒們制壺要

講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態規律,識其品相,從生活中體會寫生,方能融會貫通。他的制壺風格樸實穩重,擅長光素器、筋紋器製作,於仿製傳統產品中別抒機心,善作變化,給人以新穎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譽。他的作品喜用雙色泥質表達主體,主體與附件用兩種泥色處理,相互呼應,色澤和諧,鮮明得體。造壺講究整體的氣韻,端正穩健,有挺拔之勢,流、把、肩、蓋處用線過渡十分流暢,觸覺舒適、便利、實用;營造藝壺,講究虛與實、方與圓的對比效果,使壺富有濃郁的古色古香的韻味,點綴裝飾細膩逼真,整體造型布局勻稱,渾然天成,毫無雕琢之氣。

紫砂七老之「任淦庭」

紫砂七老之「任淦庭」

任淦庭(1888.8-1969.12),又名干庭,字缶碩 ,號漱石、石溪、聾人、大聾、左民、左腕道人,江蘇宜興人,陶刻大家。幼年只讀過三年私塾,但極為刻苦好學,常折樹枝席地作畫寫字,被鄉人視為奇才。

15歲時,跟隨宜興名雕刻書畫家盧蘭芳學習紫砂陶刻工藝。滿師后在宜興城吳德盛陶店陶刻作畫為主。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陶業漸有恢復,才又從事紫砂陶器的雕刻受雇於順興陶器廠。1955年,藝人歸隊,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並擔任理監事。1956年被江蘇省命為技術輔導員,當選為江蘇省政協委員。1957年和朱可心、顧景舟等參加北京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和朱德委員長同坐一席。1959年赴京參加建國十周年慶典,出席全國群英會,受到中央領導的親切

任淦庭的陶刻藝術,在美術界影響頗大,與許多美術家結為摯友。他如嚴師、慈父般的對待紫砂陶刻藝徒,當今門徒都已成就。近八旬時,還每日習字作畫,對每個藝徒按各人特長,分贈畫稿,供學生參考練習,后雖腕力不濟,仍以鋼筆作畫稿。其孜孜不倦的精神,為世人銘記

紫砂七老之「蔣蓉」

紫砂七老之「蔣蓉」

蔣蓉(1919-2008),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洛林人。1995年被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蔣蓉的作品在紫砂工藝史上技術精湛,生動具真,別樹一格,成為紫砂工藝史上第一位女工藝美術大師,任美術學會會員,工藝設計協會委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名譽理事。蔣蓉作品曾在全國工業會議上評為「特等獎」,並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等國家製作禮品。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她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這在當時歷史情況下是工藝界的一種最高榮譽和待遇。代表作品有荷花壺、牡丹壺、金瓜壺、菱形壺等。

從事紫砂藝術已七十餘年,創作的代表作品有:《荷花壺》、《牡丹壺》、《蓮花茶具》、《芒果壺》、《南瓜壺》、《蓮藕酒具》、《蛤蟆捕蟲水盂》等,作品《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發表《師法造化,博採眾長》的紫砂專論。

七位紫砂老藝人工匠精神讓我們永遠銘記,對我們傳統紫砂文化有種深遠的貢獻,但他們只是宜興眾多有匠心精神的紫砂藝人中的少數,他們不能代表所有,但他們的行動足以證明宜興紫砂人對紫砂行業的執著與決心。我們也希望這些傳統文化有著更好的傳承,能讓後人看到更多優秀的傳世之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