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腳踏實地的「蜂鳥」:三星移動處理器歷代記

還有幾天,國行版的三星S8就要正式發布了——眾所周知,這代的國行和美行因為運營商制式的因素使用的高通驍龍835主控,而在其他地區則是三星自家的Exynos8895。根據外媒實測,Exynos 8895在性能上與驍龍835可以說是「平起平坐」,某些方面甚至稍微勝過。

事實上,這已經是三星第四次在旗艦手機里同時採用高通和自家的主控方案了——換句話說,三星的Exynos主控早在幾年前就具備了行業標杆的性能水準。不過,追溯歷史,我們也不難發現,三星在手機晶元上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筆者就先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三星移動晶元的「編年史」。

2000——2009:沒有「名字」的開創期

三星的第一款實用的移動處理器誕生於2000年,那時候還沒有「Exynos」的商標名稱,處理器都是以字母+數字的原始命名:S3C44B0使用的還是250nm製程,運行頻率只有66MHz,也沒有集成圖形加速器。但是,作為三星的「處女作」,它有兩個值得關注的特點:一是選取了ARM指令集和硬體架構作為今後的開發方向,二是重視和市場的實際需求結合,初代產品就有廠商採用並成功出貨、上市。

之後,三星成功地開發出了一系列基於ARM9和ARM11架構的SoC晶元,其中比較出名的是2003年的S3C2410(180nm製程,266MHz ARM920T)、2009年的S3C6410(65nm製程,800MHz ARM1176ZJF-S、帶有FIMG圖形加速器),這兩款因為出色的性價比,加上三星對於開源社區的積極建設,被大量用於智能設備的開發和各種科研、編程、教育領域,我們熟知的魅族第一代手機M8,也是基於S3C6410主控設計開發的。當然,也不能忘記了初代iPhone、iPhone 3G所使用的的S5L8900和iPhone 3GS上的S5PC100——可以說,沒有三星提供的主控和編程支持,蘋果的iPhone就不會誕生。

2010年,為了製造出當時最強的Android智能手機,三星推出了S5PC110主控,並賦予了它一個商品名「蜂鳥」以形容它又輕又快的特點。S5PC110也確實沒有讓大家失望,它有著當時極為先進的45nm製程、高達1.2GHz的頻率、相當於競爭對手200%還多的3D遊戲性能、還可以硬解碼1080P視頻……而搭載它的Galaxy S更是創造了銷量神話,其其在全球共有28個不同的運營商定製型號(這還不包括後期的各種派生機型),可以說一舉奠定了三星在Android設備陣營的領軍地位。

2011年,三星正式推出Exynos Dual 4210晶元和對應的新旗艦手機Galaxy SII,同時也將「蜂鳥」改名為Exynos3 Single 3110,這正是之後Exynos家族的開端。再之後的劇情大家就十分清楚了:四核心的Exynos4 Quad 4412/4415,業界第一個A15大核心主控Exynos5 Dual 5250,知名的「雙四核」主控Exynos5 Octa 5410,終於八核心可以全開的Exynos5 Octa 5420,生涯短暫但是技術出色的20nm製程首作Exynos5 Octa 5430……

從Exynos 4時代開始,三星和高通就達成了關於產線、技術和產量分配上的協議,Galaxy SIII就在不同地區分別使用了三星和高通的同期主控,也意味著從這個時候開始,三星在SoC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高通的承認甚至可以說是警惕……

2015:你所不知道的Exynos7家族

說到Exynos7,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也許是Galaxy S6上的Exynos7 Octa 7420。的確,作為一代完全使用三星自有主控的Galaxy S系列,S6的成功也讓全世界的用戶都記住了7420這顆高性能低功耗的64位八核心旗艦SoC。但是,實際上Exynos家族並非只有7420一款,而是有著諸多大家也許不熟悉的「成員」。

首先,是7420的「前輩」,Exynos7 Octa 7410,事實上,它是由Exynos5 Octa 5433「改名」而來。估計是因為5433和之前32位架構的5430使用了同一代製程,三星一開始沒打算將其划入7系列。但是5433除了製程,在架構本質上是一顆CortexA57+A53的64位主控,其他技術細節也和7420頗多淵源。所以為了體現它和Exynos 7420的「承前啟後」關係,最後它被划入7系列,成為了「老大哥」。

其次,在掌握了14nm製程和64位ARM V8指令集之後,三星決意研發用於性價比機型的自有主控,這就誕生了Exynos7 Quad 7570/Octa 7870/Octa 7880。它們在規格上沒有旗艦們那麼注重性能,但是和高通、聯發科、海思的競品相比,三星的這一批主控最大的優勢是很早就用上了14nm製程——比競爭對手們早了幾乎整整一年,自然地在發熱、功耗等方面會有好得多的表現。

2016至今:自主架構開始發力

2016年第一季度,三星發布了Exynos8 Octa 8890主控,它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意義在於——這是三星第一款擁有自研架構的ARM晶元。

從GeekBench一類的跑分軟體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三星Exynos8890相比同時期的高通驍龍820在多線程方面有著巨大的性能優勢,而它那Mali-T880MP12的恐怖GPU配置更是讓當時的海思麒麟950相形見絀:後者只有它三分之一的規格,不得不靠大幅提升頻率來增強性能,結果就是造成了功耗和發熱的上升。

而三星這種「多核心+低頻率」的設計思路在最新一代的Exynos9 Octa8895上繼續得到了發揚:這一次自主核心的架構升級為「Mongoose M2」,而GPU的規格更是來到了Mali-G71MP20……

當然,從目前三星只在旗艦上使用自研架構,而且也僅限大核心來看,其架構設計能力客觀地說和高通、NVIDIA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既然已經有了兩年的積累,未來實現全自研也絕非不可能——甚至於中低端的主控、用於智能穿戴和物聯網低功耗設備上的SoC也說不定可以從中受益。當然——最終得利的自然還是消費者。

總結:三星的成功在於腳踏實地

看完了三星家移動SoC的「發家史」,不知道各位發現了什麼規律沒有?至少在筆者看來,三星的最大優勢一是它擁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工廠之一,這使得三星在手機廠商里是唯一一家同時具備設計和製造晶元能力的企業,在技術、工期和成本上都不會受制於人。

而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三星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白,晶元造出來是用來實用的,是要賣給市場,接受消費者日常使用的檢驗的,絕非是用來騙經費、吹牛逼、自鳴得意的產物。所以三星的SoC在架構、指令集、技術上非常積極地緊跟市場主流、迎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而沒有盲目地去搞什麼「發明創造」、追求不切實際、勞民傷財的「自主率」。

從66MHz的處女作到自研架構、2.5GHz的八核心Exynos8895,三星的晶元做了17年,也在市場上賣了17年,是真正接受過「實戰考驗」,能夠為市場提供真正價值的產品。從這一點來說,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三星,實在比某些人或者機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