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貴州:六枝岩腳古鎮驛道郵路始末

優越的區位,鑄就了岩腳的繁榮,便捷的交通提升了古鎮的聲譽。

從明清以來,岩腳即成了川滇去湖廣,湘贛去雲南的必經之地。據安順府志,明洪武13年(1380年),名將付友德,藍玉遠征雲南,領兵十萬從江西啟程,經湖南過貴州,從貴陽至安順到普定走大岩腳去水城,直扣宣威戰曲靖,在西堡境內俗稱「官道」(從普定走松林坡下沙家馬場走龍場過新橋到岩腳出羊場壩去黑塘往水城),道寬三尺六寸八分,全部用較規則的塊石鋪就,上坡下坎都有石級,級高差20-30厘米,依山勢設,每隔15華里即設歇腳點或山王廟。民國之前,做生意、跑郵信,背軍米都走這條道。其二是鹽道兩條。一是從四川敘永到赤水至畢節到納雍下張家灣過柞瓦雞場到岩腳,二是從大方走織金到珠藏走白泥下張家寨渡三岔河到岩腳。當年岩腳是「川鹽」的集散地,從織金到岩腳的「馬路」,後來也稱官道,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修築的。時丁保楨(貴州織金人),系滿清王朝要員、雲貴總督及貴州官員為其回鄉「丁尤」,將這段路也照官道模式全部修成石鋪路,修築這條路的記載立有詳細的碑記,該碑立在從岩腳往北十華里的山王廟。遺憾的是學大寨時,被老百姓砸去砌地坎,人為的破壞了這一寶貴的歷史遺迹。

其次是郵路,岩腳郵路始於清光緒年間,都是分段交接,包括軍情戰報,都是跑馬傳遞。岩腳是織金、納雍、水城郵件的中轉站,從雲南或納雍、織金來去的信函都在岩腳中轉。往西北的分送納雍和水城,往北的直送織金,往東的直接送安順,保持三天一交接。到民國年間改成一日一送,每個方向都有兩匹馬,往水城的到黑糖換馬,往安順的到沙家馬場換馬,往納雍、織金的到雞場換馬。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岩腳便設有大清郵政代辦所,由羊場分鄉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劃歸安順府管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又歸郎岱縣管轄。

岩腳郵政代辦所的第一任負責人叫龔佰元,從宣統元年到民國十一年。當時的代辦所設在岩腳正街的徐繼明家,有投遞員四人。

民國十二年負責人名肖奎,后又改成田澤,共有六個人。民國十六年改成三等乙級郵政局,投遞員有八人,遷到徐繼聖的院子辦公,當時光郵馬就有十餘匹。改為郵政局后,先後在郵政負責過的有龍向乾、徐繼聖、劉明成等人。解放後人民政府專門修了郵政局,負責人是從軍隊上來的李光福(外省人),原來的老郵遞員基本撤換,僅留下劉吉權、劉洪奎、張少臣三人。送信寄物也只跑本縣的郎岱和安順,其它縣的也沒有在岩腳中轉了。

關於幾條官道在五五年以前都有人馬行走,五八年以後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這些古道才逐步廢棄,而今上雲南去四川的官道在古鎮境內有幾段保存還算完好,如去雲南的從一碗井到底嘠段,從石牆口到龍家墳段。原始的鋪路石,坡坎石級都還完好無損,連當年所遺的馬蹄(馬掌印)都還依稀可辨。從這些遺存遺迹的體現,不難想象古時岩腳的興旺與繁華。

編輯:李行沙 轉載需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