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代的弓在戰場上佔有絕對地位,為什麼?

經常看見一些歷史或架空背景的冷兵器時代小說中,提到古代弓弩在戰鬥中的運用時,說「臨陣不過三矢」云云,理由是按照馬匹衝鋒速度算,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也只要十來秒,這個時間只夠弓箭手射出三箭。三秒后,對方騎兵就到了,所以只要頂住這三波射擊,大家就可以開始進入肉搏戰,沒弓箭手什麼事了。

還有的其他一些理由,如認為古代重弓的拉力太大,弓箭手撒放過幾箭,胳膊就受不了了,再拉就傷筋傷肌肉了,甚至拉不開了。

大致來說也就這些理由了。但我要說的是,這些,都是錯的。

第一個理由的計算方式是沒錯,最基礎的四則運算也不容易錯,錯的是思維方式。

還是先大致談一下古代的弓弩情況吧。

古代弓弩,在世界軍事領域裡,算是發展比較早也比較成熟的。尤其是弩,從秦漢就成為了軍陣射遠器主力之一,和弓平分秋色,一直到明朝才完全沒落。

與此不同的是,歐洲很長一段時間內,相當部分地區的弩發展是不太理想的,甚至還有段時期因其不符合價值觀而約定禁止使用。毋需懷疑的是但凡居家旅行殺人之良器,必然有人偷著用,不用的才是傻子。於是我們看見電影里出現了亞瑟王辛康納利被手弩暗算,第一騎士蘭斯洛特李察基爾憤然出手。

所以不是說歐洲沒有弩,事實上歐洲確實一直都有弩的,不過在十四至十六世紀前,威力大的多為守城堡用的固定弩,大規模由個人運用于軍陣中的弩並不多。另外有些十字手弩,其以防身武器為主,射程比較近。而十四至十六世紀期間,雖然歐洲弩開始迅猛發展,但火器發展也已開始了,所以最終沒出現軍陣用弩的黃金時代。

這種情況,客觀上導致了歐洲重騎兵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使用密集陣形衝鋒的重裝騎兵,一度成為決戰沙場的主要力量,通常他們一次衝鋒就可以決定本次戰鬥的勝負。儘管他們其實也只能衝鋒一次。

而在,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從戰國、秦漢起,就有強弩這種軍陣大殺器存在。

比較早的《戰國策》中韓策的記載:「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外。」漢代許慎也說天下好弩材料中有「溪子」,韓國出的這些弩都很有名。雖然對戰國時期「步」的概念有不同意見,記載也不一,如周為八尺一步,秦則六尺一步等等,但無論是一步是多少尺度,六百步都是相當強勁的射程。哪怕真按人走一步約三十厘米算,都至少一百八十米了。

還有荀子的記載,他說魏武精銳能用十二石弩。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點誇張,然而在漢代,有種叫大黃弩或大黃參連弩的,就分一到十石拉力,居延漢簡有「大黃力十石弩」的記載,還有兩石、三石、五石、六石、八石等等,理論上看,應該會有十個等級。同樣,不管石的換算單位是什麼標準,十二石弩以及大黃弩都是很恐怖的射遠器。

在三國兩晉以及隋唐,一直都有著名的弩出現,但無太詳細的數據記載,比較可惜,譬如著名的諸葛連弩。晉代倒是有種腰引弩,《馬隆傳》里說其需三十六均力才能開,大約等於九石弩。

到了宋代,弓弩技術突飛猛進,射手能力也有長足的進步。沈括的《夢溪筆談》對此有明確記載:「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當二人有餘;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比顏高之弓,人當五人有餘。此皆近歲教養所成……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沈括的計算,有的是有誤差的,在這裡就不討論了,只是引來說明一下宋代弓弩武備情況的。

當時最著名的,是造出了一種叫神臂弓的弩,《宋史》曰其「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這個射程,也是一直是有爭議的。因為沈括的《夢溪筆談》里說其射程為三百步,而當時幾種私人筆記和彙編類書籍里,則多雲其射程為二百四十步,也都說能射進榆木半笴。據此看,《宋史》所載的三百四十步,有可能為二百四十步的錯訛。

總之,古代的單兵弩,其射力都遠大於弓,從宋代的情況看,約高出一倍,弓通常最大為一石二到一石四,弩則為二石到二石四左右。

古代單兵弩形制,自秦漢就有用手開和用腳蹬兩種,至於床弩和弩車這種變態武器我們就不討論了,因為需要畜力和百人絞開的大型射遠器,其威力雖然約等於使用實心炮彈的火炮,但這不屬於單兵武器範疇,也無法在突發的野戰中使用,多用於攻守城池。

弓,則相對簡單點,其拉力從秦漢、隋唐到宋都差距不大,如以宋的計量單位為準的話,其等級基本穩定在八斗、一石、一石二到一石四之間。為了讓大家有個比較直接的概念,不很精確地換算成現代弓等級,大約略強於今九十磅、一百三十磅、一百八十磅左右的弓,這是極強力的弓了。

對刀劍感興趣也可加龍泉師傅私人微信:sglzh03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