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張蘊嶺:一帶一路,跨越千年的文明之路

張蘊嶺,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亞太學會會長

「絲綢之路」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是與外部國家和平交往,實現互利共贏的象徵。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和10月在訪問哈薩克與訪問東盟國家時分別提出的倡議。2015年3月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自此,「一帶一路」建設正式啟程,2016年「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實施階段,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召開,預計,「一帶一路」的建設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顯然,「一帶一路」是想要干,決心干成的一件大事。「一帶一路」是一個新生事物,不僅需要花大氣力去推動,而且也需要花大功夫進行深入研究,提供出高水平的理論支持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迄今,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國內外對其開展了熱烈的討論,進行了許多深入的研究,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有共識,也有分歧。究竟如何來認識「一帶一路」的內涵和意義呢?在我看來,它是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踐行合作共贏理念的一個大戰略,是做誓言走和平發展道路,做新型大國的大舉措。因此,我們必須從大戰略的高度來加以認識,從大區域和全球的視野來審視,從更長遠的發展來進行規劃和推進。

從發展的角度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實現開放均衡格局的一個大戰略。地域遼闊,既有沿海,也有內陸。的對外開放先是從沿海地區開始的,以推動沿海地區的開放發展為重點。通過引進外資,參與國際分工,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實現了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國內東西地區間的發展差別拉大了。儘管制定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但沿海和內陸的開放發展環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發展的水平和格局很不平衡。內陸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仍然受到諸多制約。建設內外聯動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全新的含義:一則,突破了內陸地區的對外開放的地緣制約,拓展了與外部鏈接新發展空間;二則,改變了以往注重引進和出口的開放方式,與相關國家實現聯動發展,以共同發展來拓展發展的空間。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著眼於深化沿海開放,建設海上合作發展帶。海路是對外經濟交往的主要通道,目前,大部分的貨物進出口,資源、能源進口等都主要通過海路進行。通過合作共建,把海上通道建設與各國沿海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就實現了海域基於發展的開放、安全與合作的新關係和新秩序。由此,通過路海建設聯動,就可以形成一種開放、合作、安全與共利的新格局。

「絲綢之路」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是與外部國家和平交往,實現互利共贏的象徵。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一項僅僅著眼於自身發展的戰略,而是以的發展為契機,實現地區和世界和平發展的大謀略。通過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可以擴大的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的空間,加快實現發展的轉型與升級,通過合作共建,讓其他國家從的發展與合作中獲得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動力。

有20多個陸上與海上鄰國,共同構成寬闊的地緣區域。「一帶一路」有著很強的區域性含義,是構建地緣和平發展戰略依託帶的一個戰略性布局。一向把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定為外交優先目標。「一帶一路」建設標誌著發展與周鄰關係的一個重要新定位,即構建基於合作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逐步成為周鄰的主要市場,為各國提供的發展利益不斷增大。但是,周鄰多數地區都還欠發達,這些地區國家的發展願望強烈,因此,開展發展合作是深化與周鄰國家外交的最大公約數。「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有助於培育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和精神,有助於打造共同發展的區域,增進共同利益,有助於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從而有助於改善相互間的關係。這樣,不僅使自身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有了寬闊的地緣區域作為依託。「一帶一路」是一種跨區域的開放性大框架,有很長的延伸和拓展空間,從亞洲到歐洲,到非洲,不需要畫定線圖,建設進程是動態發展的,內容是不斷進行調整和豐富的。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達地中海,到羅馬。這條路被認為是連接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與今天比起來,那時的貿易和人員流動量較小,如今則不同,經濟帶建設涉及路上、空中交通網路建設,涉及扎地生根的產業鏈構造,涉及人文的交流,特別是涉及各國發展戰略的接軌。

秦漢時期興起的海上絲綢之路,在歷史延伸中不斷拓展為交通貿易的黃金路線。這條海道自東南沿海,穿過南海,進入印度洋、波斯灣,遠及東非、歐洲,成為溝通全球文明的一個重要走廊。不過,隨著近代的衰落,海上通道長期堵塞。如今,已經是一個海運大國,航運通往世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航道建設,而且是沿海經濟發展網建設,通過構建航運網路,發展沿海經濟園區,構建起互聯互通的海上經濟發展帶。

不僅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還提出其他許多新倡議和新舉措,它們之間相輔相成,體現的大國戰略與大國外交。像上海合作組織及其推動的安全與經濟發展合作議程,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以及它旗下的「新發展銀行」,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亞投行),單獨設立的「絲路基金」,以及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的互聯互通、亞太自貿區,等等,都體現著的新理念、新作為。

總括起來,首先,它們體現了的「新型大國觀」。已經崛起成為大國,向強國邁進。世界都很關注,成為大國、強國會幹什麼?儘管一再宣示,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走傳統大國崛起爭霸、稱霸的老路,但懷疑者不少。產生懷疑也不難理解,哪有一個大國會和平崛起,不搞擴張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所倡導和推動的是開放、合作、發展與和平,而不是擴張、爭霸或殖民。再則,它們體現了的「新型合作發展觀」。開放發展是一個大趨勢,但事實表明,光有開放不行,還需要合作。合作發展不同於傳統的援助,它所提倡和推動的是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享成果,「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要把發展的能動性與外部世界發展的需要連接起來,把各國的國內規劃與外部的建設連接起來,把本國資源能力與國際融資支持連接起來,在「一帶一路」這個大平台上實現共謀發展,共同建設和共享紅利。還有,它們體現的是的「新海洋秩序觀」。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一長期過程,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需要數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建設要從現在開始,從基礎做起,發展要著眼於長遠,先易后難,有共識者先行。「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廣泛的領域,要實現的是多方面的互通,具有經濟、政治、文化、安全、宗教等綜合的意義。為此,「一帶一路」的建設要取得成功,需要動員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包括各國際組織、區域組織的積極性,大家一起共同設計、共同參與、共同建設,使的倡議成為大家的共識和行動。在建設中,在參與上有競爭,在建設上需要合作。顯而易見的是,要讓如此大的地區通過現代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實現共同的發展,讓各國人民共享和平發展的成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形成共識不易;做政治表態容易,真幹起來不易;推動一陣子容易,長久堅持做下來不易。在推進和建設進程中,既有風險,也有障礙,正因為如此,需要堅持不懈,需要知難而進。

「一帶一路」提出了一個大思路,提供了一個大平台。關鍵是幹起來,幹起來必有成果,而堅持下去必有大成效。「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帶一路」建設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長遠,不能只盯著一時一事,更要觀大局,沒有大視野,缺乏意志力,幹不成這樣的大事業。

文章選自《紀檢察報》,2017年5月12日

CCG 縱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