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建軍節 | 燕趙好兒女 鐵血鑄軍魂

建軍節

第90個建軍節即將到來。

回望我黨、我軍的奮鬥歷程,在河北這塊「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上,從來不缺少英雄的身影。

從孟慶山隻身一人回到冀中、開闢抗日敵後根據地,到韓琳首飛拉薩、開闢有空中禁區之稱的「拉薩航線」;從手舉炸藥包喊出「為了新,沖啊」的戰鬥英雄董存瑞,到在索馬利亞執行安全警衛任務壯烈犧牲的河北武警戰士張楠;從放棄優越生活條件、投身抗日前線的教授將軍殷希彭,到為創作《江姐》將自己關在渣滓洞七天七夜體驗生活的軍旅作家閻肅……

這些不同時期、不同級別、不同專業的河北軍人身上,無不閃耀著革命軍人應有的光輝品質:忠誠堅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

01

忠誠堅定,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這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因為它的基因里早已寫下了忠誠。

正因如此,一代又一代從燕趙大地上走出的軍人,懷著堅定的信念,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父親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親自指導下,在抗日戰爭初期獨自一人從延安回到冀中,為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闢打下了基礎。」2017年7月20日,記者在石家莊見到了河北省軍區原第一副司令員、開國少將孟慶山之子孟速。

抗日戰爭時期的孟慶山

「我父親是河北蠡縣人,1931年在寧都起義中參加紅軍,其後多次身負重傷,長征期間帶傷爬雪山過草地,九死一生。」孟速說。

在孟速看來,支撐孟慶山帶傷走完艱苦卓絕長征路的,已不是身體,而是「聽黨的話,死也要跟著紅軍隊伍走」的信念和決心。

七七事變爆發后,黨中央根據敵我形勢,果斷組織一批在延安抗大學習的紅軍幹部提前進入即將淪陷的河北、山西等地開闢抗日根據地,孟慶山就是其中之一。

為策應紅軍大部隊開赴華北敵後,當時正在抗大二期學習的孟慶山被毛澤東親自派往河北,開闢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經過千里跋涉,在亂軍中幾度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孟慶山,終於在保定失守前的1937年8月5日,隻身一人趕到冀中,與地方黨組織取得了聯繫。

到1937年底,孟慶山在地方黨組織的支持下,很快在冀中平原組建了一支黨領導下的河北游擊軍,人數達到十萬人,為後來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開闢打下了基礎。

和孟慶山一樣,從河北平山走出去的原武漢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韓琳,也是憑著其不怕困難、敢打勝仗的堅定信念,突破了世界級飛行難題。

在如今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陳列著一架伊爾—12型5116號飛機。

這架飛機是國家一級文物,曾見證了空軍首飛拉薩、開闢「空中禁區」拉薩航線的壯舉。當時駕駛這架飛機的機長,就是韓琳。

「我一生飛過11個機型,降落過包括蘇聯3個機場在內的113個機場,但1956年5月26日首飛拉薩是最難忘的。」95歲高齡的韓琳曾對記者說。

當年接到這一重任時,韓琳剛過而立之年。他知道,這是一次十分艱巨的任務:拉薩位於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那裡海拔高、地形複雜,加之氣候變化無常,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很難操縱飛機,一不小心就會遭遇撞山或墜毀的危險,所以一直被航空界視為「空中禁區」。

但是韓琳沒有退縮,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兵,這不是他第一次接受考驗:1939年5月12日,面對日偽軍的嚴酷掃蕩,韓琳曾孤身一人深入敵後,來回奔跑90公里,完成了偵察任務;1946年7月25日,已經擔任營教導員職務的韓琳在一次阻擊戰中衝鋒在前,被打傷大腿股動脈,差點高位截肢;新成立后,已經在陸軍某部擔任團級幹部的韓琳在調到空軍之後,從零開始,完成了從炮兵指揮員到空軍飛行員的重大轉變……

「無論是拼殺在抗日戰場,還是翱翔在祖國藍天,父親不怕困難、敢打勝仗的精神始終如一,這也是他為什麼能一次次完成新的任務、甚至創造奇迹的內在原因。」韓琳的大女兒韓玉廈告訴記者。

1956年5月26日9時23分,經過75秒滑跑,韓琳駕駛的飛機穩穩停在拉薩當雄機場。10時整,韓琳進行再起飛試驗。23分鐘之後,飛機又一次安全著陸。拉薩航線首飛試航完全成功!

韓琳,這個從平山山村走出的「山裡娃」,在空軍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6年5月26日,首飛拉薩航線成功的韓琳(右2)與歡迎的藏族群眾握手。

02

不怕犧牲,鍛造鐵血軍魂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從燕趙大地走出的軍人里,也從不缺乏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英雄人物。

在他們中,河北籍戰鬥英雄董存瑞應該是最家喻戶曉的一個。

戰鬥英雄董存瑞

相比之下,盧龍人、「爆炸英雄」邵洪生的名字可能讓一些人感到陌生,但他的事迹卻同樣讓人震撼。

1948年4月3日,在北平(今北京)近郊,夏墊攻堅戰正在激烈進行。邵洪生所在的冀東軍區獨立第四師第十團受命擔任主攻任務。

激烈的戰鬥中,敵人的一座地堡成為阻止部隊繼續前進的最大障礙,不斷有戰士在衝鋒中倒下。此時,作為第一營第一排第二班一名普通戰士,邵洪生主動請纓,要求炸掉地堡。

下午3時,掩護爆破的機槍響了,邵洪生抓住時機、抱著炸藥包,迅速向地堡靠攏。不料,他在衝到離地堡五六米的地方被敵人的子彈打中腹部。但邵洪生仍爬到地堡上把炸藥包推到地堡頂正當中,一手按住腹部傷口,一手點燃導火索。隨著一聲巨響,地堡被炸開。

戰士們發起了衝鋒,邵洪生卻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戰爭時期的軍人時刻面臨著流血犧牲,和平年代的軍人也隨時做好了為祖國獻出生命的準備。

2014年2月,河北吳橋籍武警戰士張楠隨隊來到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大使館駐地,執行警衛任務。從他們抵達的那一天起,危險就時時刻刻伴隨左右。

2015年4月14日,距我使館不遠處的索馬利亞政府機關突遭恐怖襲擊。一時間,火光衝天,流彈四濺,爆炸聲連成一片……張楠和戰友立即按照預案進入高度警戒狀態。

突然,一顆流彈飛來,正處於警戒區外側的張楠不幸中彈。經醫院緊急搶救,張楠幸免於難。經查驗,子彈從張楠左胸射入,距心臟僅有一厘米。

身負重傷、剛剛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張楠謝絕了上級讓他回國休養的安排,僅僅28天之後,張楠就回到了執勤崗位。養傷期間,他在給黨支部的思想彙報中寫道:「生命是最寶貴的,但人總會有一死,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如泰山。作為新時期的軍人,就是要有英勇無畏的氣概!」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3個月之後,張楠就用生命詮釋了自己的誓言。

2015年7月26日16時,駐索馬利亞大使館所在酒店遭自殺式炸彈恐怖襲擊。巨大的衝擊波將使館所有門窗擊碎,坍塌的天花板重重地壓在了正在執行警戒任務的張楠和另一位戰友的身上……

因傷及動脈失血過多,張楠鮮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

2010年10月,張楠參加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組織的軍事集訓。

03

攜筆從戎,書寫別樣軍旅人生

軍人的品格與氣質,不只體現於最危險的戰鬥一線。

有「教授將軍」美譽的原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開國將軍殷希彭就是一位攜筆從戎、戰鬥在特殊崗位上的軍人。

1900年,殷希彭出生於安國小營村一個沒落地主家庭,192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河北醫學院(今河北醫科大學),並留校任教。一年後,他又被母校送往日本一所大學公費留學,取得病理科醫學博士,回國後任河北醫學院病理科教授。

七七事變爆發之後,殷希彭由保定返回安國老家,拒絕了偽政權的邀請,並謝絕了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教育廳廳長的邀請,毅然投奔冀中抗日根據地參加了八路軍。

「當時的殷希彭已經是著名的醫學專家,他參軍前月薪是300多元,生活十分優裕。入伍后,他穿起粗布軍裝,和戰士一起吃苦。有人曾懷疑他是否能受得了,而他安之若素,工作熱情、積極肯干,深受群眾敬佩。」研究校史多年的河北醫科大學教授李彬之介紹。

在殷希彭的影響下,他的一些同事和學生紛紛參軍抗日,冀中軍區增加了許多醫學教授和學生。

新成立后,殷希彭先後擔任華北軍區衛生部部長兼醫學院院長、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校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務,並在1955年被首批授予少將軍銜,成為我軍當時為數不多的「教授將軍」。

從戰爭時期到和平年代,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攜筆從戎,投身人民解放軍這座革命的熔爐,用自己的知識與情懷,為人民軍隊作出特殊的貢獻。

閻肅

從1953年入伍那一刻起,保定籍軍旅作家閻肅就一直以一線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1961年12月,小說《紅岩》問世,身在空政文工團創作室的閻肅被深深吸引。

為了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地樹立起江姐的英雄形象,他主動前往重慶渣滓洞體驗生活。他讓人給自己戴上沉重的腳鐐,雙手被反銬著,在一個黑暗的牢房裡待了七天七夜。

從渣滓洞回來,他利用18天探親假期,在一間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裡,足不出戶,趴在床頭奮筆疾書。

「我的腦子裡會不自覺地浮現出這樣的場景,尖利的竹籤一根一根釘進江姐的手指,燒紅的鐵板重重地烙在她的身上……此時,我的胸口像著了火一樣難受,夜裡經常在噩夢中驚醒。」閻肅生前曾如此回憶起那段創作往事。

信仰堅定的女英雄江姐的形象,就這樣被鮮活地搬上舞台。雪壓不彎、風吹不倒,信念不變、矢志不移的紅梅精神,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6年2月12日3時07分,閻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這位始終滿懷激情地謳歌主旋律、弘揚精神的「文藝老兵」,用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佳作,唱出了人民的心聲,留下了時代的印記,也詮釋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軍人的理想和追求。

這些不同時期、不同級別、不同專業的河北軍人身上,無不閃爍著革命軍人應有的光輝品質:忠誠堅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

他們,是燕趙大地的驕傲。他們,是軍人的楷模!

河北大地走出的79位開國將軍

我軍從195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到1965年取消,在這期間被授予少將及以上軍銜的軍隊幹部,就是著名的「開國將帥」。

「這期間,有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合計共1614位革命軍人被授予將帥軍銜。」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由於我黨的武裝鬥爭主要是從南方開始的,所以開國將帥數量上以南方各省居多。但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重要的敵後根據地,河北仍有79位開國將軍,其中有2位中將、77位少將,總數居全國第9位。

保定籍開國將軍在河北省數量最多,一共有28位

馬衛華(唐縣)、王璞(蠡縣)、王子修(安新)、王之平(滿城)、王硯泉(雄縣)、王毓淮(雄縣)、白志文(易縣)、邊疆(完縣,今順平)、劉世昌(安國)、劉光裕(安新)、劉秉彥(蠡縣)、劉佩榮(雄縣)、江潮(定縣,今定州市,下同)、蘇錦章(定縣)、李孔亮(高陽)、李克忠(定縣)、李君彥(定興)、李雪炎(定興)、肖平(定縣)、吳樹聲(博野)、宋學飛(易縣)、張遜之(蠡縣)、陳亞夫(滿城)、孟慶山(蠡縣)、胡友之(安國)、殷希彭(安國)、傅繼澤(博野)、戴金川(高陽)。

石家莊走出了13位開國將軍

韓振紀(中將,高邑)、邢榮傑(無極)、呂炳安(深澤)、李震(藁城)、李鏡如(束鹿,今辛集市,下同)、谷廣善(高邑)、張清化(獲鹿,今鹿泉區)、張蘊鈺(贊皇)、宗鳳洲(藁城)、聶濟峰(晉縣,今晉州市)、栗彬成(平山)、徐信(靈壽)、高占傑(束鹿)。

衡水走出了9位開國將軍

王振東(饒陽)、朱軍(景縣)、劉有光(景縣)、蘇克之(深縣,今深州市,下同)、李福堯(冀縣,今冀州市)、吳罡(棗強)、張秀川(深縣)、國林之(武邑)、曹中南(景縣)。

滄州走出了7位開國將軍

王猛(鹽山)、王泮清(鹽山)、王智濤(滄縣,今滄州市,下同)、劉春(黃驊)、李偉(滄縣)、辛國治(黃驊)、郭玉峰(海興)。

廊坊、邯鄲、邢台各走出了5位開國將軍

孫毅(中將,大城)、文擊(霸縣,今霸州市)、劉永源(文安)、李靜(文安)、郭卓辛(廊坊);王謙(永年)、李大磊(大名)、趙北源(大名)、崔建功(魏縣)、裴志耕(大名);王啟明(威縣)、王蘊瑞(巨鹿)、呂士英(臨城)、路揚(臨城)、鮑奇辰(臨西)。

唐山、承德、張家口分別走出了3位、2位、2位開國將軍

王興綱(樂亭)、張曉冰(豐潤)、麻志皓(遵化);江峰(圍場)、張廼更(平泉);羅平(涿鹿)、柴書林(張北)。(來源:河北新聞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