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祛濕穴位貼敷是首選

濕氣重的表現有什麼?我們經常聽別人說身體濕氣重,對於濕氣對身體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但是具體濕氣重會有什麼表現,又該如何祛濕呢?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體內有哪些濕氣癥狀自測一下吧!

濕氣重的表現

1、關節

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2、頭部

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冬季女性最熱門的話題。

3、舌苔

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4、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后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后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5、消化效果

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6、小便及婦女帶下,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

女性特別關注這個問題。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濕氣有那麼多的表現供我們感知,但是究竟濕氣是怎麼進入我們的體內的呢?

7、疲勞、嗜睡、沒精神這是現代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表現,這是濕邪困脾的重要表現,雖然常見,但不是正常的現象。這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這也是亞健康狀態的重要表現之一。

濕氣的來源

生活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 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 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吃肉吃是太平常不過的事了,吃的食物里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里講,脾虛則便溏,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 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該如何化解體內濕氣呢?

1、飲食化解濕氣

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過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其寒涼性質。

祛除體內濕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里稱 「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紅色入心,它還有補心功用。但是薏米紅豆粥適合日常保健的人食用,濕氣太重的一時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除掉。

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也如同慢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食療防濕品還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莧、鯽魚、鮑魚、田螺等。這些除濕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利水滲濕、清熱利濕、通便解毒、滋陰柔肝的功效。

2、勤運動避免潮濕環境

勤運動。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造成濕留體內。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可去濕。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隨身攜有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也可消毒殺菌。

3、避免潮濕的環境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等。

體內濕氣重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排解的方法很多,日常生活中可要多加留意了。

4、貼敷是一種較為溫和的方法,《健康之路》也有過介紹,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有濕氣的朋友可通過穴位貼敷的方法來養生。這一方法溫和不刺激,晚一貼,早一撕,使用方便。你可能聽過,生薑能夠祛濕,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

這一方法溫和不刺激,晚一貼,早一撕,使用方便。這是中醫外治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祛邪扶正,改善亞健康。

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底就有76個穴位。可用加入酵素成份的足貼貼敷於足底,使各種精華成分滲透並參與循環系統,在循環過程中將體內細胞間滯留的毒素吸附出來,有效去除身體久積的毒素及濕氣,達到祛病緩疾,改善亞健康的目的。

《清太醫院配方》中有一湧泉貼膏法:載有「延年湧泉膏」,乃防病保健排毒方。即將竹油、杜仲至木香等前12種葯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製成膏貼,貼敷於湧泉穴。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若以此方常貼湧泉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排毒養顏,延年益壽。

需要了解和使用的讀者,可以加微信:1383359161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