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速度讓世界羨慕 但被指共享過度

共享充電寶

共享雨傘

共享籃球。本組照片均由中新社發

共享熱的冷思考 可以「絢爛」 不能「泛濫」

如今,走在北京大學校園,各種顏色的共享腳踏車隨處可見。3年前,小黃車ofo正是從校園起步,衝出北大,走向世界。如今,ofo已在全球4個國家的100座城市投放了近600萬輛共享腳踏車。

從小黃車、小橙車到小藍車乃至小金車,「佔領調色盤」的共享腳踏車,正以日拱一卒的速度進入人的日常生活。多姿多彩的不止腳踏車,汽車、充電寶、雨傘、籃球也紛紛加入共享行列,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

不過,隨著共享的玩意兒越來越多,人們慢慢發現,所謂的共享並非看上去那麼美:過量投放、無序停放的共享腳踏車帶來了新的擁堵,佔用、破壞等行為時常見諸報端;共享雨傘投放沒多久就丟失了不少,如何管理成了新難題……雖然共享的便利引得各國民眾「羨慕嫉妒恨」,但也有聲音稱,的共享「過度」了。

共享領域可以多彩絢爛,共享市場卻不能隨意泛濫。從社會運行和管理角度而言,共享所帶來的問題遠多於它所解決的問題。共享熱潮之下,不妨冷靜思考。

1 發展速度讓世界羨慕

共享經濟從無到有的速度之快,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

在北京國貿地區,每天早高峰平均每10秒就有一輛共享腳踏車被騎走。在此工作的金融從業者小馬說:「從小區門口騎車到捷運站,出了捷運再騎車到公司。從最初的一車難求到如今的無縫銜接,共享腳踏車的發展速度確實令人震驚。」

所謂共享經濟,指的是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對使用權進行臨時性轉移,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使供需雙方從中受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從共享房屋、汽車,到共享知識、雲計算服務,共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共享的概念也越來越熱。

比如,從腳踏車到雨傘、充電寶,用來共享的物件越來越小。業內人士指出,這些用來共享的物件通常被視為高頻、剛需,因而能夠通過互聯網提高物品利用效率。此外,由於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完善,高價值資產拿出來共享比較困難,所以此類物件的共享費用通常也比較低。

除了實物之外,共享知識、經驗也逐漸成為投資風口。例如,知識分享社區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等共享類產品,在大數據的基礎上,讓眾人的智慧得以分享。

「在共享經濟的模式下,我們擁有的物質產品減少,使用共享物質產品的服務越來越多。隨著使用效率的提升,享受到的服務質量也在逐漸提高。」梧桐樹資本創始合伙人童瑋亮說。

共享經濟發展速度讓世界欽羨。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16年度共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去年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預測,未來幾年,共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交易規模將佔GDP比重10%以上。

共享經濟在為何成長迅速?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認為,共享經濟新模式,是順應信息時代和互聯網經濟的大潮而生。

「大數據時代,有世界第一多的網民,還有『雙創』和『互聯網+』等政策支持。電商平台和移動支付的發展與普及,則形成了互聯網創新經濟對社會生活的深度介入。更重要的是,共享經濟已經形成了新時代的創業神話和創富傳奇,為大眾創業提供了積極向上的範本。」張敬偉說。

2 野蠻生長引外媒關注

對於共享經濟的發展,很多外媒不乏溢美之詞。西班牙《發展報》報道稱,藉助移動應用程序共享各種資源,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日常生活方式。數以百計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的企業應運而生。美國彭博社的文章則指出,發展共享模式在幾乎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有前途。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文指出,共享經濟背後是資金的過剩和創意的缺乏。有人懷疑,是否已經到了「共享高峰」,出現了「共享過度」。

接受採訪的學者和業內人士指出,包括共享腳踏車在內的共享經濟市場潛力依然很大,所謂「共享過度」並不存在。但從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共享」概念野蠻生長、創新不足等問題。

「共享經濟的實質是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盤活存量經濟,進而避免新的資源開掘。」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范永茂說,比如房屋主人把多餘的房間租給短期住客,既給他人提供了經濟實惠的服務,也更好地利用了自己的閑置資源,就是典型的共享經濟。

「但目前城市中很多共享物品,雖然用的是『共享』概念,但往往需要新資源和新投入,而不是已有資源的再利用。」范永茂說。

目前正處風口的共享充電寶,對於其發展前景,業內就存在很大爭議。有不少用戶在社交平台「吐槽」稱,充電寶使用頻率並不高,而且借和還都不太方便,有的還需要自己購買數據線,反倒造成了浪費。

張敬偉指出,目前市場上共享概念野蠻生長,使創新經濟模式蒙羞;大量資本流向「偽共享」項目,追求短期利益。這一現象確實折射了市場創新不足、創意不夠的尷尬,如此「共享」是走不遠的。

與此同時,各類共享事物也在不同層面、以不同形式給城市管理帶來挑戰和壓力。比如共享腳踏車的隨意停放、無序使用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不便;人為破壞、故意損毀對城市執法帶來壓力;押金難返、使用者權利難以保障又對市場經濟秩序帶來衝擊。

此外,目前社會信用機制和相關管理制度相對滯后,也掣肘共享經濟的發展。有學者指出,目前共享經濟仍以商業信用為主,信用判斷還比較單一,缺乏權威性,且線上線下信用信息脫節,導致實用性大打折扣。

范永茂認為,像共享腳踏車這樣的准公共產品,如果其供給單憑企業來完成,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資本市場為了逐利,會把過多的資源配置到不需要的地方,造成大量浪費。而該起到監督作用的政府一旦缺位,就會迅速引發諸多的城市管理難題。

「哪些產品可以用共享經濟實現?在提升用戶體驗、創造價值的同時,如何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些都有待於繼續探索。」童瑋亮說。

3 規範發展需多方共治

「出人意料」的共享物品不斷出現,社會管理如何才能跟得上?正在進行的對共享腳踏車的規範和管理,或許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思路。

日前,交通部發布《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腳踏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對共享腳踏車線上線下的服務和管理「立規」。比如,註冊上實行實名制;禁止向未滿12歲的兒童提供服務;推廣運用電子圍欄等技術,有效規範用戶停車行為;鼓勵企業組成信用信息共享聯盟,對用戶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等。意見出台後引發各界熱議,多位共享腳踏車企業負責人表態,希望全國性監管政策落地后,各地能創新監管模式,讓企業在競爭中破解管理難題,贏得走向國際的戰略機遇。

專家指出,從此前多地對共享腳踏車的管理探索,到在頂層設計上對共享腳踏車予以規範,不僅能夠促進共享出行模式走上規範發展之路,也對各行業日益活躍的共享經濟起到了示範和指導作用。

「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經濟模式,既要遵守法治和市場經濟的規則,又要契合互聯網新平台的技術規範。市場主體可以先行先試,但是管理思維和管理模式必須與時俱進。」張敬偉說,共享經濟和傳統的經濟模式一樣,供給側、監管方、消費端以及大眾監督,對此都負有責任,需要共治。

范永茂認為,應根據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的屬性,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共享物品的規範和管理。有些產品可以由企業生產、政府供給;有些產品可以企業生產、供給,政府提供製度環境作為配套,並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督和約束;還有些產品可以讓政府、企業、社會三方面合作供給,互相彌補缺陷,形成合力。

「共享經濟也應是法治和規則經濟,要管好而不是管死。」張敬偉表示,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立法機構和行政管理部門,也應進行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法治更新和治理升級。在鼓勵「互聯網+」和「雙創」革命以及共享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迎來法治和市場層面的雙重超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