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外資險企迎利好,未來參與健康巨災領域或"多點開花"

近日,保監會召開外資保險公司座談會,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保險業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對已經進入和即將進入市場的外資險企放寬准入門檻,鼓勵外資進入健康、養老等領域。

十餘年來,自加入WTO,外資保險公司在的發展便逐步進入了快車道,但中外協同,發展速度規模等方面至今仍存瓶頸。今年以來,外資險企發展再現新契機,從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到近期保監會座談,未來,或將開啟一個「內外結合、縱深合作」的雙贏局面。

新契機:保監會呼籲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險企迎利好

金融業在對外開放進程中,保險業先試先行,開放時間最早、開放力度最大,成為最早接軌國家化的重要金融力量。

1992年友邦保險進入,開啟外資險企入華之路,2001年加入WTO后,外國保險公司來華掀起高潮,2002年-2005年,平均每年有4-5家外資保險公司獲批進入。除了門檻的准入,在業務層面,保監會也逐步為外資險企「鬆綁」。

2003年,監管取消外資保險業務地域限制,同年允許外資非壽險公司設立獨資子公司,並在第二年允許已設立的外資財產險分公司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改建為獨資公司,2006年允許設立外商獨資保險經紀公司;2012年,保監會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正式向外資財險公司開放交強險市場;2015年、2016年,保監會又相繼簡化取消了外資保險公司相關的一系列審批手續。

進程仍在持續,並在今年蓄勢醞釀新契機。8月16日,《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發,明確了保險等12個領域內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減少外資准入限制,同時明確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在國務院點名保險業后,保監會迅速響應召開座談會,為保險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制定了基本規劃。

「從監管趨勢的演變來講,保險市場對外資是越來越開放的。」蘇黎世財險總經理於璐巍對藍鯨財經表示,「在嚴格執行WTO規定的同時,可以看出外資的經營環境是逐漸寬鬆的,也越來越接近國際標準。」

對於保監會此次座談會,外資保險公司大多認為是一個發展新契機。「加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力度對於市場而言絕對是正面、積極的」,安盛天平首席戰略官、健康險事業部CEO袁穎暉對藍鯨財經表示。

的確,監管此次座談,除了表示將在准入政策的優化,也同時提出外資融合發展的方向。保監會表示,對於已進入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將進一步優化監管環境,鼓勵其進入健康、養老、巨災保險等專業業務領域,支持其參與國家和保險業的各項改革,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

正如陳文輝在座談上所說,「保險業仍處在蓬勃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外資保險公司要堅定對對外開放和保險市場發展的信心。」未來,外資險企在華髮展,將迎來進一步縱深合作的新時期。

現狀:國內市場面面觀,外資險企發展也有「小難題」

不容忽視的是,WTO帶來的外資險企入華熱潮在近兩年逐漸消退,特別是在和險企的競爭中,稍顯後勁不足。近兩年來,外資股東紛紛轉讓、退出的情形也是有發生,如何為外資險企在的發展提供新動力成為了亟待考慮的問題。

在2001年後大規模進入市場的外資險企經歷了從急速擴張到增長乏力的轉變,雖然整體的市場份額仍在逐年擴大,但仍倍感競爭壓力。專業化的管理經驗和成熟的技術遇到龐大的保險業市場和複雜的經營局面,外資險企顯然有些「水土不服」。

據保監會數據,截至目前,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下設各級分支機構1800多家,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保險公司均進入了市場。其中,財產保險公司22家,人身保險公司28家,再保險公司6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截止今年7月末,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0022.50億元。

從市場份額的變化來看,入世之初外資險企的市場份額不足1%,此後伴隨著監管政策的「鬆綁」,2005年的外資險企累計市場份額一度達到了6.9%。不過經歷金融危機,並伴隨中資保險公司持續發力,2008年外資險企份額降至最低點,僅3.98%。近兩年雖然市場份額緩慢回升,但由於牌照審批的放鬆導致中資保險公司數量急劇增長,外資保險公司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到2016年末市場份額僅為5.19%。

根據保監會網站披露的數據,今年前7月安盛天平的規模保費位於外資財產險公司第一位,位列全部財險公司第15位。外資壽險企業中,工銀安盛人壽以328.99億元的規模保費居於第一,但在全部壽險公司中位列17,有近三分之一外資壽險企業今年前7月的規模保費位於倒數20名以內。規模較小仍然是外資保險公司較為普遍的情況。

業內探析,在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市場份額、規模普遍較小的現實背後,是外資險企近年來屢屢爆出的股權變更和經營不善情況。例如,由中郵集團和法國人壽各出資50%創立的中法人壽,由於兩年間多次更換股東,出現了資金困難、業務停滯的情況,償付能力數據已經連續兩季度在壽險公司中墊底,今年上半年已經虧損4140萬元,凈資產僅為-4673萬元。

事實上,由於償付能力不足,中法人壽已經暫停了新業務開展,經營活動現金支出僅依靠存量投資資產的贖回變現及股東借款進行支持。而最初發起中法人壽的中外雙方股東,中資於2014年退出,外資在轉讓了25%股份后不再繼續參與增資,股份已被稀釋至3.33%。

但情況也有所轉變。去年以來,強監管、嚴合規之下,外資險企今年上半年亮點頻頻。從保監會發布的前7月原保險保費收入數據來看,和2016年同期相比,外資壽險企業規模保費增長整體快於中資險企,同比增長了13.4%,而中資險企的規模保費則縮水了7.34%。這是由於保監會在上半年對萬能險產品監管的趨嚴,多數依賴萬能險拉動短期保費規模的中資險企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保費縮水情況。外資壽險企業則更注重保險的保障功能,產品以長期保障型為主,收到高壓監管的影響較小,因此延續了增長勢頭。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外資險企上半年在互聯網保險和電銷保險方面發展勢頭不俗,截止上半年,憑藉中資股東工商銀行的渠道優勢,工銀安盛人壽以246.3億元領跑互聯網人身險保費。今年上半年電銷壽險市場中規模保費前五中有兩家外資公司,大都會人壽和招商信諾分別以7.9%的市場份額位於第三,僅次於平安人壽和泰康人壽。外資險企還表現出更高效率的電話銷售水平。據中保協統計,今年上半年壽險電銷行業的高產能主要集中在外資公司。其中月人均產能在3萬以上的有6家,佔總體的21%,三家外資險招商信諾、中意人壽、瑞泰人壽企名列其中。

發展:外資險企有獨特優勢,注入「正能量」同時協作共贏才是關鍵

對於未來外資險企的發展,保監會表示,希望外資為保險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注入「正能量」。

「外資保險普遍有著謹慎、合規經營的基因,在保險行業轉型、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穩定作用。」袁穎暉認為。除此之外,在其看來,全球市場經驗成熟的外資險企,還具有非常長的經營時間和歷史,由此,對於經濟、行業順逆周期也有著充分的了解,以及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承受力。

伴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除了國內市場的保障之外,國際市場上的中資企業全球保障服務,也成為外資險企「天然」的優勢之一。

「蘇黎世保險近年來開始致力於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全球保障。外資在這個領域存在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像蘇黎世這種已經建立了全球服務網路和全球服務能力的公司。據我們觀察,現在越來越多的『走出去』企業希望保險公司可以提供國內和全球風險一攬子服務。這就需要中外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協作為客戶提供本土和全球範圍的服務」,於璐巍表示。

共同協作,成為外資險企未來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索。「觀察的本土市場,其實在外資和中資之間,存在競爭,但合作也是非常深入的」,於璐巍分析稱,因為中外資公司經營領域不同,發展重點不同,具備能力也不一樣。「比如,在了解客戶、把握客戶需求方面,中資比外資普遍要強很多。但對於一些新興風險,比如之前的董事責任保險、現在的網路風險、併購風險等,一般都是全球企業率先嘗試,然後推而廣之。」

「無論是國內還是中資保險公司的國際化方面,中、外資合作的空間都是非常大的」,於璐巍舉例稱,蘇黎世是在全球最早推出網路風險保障的企業之一且是首家推出這項保險服務的公司。如果一些保險企業對這些新型領域感興趣,可以選擇與蘇黎世合作,而不用再去摸索,建立承保能力,建立理賠能力,積累數據等。

優勢互補、協作共贏,或才是未來中外險企發展的關鍵點。「除了利用好全球資源優勢和自身價值主張外,外資保險公司還應當與本土保險公司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袁穎暉表示。正如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所說,「保險業仍處在蓬勃發展的黃金機遇期」。而在這一黃金機遇期中,牢抓自身優勢,發力共同協作,或才能真正助推保險業整體向前。

突破口:養老、健康、巨災,外資險企參與或「多點開花」

對於下一步,外資險企的發力點,保監會給出明確方向。「鼓勵外資險企進入健康、養老、巨災保險等專業業務領域,參與保險業經營的新模式,支持其參與國家和保險業的各項改革,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看來,養老、健康、巨災,未來,將有更多的外資身影閃現其中。

「在海外比較成熟的市場中,健康險的佔比非常高。且健康保險人普遍深度參與到了全社會的醫療衛生體系中,這是在醫療體制改革、健康保險長期、穩定發展方面可以借鑒的地方」,袁穎暉表示。其舉例稱,比如安盛集團,在其保險業務中,健康及保障與財產與責任、壽險及儲蓄平分秋色,而且越來越成為集團全球業務的戰略重點。

近年來,安盛集團強調自身從支付方向夥伴方的轉型,全面整合集團在全球的醫療網路資源,並藉助與數字化領域其他第三方的合作,為被保險人重新打造「保障、賠償-協調就診管理-參與健康預防管理-長期健康方案」的價值鏈。「安盛集團樂意於將這些經驗和做法通過其在的公司引入市場,共同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保險的作用。」

據了解,安盛集團在全球(除美國外)擁有超過33,000多家醫院網路,且在64國家擁有超過35張健康險執照,可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跨境醫療及保險服務。在法國、英國、德國等主要國家均是主要的商業健康險承保人。

背靠大樹,對於下一步,袁穎暉介紹稱,安盛天平作為安盛集團健康險業務在國內主要的經營主體,目前主要針對高凈值人群提供全球性的健康保險保障和服務,未來,安盛天平將在安盛集團的品牌、資金、技術、網路等資源的大力支持下,開拓城市主流人群的健康保險、健康管理服務市場,爭取成為細分市場上的主流保險人。「藉助安盛集團與全球性醫療集團的關係、資源撬動在市場的深度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良好、國際化的服務和體驗。」

除健康險業務外,養老保險、巨災保險也成為了保監會重點鼓勵外資進入的領域。不少外資險企也已在這兩方面有所嘗試。瑞士再保險在今年相繼與黑龍江、廣東和大連政府簽署協議,合作開發城市綜合風險管理方案,「的巨災保險建設工作近年來發展迅速,」瑞士再保險區總裁陳東輝指出,「一方面,保監會等相關部門以推動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為起點,期待建立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實現全面覆蓋,但這對中央財政負擔很大。另一方面,由於各地風險情況差異巨大,近年來多地陸續開展了形式和內容各異的巨災保險試點。」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