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同性戀,你怎麼看?需要「治療」嗎?

前幾天,有人問了恩恩醫生一個如何將同性戀「掰直」的問題,如果收到這個問題的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拆成三部分:是否確定是同性戀?同性戀需要被「治療」嗎?如果需要,該如何「治療」?今天,恩恩醫生就和大家來討論一下關於同性戀的幾個問題。

為什麼有人是同性戀?

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生理學和社會學領域都做過一些研究。恩恩醫生大概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精神分析的觀點。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一個人出生以後首先與異性父母建立依戀關係,排斥同性父母,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順利度過,就能夠發展正常的親密關係,將依戀對象逐漸轉向異性伴侶。但如果這個階段的發展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將依戀對象固著在同性身上,從而發展成為同性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同性父母的氣質類型會影響子女的性取向,比如母親過於囂張跋扈或者父親性格過於軟弱,使孩子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出現偏差,進而影響性取向。

2.行為主義的觀點。

行為主義習慣用獎勵和懲罰來解釋人類的行為模式的產生。在他們看來,人類並非生來就有同性戀或異性戀的傾向,而只有產生性反應的能力。在嬰兒時期,所有的人都是「中性」的,由於文化的影響,大部分人學會了對異性刺激產生性反應,而具有異性戀的傾向。同性戀的產生從本質上說與異性戀並無不同,也是學習的結果,只是同性戀者的個人經歷使他們走向了另一條通向同性戀的「學習」途徑。比如,如果一個人曾經在與異性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或者有過非常痛苦的經歷,而且又在與同性接觸的過程中產生了愉悅的體驗,就有可能趨利避害,出現同性戀傾向。

3.遺傳基因組學的觀點。

有些科學家認為,同性戀是由基因決定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同性戀者的大腦進行解剖發現,同性戀男性的大腦與異性戀女性的大腦相似,而與異性戀男性的大腦存在區別。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也發現,如果一個雙胞胎是同性戀者,則另一個是同性戀者的比率會增加50%。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漢默通過基因研究發現,同性戀者和有同性戀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體長臂頂端區域有一個叫做Xq28的基因,這一基因決定了人們同性戀的性取向。

同性戀需要「治療」嗎?

同性戀是否需要「治療」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恩恩醫生希望大家知道的是,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1973年美國精神病協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中刪除。並於1997年通過決議,表示從事同性戀「轉化療法」的醫生將被認為是缺乏職業道德的。在,2001年4月20日,《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出版,同性戀不再被劃為精神疾病。目前,全球已經有22個國家將同性婚姻合法化。

從這些改變,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已經越來越包容,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都是個人的權利。至於同性戀是否需要治療,應當由同性戀者自己決定,可以參考的「標準」就是你自己是否為此感到痛苦,如果你回答「是」,那就去找心理醫生聊聊吧。

同性戀該如何「治療」?

恩恩醫生認為,同性戀的「治療」應當分為兩類:

一類是自己原本不是同性戀,只有由於某些心理創傷導致性取向改變,那麼這類人的確需要心理治療,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逐漸找出隱藏在內心的創傷,通過適當的方式化解心理衝突,然後再重新審視自己的親密關係。

另一類是確定自己是同性戀,但是因為害怕外界的歧視或父母的不理解,而拒絕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或者想改變自己的性取向。這類人其實是很多的,喜歡同性但不敢表露,嘗試與異性交往來掩蓋自己的性取向,卻發現只能帶來痛苦。所以,針對這種情況的心理治療應當先從接納自己開始,而最終是否能改變性取向,其實取決於你自己的意願。

還有一類人是不需要治療的,就是確定自己是同性戀,而且認同自己的性取向,那麼他們需要的就只是大眾的理解和尊重。

想了解更多關於同性戀的話題? 大家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APP,平台彙集近千名精神心理科專家,為您提供專業的一對一的服務。有任何精神、心理疾病問題,都可以進行免費諮詢,獲得專業解答。

關於同性戀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