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再讀一次研究生

文\彭慧勝(復旦大學)

研究所階段有多重要?《Science》有一次專訪,我特意藉此來談談研究所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幾個人都非常公認的一條是:研究所是決定人以後成就高低的一個分水嶺。研究所做得好了,很可能會決定你以後做得非常好。西方有一句諺語我一直是向學生推崇的,那就是:優秀是一種習慣。你研究所做得很出色,博士生做得也很好了,然後你就會一直做得好。

怎麼樣開始從研究所就做得非常好呢?為什麼研究所很重要呢?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一流的研究成果都是二十幾歲那個年齡完成的。大家都認為,二十幾歲的創造性最強,然後三十幾歲就差一點。我特意去考證了一下,並沒有發現二十幾歲的創造力就最強。最後,我找到神經學家浦慕明先生講過一句,他認為創造力隨著年齡而衰退的原因是:年齡越大,接受的信息量越多,大量的信息會束縛你的創造力。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仔細想想似乎又不是怎麼回事,因為你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信息量少的話,恐怕也不利於你做出創造性成果,看來年齡和創造力的關係並不明確。那偉大的成功都是在二十幾歲完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自己認為是:當你畢業后開始獨立從事研究工作(一般到了教授這個階段),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被項目、論文、填各種表格所佔用,這樣一來你就很難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你研究的問題。所以,我想說的是:在研究所這個階段,你是可以集中注意力來做一件事情的,仔細思考你的研究問題,沒有那麼多的雜事來干擾你,因此你是可能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的。所以,研究所階段非常重要,這是我報告的第一個point。

第二個point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那就是讀研究所什麼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是獨立思考能力。這個方面的例子非常多,大家可以看看愛因斯坦是怎麼講的,「不是把專業知識放在首位,獨立思考和學會工作是更重要的。」華羅庚也有同樣的論述,「科學的靈感不是憑空而來的」。我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想想,如果是跟在別人後面,你不可能做得最好。

第三個point我想就自己讀研究所的經歷和大家談談我哪些是做得還算可以的,哪些是做得不好的,給大家一些啟發。第一個要努力。我讀研究所是非常努力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現在躍進樓的鎖門的小董還在,你們可以向他考證。他每天晚上11點關門,最後一個人總是我。早上我不一定是去得最早的,但也是幾個最早的之一,基本上星期六、星期天也是在的。我在國外讀博士也基本上是這樣,我三個Christmas,兩個沒有休息,還有一個走在路上被老闆叫了回來。基本上Christmas都在幹活。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第二個要大量的閱讀文獻,通過大量閱讀了解研究背景,才能做得好。第三個是要臉皮厚,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這方面平台是需要加強的,我們老師在一起討論,覺得苦惱的一件事情是好不容易請了專家來做報告,但去聽的同學並不多。實際上請專家來做報告是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時間和經費,而且我們請的人都是經過考慮認為值得請的人才會把他們請過來。我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我記得非常清楚,一旦系裡有報告的話,教授沒有課的統統都去。一看到前面兩排,教授全部坐滿,然後後面是學生,每個人都會把這段時間騰出來聽報告,聽完報告後繼續做實驗。我覺得我們這方面的氣氛不夠濃,當然這有學科的問題,覺得有的報告跟我的方向差得遠。對於與自己方向差得遠的一般的報告,我覺得大家可以不去聽,但是大師級的報告還是需要去聽的,聽別人思考問題的方法,你想人家能做到這個程度,肯定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且不同的學科或許可以給你帶來啟發,這方面有很多例子。第四,做研究在和別人合作的時候,不要斤斤計較,吃小虧,佔大便宜。因為任何事情總是難有絕對的公平,合作中總會有稍微吃虧的一方,我們重要的是應該考慮如何把事情做好。還有,要臉皮厚,這樣可以讓你少走彎路。我自己讀研究所的時候總是積極去問問題的。第一年,老師覺得很好,誇獎了你一番;第二年,老師還是有熱情;第三年,老師就開始害怕了,說:「不要來問我現在正忙。」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話,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因為我的問題可以隨時得到解決。這些是我認為我做的還可以的,做得不好的呢?

第一,發展目標不明確,一會兒想去工業界,一會兒想去學術界。這樣不行,因為你去不同的地方,發展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這樣下來就會浪費你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有我的研究方向也換來換去,一會這個,一會那個,最後工作雖然做了很多,但是深度不夠。

第二,發展不全面。我一直是非常重視做實驗的,因為我們是實驗科學,但是其他方面發展不夠,比如寫論文。現在回過頭來看,寫論文的重要性佔一篇文章至少50%,比做實驗還重要。一個東西你要把它賣出去,寫論文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所階段你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還有做報告,這個太重要了。大家知道,今年石墨烯獲諾貝爾獎了,獲獎者(Geim)年輕的時候做報告能力很一般,後來可能經常出去做報告,做報告的能力非常了不得,在獲獎前夕被請到了瑞典做了一個報告,後來評獎委員會的評價很多就來自於他的報告。這些能力和習慣需要大家在研究所階段去培養,培養好了,你將受益無窮。

第三,獨立思考我覺得自己在這一塊是非常糟糕的,我的研究方向不明確是為什麼呢?導師讓做啥就做啥,工作做了很多,但是不深。主要是自己缺乏獨立思考,自己沒有往深處挖。

最後我想從你讀研究所起到研究所畢業的四個方面來講,可能是蜻蜓點水地談一談,供大家參考。我剛才說了,我基本上不重複自己的報告,08年我在費城開會的時候,就有一個化學領域非常有名的學者做報告,他剛講了兩句話,我旁邊就有人講:這個故事我已經第四次聽他。這給人的印象非常不好。當然主講人也有自己的難處,研究工作更新沒那麼快,又要拿到各個地方去講。

我講的四塊,第一塊是目標。做任何事情目標明確了,你才能做得好,就好像打靶子一樣,你方向弄錯了,就會越打越遠,根本打不中目標。讀研究所的目標是什麼?

圖:學習的四個階段

我引用了國外教授的說法,這裡畫了一個圓,人類就是這麼一個圓,內部代表已知,外部代表未知。國小的時候你學了一點點,到了中學又多了一點點,大學的時候,你又學了一點,然後你有了一個專業的方向,到了研究所,你要大量的閱讀文獻,你要在這個方向上更加往一處去鑽,你要接觸到本專業最前沿的東西,這個是目前人類知道的極限。那麼,你研究所到底要幹什麼呢?你必須在這裡選一個點,這個點需要跟導師商量,這就是你的研究方向,你需要在這個方向有所作為?有什麼作為呢?在三年或五年裡,你需要對這個點苦苦的思考,因為這個點導師也不知道。終於有一天你突破了這個點,突破這個點的大小和個人修養有關。這個時候,你把人類的知識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個時候你就畢業了。所以,研究所就是要突破這個點,突破這個點你就畢業了,這個點越大,那麼你的研究就是越成功的。大家畢業的時候想想,自己能否做到這一點,我覺得這個是讀研究所的目標。當然,讀研究所有很多的目標,但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核心的點。研究所最重要的是做研究,導師只是在後面起一個保障作用,真正衝鋒陷陣的應該是你,在你的畢業答辯的時候,你應該比在做的所有人更清楚你的研究,因為這是你開拓的點。最後,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正確的定位自己。不要因為這個點而把整個圖給忘了,實際上在人類知識的推進中,每個人做的貢獻是非常有限的。

總結一下,研究所和大學部生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大學部生是學習知識,研究所是學習創造知識。那麼如何創造知識呢?一個是獨立思考,一個要有開闊的視野,開闊視野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多聽學術報告,因為學術報告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給你傳遞那麼大的信息量,你要去看文章得看多少文章啊!特別是大師級的報告是非常開闊視野的,這種報告,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聽聽。我覺得現在我們能請到這樣大師級的人物來做報告,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科研實力上來了,這種人物一般是很難請到的。最後一點是要有紮實的基礎,一步一個腳印的來,不能投機取巧,做研究是最不可以投機取巧的。以上是我的理解。

第二塊我宏觀上想講一下研究思想和態度,畢竟我們大家屬於不同的專業,不能談太多專業的東西。研究就像一次長征,導師給你一個方向,這個方嚮導師也不一定吃的准,吃的準的讓你去做那肯定是很一般的。越是吃不準的可能越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沒有人做過。這就可能導致這個方向不一定是行得通的,所以你要靈活執行。這個時候你不能死板地按導師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去做,你非常需要獨立思考,思考了你才找到你的方向能不能做,需不需要調整,有時甚至是大的調整,這是和長征第一個相似的地方。第二個相似的地方是,目標你需要調整,但一定要明確。你需要明確你要調整的結果是什麼,為什麼要調整。然後你要有必勝的信念,特別是做大的未知的方向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你相信你這個東西是好的,那就要堅持下去。我這裡想講一下四渡赤水,關於這個長征故事,劉老師肯定比我懂得更多。四渡赤水從軍事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它實現了從被敵人牽著走到牽著敵人走這樣一個轉變,做研究也可能是這樣,因為一個事情要反反覆復好幾次。重要的是,你不要讓導師牽著鼻子走,因為是你在做研究,導師只是知道其中的一些方面,他不可能比你更清楚。也就是說你需要自己主動地去做研究。

這方面我想給大家講幾個故事。第一個是愛因斯坦的成績單,大家或許聽過愛因斯坦三個小板凳的傳說,根據我的考證,這完全是杜撰的。愛因斯坦從小到大成績一直非常出色,不是大家想象的三個小板凳那樣。這是他的高中成績單,瑞典1898年,滿分是6分,你們可以看到他的成績是非常出色的。



第二個小故事是石墨烯,Geim是俄羅斯人,不論是他去英國還是美國都會碰到國籍的問題,所以一開始處境也是非常的艱難,沒有研究經費。他想大家都在做碳納米管,這個東西很熱,我為什麼一定也要跟大家一樣去做它呢?我能不能把碳納米管打開看看會怎麼樣?然後他就開的腦筋來做這個事。開拓一個新的領域肯定或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但是如果你覺得他值得去做,就不要輕易放棄。Novoselov只比我大兩歲。他們兩個人,Geim頂住了來自經費、考核等方面所有的壓力,而Novoselov則非常認真地去做研究,這一點和研究所階段是非常相似的,什麼經費呀都是導師在做,你需要做的是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石墨烯是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個學物理的都應該知道,學化學、材料的也應該知道,這裡我就不做點評了。

第三個是 ,它是諾貝爾化學獎,關於它的發現,你去考證,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專門有篇文章,你去看看挺有趣的,有時候對大家做研究會有一些借鑒。 最先發現是埃克森公司的三個人,他們做完、發了一篇很一般的文章,然後Smalley看到了,他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他就買了跟埃克森公司一樣的儀器,按照一樣的方法得到了,這是他們在nature上發表的文章,畫了一個足球和實驗示意圖,copy埃克森公司的,然後一張質譜圖。就這樣一篇文章,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呢?回過頭來看看,你需要知道什麼東西是金子、什麼是沙子。埃克森公司的人把它當沙子一樣扔掉了,而Smalley則做了一系列研究來了解 的性質。所以你要做研究的有心人,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第四個講講白矮星的發現者錢得拉塞卡,我為什麼知道這個人呢?在40、50年代,他每天開車3個小時去給一個班上課,風雨無阻,那個班只有2個人,那2個人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們是楊振寧和李政道。所以我知道這個人名字,他是一位印度裔科學家,他還有個叔叔非常厲害,也獲得過諾貝爾將,那就是拉曼。

最後一個故事講講朗道,他說過一句話:「漂亮的姑娘是誰?」我在給大學部生上課的時候問過他們這句話中漂亮的姑娘是誰,他們說是居里夫人。朗道的漂亮的姑娘是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他說漂亮的姑娘都已經被別人帶走了,那我就做點別的吧!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按部就班的,A推出B,B推出C,C推出D,最後得到一個偉大的發現;另一類就是像朗道和玻爾那樣的,他們拿到一個東西不做分析不做推測而是憑直覺,一眼就看出結果,他們是怪才,這類科學家是極其罕見的。他最後做的東西的重要性雖然比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但他非常專心的去做,最後得到了諾貝爾獎。有一個「朗道十件」,這個學物理的人應該知道。這是他生日的時候,別人送給他的一塊刻寫了他做出的十件大貢獻的板。他做了很多成果,基本上是做一行就做到最好,做一行愛一行,全力以赴。這是朗道的一個優點,我覺得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做一行扔掉一行。朗道的另外一個優點是敢於挑戰權威。有一次愛因斯坦做報告,我剛才講過,朗道憑直覺就能看到很多東西的結論,他直接就說愛因斯坦的方程是不對的,後來愛因斯坦想了半天,覺得朗道是對的。你想那個時候愛因斯坦是絕對的權威,而朗道才不過是個小夥子,站起來就敢指出權威的錯誤,我覺得做研究就需要這種勇氣。他做得不對的一點,這個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1956年,蘇聯物理學家沙皮羅已經發現了宇稱不守恆,他當時也寫了論文,然後給朗道看,因為那個時候發表論文是需要人推薦的,朗道覺得這個東西不可能,勻稱應該是守恆的,把論文丟在一邊。幾個月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就發表了宇稱不守恆的論文,這讓人覺得非常可惜。回過頭來看,除了朗道的學霸作風外,沙皮羅也應該反思,認為自己的東西是對的為什麼不敢堅持呢?朗道說錯了,他也是可以發表論文的。這裡有一個正面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印度人,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是在30年代做出來的,當時他在劍橋大學,但他的成果不被當時的一個天文學的權威認可,那個權威每次開會都批判他,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後來他去了美國,那個反對他的權威也去世了,80年代獲得了諾貝爾獎。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說法:新的理論戰勝舊的理論不是因為新的理論的人說服了舊的理論的人,而是因為舊的理論的人死了,新的理論的人教育了下一代。所以,我一直跟學生強調一點:要鍛煉身體,不鍛煉身體不行,我給大家舉過很多例子,包括雙螺旋的發現,最先做出來的是一位女科學家,她追求完美,一直沒有發表,後來英年早逝,發諾貝爾獎的時候她已經去世了,沒有機會得諾貝爾獎。

剛才講的是仰望星空的話,接下來講講怎樣開展實驗工作,這是我個人的一些感想。要有做它你就把他做到最好的心態,得出的實驗結果也要有正面的態度,你希望它是A,可能結果是一個「-A」,很多時候,相反的結果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更重要。有一次,我聽一個報告,也是一個大科學家,他說:「你得到一個相反的結果,很可能就要做出一個重大的發現。」要把你的精力放在一些大的科學問題上,不要糾纏於一些細節。還有,要做大量的實驗,如果你的實驗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即使發表了文章,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工作質量,當你以後發展得很好的時候,這對你的聲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實驗要做得多一些,這樣你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工作是怎麼回事。當然,有很多實驗失敗是找不出原因的,我做陰離子聚合的時候,一直找不出為什麼做不出來,後來有一天突然做出來了,後來就一直做得出來。所以,有時候失敗的原因太多,找不出來,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重複它。我覺得實驗科學就是這樣,你需要勤奮地去做,做出來是有一定的概率的。茅以升先生說過:「勤奮是成功之母。」大家到了讀研究所階段,都很聰明,你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就在於你付出的更多。

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方面我自己非常糟糕,也吃了很多虧。我在復旦讀碩士的時候,做了很多工作,還有一些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寫論文是有一定的滯后性,由於實驗記錄本很糟糕,出國后再來看這些實驗數據,想不起來是這些數據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得到的,實驗條件不好寫導致不能發表文章,因為條件是不能亂寫的,否則別人重複不出來,那就是造假。當時我覺得這些實驗條件我肯定是記得住的,當時也確實記得住,重複實驗的時候也不需要看實驗記錄本,但是人的記憶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過了一年後就有些搞不清楚了,這個時候你就不能發表文章了,損失就大了。所以要養成一個好的實驗習慣。我特意去找了一下做得好的實驗記錄。我認為,做實驗科學,必須要有兩個實驗記錄本,一個是計劃本,一個是記錄本。計劃本就是實驗之前的一個計劃,我明天要做什麼,我一個星期之後要做什麼等等,然後還要思考一下做這些實驗需要多少時間,有哪些步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等等,這樣的話你做實驗的思路會很清晰,這樣一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增加實驗安全,做實驗沒有計劃,手忙腳亂很容易出安全事故。做實驗的時候,更要仔細,每一步都要寫得很清楚,應該包括時間、溫度、天氣,的實驗室和美國的不一樣,不是恆溫的,這些都是有影響的。這樣記錄好了,你寫論文也會非常方便,因為都寫好了呀!你寫畢業論文或發表論文的時候都會非常快,別人重複你的實驗也會很有效率,這點我極力向大家推薦。

圖:實驗計劃本與實驗記錄本

「信息量跟創造力成反比」我不贊成,我認為還是要大量閱讀文獻,你都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怎麼能比別人做的更好呢?你都不知道別人的東西,你怎麼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所以要了解最新的信息,也就是本領域最頂尖的那些期刊。現在有一個趨勢,就是好的成果都往最頂級的期刊上聚集。《nature》確定其在科學領域權威的位置就是50年代,在此之前都沒有人知道《nature》是個啥東西。現在就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好的成果都往《nature》、《Science》上仍,拒下來后再投其它的期刊。而且現在文獻太多,所以你可以就看這些權威的期刊。不能說100%,絕大多數好的成果都在這些期刊上,這樣可以節省你的時間。

還有一點,我要講的是要積极參加學術報告,不要閉門造車。這個我覺得我們老師也要反思,老師事情很多,但來聽聽報告應該是還有時間的,學術報告是很好的一個交流機會,這方面我們需要慢慢改善。同學的話就更需要參加了,因為老師的交流渠道很多,而學生很好。特別是一些大師,你跟別人提提問,聊一聊,對你以後也很有幫助的。比如你想去他那裡讀博士后,或者對以後你獨立做研究的非常重要的network,network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不是一下子建立起來的。所以,你需要抓住機會去跟別人聊,總有一些人,你會發現別人對你的印象很好,這樣,當你碰到了困難的時候,別人是很樂於幫助你的。

科研論文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作圖,圖的作用很大,特別是好的期刊,國外有些人是花錢去作圖的。我們現在審論文的時候,這個論文拿到手,先看圖,有時候這個圖一瞄很難看,給你的印象就非常不好。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而好的期刊基本都是英文的,我們強調用邏輯的嚴謹去征服編輯和審稿人,應該做到沒有語法錯誤,當然語言優美是更好的。關於語言的訓練,這裡推薦清華大學施一公推薦的一個方法。他回憶說他讀研究所時,英語非常糟糕,為了提高英語,他每天都看英文的新聞報道或者是文章,至少半個小時。後來他研究所階段就把英語訓練出來了,他覺得這個方法非常有用。剛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可以去模仿別人,但不要抄襲,按照英文的定義,連續6個詞相同就視為抄襲,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寫文章一定要有熱情,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它是和做實驗一樣重要的,當然,文章是要修改的,魯迅講得好,「好文章要修改20遍。」我認為20遍是完全有必要的,文章你自己一定要滿意,自己都不滿意要讓審稿人滿意是不太可能的。還有大家要學會做學術報告,學術報告要有邏輯,要注意聽眾的反應,幻燈片要盡量的用圖片來說明問題,用少量的關鍵詞來強調;做報告還一定要有熱情,如果你都沒有熱情,那麼觀眾肯定更加無精打采,當然還有肢體語言等等,這方面我非常推崇周恩來總理,這幅和尼克松的照片更能看出來。我自己這方面不是太好,但也改不了,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最後講講寫畢業論文。引用毛澤東的話來講:「文章要準確、鮮明、生動。」他對怎樣讓文章準確、鮮明、生動有一個介紹,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中還有一點,不要說空話,任何一個觀點必須要有材料來支持。我們寫推薦信也一樣,說空話肯定是一篇不好的推薦信。這個是陶行知的一句話,我們寫學術論文,不說是要讓老媽子看得懂,至少同行應該一看就懂。

我注意到了,畢業論文的前言和致謝都是這裡抄一抄,那裡抄一抄,我覺得這是個不好的習慣,不要去追求長度,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關於致謝,網上有很多模板,一般第一段話感謝XX老師高風亮節,自己一輩子受益無窮,放到ABCD的老師都能適用,接下來感謝同學ABCDE,誰都可以拿過來,把名字改一改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就沒很有意義了。致謝就是說說自己想說的話,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有多少就說多少。這裡我給大家一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致謝的例子:



To my mother, who gave me a love of life

To Hillary, who gave me a life of love To Chelsea, who gave joy and meaning to it all

And to the memory of my grandfather, who taught me

to look up to people others looked down on, because we are not so different after all

——Bill Clinton

這個致謝非常有針對性。他感謝他的母親,讓他對生活充滿了愛;他感謝他的妻子,給了他一生的愛;感謝他女兒,給了他生活的樂趣和意義;他要特別感謝他的外祖父,因為他的外祖父教給他一件事情,那就是要尊重那些被輕視的人,因為本質上沒有誰比誰要高出多少,人都是平等的。內容非常清晰,語言也很優美。下面是我的翻譯,我試圖保留他的原意,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所以,無論你寫什麼東西,要用自己的話講,不要去抄襲別人的,人都有這個毛病,我自己也是。

最後我希望我不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這是從《Nature》上找到的,他有PhD,做了3年的博士后,我算了一下至少11年,11年才發表了6篇文章,所以他只能是work for food,這個是比較可憐的,希望我們的研究所以後是work for fun,是你在享受它你才去做它,這樣你才能做得最好。所以我希望,很多年以後能夠看到真正的證書,這是什麼證書呢?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Robert H. Grubbs,我希望在這裡能看到真正的證書。那麼多年後是多少年呢?我希望不是一萬年。謝謝大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