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推薦】樓宇烈談文化自信

被譽為國學泰斗的樓宇烈,一直在倡導文化自信。樓宇烈認為,要達到文化自信,必須先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現實生活中,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是有所缺失的,一些領域的文化傳承甚至出現了斷裂。樓宇烈先生是位慈祥睿智的國學大師,儒道釋三家皆有涉獵,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國學院導師、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筆者曾經有幸師從先生,受先生人格魅力之感召熏陶,故代為整理先生所倡,繼先生之志,以期傳承和喚起國人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缺乏的原因

是一個以文化來立國的國家,是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國家。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認知產生了誤區?樓先生認為從晚清時期開始,人對傳統文化一直存在著誤讀,因為近代一直處於被動挨打、乃至喪權辱國的境地,一般國民都喪失了文化的自信心,反省批判傳統文化,尤其是把儒家的主體文化禮教說成是吃人的禮教;另外,傳統文化流傳既久,真意漸失,也確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人們喪失了對文化的自信。事實上,的禮教對於維持社會穩定非常有意義。當一個民族有良好習俗的時候,法律就是簡單的。

樓先生認為,許多人把文化看作是一個歷史進展的過程,注重文化的歷史性,認為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的文化是遞進的,后一個時期產生的文化,一定比前一個時期的文化先進。因此,總覺得西方工業文明產生的文化一定比農業文明的文化進步。的文化,恰恰是農業文明時期為主產生的文化。到了近代,世界邁入工業文明時代,農業文明的落後性就凸現出來了。我們要趕上世界的潮流,要與世界同步,勢必要批判傳統的農業文明。

他指出,文化不僅是時代性的,更是超越時代的,並不是說農耕文化只適於農業社會,而應該看到文化的傳承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類型和特色,而這種差異性,恰恰是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文化都一樣,那就無法彼此相互推動發展了。

文化自信的內涵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覺得這個口號非常重要。樓先生認為文化自信是對於傳統文化的特質有信心,認可其獨到的人文價值,可以讓世界共享,為人類文明和諧共存提供思路。人文就是不以武力,而以一種文明的辦法,以詩書禮樂來教化人民,由此建立起一個人倫有序的理想的文明社會。

樓先生常常講,文化是一種知恩報本的文化。古代最崇敬「天地君親師」,「天地」是萬物的生命之源,「親」是個體生命的來源,代表的是某一類的祖先,而「君」(國)和「師」是教化的根源。傳統的祭祀是對於萬物之本、生命之本、教化之本的感恩與尊敬,內含著一種敬畏與神聖的情感。

文化強調人的道德的自我提升和完善。人在天地萬物中是最有主動性和能動性的,那麼人自身的提升就是最根本的。所以,明道正誼、節制物慾、完善自我人格的觀念深入人心。「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通過對天文剛柔交替的觀察,來發現萬事萬物的次序變化。「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是文化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內容。人文化成,即通過禮樂教育來改變人性,形成整體和諧的社會環境。

人不僅通過禮樂教化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也非常重視建立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即天人合一。其中包含著更深層的意義,人只是天地萬物中的一部分,部分不能離開整體,人應該不斷向天地萬物學習,順從自然的發展,而不僅是讓天地萬物來順從人的意願。文化歸根到底,就是尊重天地萬物,又要保持人的主體性、獨立性、能動性。

的現代化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傳統文化的土壤上,這樣才會充滿活力。樓先生認為,我們要樹立民族自信心才會有辨別的能力,然後再廣泛地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西方兩次提倡人文主義,在某種程度上都跟的傳統文化有關聯。他們都看到了傳統文化中「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人文精神的價值所在,不會變成上帝的僕人,也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這種寶貴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時代都煥發著光彩。當今西方文明的危機,促使它們第三次向傳統文化找尋解決的答案。

崑曲、古琴、茶藝都是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以道統藝,由藝臻道」是樓先生的人文理想,人藉由藝術上通下達,實現對日常瑣事的超越,並最終實現自我精神的提升。樓先生不是一個「拒絕現代」的守舊者。用手機看電子書、看電視直播,上網看電影,他都習以為常。而對現代生活的融入,更讓他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樓先生以身行道,與夫人一道堅持十幾年為北大師生開辦公益的崑曲與古琴課程,身體力行地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筆者博士畢業多年之後,輕撫古琴時仍感念先生傳道授業之恩德。

怎樣培養文化自信

培養文化自信方面,樓先生認為要先讓人們深入了解。有了了解,才會真正地認同;有了認同,才會去尊重它,才會有自信。了解也不僅僅在思想層面了解,得通過各種各樣的歷史和創作來理解的文化。我們的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走回來,把傳統文化的意義、成就在民眾中發揚起來,才能讓世界人民都看到我們文化的特點、優點和長處,讓他們來吸收的文化,去充實和發展他們的文化,讓世界都來共享文化。

樓先生指出,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於它的人文文化特質,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情況下,人文顯得格外重要。如果沒有人文文化的引領,科技文化就會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人文文化會讓我們不至於淪為物質生活的奴隸。如果能堅持人文文化,並用人文文化來彌補科技文化的缺失,這對整個人類來講,都是重大的文化貢獻。

樓先生強調,文化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是生活樣式、信仰習俗。前兩者是理念,后兩者是實踐。理念只有運用到實踐中才會有生命,若兩者脫節,理念充其量不過是知識而已。在跟隨先生攻讀博士期間,最難忘的是樓先生總是穿著中式對襟上衣。他時常用手掂起衣角教授筆者,「這是我們文化的符號,我們不能丟掉這個載體。在一些場合,穿上它,能夠喚醒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如果我們能從傳統中去尋找那些對今天有啟發意義、有鼓舞意義的元素,那麼,幾千年的文化將是最寶貴的財富和前進的動力。這也是文化自覺的一種體現,不拋棄自己的傳統。先生認為對文化傳統的認同是根,只有繼承之後才有創造,以此為基礎的創新,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之勢前所未有,西方強勢文化深刻影響甚至侵蝕著一些欠發達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增強自身的文化主體性,成為這些國家和民族最關切的問題之一。樓先生常常講,人增強文化主體意識,就是要認識到文化獨有的特質,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只有堅持並不斷增強文化主體性,才能有針對性地吸收異質文化的有益養料,滋潤、豐富和發展文化。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是人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家園,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總之,我們既要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又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既要有開放接納、交流融合的雅量,又要有不削足適履、不買櫝還珠的智慧和定力,這樣才能充滿文化自信,在文化精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