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邊吃肉邊減肥,親身實踐3個月減35斤!

這篇文章,醞釀了很久,因為在猴哥的身邊,一直都有反對的聲音,他們有的說我是歪理邪說,有的說我是故弄玄虛。

支撐我最終分享出來的原因,更為簡單,因為猴哥自身,就是這套方法的受益者,而且陸續有多位朋友親身試驗,很有成效。

我用3個月的時間,從最初的100.9公斤,減到83.4公斤,BMI從32.2降到26.7,減去35斤,並且維持了超過2個月沒有反彈。而且我自認為,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習慣,基本斷絕了重新胖起來的可能。

我身邊的所有人,都清晰地感知到了猴哥的這種變化。

關鍵是,這套減肥方法論,並不是醫生告訴我的,而是按照互聯網創新的運行規律總結出來的。如果從中進行減肥與創新的雙向印證,可以總結出一套創業者改變世界的普適性法則。

某種意義上而言,減肥與創新,從本質上而言道理是相通的,都是從一種不好的、陳舊的習慣,通過新的行為實踐,進入另一種優質的、全新的習慣。在兩種習慣的切換,或者說習慣的進化這件事上,減肥與創新,本質上是極為類似的。

無論你是一個深受體重困擾的胖子,還是一個渴望突破的創業者,猴哥都願意與你一起探討,希望能對你有所借鑒。

1

身為一個胖子,我們總是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

去服裝店買衣服,永遠沒我們的碼,「這已經是我們店的最大碼了」,服務小姐的微笑中,分明是赤裸裸的嘲笑。而在我們只有在網上買衣服,搜索記錄里,赫然都是肥佬胖妹大碼歐版XXXXXL之類的關鍵詞。

到醫院拍個片,護士永遠在磨磨唧唧,「對不起我找不到你的肝兒」,老醫生帶著老花鏡鄭重其事來找肝兒,分明是慈母般的擔憂。臨走的時候,總是循循告誡:「少吃點肉嘛!」

就連和朋友走在大街上,都經常遭遇突如其來的定向傷害:「先生,到我們健身房來試試吧!」我讀得懂這句話,他們心裡想:「你或許還有救!」只是沒好意思說出來。沒錯,他們只盯著胖子來發傳單,可是這幫傢伙從來不會思考,為什麼健身房裡,肌肉男和馬甲妹遠遠多於胖子?胖子之所以一直胖著,很顯然就是沒有健身的習慣與意願。

難以想象,我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了十幾年,甚至幾乎認為自己要終生胖下去了。

所以,就在那個護士怎麼都找不到我的「心肝兒」之後,我決定減肥,變成一個瘦子,或者至少脫離肥胖圈。

既然醫生、瘦子們都說少吃肉可以減肥,那我索性狠狠心,把葷腥都戒了,放棄我摯愛的肉,頓頓吃素。可是在我體驗了整整2個月「當牛做馬」的生活之後,赫然發現,體重從99KG,漲到了100.9KG!

簡直是一個巨大的陰謀!不是說戒掉肉食,只吃素,就能減肥嗎?

從吃素減肥失敗之後,我開始探尋這個世界上,肥胖的最本質原因。這一研究不得了,我發現了一些廣泛存在的誤區,甚至是商業力量毒害我們的「秘密」。

2

你是不是聽過一些肥胖體質喝水都胖之類的辭彙?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別逗了,這都是瘦子欺騙胖子、胖子自我催眠的侮辱性概念。

讓我們以一道國小數學題來撕開這層欺騙的面紗。

姜昆的一個相聲,兒子問姜昆一道數學題,單放進水管,40分鐘注滿水池,單放排水管,1小時放完,兩管一起放,多長時間注滿?姜昆答曰:吃飽了撐的!

現實中如果有人閑得蛋疼,在廚房玩這個,肯定要被老婆或者老娘把腿打殘。但是我們的身體,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這個遊戲。

肥胖,就是進水快、放水慢,說白了就是吃得多動得少。所以說我們想要減肥,實在很簡單,就是少吃多動,然後在一個合理的體重下,建立一種進水量與放水量相等的新平衡。

可是,絕大多數的胖子都做不到,很簡單,動不動就強制戒肉的生活毫無生趣,動不動就高負荷運動的習慣很難建立。更關鍵的是,如果身體太胖,無論是心臟,還是骨骼,都負擔不起過重的運動,反而容易損傷身體。

所以說,我們需要通過一套方法,讓飲食習慣在愉悅的氛圍中得到調整,讓運動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建立。

想一想,2003年的時候,誰會放棄國美電器門店,而選擇在阿里巴巴剛剛上線的淘寶上買家電?2007年1月,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願意花更貴的錢買諾基亞,而不是買一部沒有鍵盤的iPhone?2012年6月,誰又會站在街頭望著一輛輛打著空燈的計程車,而選擇不斷在「嘀嘀打車」上叫車?

就像是創業者改變世界的過程,絕大部分情況下,用戶並不願意改變,因為所有人都喜歡熟悉的習慣,而止步於陌生的習慣。創業者為用戶設計出一套理論上可行的新習慣,永遠是最簡單的,但是怎麼從大眾習慣層面取代原有的習慣,才是最難之處。

3

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穀物大腦》這本書,讓我的大腦如遭包子的重擊。

這本書至今都充滿爭議,被很多醫學界、健康圈的人斥為歪理邪說。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的興趣,因為它向我呈現的理論,更符合生物學規律。帶著半信半疑,我又順著書中的介紹,買了兩本羅伯特·阿特金斯博士的專著,以及後續演變的「麥吉減肥法」、「21天減肥法」、「生酮減肥法」,更加增強了對這一方法的興趣。

無論是《穀物大腦》,還是阿特金斯博士的專著,讀起來都頗為枯澀,其實總結起來的道理簡單到令人髮指,其核心理論是: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所謂糖類的攝入,卻可以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這樣就算完全不運動的人,每天都能瘦1-2斤

致胖的罪魁禍首竟然不是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是不是太像歪理邪說了?這和我們平時受到的健康教育,完全背道而馳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胖子是吃肉特別是吃肥肉長胖的,想到減肥首先想到的是和一切肉食劃清界限,然而卻有人跳出來說:想減肥,就放心吃肉吧

其實,這一理論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的高中生物課本中了,人體會優先燃燒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來供能,而當不再攝入碳水化合物的時候,人體就會轉而燃燒身體儲存的脂肪,而且,代謝優勢的原理是燃燒脂肪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於是體重就會下降。

而且,無論是《穀物大腦》還是阿特金斯博士,都在告訴我們,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遠比控制脂肪攝入,更為有效和容易堅持,而且不會反彈,因為低碳水飲食的方式,對於人們飲食愛好的挑戰最小,只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就可以擁抱蔬菜、水果、肉、魚、蛋等更美味的食物,減肥階段的飲食習慣,可以最大程度的延續到保持階段,又怎麼會反彈呢?

我就這麼問你,吃肉不吃面,吃面不吃肉,哪個更容易堅持?

那麼,到底什麼是碳水化合物呢?

碳水化合物,也叫糖類化合物,它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種主要的營養素(脂肪、蛋白質、碳水)中最廉價的營養素,最為主要的來源是人工提取糖和穀物,水果也有,但自然含量沒有糖和穀物那麼多。當我們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時候,在身體內轉化為最基本的葡萄糖能量元,而過量的葡糖糖會迅速轉化為脂肪存儲起來。

其實,我們的身體之所以容易發胖,是由於千百萬年演化的結果,而人類吃了幾百萬年的肉食,吃穀物才8000年,大規模攝入人工提取糖才短短几十年。

在人類懂得種植穀物之前,靠打獵為生幾百萬年,食物以肉類、水果為主,能量供應朝不保夕,吃了上頓沒下頓,長期處於極度匱乏的狀態,每天的運動量又遠高於現代,生存的艱難可想而知。為了適應這種生存環境,我們的身體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在吃到東西的時候,用最為快速的方法將熱量儲存起來——生產脂肪,以供不時之需。

生物進化充滿了智慧的設計,令人類得以繁衍到今日。而從8000年前開始,人類學會種植穀物,找到了通過碳水化合物穩定供應身體能量的辦法,不再完全靠奔跑打獵為生,體能消耗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工業革命之後,更是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絕大部分的人已經不需要靠體力勞動為生。

顯然並沒有,可是現代人類已經進入一種物資富足到每天吃到撐的地步,而且碳水化合物已經變成主要的營養素來源,而我們的身體並不知道。所以,它還在不斷地將攝入過剩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囤積起來。

而人類提取糖的工業化,則更加劇了人體脂肪的累積。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和印度已經懂得人工提取糖,只不過並沒有在更廣泛的食物種類中滲透。而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的美國農業部部長厄爾巴茲,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生產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玉米,並從過生的玉米中提取了現在隨處可見的添加劑——果葡糖漿,成本更低,甜度更強,產量更大,也從那個時候開始,糖被廣泛添加到各種食品中去。

沒錯,從此食品中,無處不含糖,肥胖也從幾十年前的美國開始,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成為全球胖。

如今,走在街頭,走在超市,走在所有的食物消費場所,如果你仔細留意,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是由糖構成的,這才是全世界胖起來的主因。

4

可是,我們的身體,為什麼那麼喜歡糖?

因為糖,其實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毒品。

現代的研究已經表明了糖分和毒品一樣是有成癮性的,甚至在實驗室中,大鼠會選擇糖而不是可卡因,以為前者的獎賞效應更強,糖帶來的興奮感,比可卡因有著更高的愉悅度。按照《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的定義,列明的11項癥狀中,只要存在三種,就構成了物質使用障礙,也就是可以定義為毒品。而在動物模型中,糖分至少產生了三種與物質濫用與依賴相吻合的癥狀:渴求感、耐受性、戒斷癥狀。糖分其他與毒品相似的特性還包括:交叉敏化、交叉耐受性、交叉依賴性、獎賞效應、阿片效應等。(《毒品一樣的糖》,詹姆斯·J·迪尼古拉安東尼奧(James J. DiNicolantonio)是聖路加中美心臟學院(Saint Luke』s Mid America Heart Institute)心血管研究專家。肖恩·C·盧坎(Sean C. Lucan)是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助理教授。)

最開始,我也覺得上面這一段,過於危言聳聽,可是,在努力拋開成年人的那種自我控制幻想陷阱意識之後,觀察並思考一下小孩與糖果的關係,就不難發現其中的邏輯合理性。

至此,有關減肥的原理基本上就講完了,而且對於絕大部分的朋友們而言,減肥最大的障礙是要抵抗人工提取糖的誘惑,以及儘可能少的攝入能快速分解糖的碳水化合物。

OK,只想減肥的朋友可以關閉本頁了,在創業的朋友,我們繼續聊聊:兩種習慣之間

5

你還沒走,說明僅僅知道原理,是不夠的。本質上,肥胖的生活習慣,與不胖的生活習慣之間,需要一次創新的進化。

其實,同樣的道理,所有的互聯網創新,都是發生在兩個習慣之間的進化。

比如上文曾經拋出的三個公司,阿里巴巴、蘋果手機和滴滴出行。

阿里巴巴用14年時間,建立起一個年度交易額達到 3.092 萬億元人民幣的電商平台,以一家公司之力,占當期社會零售總額的 10%,改變了消費者購物的習慣;

蘋果手機用10年的時間,從備受質疑的「沒有鍵盤的手機」,到銷量佔比14.5%卻獨佔全球智能手機利潤的79%,改變了消費者使用手機的習慣;

滴滴出行用5年的時間,從滴滴打車、滴滴專車、滴滴快車、滴滴順風車,在私家車共享領域,不斷突破政策的藩籬,網約車市場佔有率達99%以上,改變了消費者出行的習慣。

這三家公司,只是過去十幾年甚至是幾年間,互聯網改變這個世界的縮影,嚴格意義上來講,是用戶習慣變化的縮影。

當然,這個話題實在太大,難以一言概之,好在我們今天研究互聯網公司的目的,是從這些公司的創新軌跡上,從兩種習慣的進化路徑,尋找最適合我們的減肥方法。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我去,你從互聯網公司創新上,尋求減肥方法,這殺雞用的牛刀啊!

是啊,你咬我啊!

在猴哥看來,在馬雲「教我」減肥的過程中,可以用最基本的三步驟來概括:認知更新、路徑設計、行為刺激

認知更新:

這個我們前文已經介紹了,肥胖的主要原因,多年以來持續被誤解,更新這一認知,對於真正實現減肥的目的,極為重要。

認知更新,說白了就是,尋找問題的關鍵所在,並制定自我的戰略選擇,本質上,這和馬雲在14年之間就洞悉了消費者的秘密,上線淘寶網,是一個道理。馬雲並不是第一個做電子商務的,但是早期的淘寶網是第一個將便宜做到極致的,甚至不惜犧牲質量、品牌與服務,為什麼?

因為過去30年的經濟驅動力是城市化進程,說白了就是人啥都不買也要買房的過程,這種情況下,固定資產的投入擠壓了商品消費的預算,人需要便宜貨,這是馬雲上線淘寶網的最核心認知更新。

在傳統認知里,絕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致胖的原因是攝入脂肪,可是當你真正去研究,不難發現,減肥的真正行之有效的突破口是控制碳水化合物,這個過程,就是減肥行動的認知更新。

基於這一認知更新,就很容易建立一種全新、正確的認知,用猴哥總結的口訣,就是:

多吃肉菜蛋,戒斷糖米面

具體而言,就是:

-多吃肉,單純從減肥的角度而言,原則上並不區分黑肉白肉肥肉瘦肉,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脂肪和蛋白並不是致胖的主因,只不過考慮到絕大部分的胖子都伴隨著膽囊炎,而過量的脂肪雖然不增肥,但是會增強肝膽的分解壓力,還是盡量吃牛肉、雞肉、魚肉等低脂高蛋白肉類;

-多吃蔬菜,蔬菜不但富含各種維生素,還能作為戒斷碳水之後的VB2、VB5的有益替代;

-多吃蛋類,不要擔心膽固醇,身體內的膽固醇,絕大部分都是身體合成的,而非食物攝入,而蛋類能提供最佳的蛋白質,接近完美的食物;

-完全戒斷糖,以及一切含糖食物,包括飲料、零食、甜點,糖都已經是毒品了,你還敢吃嗎?

-嚴格控制穀物為主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穀物其實是泛指,包括各種稻、各種麥、各種豆、各種薯,說白了米面豆薯都是高澱粉食物,也就是我們身體葡萄糖的主要來源,而葡萄糖的攝入不但阻礙了脂肪的消耗,更是轉換成身體脂肪的主要來源。

路徑設計:

猴哥揣著這本更新過的減肥秘籍來到街頭,卻傻了眼,滿大街的麵館、飯館、包子鋪、麵包房、蛋糕房、甜品店……我在這個世界上,完全不知道吃什麼了。

由於「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毒品」,碳水化合物吸引我們整個社會的食物構成,都為之傾斜,這既是我們肥胖的原因,也是我們吃糖上癮驅動的商業結果。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有做餐飲的朋友,不妨考慮把重點產品的打造,放在甜品和麵食上,成功的概率絕對不止一個量級。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猴哥減肥初期的飲食路徑是這麼設計的。

早餐:白水煮蛋配咖啡,很奇怪的組合,是吧?雞蛋一般3~4枚不等,你能多吃幾個也無礙。咖啡當然不能含糖,最好是美食黑咖啡,有的時候也會在早餐店選擇稀飯加雞蛋,少量的稀飯,只要不過量,並不影響大局,但一定要戒斷包子、饅頭、麵條、麵包、蛋糕、餅、油條等麵食。

午餐:在公司附近,步行去吃牛排,來回近5公里,牛排配的意麵果斷放棄,喊店家換為生菜。

晚餐:自己回家煎牛排+蔬菜沙拉,特別蔬菜沙拉,切一盆菜,拌一盒優格,加一點番茄醬,餓的話就吃一大盆,沒事。

當然,每個人周邊的飲食環境有較大差異,這個很難照搬,還有一個更粗暴而有效的菜譜:

早上吃雞蛋,想吃多少吃多少;

中午吃牛肉,想吃多少吃多少;

晚上吃黃瓜,想吃多少吃多少。

注意,以上戒斷碳水的飲食,適合BMI指數高於28的真正肥胖者,不適合假胖的人。只有真正的肥胖者,才需要戒斷碳水,否則脂肪存量不足維持身體能量運轉,極容易出現低血糖,甚至頭暈眼花。

BMI介於24~28的偏胖朋友,可以根據低碳飲食原則自行調節,切忌戒斷碳水。

BMI低於24的正常或偏瘦體重朋友,你們能讀到這裡,到底是為什麼?歡迎留言說明。

行為刺激:

聊了半天吃的,估計你已經開始齜牙咧嘴的大魚大肉了吧?可是,別忘了我們水池放水的那道數學題。我們想減肥,但並不真的想過上躺著吃不運動的生活,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在體重降低之後,建立一種更為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的飲食與適量的運動,從而不但實現減肥,而且維持更好的新陳代謝效率。

關於運動習慣的培養,在這裡分享幾點行為刺激的經驗。

-別急著跑,先學會走。

很多人一上來就選擇跑步,這是大錯特錯的。一方面,如果你還處於肥胖階段,負荷較高的運動,勞累和疲倦會損傷繼續運動的樂趣,容易引發放棄行為;另一方面,身體長期的肥胖狀態並不能支撐突然的運動量,無論是心肺功能,還是關節骨骼,都容易受損。所以在劇烈運動之前,我們先從一些溫柔的運動開始,比如我前文提到的走路5公里吃牛排,以及一些簡單易行的無氧運動。

-要為新習慣嫁接興趣。

歷史證明,所有需要堅持、死磕等需要毅力強化的習慣,都難以堅持,因為你的身體不愉悅,內心也不高興。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你為新的習慣尋找興趣的嫁接點,比如走路吃牛排,路途實在太長了,我選擇了邊走路邊聽「得到」音頻,平時工作中很難有整段時間來學習,一個小時走路的時間,聽著「得到」音頻,讓我很享受。

-要搶佔炫耀的價值高低。

朋友圈炫耀,已經成為我們目前社交行為動作的最強驅動力,有事沒事發條朋友圈,等著大家來點贊和評論,這種方式的激勵效應,兼職比滴滴出行補貼紅包更有效,不但是有關運動的行走步數,甚至是自煎牛排、自拌沙拉、體重記錄等,都可以轉變成炫耀的動力,強化你的行為刺激。

在這裡,我還要深刻檢討,在我的減肥過程中,還伴隨著同事們的痛苦,因為我選擇了在公司內部建立鄙視鏈,長期靠自我體重的降低來打壓沒有減肥的同事,尋求自我激勵。

這種行為雖然很有效,但是很不好的,我要向同事們表達歉意。也希望大家不要學習,學的後果請自負。

6

看到這裡,不知道偏胖圈的朋友,你願不願意嘗試?又或者,不偏胖的朋友,你願不願意分享到朋友圈?讓偏胖的朋友不經意間看到,甚而改變他的體重軌跡。

還有創業者朋友,我的減肥經驗,其實很大層面是來源於,從互聯網創新中悟到的「兩個習慣之間」的理論,就像我們這些年經歷的那些巨大的習慣進化,在兩個習慣之間,無一不是來自優秀公司的創新切換,對此,你是否又有收穫呢?

請評論區交流。

哦,對了,就知道你會說無圖無真相。回復減肥,收看猴哥的減肥前後對比照,絕對真人出鏡!

不知道自己的BMI,點擊閱讀原文快速計算。

想和猴哥聊聊你創業的故事嗎?約我!

猴哥專線

023-88257721-866

不掃碼也知道怎麼關注,才是有智商的猴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