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家小孩可能不會說方言了,好事還是壞事?丨視知收藏夾

哈佛博士、中科院士竺可楨講吳方言,嚴重影響教課和開會,以至於學生只能抄講義、參加政協會還要請人翻譯。他無奈地說,「我學了英語能走遍世界,我說話卻走不出家鄉。」

在推廣普通話之前,上面這一幕在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時至今日,普通話推廣還沒有完成,保護方言、抵抗普通話侵蝕的呼聲卻又再起,理由是我們不能坐視方言消亡

那麼,方言真的需要保護嗎?就算不強制推廣普通話,方言就能被拯救嗎?

接下來你將看到:

本文由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授權轉載

高明/文

為什麼方言會消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調查報告,目前,全世界有6000-7000種語言,但是其中4%語言涵蓋了97%的人口,而剩餘96%的語言,卻只有3%的人在用。這六七千種語言中的絕大多數,將於本世紀內消亡。而且,其中2500種現已瀕危,199種語言「嚴重告急」,其中就包括大清朝的官方語言——滿語。

大清的官方語言也瀕臨消亡

以目前的速度來看,全世界平均每2周,就有一種真正的語言消亡。單說,各民族的80種語言中,至少12種已經消亡,包括和闐語、粟特語、東巴語、契丹語、西夏語等等;剩下的60多種語言,也大多數都處在消亡的前夜。

這是因為,使用這些語言的人越來越少,有的只剩下幾千人,甚至不足一千人,已經不足以維持一種語言的鮮活生命力。要知道,這些都是真正的語言,而不僅僅是方言,這些語言在歷史上大都有過自己的文字,甚至創造過自己的政權。

內蒙古赤峰博物館,契丹皇帝「四時捺缽」場景,「捺缽」是契丹語「行營」的意思

方言保護者經常從文化多樣性的方面,來闡述保護方言的必要性,其實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上來說,真正的語言比方言更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然而,這些語言大多都無法得到保護,平靜地消亡於歷史的波濤之中。

要說文化,方言的確承載了一些文化內涵,但並不多,也非不可取代。畢竟,方言只是同一種語言因地域差別而形成的

變體。

最為重要的是,的書面文字保持了兩千多年的統一,不同方言區的人,用著同一種文字進行非常流暢的書寫、記錄和交流,各方言當中的文化成分,有足夠的時間保存下來,像不同方言區的歷史、民俗傳統、民間傳說等等。

如果經歷這麼久的時間,方言所承載的文化,仍然只能存在於口頭之中,那麼只能說明這些文化成分過於稀薄。

比如一些獨特的聲調和韻律等等,除了對語言學家有研究價值之外,真正的文化意義很小,甚至遠不如其他民族語言。

比如滿語,其語言具有類似於日語的」主賓謂「語法結構,具有比英語還豐富的時、態、體等變化,非常具有研究價值。更不用說,還有海量從未譯讀的滿語書面檔案,僅僅第一歷史檔案館就有200多萬冊。

有人強調說,自己的方言當中有多少普通話里沒有的辭彙,因此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其實

無此必然性。

哈薩克語當中,僅僅形容馬的毛色的詞,就有數百種。

況且,普通話和北京官話也同樣保存著大量的生動辭彙,同時更在以各方言不能比擬的速度持續創造。

要知道,語言發展具有馬太效應,大者恆大。一種語言使用的人數越多,創新能力就越強。所以才會如前文所言,全世界4%的語言已經囊括了97%的人口

方言並不都代表溫情

-+-

方言保護者的出發點,往往是鄉愁、溫情、民俗文化等,而實際上不同方言所衍生的結果,遠遠沒有這般溫和,有時甚至兇殘到遠超乎人們的想象。

比如從清朝延續到民國的

土客大械鬥

最典型的,是講粵語的廣府人和講客家話的客家人之間的械鬥,互相殘殺持續達七八十年,參與雙方動輒幾千人、上萬人,經常有整個村莊被殺戮殆盡,甚至「屠戮過百萬」。這兩個同屬於漢族的群體,如此慘烈地互相仇殺,比異族仇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福建連城,客家人舉行「走古事」鬧元宵活動

當然,土客爭鬥有社會和歷史原因,這鍋不能完全由語言來背,但語言是最大差異。

同屬於漢民族的兩個群體,既無民族矛盾,又無宗教衝突,更無政治分歧,如果不是語言差異所導致的溝通障礙和族群隔閡,斷不至於如此決裂。

今日客家方言分居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數省,方言島跨千里飛地,語言仍能互通,同時卻大都與周圍方言不通,說明其背後往往都有一部與當地土人互相爭鬥,進而被迫抱團、隔絕的血淚史。

易守難攻的客家土樓是歷史的見證

進入20世紀60年代,一些僑居美國的粵民,雖然祖輩並沒有直接參与到土客械鬥之中,但仍然對客家人保持著很深的敵意,到了大洋彼岸,仍然反對兩邊的子女通婚。儘管他們都是同一個民族,來自同一個地區,只是說不同的方言而已。

很多人都對今日各種方言的弱勢地位報以同情之心。而事實上,能保存至今的各大方言,在歷史上都並不好惹

以粵語為例,其本身形成於秦漢以來北方漢語對嶺南土語的衝擊,而在唐宋時期粵語成熟壯大之後,又開始對周圍的區域進行吞併,還有過對北方地區的逆向侵蝕,才得以形成在南方最具普及度的漢語方言,甚至享有「白話」這一特殊名詞。

而粵、客方言今天的交錯局面,只不過是強硬的粵語遇到了另一個「硬茬子」。可見,在看到方言的溫情一面的同時,也絕不能忽視語言隔閡帶來的分歧、排斥和缺陷。

時至今日,粵人在語言方面仍然很有「文化野心」,所謂「粵語是獨立語言」的說法還在流傳(閩語也有)。

其實要說語言,每一種方言都是語言;但要說獨立,粵語遠遠不夠。粵語有專門的英文單詞cantonese,可客家話也有英語單詞hakka。

陳奕迅等歌手推遲了粵語的消亡

粵語造字雖然多,但吳方言等也有。從功能上,粵語字只是為了表達口語,因此才含有眾多的口字旁(啲嚟嘅叻喱咁哋唔之類),並沒有真正取代文言或者白話文漢語的書寫功能;從政治上來講,也沒有得到政府的規範和承認。

所以說粵語只是漢語較為獨特發展的方言語言,而不是獨立於漢語的語言

當然,如果將粵語區域與其他區域隔絕,假以幾百年,可能真的會變成為類似南非語(Afrikaans)與荷蘭語(Dutch)那樣的獨立語言,但這只是假設。

時至今日,這已經不可能發生,區域交流不可逆轉,粵語也和其他方言一樣在消亡,只不過消亡的速度慢一些。

沒有推廣普通話,方言也得死

-+-

今天許多人將方言的衰落歸咎於普通話的推廣,但即使沒有強制推廣普通話,方言消亡也是註定的

要知道,從明清開始官方政權才象徵性地推廣官話。朱元璋曾命人修訂《洪武正韻》,試圖在全國「正音」,但最終基本只起到了「正字」的結果。

到清朝初期,雍正皇帝認為,」(官話之外)惟有福建、廣東兩省之人仍系鄉音,不可通曉「,因此開設了」正音書館「,只面向福建和廣東讀書人開小灶,補習普通話,但幾年之後就不了了之。

可見,在官方有意識推廣官話之前,北方方言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

到民國二三十年代開始正式推行國語時,北方方言已經涵蓋了絕大多數的國土和人口,這都是方言間的自由競爭和傳播的結果,以至於先後三次確立國語的過程中,以北方方言為國語,都是語言學界不可動搖的共識(粵語等各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是謠傳)。

所以,方言的消亡結局是自然決定的,與推廣普通話並無必然聯繫,唯有快慢而已。

漢語方言地圖,圖片來源自維基百科

如今,大部分人都認可推廣普通話(儘管強制推廣普通話的確粗暴簡單)。但在保護方言的問題上,有人堅持認為,既要推廣普通話,又要保護方言。而實際上,二者很難兼得。

而現代社會裡,個體有充分的遷徙能力,教育、就業、戀愛都不再局限於故鄉地、故鄉人。方言的適用度越來越差,大多數人更會選擇通用的普通話,除非力所不逮。

更重要的是對下一代的教育,如果夫妻雙方來自於不同的方言區,在教育後代的語言上通常要進行取捨。

能學一種方言算好的(往往取決於哪一方的老人帶孩子),搞不好雙方方言都要拋棄,甚至故意避免學鄉音,而只講普通話。

他們認為讓孩子學方言,明顯既不經濟,也非必要,更缺乏環境,甚至還有負面作用,尤其是對於其他南方方言地區的孩子們來說,要兼顧普通話和閩南話、湘方言、贛方言之類的鄉音,要付出相當的精力,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學不好普通話。

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報告,截至2015年底,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上世紀末的53.06%上升到70%。

這也就意味著,仍然有4億左右的國民,仍然不能良好地進行語言溝通,人互相不通話的情況,每天都在各地上演。

更重要的是,不會普通話的群體大多處於社會弱勢,能否與外界順暢交流,是他們以及子女務工、求學的剛需技能。保護方言對他們來說,結果可能有害無利。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孩子在學習普通話的同時學點英語,考試出國都有用。這一切,都是家庭出於交流成本、教育精力等方面的自願選擇。

2016年,知名編劇林瑞武聯合有關專家對福州、廈門、莆田和龍岩4地各200名中國小生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能夠使用當地方言的學生比例分別是,福州23.65%,廈門36.68%,莆田38.97%,龍岩僅17.53%。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下一代,方言消失的速度可能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

當然,我們不反對從感情上熱愛和保護方言,但實際上的保護方言,完全不是你想象的樣子。

我們看汪涵先生保護方言的措施,其除了一般性的呼籲之外,主要是出資組織調查研究團隊,對湖南方言進行搜集研究,保存方言的聲像資料,然後———整理捐給湖南省博物館。

你沒看錯,捐給博物館了。這不是給方言續命,反而更像安排後事。

這不但是汪涵先生的選擇,也正是官方保護方言的主要措施。國家教育部啟動的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包含了80多個少數民族語言(含瀕危語言)調查點、50多個漢語方言(含瀕危方言)調查點和30多個語言文化調查點,規模要大很多。

許多人和汪涵先生一樣,都對方言抱有很深的情感。有人說,80后90后可能是最熟練的一代、也是最後一代,能在不同場合切換方言和普通話的人。

但情感歸情感,邏輯歸邏輯。汪涵先生有保護方言的情感衝動,是因為人家吃語言這碗飯,既能在湖南台靠普通話安身立命,又能用各種方言談笑風生,而且他還有錢,這是最主要的。

而對於普通大眾,就完全不必糾結於所謂的方言文化了。有些方言里的文化,用書面語記載下來,感情也絲毫不遜色,甚至流傳更廣。

比如馬未都先生曾引用過的,這段陝北信天游:「大雁雁南飛秋聲聲凄,荒了責任田你肥了自留地,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逼,這麼好的地方咋留不住你」,感染力簡直催人淚崩。

大家都在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