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德法媒體如何評價諾蘭的"敦刻爾克"?

時光網特稿 克里斯托弗·諾蘭《敦刻爾克》作品自7月上映以來,可以說在全球颳起了一陣「諾旋風」——影片不但贏得好口碑,票房方面更是捷報頻傳。然而,就像諾蘭此前的作品一樣,圍繞在《敦刻爾克》周邊的不僅有鮮花和掌聲,也有些許質疑的聲音。
《敦刻爾克》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中,諾蘭並沒有走斯皮爾伯格、梅爾·吉普森等好萊塢大導演強烈視覺及英雄主義的路線,諾蘭受訪時更多次強調《敦刻爾克》並非戰爭片,而是「懸疑驚悚片」。然而,影片畢竟是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那麼作為「當事國」的法國和德國的媒體又是如何評價諾蘭的創作呢?
總體來說,法德兩國的影評人都給了《敦刻爾克》非常高的評價。在Allocine(法國版爛番茄)上,專業影評人和普通影迷給影片的平均分都超過了四星(五星滿分)。
Allocine網站截圖眾多法國媒體都給了四星,甚至五星的評分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權威媒體《世界報》(Le Monde)和《解放報》(Libération)都只給了《敦刻爾克》三星的評價。
《世界報》的影評人認為,從觀眾的觀感體驗來說,《敦刻爾克》是一部成功之作。但影片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更像是一段純粹的英國歷史:一群負責防守的法國士兵只在影片中出現了短短十幾秒鐘,另外幾名出現在電影中的法國士兵則只是單純扮演著撤退逃離者的角色。實際上,法國在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本片卻忽略了這一點。雖說創作者有權決定將影片焦點集中在哪一部分,但在拍攝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時,一切創作的前提都應該是保持對歷史事實的尊重。
而《解放報》的觀點則是:不可否認的是諾蘭確實非常擅於調動觀眾胃口。導演對攝影、分鏡和剪輯有著熟練的掌控,每一個鏡頭似乎都能恰到好處地刺激到觀眾的神經,背景音樂的狂轟亂炸更是考驗了電影院的音設備。在這部影片中,一段遠去的歷史被現代人以超級大片的製作邏輯重現,感官上的強烈刺激讓人來不及思考,腎上腺素的飆升替代了對歷史的冷靜回顧。敦刻爾克大撤退只是讓觀眾沉浸在視聽享受中的一個借口,一段改寫了歐洲命運的歷史依然難以被人感知。
主流媒體中的《費加羅報》(Le Figaro)倒是給了《敦刻爾克》五星好評:與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不同,本片沒有將重心放在展示二戰的殘酷殺戮場面上,而是劍走偏鋒利,用各種手段加重了電影的懸疑感,這也是本片最為成功的地方。作為好萊塢近年來的新寵,諾蘭在拍攝時有能力調動各種頂級資源。但導演沒有選擇在後期時使用大量電腦特技,而是邀請了多位著名美術指導來布景,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諾蘭在拍攝時還有意模仿默片的手法,將對話部分進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壓縮。海、陸、空三個不同視角的交叉剪輯讓觀眾在電影院親身體驗了一遍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活著就已是勝利。
德國《明鏡周刊》評論道: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敦刻爾克》不是一部歷史片,但影片一開始我們彷彿已經身臨戰爭其中。影片沒有從英國最高級的軍事統帥的角度來描寫,劇中名為波爾頓的指揮官(由肯尼思·布蘭納扮演)是個虛構人物,他也如普通士兵一樣無助,無奈,得不到可靠的信息來源。《敦刻爾克》並沒有按歷史書籍里介紹歷史那般講述,它著重講述的是戰爭的經歷,每個觀眾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緊張情緒。這不是一部人文主義電影,而是更多地展現了人性如何在這場致命的殺戮中被壓至最低點:除了生存別無他想。

《敦刻爾克》劇照

德國Filmstarts網站則稱讚了諾蘭在處理戰爭場面的剋制。該網站影評人認為:顯性暴力和藝術化的血腥場景對於戰爭電影就如同幽默對於喜劇一樣不可缺少。不過,克里斯托弗·諾蘭在《敦刻爾克》中卻放棄了這一點。整部電影幾乎看不到一滴血:無數次爆炸后的傷者,不是在視野之外,就是被毯子覆蓋。對於屍體也只能從沙子墳墓里看到露出的腳。
諾蘭很慎重地做了這個決定,去除戰爭片中本來必然發生的血腥情節。他能夠接受這部影片獲得PG-13的評級,他希望儘可能多讓不同群體可以感受這樣一次好的電影體驗。雖然諾蘭會因此聽到一些批評的聲音,但他這麼做無疑是成功的——《敦刻爾克》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達到這種緊張的效果。
更多媒體評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