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條 | 袁振國:這場革命正發生在學校——教學內容、教育手段面臨6項重組!

點擊上方「校長派」可以訂閱哦

全文長 3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精彩導讀

在未來教育中,國家和世界的教育系統必然要重構,學校的布局必然要重組,教師的素質必然有新的要求,教和學的方式必然發生變革。

未來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將空前提高,優質教育資源將空前匯聚,教育的競爭大概也要進入一種完全不同於當下的狀態。

作者簡介:

袁振國,現任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

面向

未來的教育,摒棄線性的、事業發展規劃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教育問題,理應成為教育人以及社會所有人的共識。

教育正在發生的三大變化

相對於通信、金融、交通、影視、物流以及科研、醫療等領域來說,教育受到信息化影響的程度可能是最低的,至少是最低的領域之一。

如果互聯網發生故障,通信、金融、交通等領域或許會陷入癱瘓狀態,但學校不會因為互聯網故障而停止上課,在教育的時空里基本上還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天下。

自從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這種被杜威批評為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教學模式,至今仍然是教育的主導模式。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生前曾多次感嘆:這麼僵化的教育怎麼還不改變呢?他多次表示將要用餘生的精力對教育發起顛覆性的革命。

事實上,這種革命正在發生,泛在教育(無處不在的學習)正悄悄走來。

01

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界限

被徹底打破

人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進入任何領域、選擇任何層次、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安排學習的節奏和進度。

如果僅從「讀書學習」的角度說,學校已完全可以被替代。

02

學習者中心代替教師中心

在互聯網環境下,每名學生均是獨立的學習主體,可以選擇和被有效推送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內容;學習者的交流對象不僅有老師,而且有網路社區空間的所有相鄰、相近、相知的人。

學習者的自主交流成為廣闊有效的主要渠道,學習者成為學習的發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03

以學定教成為可能

教師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就學什麼,怎麼學,這是工業化以來並且至今延用的基本教學模式。

但是學習者中心將徹底改變這種模式:學習者希望學什麼就能獲得什麼,學習者需要怎樣學就可以安排怎樣的進度和方式,實現了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的轉變。

這樣一種變化,不僅對校長、對教師將產生深刻影響,而且對學校管理、國家教育形態、社會教育觀念、人才成長方式,都產生深刻影響。

到目前為止,教育雖然對信息化的反應相對「遲鈍」,但反應過來以後將會產生根本性的變革。

在泛在教育的概念下,國家和世界的教育系統必然要重構,學校的布局必然要重組,教師的素質必然有新的要求,教和學的方式必然發生變革。

面向教育2030,摒棄線性的、事業發展規劃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教育問題,理應成為教育人以及社會所有人的共識。

未來我們的教育內容將面臨三項重組

學校教育離不開四個基本要素: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師和學生。

學校教育的這四個基本要素在未來的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巨大挑戰,同時也將迎來一片嶄新天地。

隨著傳播技術和載體的變遷,信息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育的概念開始變化了,學校的圍牆開始倒塌。而互聯網的到來,也給傳統的教育內容觀點和傳播方式帶來了尖銳的挑戰。

01

教材更加多元化,學生可自主選擇

政府、學校、家長都有一個理想,用最短的時間教給下一代最有用、最有價值的內容。各個國家都不遺餘力地組織大批多方專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編寫教材,以期呈現最好的教材。

可有趣的是,教材內容千差萬別,並不存在最好的教材。

在知識海洋里,怎麼處理好個人知識的一滴水和人類知識海洋的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面臨嚴峻的挑戰和空前的機遇,這也使得多元的、個性化的選擇成為可能。

02

課程將從分科走向綜合

課程的內容和順序通常是按學科的分類來安排的,19世紀的英國思想家、教育家斯賓塞對此有著特殊的貢獻。

他從人的出生、成長過程來規劃知識,從生理、自然到社會交往、文學藝術,再到宗教哲學,奠定了世界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

高等教育則是隨著知識、學科的分化,不斷建立起大學的學科和院系,形成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大學格局。

但是互聯網正迅速瓦解著人為建立起來的學科體系,為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知識的貫通和綜合創造條件。

單一學科的知識將越來越多地可以從網路上獲得,知識的綜合運用才是教育優勢所在。世界也越來越需要綜合各方的知識以便及時應對複雜情境的能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推出了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綜合教育計劃,它與傳統的分科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方法,預示著新的課程面貌。

03

掌握知識不再是學習目的

而是發展能力的手段

在教育內容有限的情況下,教育追求的都是「百科全書式」的教育、「通學」教育、「用全人類的知識武裝下一代」的教育,掌握知識本身就成了教育的目的。

但隨著知識膨脹,掌握全人類的知識已幾乎不可能,於是就出現了「T型人才」的設想,即通識教育加上專才教育,全面但相對簡單地掌握全部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自己的專業。

後來有了雙學位,有了跨學科,有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的「研究性課程」「項目式課程」。

現在終於明白,內容的學習、知識的掌握本身並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學習的過程,以這些內容為例子進行訓練和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發展學習的能力,才是教學的目的。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概念,但到20世紀90年代時,終身教育的概念逐漸被終身學習的概念所取代,為什麼?

就是因為,被動接受、增加知識的觀念已經越來越不能反映時代的新特徵新要求了。

一個人只有建立了自己的學習動力系統(意識、需要、方法),才能主動適應,獲得成功。學到的內容多少並不重要,學習的內容再多比起知識的海洋來都不值一提。有沒有學習的能力,有沒有學習的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技術革新為學校教育手段帶來三項重組

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工具是生產力的核心,工具的發明創新推動著人類歷史的不斷變革發展。教育教學手段的變革創新同樣推動著教育的變革發展。

教育教學手段有三個維度:「」即獲得信息的手段;「」即傳播信息的手段;教學互動的手段。

教學手段的改進極大地促進著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耳傳口授的時代,教和學的手段都很簡單,二者是結為一體的;有了文字和活字印刷技術之後,教和學有了相對分離的可能;

有了電子技術以後,教和學出現了更大的分離空間,一對一的關係發展為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關係;

現在進入網路時代,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感測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

201778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強調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為公眾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服務。

在智能教育領域,提出要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互動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這對於在信息化面前顯得明顯落後的教育來說,是空前的挑戰和機遇,預示著與粉筆加黑板時代的徹底告別。

首先是智慧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管理一體化環境。

它的首要目標,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校園網中的各個物件,連接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間的信息輸送與反饋。安全校園、信息化校園成為現實。未來教室是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成果,它將徹底顛覆學生、家長對傳統教室的想象。

教室里沒有黑板,沒有粉筆,也沒有教科書,只有一個或多個超大屏幕的電子白板。

教師用手輕輕一劃,所有的教程就以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眼前。

學生再也不需要背著幾公斤重的書包,只需隨手拎一個「電子書包」即可輕鬆上課。電子書包里裝滿了生動有趣的互動教材,學生能在上面直接完成作業並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其次是開發基於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台。

MOOC(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已經廣為人知,它即是運用大數據教育平台的一個典型例子,只要有網路,學習者就可以和教師遠程互動、聽課和交作業,教師也可即時在線批閱,並迅速反饋學生答題情況。

它的更大優勢在於互動連接,可以通過遠程互動系統實現班與班、校與校之間的高清互動學習。

學生就像坐在一個超大公共課堂,分享來自全球最好教師的講座與教學資源。不同地方的學生可以共同學習,真正實現「天涯若比鄰」。

再其次是開發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

現在運行著的MOOC系統還只是一個低版本的在線學習形態。MOOC與人工智慧結合,將會使在線學習提升到一個新境界,實現海量資源、共同學習與量身定製的高度統一。

它可以根據不同學習者的特徵進行自動診斷、自主推送適合於特定學習者難度的內容,自動編製有利於特定學習者的習題,自動提出適合的閱讀建議,使教育的個性化真正成為現實。

人工智慧在語音識別和語義識別領域的突破,使得不同語言之間的自動翻譯成為可能,使不同國家語言的交流和材料的閱讀障礙越來越少。

若干個不同國家語言的學習者,甚至可以在一個網路平台上進行同聲交流,輸入端講中文,輸出端可以同時翻譯成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輸入端輸進中文,輸出端可以同時轉換成英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

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將空前提高,優質教育資源將空前匯聚,教育的競爭大概也要進入一種完全不同於當下的狀態。

贏者通吃的局面在教育領域將是怎樣一種情形,會不會像今天的電商——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若干巨頭瓜分物流市場一樣,若干教育內容提供商瓜分教育市場?這些可能性都很難排除。

由此對學校教育形態的顛覆性變革,正如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所提出的,「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互動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變得十分迫切。

未來教育手段的變化對教育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對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的貢獻,而是開創教育的新紀元。

推薦文章

○獨家 | 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陽:反思應試教育,高招不能再唱過去的歌謠

獨家•深度 | 新聯考風雲變幻,六省市校長「達」者喜、「窮」者憂

○獨家·聯考風雲 | 鍾秉林教授:新聯考改革不能應試化解讀(上)

○獨家·聯考風雲 | 鍾秉林教授:給新聯考啟動省份的四點建議(下)

獨家·聯考風雲 | 上海市格致中學張志敏:應對新聯考改革,校長沒必要焦慮

○獨家·調查 | 給教師的安慰?調查顯示:中國小校長在校時間比教師多1小時

兩會·獨家 | 張志勇:未來校長的五個評價標準(視頻及文字實錄)

獨家 | 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華應龍:我就是數學,但我絕不僅僅是數學

獨家 | 上海教育泰斗唐盛昌:教育沒有前進在任何一條道路上(重磅推薦)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