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慶李嘉誠」跑了,二三線房價漲不起來了?

賣掉在國內的地產,買入英國的大樓。這種「逃離」的套路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熟悉呢?這次不是李嘉誠,是曾經的「重慶首富」張松橋和他的中渝置地。

中渝置地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西部從事物業發展業務。5月初,中渝置地的全資附屬公司以11.35億英鎊(約101億元人民幣)現金,買下英國倫敦金融城最高樓利德賀大樓(因為神似乳酪刨,又被叫做「乳酪刨摩天樓」)的全部股權。此筆交易是企業在英國房地產行業最大的收購案之一,凸顯出資本流入世界各地房地產的趨勢。

過去兩年裡,張松橋在境外大手筆「掃貨」,英國、澳洲、香港都留下了中渝置地收購的足跡,買樓的總花費已超過220億元。

與此同時,中渝置地在內地的項目則「一寸不留」。

(利德賀大樓)

從2015年開始,中渝置地開始戰略性出售內地物業,包括成都、貴陽、西安、重慶的眾多住宅樓、寫字樓、商業樓、停車場等項目。

2015年共出售7個項目,獲得144億港元的現金。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渝置地僅在西安、達州兩個城市有61.8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2008年其在重慶、四川及昆明擁有約126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到了2016年年底,中渝置地在內地已經沒有任何土地儲備。

對於退出內地市場的原因,中渝置地年報給予了明確解釋:由於本集團約於兩年前已預見二線城市物業市場的情況,便決定重整其業務策略,帶領公司發展跨越地域,擴展到其他國家。本集團成功減持其於西部幾乎所有的物業項目,變現了一筆可觀的資金,使本集團擁有足夠財力實現其目標,投資於全球主要城市。

「全球主要城市」。國內一線城市算不算進去?賴以發家致富的西南地區就徹底放棄了嗎?這是不是對西南地產的看空呢?

在2016年度業績會上,中渝置地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林孝文表示,中渝置地要由西部發展商向優質的國際化企業轉型,並瞄準紐約、悉尼、東京等一線國際都市。同時也留有餘地地提出,「等時機成熟、國家政策更加清晰穩定時,如果北京、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有好的項目,我們也會考慮出手。」

好像「囤地」這一招鮮再也不能在內地吃遍天。除了中渝置地,還有一些港資房企這些年在默默地撤退。

從2011到2015年,瑞安房地產在內地賣出約100億元的物業,轉租為售;2013年開始,李嘉誠的長和系再也沒在內地拿地,「股市狙擊手」劉鑾雄也一直在賣項目,2015年7月將內地最大的項目轉讓給恆大地產之後,在內地僅剩一個物業發展項目,其他均為持有物業。

「將項目全部出售,不是表示我們不看好大陸的地產市場,而是忽冷忽熱的政策環境,加上內地有很多大型的開發商,讓公司在競爭上也有壓力。」林孝文話語中透出些許無奈。

有分析人士對此分析稱,房地產市場走過了最風光的十年,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調整和分化。除一線城市以外,很多地方的房地產投資回報率下降迅速,使得港資調整投資方向,轉戰其他區域,或退出內地市場。

事實上,豪氣買樓的動作目前尚未對上市公司業績形成支撐。相反,其財報數據令人揪心。

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渝置地的資產總值約為146.36億港元,收入11.29億港元,同比減少約83%。凈利潤也呈虧損狀態,為-3.56億港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渝置地虧損的很大原因就是企業的經營成本過高,或者說雖然市場行情不錯,但銷售業績的拉升速度並不快。理論上說賣項目實際上還是可以修正盈利數據的,所以項目拋售本身不是引起虧損的原因,反而是項目背後的經營效率低下造成的。在出清所有土地儲備后,中渝要如何快速提升盈利能力也值得思考。

可以看到,轉型之後的中渝置地在艱難度日。但它也曾有榮光,畢竟張松橋也曾是「重慶首富」。

中渝置地的實際控制人張松橋目前持有公司60.47%的股份,現年52歲。除了中渝置地,他還是渝港國際、渝太地產、港通控股等多家公司的主席,同時擔任銀建國際等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

在2007年胡潤百富排行榜中,張松橋位列第48位,身家超過125億元,為「重慶首富」。不過2008年以後,除了2009年位列第98名,張松橋的排名歷年均在100名之後。

1992年,在內地業界對何謂「高檔住宅」還沒有任何概念的時候,張松橋就在重慶渝北區圈地 2200畝,其中 800 畝開發了時至今日仍然在當地赫赫有名的豪宅大盤加州花園。

1993 年中渝置地的前身——確利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主營業務只有包裝和行李。

張松橋當選「重慶首富」的前一年,2006年11月,他將自己創立的重慶中渝的房地產業務注入確利達,其中包括了重慶渝北中心區的 11 幅土地,作價 33.18 億元。而確利達也從 2007年1月10日起更名為「中渝置地控股有限公司」,主打內地地產業務。

按說英雄不問出處,可是一個「重慶崽兒」是如何淘到買地的第一桶金的?

對此坊間頗多傳言,有的人說是張松橋靠燒骨粉,也有的說其是靠倒賣銀元發家……對於自己最初淘金的行當,張松橋輕描淡寫「電器」二字便緘口不語。

張松橋的祖母是越南華僑,後來到了香港,按照華人的傳統,作為長孫的張松橋得到了一筆不斐的遺產。利用這筆資金,張松橋開始做起了電子產品的交易,真正讓其發家的便是八十年代初期風靡一時的電子錶。

一個成本只有幾元的電子錶芯,從香港倒騰到內地,可能賺上的十倍的利潤。據說正是其從事電器貿易的經歷,才使其結識了當時同在新華路打拚電器生意、後來成為其生意夥伴的加州花園的台前老闆曾維才。

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地產江湖,每個地產江湖中都有座次。如果說土地在張松橋的財富故事中充當了一號角色,那麼,沒有懸念的懸念是,它還將在未來數年的財富比拼中繼續如此。

曾經買買買,如今賣賣賣,首富們的資產大挪移也再一次為吃瓜眾們敲了個警鐘:房地產真到了該清倉的時候了嗎?

來源公眾號:金融深度(id:tmtreport)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