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為什麼會利他?其實,黑猩猩也會

編譯:晉楠 來源:科學網

為什麼我們會與他人分享資源,即便我們看不到任何直接利益?利他主義研究大多數以當我們無私地給予時,我們所得到的溫暖、模糊的感覺為中心。但根據2月18日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的一項新發現,一些人的利他主義可能是被一種不同的情緒驅動的:內疚。

這一結果來自對一項名為「真實遊戲」的著名心理實驗的微調。其中,參與者與一名搭檔結成一對。其中一人被給予已一定數量的錢,另一人則被認為這些錢的一定倍數。(兩人都知道對方得到多少錢。)然後,如果後者比前者錢多,他們將要選擇把一些錢給他們的搭檔。例如,如果皮特得到10美元,而保羅得到40美元,保羅將要決定把多少錢給皮特。

多年來,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到大多數收到數倍金錢的人通常會把其中一半給搭檔,儘管他們並沒有這樣做的義務。

「通常的解釋是這樣做的人是為了所謂的『溫暖的光輝』。」荷蘭內梅亨大學認知神經影像中心神經學家Alan Sanfey說,「但我發現當人們把錢給出時,他們從來沒有看起來特別高興。」

這讓他希望了解他們做出這一決定背後的更大因素是否是如果他們不給搭檔均等的錢,他們自己是否會覺得內疚。「作為一名愛爾蘭天主教徒,我非常有資格研究內疚。」Sanfey說。

為了驗證這一點,他和研究人員調整了信任遊戲,這樣一來,皮特會被告知保羅將收到4倍於他的金錢,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保羅實際上收到了相當於皮特6倍的錢。(皮特得到10美元,他認為保羅會得到40美元;但包括實際上得到了60美元。)保羅也知道他得到的錢比達到認為的更多。

這使保羅處於道德窘境。像其他玩信任遊戲的人一樣,他希望給皮特均等的份額,但從皮特的角度來看,那將僅有20美元。所以,他應當給真正均等的錢?還是皮特所期待的均等的錢?如果對內疚感的擔憂驅動人們做出利他主義的行為,Sanfey推理說,那麼簡單地達到皮特的希望就能緩和這一負疚感,而那些想要產生「溫暖的光輝」的人則會不考慮皮特認為多少,直接給出一半。

Sanfey和同事通過數十名大學生和各種倍數的錢開展這項實驗。他們發現,一些人的平等主義觀念深入骨髓,總是會把得到的真正一半資金給搭檔。而另一些人則會給予他們搭檔所期待的一半。還有Sanfey稱之為「道德機會主義者」的一個群體,他們的行為會隨著得到的錢增加而自己保留更多的錢。

一邊進行這種遊戲,一邊通過功能磁共振設備記錄大腦活動,結果表明那些做出類似選擇的人(無論是給出他們擁有的一半,還是給出他們搭檔所期待的一半),前額皮質表現出類似的大腦模式,這一區域據認為與決策相關聯。Sanfey將這些趨勢稱作「道德顯型」,即可以準確地預測當面對複雜的意識場景時,利他主義的人會怎麼做。

了解個人和群體間的這些模式,可以了解例如為什麼一些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會活得更滋潤。他的實驗室正在探索這些道德顯型如何對經濟不平等方面的實驗模型做出反應。

這項研究引人深思,紐約城市大學數學院名譽教授Warren Page說。他希望Sanfey在未來的研究中探索另一種不同的動機——損失規避如何在這類發現中發揮作用。「失去錢的痛苦比我們得到錢的痛苦更大。」他說。如果遊戲中利用更大額度的錢,他補充說,給出如此多錢可能遭遇的痛苦會打消最具利他主義精神的人的念頭。

無私利他,黑猩猩也會

兩項研究表明,人類合作的進化根源可在黑猩猩中看到。圖片來源:curioustiger/iStockphoto

無論是參與慈善還是給陌生人指路,人們經常會幫助別人,即便這不會給自己或者家庭成員帶來好處。這種真正的利他主義跡象也在一些動物中被發現,但一直很難在進化意義上以及在人類最親密的「親屬」中得以確認。

如今,科學家在兩項研究中證實,黑猩猩會放棄美味以幫助不相關的同類擺脫困難,同時野外的黑猩猩會冒險巡邏以保護家中和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同類。該項研究或許為此類合作——被視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如何在人類中進化提供了線索。相關研究日前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在第一項研究中,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心理學家Martin Schmelz和Sebastian Grüneisen訓練了萊比錫動物園的6隻黑猩猩玩一個分享遊戲。每隻黑猩猩都有一個搭檔,其中後者可選擇拉動4根繩子中的一根。這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只給自己一個香蕉球、只給對方一個香蕉球、給兩者各一個香蕉球,或者放棄自己的機會,讓對方做決定。

但這些結成搭檔的黑猩猩不知道的是,總是最先開始遊戲的一隻被稱為Tai的雌性黑猩猩接受了訓練,會一直選擇最後一個選項,即放棄自己的機會。Grüneisen表示,從其搭檔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冒險的選擇,因為Tai有可能徹底失去獲得香蕉球的機會。在幾十次試驗中,6位搭檔有75%的時間拉動了讓自己和Tai均獲得美食獎勵的繩子。

第二項研究分析了是什麼促使雄性黑猩猩冒著生命危險執行巡邏任務。根據經典的行為理論,只有黑猩猩在族群中擁有後代或者親近的母系親屬時,它們才會讓自己置身於這種危險中。

然而,在分析了過去20年間採集的來自烏干達Ngogo部落3750隻雄性黑猩猩的行為和關係數據后,研究人員發現,儘管上述理論對於大多數黑猩猩來說是成立的,但超過1/4的巡邏者並未在族群中擁有近親。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學家Kevin Langergraber表示,如此多的黑猩猩冒這種風險,實在有點讓人驚奇。(來源:科學報 作者:宗華)

利他主義不是人類獨有

在德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幼年黑猩猩自發地而且是多次地幫助看起來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在試驗中,研究人員不允許任何黑猩猩認識的人接觸黑猩猩。在第一個試驗中,一個陌生人試圖通過柵欄去拿黑猩猩籠子里的一根棍子,但是卻無法夠到,而這根棍子在黑猩猩能拿到的範圍之內。

在這種情況下,黑猩猩本能地幫助這個人拿到了棍子,根本沒有考慮個人能否得到回報。而當黑猩猩看到一個人站在籠邊沒有試圖去拿棍子時,它們沒有前去幫助。

在第二個試驗中,幫助的難度明顯增大。黑猩猩不得不爬近兩米高去拿那根棍子。儘管沒有任何回報,黑猩猩還是主動幫助了陌生人。第三個試驗是看黑猩猩是否願意彼此幫助。研究人員將一隻黑猩猩放進盛有食物的封閉房間,然後鎖上門,讓另一隻黑猩猩試圖闖入。這隻黑猩猩進入的唯一方式是房間里的黑猩猩移走門上的鎖鏈,而房間里的黑猩猩也的確這樣做了。

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一直將利他主義看作是形成複雜的社交網路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他們認為真正的利他主義是人類獨有的天性,只有人類在明知自己的利益會有所損失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幫助別人。然而,上述研究挑戰了這一看法。除了靈長類動物外,其他動物也有明顯的利他主義傾向。比如,海豚在發現有動物生病或受傷后,會游到它們的身下托起它們至水面令其呼吸。同樣,狼和野狗會把吃剩的肉帶回自己的巢穴,給那些沒有參與獵殺的同類食用。(來源:廣州日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