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大數據領域裡,你們是不是忽略了數據產品這個崗位?

文·HCY崇遠

我們知道,不管是阿法狗帶動起的一波AI浪潮,還是ZF在推動的全民大數據運動,又或者是各大培訓機構一直在鼓吹的「大數據時代、AI時代」什麼鳥。

都在一直試圖向眾人傳達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大數據很重要,相關的崗位有利可圖。於是,一波又一波的轉行大軍瞄準了大數據領域的相關崗位。在眾多培訓機構的鼓動下,在跟風的各大高校的慫恿中,各種大數據相關的崗位變的炙手可熱。

偏開發一類的崗位,大數據工程師、Hadoop工程師、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大數據架構師,反正是各種變著法兒叫,變著各種名頭招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大數據分析師、大數據挖掘工程師、大數據演算法工程師等等諸如此類。

細心點的人發現沒,這些或多或少都是技術工種,視乎有一個崗位一直被轉業大軍所忽視,是的,那就是『數據產品經理』,好像一直沒怎麼被人所關注。

而我之所以關注這個點,是因為,我們數據團隊已經逐漸的從數據體系化、到數據服務化、再到數據產品化的過渡。

當然,此前由於我們的數據產品偏向於內部使用,再加上目前產品團隊著實沒有人力,也沒有在這塊有所了解的產品經理,所以,在推進我們的內部數據產品經理的時候,我很榮幸兼任著這一崗位(哈哈哈哈)。

而當我們的目標瞄準外部,試圖將我們的內部數據產品正式對外產品化的時候,我突然感覺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真正的數據產品經理,而不是由我這個工程師繼續兼職,這是對付費用戶的不負責任。

是的,我們需求一個數據產品經理。

然而,我卻悲催的發現,這視乎是一個很難的事情,特別是在親自參與了產品團隊對該崗位的招募面試流程之後,對這個結論有了更深的感觸。是的,在深圳視乎很難招到一個比較像樣點的數據產品經理。

什麼叫像樣點的數據產品經理?最起碼在數據的落地應用方面,在數據產品的用戶交互方面,在數據的實際價值挖掘應用方面,最起碼有一定的了解吧,有一定自己的見解吧。對於市場上一些數據產品,最起碼能夠做一番剖析吧。

這兩年來,在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偏工程師、偏技術的相關大數據崗位上來的時候,視乎大家並不認為數據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應該得到重視。但我感覺這不應該是個正常的狀態。

大數據在企業的應用落地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一般來講都會從早期的平台構建、到體系化建設、在到數據直接統計價值體現,再到服務化產品化。是有一個具體的演變過程的。

在早期之所以數據產品經理沒有得到過多的重視,是因為在早期數據的落地應用並沒有到達一個很高深、很需要專業能力的地步。這意味著,普通的工程師,或者普通的產品經理都能讓數據的價值在淺層挖掘上得到展現。

但是,隨著數據價值的進一步被探索,除了大公司之外,其他所有涉及數據的公司也必然逐漸的往數據深處探索,試圖讓數據更深層的價值具現化,那麼,這個時候必然會有更高的要求。

那麼,什麼是合格的數據產品經理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產品經理。丁香園的robbin(范凱,前javaeye創世人,目前丁香園CTO)曾在簡書上發文說過: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是一個崗位不是一個專業,是一個需求經驗和崗位,並且,他需求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

對此,我深感贊同,特別是最後一點,已經有當前數據時代產品經理都逐漸往數據能力方面靠的意思了。

那麼,數據產品經理在除了需要具備一般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之外,還需要有其他什麼技能呢?

首先,我個人認為每個數據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數據傳道者。

這點可能不太好理解,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過,國內的數據價值思維一直是有待於提升的。我曾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切身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我司的業務童鞋,成功的從不知數據為何物,到會看運營數據,再到主動需求數據,再到相對理性需求數據,最後再到數據產品化的需求過渡。而整個推動的幕後黑手就是數據部門。

這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我個人認為數據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數據價值應用落地的佈道者、傳播者、推廣者。

而如果需要落實這一點,這意味著這個數據產品經理要擁有足夠的專業性,不止在產品方面的專業性,也需要在數據方面有足夠的專業性。

數據專業性。

具體表現為對數據敏感,能夠感知數據變化、差異化,對數據產生流程、加工流程、結構等等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對事務進行很好的數據量化,對於數據驅動業務的原理有足夠的認知。

是的,數據產品經理是一個技術性要求偏高的產品崗位,對數據的敏感意味著其可以隨時把握數據的變化,量化產品的效果,從而優化它。而數據產品的面向用戶本身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以及科學思維(不然的話拍腦袋就行了,合併用它呢),所以在產品形態表現上也更能體現專業性。以數據的思維去思考業務,以數據的量化結果作為導向。

應該更接地氣一些。

目前市面上其實已經有不少產品是立足於數據之上的,但是少有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是因為很大一部分數據產品都是流於表面的數據形式,難以接地氣,解決不了實際的問題。

舉個例子,市面上做輿情的很多,大部分千篇一律,爬數據,然後計算輿情走勢,輿情熱度,觀測網路輿情變化。然後呢?很多時候就是沒有然後了。

關於微信新媒體的輿情,我曾對部門裡的小夥伴說,OK,即使你知道微信里哪些是熱點,哪些是熱門,哪些熱點的走勢又是怎麼變化的,上升或者是下降,然後呢?然後又有什麼卵用?

這是一個很常見而典型,甚至是被做爛了的數據產品,但是做到這個程度是沒有什麼用的,它找不到著力點,是虛的,除非你能把它落地下來。

比如,如果是針對的就是垂直輿情方向,那麼,僅僅做到輿情的感知是遠遠不夠的,這不是最終的目的,對於很多ZF機構來說,他最終的目的是控制輿情,而不是僅僅是知曉。

知曉沒有任何蛋用,他需要解決問題,例如,如果是不好的輿情,他需要能夠快速找到源頭在哪,誰在傳播他,誰快速擴散的階段起著決定性的因素,他就能對症下藥,迅速掐死傳播路徑,然後追究源頭,終止異常輿論擴散。

是的,他需要系統能夠提供給他快速定位,判斷終止的關鍵點位,如果能夠接入終止的下游端就更贊了,如果不能快速終止,那是否能夠提供輿論導向的入口,讓輿論按導向的方向進行轉變。

如果說這是一個良好的輿論,那麼,我需要繼續讓他傳播,甚至是進一步擴散,那麼,你能提供良好的落地方案,甚至是系統化的執行流程嗎?

除了輿情的控制,還有其他方向嗎?再假設,關於微信新媒體的輿情,知道了熱點有什麼用?捕捉熱點並且跟進是自媒體的天性,也是吸引流量的一大法寶,那麼是否能為自媒體創作提供著陸點呢?

光有熱點是不夠的,因為假如我是一個自媒體,我天天刷網站也能或多或少猜到一些,雖然它能夠量化結果節省不少時間,但遠遠不夠。圍繞每個熱點,我需要你告訴我,這個點位值不值得去寫,是不是會持續火爆,還是說已經到了頂峰馬上要下落了,怎麼寫容易產生爆款,這個點位大家的觀點是什麼,態度是什麼,什麼態度切入容易引起共鳴,核心事件的過程素材是什麼,這個熱點對於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新引力較大,這個點位對於男女哪部分人較吸引。

把這些形成可創作的策略,這就是落地點,是的,我不用想太多,因為系統已經為我提供了豐富且可參考的策略建議,我只需要把這些東西再融入我的個性化元素,一個良好的題材或者稿子就有了。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圍繞後續解決問題的目的進行落地的,我們的是著力點,而不僅僅流於表面的東西。流於表面的東西也不是說完全沒用,只是沒把問題徹底解決而已,所以,我們需要把問題更加落地的解決,

所以,在當今時代,數據產品經理很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要儘可能的把數據產品更接地氣一些。

再舉個一個很常見的數據產品,比如圍繞電商數據的BI系統,這個是很常見的,比如圍繞亞馬遜、圍繞淘寶的各種各樣的商品BI系統,但我認為絕大部分都是一個套路,也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這個大家可以想想,如何讓他更落地一些。

最後,需要從事這個崗位,我們應該如何做?不過貌似我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因為我也不是數據產品經理。但我想,這並不耽誤我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

可以明確的幾個點就是,他需要你對各個方面都有足夠的累積,在常規的產品思考方面,對業務的理解構建起自己的數據化體系認知,習慣以量化的思維進行思考,對數據相關的技術、架構有一定的了解,對數據驅動業務的場景有足夠多的思考。

在過去的這麼多年中,我從未停止過在技術的上層應用思考,作為一個野路子出身的「數據產品工程師」,我更希望自己能夠更全面的了解產品從0到1的整個誕生過程,再結合本身對數據的了解,在數據應用落地上有更多的認知,從而架構其自己在數據產品應用上的體系化知識。

最終究的目的是通過數據解決業務問題,只要能解決業務問題,產品形態是可以變的,實現技術也是可變的,演算法模型是可選的。所以,作為一個技術人,需要認可技術的力量,但也需要從上層的思維去思考整個過程,才不會深陷於技術思維中不可自拔。

太久沒更新了,有點容易變的懶惰,還是需要更多一點思考,更多一點輸出,讓自己的思維不要過於懶惰,此外就是以後決定用老本名署名了『HCY崇遠』。

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我那些,停更了一個月之久仍未取關我的朋友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