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絲綢之路極簡史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代商貿、文化交流路線。從狹義上講,絲綢之路僅指陸上絲綢之路;從廣義上講,絲綢之路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正式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是連接與歐洲直到非洲諸地區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從開通一直到16世紀仍保留使用。陸上絲綢之路是一條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之路,但因盛產的絲綢在絲路歷史上長期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19世紀70年代當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后即被廣為接受。今天,我們用「絲綢之路」指稱以為根本的古代東西交往的各條道路。

「海上絲綢之路」正式形成於秦漢時期,是連接古代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直到明末清初實行海禁后,才開始走向衰落。海上絲綢之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並不僅僅是一條商業通道,而是一條連接與世界的紐帶,古老的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臘-羅馬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中亞文明在這裡交會碰撞。

絲綢之路,並不僅僅是一條單一的道路,而是一個貫穿古今的陸上和海上的商貿文化交流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的絲綢、瓷器、陶器、茶葉等大量珍貴物品和科學文化通過陸路源源不斷地輸往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非洲,也通過海路源源不斷地傳入東亞、大洋洲、美洲和世界各地。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天文、算術、醫藥等科技知識,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建築等藝術手法,早期的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

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是溝通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也促進了東西方雙向的文化交流。歷史證明,由絲綢之路帶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

陸上絲路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

——岑參《磧中作》

古老的陸上絲綢之路,伴著悠悠駝鈴聲,讓我們再一次回望你。

陸上絲綢之路全長約7000公里,是聯繫東方與西方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陸上通道。公元前138年(西漢建元三年),張騫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起程,經隴西(今甘肅洮南)向西進發,歷盡艱難,終於到達中亞、西亞地區,通往西方的門戶得以貫通。古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以「鑿空」二字精闢形象地概括了張騫出使西域使命的艱辛。

自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后,這條通道便成為了歷代王朝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當時漢朝赴西域的使者「相望於道」,從西域來的使者、商人也絡繹不絕。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內亂,不少大族和有文化的士人遷居河西,促使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也為絲路文化的欣欣向榮奠定了基礎。隋朝統一南北后,隋煬帝派黃門侍郎裴矩往來於張掖、敦煌之間,通過西域胡商,聯絡各國首領,總管貿易,拉開了絲綢之路繁榮昌盛的序幕。進入唐代,民族的進一步融合,疆域的更廣闊開拓,使得中西往來更加暢通無阻。宋代時,北方民族多戰亂,加上宋朝經濟、文化重心的逐漸南移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弱化了陸上絲綢之路的中西交往。蒙元時期,隨著歐亞帝國的建立,東西絲路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到了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政策愈演愈烈,加之近代戰爭動蕩,以致統治者無暇顧及,絲綢之路沿線沙漠化嚴重,導致絲綢之路開始走向衰退。

陸上絲綢之路是一個符號,一個過程,一種精神的象徵。當古羅馬人把他們想象中的稱為「賽里斯」(意即絲綢之國)時,我們能感受到絲綢對西方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當漆器、火藥、指南針、瓷器以及造紙、打井、冶鍊等技術次第西傳時,當葡萄、石榴、核桃、香料、胡椒、玻璃、象牙、獅子等「殊方異物,四方而至」時,我們亦能感受到世界共榮的盛大景象。

陸上絲綢之路作為人類交通、商貿、文化、宗教、技術以及民族等方面長期交流與融合的文化線路,因華美而矜持,因富有而遠藏。

●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文明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渠道,是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通常所說的陸上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張騫開闢的東起長安、西到羅馬的大陸通道,另有草原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本書不再詳述。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狹義的西域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帕米爾高原以東,昆崙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即漢代西域都護府的轄地。廣義的西域包括蔥嶺以西的中亞細亞、羅馬帝國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烏茲別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帶)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繫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學術界一般把這條東西通道分成東段、中段和西段。

海上絲路

前文帶著我們在陸路的時空通道上重拾過往,現在,我們將從「大漠孤煙駝鈴響」的回憶中進入另一番景象——「漲海聲中萬國商」。

2000多年前,一條以東南沿海為起始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開了與世界交往的貿易通道,在這條通道上,我們既見證了繁盛的商貿往來,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也是人類文明傳播和交融的又一個大舞台。

一般來說,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要先於陸上絲綢之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籌備於先秦時期,形成於秦漢時期,徘徊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興於隋唐時期,盛於宋元時期,明朝初年達到頂峰,明中葉至清代因海禁而衰落。海上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是從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最後抵達東非和歐洲。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主要有兩條,其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佔次要地位的是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是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輸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貨物,從絲綢到瓷器與茶葉,形成一股持續吹向全球的東方文明之風。養蠶織綢的技術最先東傳至朝鮮、日本,5世紀又西傳到中亞、歐洲。瓷器和制瓷技術的傳播,其影響不亞於絲綢。美國學者卜德說:「全世界公認,只有瓷器最能表達人民的智慧和絕技」,因而也有人稱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為「絲瓷之路」。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科學技術也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外傳到世界各地。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傳入,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如香料、珍珠、寶石、玻璃、象牙等各種特產;獅、虎、豹、大象等各種動物;棉花、蕃薯、玉米、花生、煙草、西紅柿等各種農作物;以及世界各地的宗教、哲學、醫學、天文學、化學、數學、法學、美學藝術等等也都通過這條海上大動脈傳入,這些對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堅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對於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具有深刻的啟迪作用和重要的當代意義。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圖

秦漢時期航海圖——秦漢之際,中央政府越來越重視海洋疆土的管理。漢武帝通使「鑿空」西域,又發舶於南海,初步形成通過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與國際交流的宏偉構架。(圖片采自文物出版社2015年版《海上絲綢之路》)

●歷代海上絲路,可分為三大航線:

①東洋航線:由沿海港至朝鮮、日本。

②南洋航線:由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

③西洋航線:由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有泉州、番禺(今廣州)、明州(今寧波)、揚州、登州(今蓬萊)、劉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絲路起點可能有兩處乃至更多。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最大的商港。明清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泉州港發端於唐,宋元時成為東方第一大港。

●東海絲路最晚始自周武王滅紂,建立周王朝, 他封箕子到朝鮮,從山東半島的渤海灣海港出發,到達朝鮮,教其民田蠶織作。的養蠶、繅絲、織綢技術由此通過黃海最早傳到了朝鮮。

●南海絲路是唐宋以後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泉州、寧波。因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而稱南海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一張圖表看懂絲綢之路(精)

作者:高亞芳,王力編著

公告

2017年5月12日《第三屆伯鴻書香獎·《詩經》經典書單"50進20」投票 | 請你當評委》活動中,以下參與投票的讀者:今年我十八+7821竹君舞夢+5006、江南一品+7128、瀟萱子+0972、叩石山人+8638、雲可贈人+6015、九月秋聲+0292 獲得《詩經》講義+伯鴻書香獎紀念封 各一套。祝賀!歡迎大家繼續投票!

請獲獎者於5月21日之前在微信後台回復:《詩經》講義+詳細聯繫方式,逾期視為自動放棄。圖書將以快遞的形式寄出。

投票期間每周隨機抽取7名讀者,贈送中華書局精品圖書+伯鴻書香獎紀念封。獲獎結果將於每周一頭條微信公布。歡迎分享投票鏈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