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阿里和騰訊誰更具投資價值?

文章來源:價值

文章作者:許維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2017年5月18日,阿里公布了超市場預期的2017財年財報,凈利潤達到414億元,標誌著阿里從一個互聯網概念類股票正式邁入「現金牛」類股票——股價的波動也印證了這種判斷:2016年8月阿里市值超過號稱「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銀行;9月,再超移動,成為亞洲最大市值公司之一。

近期馬雲對阿里「經濟體」的描述,似乎並沒有把自己往「現金牛」歸類,而是在下一盤全球化的大棋。值得注意的是,2017財年阿里總收入超出騰訊全年總收入4個百分點,有分析認為,這或將成為這兩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分水嶺。那麼,就未來而言,這兩家體量已經十分龐大的公司,誰更具持續成長性、更具投資價值?

先看看美國人是怎麼說的——在美國商業期刊《福布斯》雜誌上個月評選出2016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十大公司中,阿里巴巴位居榜首。僅僅五年前,阿里在盈利能力上還遠遠落後於騰訊,一年的收入不及騰訊一個季度的收入。2011年淘寶剛剛扭虧為盈,而騰訊當年的四季度營收就已經達到79億。今日兩大公司在3000億美金市值之巔聚首,是否只能用互聯網高速增長模型來解釋?

答案並非如此簡單。客觀地講,過去十年來,投資者和網民時常掛在嘴邊的BAT高速增長現象,是特定時間窗口的成功,其背後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後盾。套用互聯網術語,巨大的人口基數,是互聯網巨頭高速增長的基本保障。

互聯網光環下的商業模式,從根本上講是信息技術應用於百姓需求,並沒有通盤「顛覆性」的創新,更不是虛擬經濟取代實體經濟。但是,互聯網技術能在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實現對歐美的彎道超車,離不開以馬雲、馬化騰為代表的互聯網人「頑固」地對細節品質的追求和因地制宜的多方位創新。所以說,阿里和騰訊兩大公司的過去和現在,都無愧於「偉大公司」的稱號。

剛剛過去的一年,對於阿里的意義非比尋常:2017財年阿里巴巴總收入達到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超出騰訊全年總收入(1519.38億元人民幣)4個百分點。這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年收入超越騰訊,並同時在各項核心指標上領先。另外,阿里雲連續8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速度,也成為本次財報的亮點之一。

騰訊作為最大的社交平台,憑藉擁有8億多用戶的QQ和9億多用戶的微信兩大核心產品,在移動互聯社交時代佔領了絕對的優勢。在龐大活躍用戶的基礎上,以遊戲為主要的變現方式,為整個集團持續供血。除了傳統主營業務的擴展,騰訊也開始布局人工智慧、AI雲服務等其他服務,但是遠不及網路遊戲和廣告的收入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網路遊戲市場規模為1682億元,同比增速首次低於20%(2015年增速為23%);而2016年網路廣告市場規模為2295億元,同比增速21%,較去年(2015年增速為36%)也顯著放緩。放眼未來,騰訊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來源自人口紅利退潮所帶來的增量瓶頸,同時網路市場擴容速度也在相應的放緩,變現能力必然會受到一定的拖累。

雖然阿里和騰訊在擴張路徑上都在越來越依賴資本市場,但是併購的思路各具特色。如今的阿里巴巴的業務版圖已經從當初的B2B電商平台拓展到金融、物流、雲計算、大數據、全球化、文娛等多個領域。馬雲說:「我們在創造一個歷史從來沒有誕生過的,跨邊界跨時空和跨國界的經濟體」。阿里CEO張勇則將這個經濟體定義為:「實打實的、數據驅動的、100%透明的經濟實體」。

騰訊的基因是社交,而阿里的基因是商業,基因決定了企業的未來。阿里所追求的不再只是狹義的電子商務,而是為企業提供繼水、電、土地以外的第四種不可缺失的商務基礎設施資源服務。有趣的是,馬雲越來越像阿里的吉祥物、甚至是新商業的吉祥物,國內國外的公共宣傳正能量很大。

仔細研究阿里去年Q2財報,阿里將業務分為四大板塊: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項目及其他。目前,阿里巴巴新興戰略業務布局基本成型,經濟體的生態效應初步顯現,想要藉助物流、虛擬現實和數字支付等技術重構「新零售」的經濟格局,開始在向全球商業市場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持續升級穩步發力,旨在賦予中小企業和商業個體充分參與全球化的能力。聽起來很炫酷,與中央的「一帶一路」倡議異曲同工,不容小覷。

在硬幣的另一面,阿里已擁有全球電子商務最完整的生態鏈和最大的營業額,雖然對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的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很多學者也在聲討淘寶衝擊了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損耗」了上萬億的商業地產價值。這種對於新技術帶來財富損失的妄言不應成為政策制定者的依據,即便是普通郵政購物更發達的美國,商業地產近期也感受到了來自各種因素的衝擊。大勢所趨,技術發展使然,學者們不可一葉障目。

真正威脅到阿里「偉大公司」未來的,是如何將華麗的概念轉變為公司持續發展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大公司病」不僅僅適用於傳統的製造業,互聯網企業也不能倖免——隨著公司規模和僱員規模的擴大,特別是資本擴張併購帶來的多文化整合挑戰,阿里商業帝國每次「十字路口」的戰略選擇,是聽充滿理想的互聯網人,還是聽本性「貪婪」的資本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