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CastBox CEO 王小雨:一年增長 700 萬全球用戶,積累了這些經驗

8 月 27 日,真格基金 × 互聯網學習圈 × 職人社聯合主辦的「創業路上的產品設計」分享會圓滿結束。我們邀請到了資深的產品經理創業者們,給我們分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前兩天,我們整理了快爽 CEO 王新米分享的頂級產品媽媽桑的修鍊手冊,以及楊遠騁分享的新世相聯合創始人:從產品經理到創業者。今天,給大家帶來海外音頻社區 CastBox CEO 王小雨的分享,分享給未能到場的同學。

活動現場

王小雨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大學時期便酷愛壘代碼,2008 年開始自學 Android,是當時國內比較早的個人 Android 開發者。對於這個選擇,她說:「是因為在 debug 的過程中,能更清晰的看待這個世界的困難和各種問題的處理方式」。畢業后的小雨沒有在專業方向繼續發展,而是選擇進入互聯網行業,成為友盟第 7 名員工,友盟後來於 2013 年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

從友盟出來后,小雨加入了 Google,在 Google 北京、愛爾蘭、日本三個辦公室都工作過,幫助 4,000 多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開發者在全球市場進行移動應用的流量變現。小雨說:「這份工作使得她能夠在不同時區和地區看到很多已經被驗證的成功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方法,這些成功的經驗完全可以在另一個時空下被複制」。由此,小雨便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CastBox 現在服務於全球 135 個國家的用戶,擁有超過 700 萬用戶。當天,王小雨分享了 CastBox 誕生兩年來創業過程的體驗。

CastBox 創始人王小雨

創業是一個過程,最初,你沒有很多資源、很多的錢和很多的人;那麼,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怎麼能把產品做好?我今天分享的所有體驗都是以這個為基礎的,CastBox 的創業分為兩個階段。

看山是山的階段

在開始動手之前,我們先思考了產品的幾個重要問題:

  • 首先是產品的底層定位是什麼?怎麼去尋找差異化,讓用戶記住你。
  • 我們的願景是什麼?我們希望 CastBox 最終成為一個能夠通過聲音來連接人和信息的產品,比如海外版的喜馬拉雅;那麼有了這個願景,我們怎麼去一步步實現?
  • 我們想要服務哪些人?他們在什麼樣的場景下去收聽?雖然一開始便已對產品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但之後會發現,當你跟這個世界去溝通的時候,一切都變得複雜起來。

最初,我們想做一個音頻產品,把的喜馬拉雅複製到美國去。但在對美國市場的競爭格局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必須先想清楚,做平台還是分發渠道?如果上來就做平台,意味著和上下游都競爭,不過可以先從內容分發渠道入手。畢竟,任何一個產業鏈中,永遠渠道為王。

機會是什麼?

在這裡,我們也借鑒了一套方法論 The Prefect Match(完美匹配)。它是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也是美國創業環境中比較新的理論。作者 Julie Supan 是第一個給 YouTube 做產品定位的人,之後還幫助 Airbnb 和 Box 做了很好的產品定位。我們運用她的這套理論,對 CastBox 的研發和運營進行梳理,同時跟我們的團隊以及市場進行交流。

一個系統的工具,可以把思想體系和知識架構從每個細小的點梳理出來。我們按照這套方法論設計出一套調查問卷,請團隊 30 多人完成填寫。這份問卷告訴我們,每一位帶給 CastBox 成長的成員如何看待 CastBox,如何思考,如何工作,這便是我們的定位。根據這份來自 CastBox 團隊的問卷反饋,我們形成了一套清晰的屬於 CastBox 的產品體系。

YouTube 誕生之前已有 240 個提供視頻的網站,而它是怎麼從這麼多視頻網站中脫穎而出,怎麼幫生產者更好的生產內容,怎麼幫消費者更好的滿足需求呢。在這裡推薦大家去看 YouTube 創始人陳士駿寫的一本書《20 個月賺 130 億》。

《20 個月賺 130 個億》

同樣, Airbnb 的發展也是從最底層的定位開始,到團隊-文化-市場-用戶-更大市場用戶的規模,通過每一層的思想梳理逐步形成 Airbnb 的清晰的產品體系。

Airbnb 的創始人說過「你首先要成為為之而設計的人」。Airbnb 的重要一擊就是讓用戶獲得獨特的發現新大陸一般超出預期的感知。

CastBox 團隊成員調查問卷

這是我們當時給 CastBox 團隊成員設計的一套調查問卷。你的感受是什麼樣,你心中的 CastBox 是什麼樣子的?

前面說,我們的定位是做分發端。那麼,在分發端要怎麼脫穎而出,我們首先想到是凸出產品的技術優勢。面向全球市場,CastBox 的首要難題是用戶的多樣性,如何在眾多競爭對手中更為貼近用戶,是我們思考的最多的問題。一輪輪的頭腦風暴后,我們最終確定用技術優勢作為 CastBox 的標籤,因為技術沒有國界,也因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用戶對音頻產品的訴求相同,我們希望通過強化 CastBox 的技術優勢,在用戶的認知中形成 CastBox 與技術屬性的強連接。

通過上述的願景我們梳理出了自己的使命,再通過這個使命來實現我們的願景。我是想通過上述的這些內容來和大家分享當初我們的每一步是怎麼走的。

我們希望 CastBox 成為一個非音樂的分發平台,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讓用戶通過 CastBox 的技術優勢發現他們想要的內容。確定這一目標,團隊的思路就從音頻產品的龐大體系中逐漸清晰起來。而後的對外宣傳,我們也一直在強調產品的這一特性。

這裡說一個很好的工具分享給大家,就是你要知道你這個產品里,你給用戶體現的價值是什麼?用戶能夠感知的是什麼?情感共鳴是很重要的。

看山不是山的階段

找到 ego,分別出「本我」和「他我」。

確定了願景和使命,重回產品的研發進程,一些想法發生改變,這就到了第二個階段,開始回歸方法論和底層思考。

#1 無時無刻的競品借鑒

世界上超過 50% 的人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而事實上卻並不可能,所以要時刻關注市場的發展,避免閉門造車,這一點在我與同行的交流中也感受強烈。他們總是會問產品經理,你這個功能是抄誰?畢竟,被驗證過的成功經驗要果斷借鑒,同樣,如果一個功能在一個成熟的產品中並未體現,我們也要思考為什麼,極大的可能並非對方沒有想到,而是已經被驗證失敗,這時候,作為初創團隊就要格外謹慎。在這個階段,你進入了看山不是山的狀態,要儘快的跳出來。例如 CastBox 在去年借鑒了一個上千萬下載量的產品,學習他們如何達到這個量級,於是今年我們也達到了七百萬的用戶規模。

#2 基於數據的產品設計

09年,我獨立開發了幾個遊戲小程序。我發現,那些我認為很好玩的遊戲並沒有很多人喜歡,卻有一個我自己不太看好的遊戲達到了泰國總榜的第三,遊戲分類榜的第一。由此我了解到,一個人的認知和真實的世界是有很大偏差的,而創業者如何才能縮小這個偏差呢,那就要回歸數據本身,通過打點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比如下載十分鐘內卸載的用戶,在離開前都進行了哪些操作,試圖分析出卸載原因。對於那些進行了分享的用戶,對他們的分享行為進行數據搜集,分析出是什麼情況觸發他去主動分享。這些基於大數據的客觀分析有效縮小了我們和真實世界的認知偏差,讓我們所理解的世界最大限度的和用戶所感知到的世界重合。我們在探尋用戶的真實需求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和嘗試,通過每一個數據的累積,使產品不斷的完善。

#3 堅持不懈的增長驅動

我一直在思考,驅動一家創業公司不斷向前的核心是什麼,我認為是增長。目前,團隊的 KPI 就是增長,這一點上團隊已達成一致。現階段是用戶規模增長,下一階段可能是運營和收入的增長。以增長為著力點,內部的討論變得清晰了。例如產品組,我們有三個產品經理,時常發生爭執,這時候就進行 A/B 測試,依據增長效果進行判斷,並不是哪個人拍腦門做決定,而是大家依照這個核心去做即可。

#4 無比瘋狂的迭代

CastBox 的第一版,從著手開發到產品上線只用了 3 天時間,是我自己寫的。如果現在把我們的後台拉出來,會發現每天都會有一個小的版本上線,每周都會有一個大的版本更新,每兩周都會發布全新功能。有一次,一個美國用戶早晨給我們發了一封郵件,抱怨說產品沒有某個功能。到了晚上,這個用戶又發來了郵件,說不好意思,我已經找到了這個功能。其實真實情況是,我們在收到郵件后(當時是北京的晚上),花了一個通宵的時間把這個功能寫出來了並上線,所以美國用戶到晚上(北京的第二天早上)就用上了這個功能。我覺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每一個功能都比別人好一點點,每一個出擊都比別人迅速一點點,那麼你就可以比競爭對手更強勢的搶佔市場。

#5 資源有限的借力打力

大部分的創業都面臨各種資源不足,我們必須學會「借力打力」。比如功能,盡量使用現有的技術去實現,而不是一行行代碼全都自己敲。我們最初只有 3 個工程師,沒有能力人工運營內容,就寫了一個爬蟲去抓取 iTunes 上面的音頻,來降低內容運營的成本。沒有產品經理,在整體設計和細節處理上,直接借鑒沉澱多年的競品,把團隊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上。

#6 可被感知的功能屬性

這點很重要,我是工程師出身,很多想法都是從工程師的視角出發,怎麼優化底層,怎麼節省內存。初期,我們做過一個推薦演算法,但因為用戶量不夠,就有很多用戶抱怨說我們推薦的不夠準確。當時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我們決定跳出基於大數據推薦的套路,轉而通過一些可被感知的功能屬性進行推薦。比如優化文案,改變引導方式,告訴他們「因為你關注了什麼,所以你收到了這個,因為你喜歡了什麼,所以你收到了這個」。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極大的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7 極致的用戶關懷

CastBox 目前擁有700萬用戶,其中的八分之一會發郵件反饋他們的產品體驗以及功能需求,我們十分重視用戶的聲音,客服會收集並整理這些反饋,與產品、設計、研發進行溝通,待確定開發進度后再回復郵件告知用戶功能上線時間。這種極致的用戶關懷對於一個產品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曾收到一個來自俄羅斯的盲人朋友的郵件,大意是他無法獲取圖片信息,以致影響使用我們的產品。於是我們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花了幾個晚上給 10 萬張圖片打上了標籤,讓他知道這些圖片上的信息,後來他還主動在他的圈子裡幫我們宣傳。目前為止,我們大部分的自然下載都是通過這種極致的用戶關懷觸發的主動分享來獲取的免費流量。

問答時間

問:請問小雨,你在大公司工作多年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具備出去創業的條件和能力,需要做什麼積累?

王小雨:隨時都可以。有一句話是「我學會了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你可能永遠無法等到一個準備好的狀態。我當時打算出來創業,但還有很多猶豫,就和男朋友聊。他說了一句讓我很受啟發的話「人在每個時間點都有很多選擇,然而並不會存在平行時空讓你遍歷這些選擇,所以每個選擇都是唯一的,無需糾結對與錯,順從內心就好」。

在 Google 日本工作的時候,我獨立開發了幾個 app,賺了一點錢,用賺來的錢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當然還是要還貸的。後來回國創業,在沒有方向、沒有資源、沒有資金的時候,就賣掉了那套房子,因為我覺得「人生的安全感,不是來自於一套房子」 。創業后,我又重新撿起了代碼,在 Github上找各種開源,試各種方向。CastBox 是我創業的第二十個嘗試。

現在這個社會變化的太快了,很可能你曾經積累的資源很快就無用了。所以,如果你決定了要創業,現在就給你老闆發辭職簡訊吧。

問:CastBox 推廣是怎麼做起來的?有用過流量紅利做推廣么?

王小雨:我是這麼思考的,國外雖然有很多音頻產品,但沒有國內發展這麼快,比如喜馬拉雅、精品路線的得到、偏情感類的荔枝 FM,還有千聊、荔枝微課等等。國外的大公司已經做了一些輸入端的事情,以及一些短的輸出端的事情,比如 TTS(文字轉語音),但是還沒有一個能夠搶佔用戶心智的中長輸出端的非音樂類音頻產品。iTunes 和 SoundCloud 都是以音樂為核心的產品,SoundCloud 也一直在對標 iTunes。而「非音樂的音頻產品」 ,仍舊是一片藍海。

  • 用戶對產品的定位是很固化的。一旦搶佔了這個用戶心智,就很難遷移。比如,iTunes podcast 是原生的,我們要做 CastBox ,就要思考怎樣打敗它在用戶心中的原生優勢。以瀏覽器 IE 和 Chrome 之爭為例,IE 的核心是用戶體驗,那麼是否可以打造一個產品在兼顧用戶體驗的同時提供新的內容,於是 Chrome 分了三步,首先是跨平台,然後是做了一個 developer tools 的功能,第三步是獨家產品 - Google Drive 上線。
  • 用更好的三步去打敗一個原生。首先我們想好要做非音樂類的音頻產品 Audiobooks ,在 iOS 上它有 iTunes的原生,但是美國有 50% 的手機用戶使用安卓系統,他們沒辦法用 iTunes 和 podcast,所以我們先把重點放在安卓市場,只要做好 ASO,做好 search 就會獲得很多流量。
  • 人不要和概率作鬥爭,要去做高概率的事情。當看到 iOS 上的 podcast 有千萬日活,就想到安卓用戶也會有收聽音頻的需求,如果他們想要尋找同類產品,首先會到 Google Play 上搜索 podcast,於是我們做了 CastBox,並在第二年做到了 700 萬的量級。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遠的怎麼想,近的怎麼打以及要對標什麼產品,在最開始想好這些,接下來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這是「互聯網學習圈」的繼「人工智慧與產品設計」分享會之後的第二次線上+線下分享。「互聯網學習圈」會持續為大家帶了精彩的分享和交流,加入詳情請點擊馬力的可能性實驗室。講座的視頻回放都會在學習圈內部分享給大家。

嘉賓演講課件下載

在「可能性與大設計」公眾號後台回復「王小雨」三個字,可以下載小雨老師完整的 PPT。這幾天我們會持續發出其他各位嘉賓的分享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