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醫生提醒:膝關節要「省」著用

蔡錦成(右)為患者治療骨折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天氣漸暖,不少人喜歡登山、跑步,親近大自然,但有人被膝蓋「拖了後腿」。

近期,市中醫院骨傷科接診了不少膝部疼痛患者,其中不少是老年人,甚至不乏部分年輕人。溫州市中醫藥重點專科(中西醫結合骨關節病)負責人,市中醫院骨傷二科主任、主任中醫師蔡錦成提醒,膝關節構造複雜,損傷機會也比較多,若發病嚴重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忽視膝蓋的日常保養和及時診治。

不重視骨關節病

後果可能很嚴重

李女士今年56歲,10年前開始出現左側膝關節疼痛癥狀,不過當時疼痛較輕,因此沒有當一回事。後來疼痛越來越嚴重,她服用止痛藥后,疼痛有所好轉,但近幾年病情逐漸加重,在平地上行走一二十米就要停下來歇一歇,嚴重時連休息也覺得膝部疼痛,活動受限。

經診斷,李女士患有膝關節重度骨性關節炎。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在市中醫院做手術,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較理想,已經能自由走動,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響。

據了解,一般而言,中年以後人體膝關節軟骨開始變性、破壞,同時隨著局部應力改變出現某些部位骨質增生,幾乎每個老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會發生某種程度罹患(或與雌激素水平改變有關),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出現摩擦音、功能障礙等。

蔡錦成介紹,膝關節作為承重關節,活動頻率高,易受損傷,如外傷、超負荷活動、承重、寒冷、潮濕等因素都是導致膝關節病的常見原因。其中,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關節炎,嚴重影響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有近1億人存在骨關節問題,但就醫率僅為15%,其中5%是實在無法忍受疼痛才去就醫,不重視骨關節病的後果很可能是慢性致殘。

醫生建議,膝關節是人體的「精密設施」,得科學地使用,「省著用」,尤其是中老年人盡量不要把登山、爬樓梯作為主要鍛煉方式。

注意運動保護避免傷及膝關節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蔡錦成介紹,人體膝關節發育、生長、退化有一個時間表:15歲以前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生在膝關節附近;15至30歲處於最佳狀態,運動自如,不容易疲倦;30至40歲,膝關節周圍的髕骨軟化,出現早期輕度磨損,關節軟骨的延伸能力、恢復原狀能力減弱,這段時期需要適當減少劇烈運動;40至50歲,長距離行走後易出現酸痛,休息可緩解;50歲以上,關節液減少,關節軟骨老化(損傷、磨損),「使用壽命」已到,需要節約使用關節,避免劇烈運動。

「尤其是現在很多人喜歡健走、跑步、打羽毛球等運動,但是由於熱身、強度控制等不當,出現了不少與運動緊密相關的膝關節疾病,如側副韌帶、交叉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等。」蔡錦成表示,包括跑步在內的很多體育運動容易導致膝關節損傷,因此運動之前的熱身很重要,適當拉伸關節、肌肉和韌帶,扭扭腰部,或者是原地跑幾圈,讓肌肉達到平衡協調的狀態,並刺激膝關節分泌更多腔內滑液,起到更好的潤滑作用,然後開展體育運動,能有效減少膝關節運動損傷,尤其是打羽毛球、踢足球等激烈運動更需如此。

「不正確的運動方式會造成『跑步膝』,運動損傷將會加大成為膝關節病患者的可能性。30歲后應注意保護膝關節,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一般不建議以跑步、登山、跳躍作為常規鍛煉方式,因為高衝擊力運動會加劇膝關節損傷。同時避免存在衝撞、深蹲的運動,比如籃球、羽毛球、網球等,可以改為游泳、騎車等膝關節不負重或負重較小的方式鍛煉。」蔡錦成說。

多管齊下為膝關節保駕護航

蔡錦成介紹,早期膝骨關節炎病變多採取保守治療,即可在較大程度上有效減輕癥狀,延緩病情發展。據了解,他曾領銜市中醫院骨關節病團隊,成功在省衛生計生委立項《補腎活血法結合運動訓練改善膝骨關節炎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科研課題,在藥物內服改善患者癥狀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保守和手術等綜合治療的同時,患者也要注意自我保護,比如保護關節軟骨,應盡量避免劇烈、過度及負重活動,如反覆蹲起、爬樓梯、走遠路、提重物、登山等,體重超標的要控制體重。同時,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鍛煉。

醫生建議,健康的膝關節運動方案是每天鍛煉30分鐘,每周不少於5天。當然也不要休息得太久,否則會使肌肉萎縮,導致缺乏力量、穩定性下降,最終加劇關節疼痛。另外,老年人要避免穿高跟鞋和過大的鞋子。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那麼如何保護膝關節呢?

醫生建議,首先要控制體重,如果體重減少5公斤,膝關節疼痛可以減輕20%;還要適當鍛煉,選擇步行、騎車和游泳等,加強肌力及改善膝關節活動度以增加穩定性,並避免關節損傷,運動前熱身時間不少於10分鐘。

其次要注意姿勢保護,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至6倍;如果需要下蹲,最好改為低坐位,比如坐小板凳;長時間坐、站,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長時間固定一種姿勢而負重過大。

第三需注重膝關節保暖,天冷時要佩戴護具、穿秋褲;防止骨質疏鬆;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最好是有彈性、厚底、後跟寬大略厚的運動鞋,因為有彈性的鞋墊和充氣鞋底可以減輕對關節的衝擊;必要時使用手杖等輔助器具;避免持續對膝關節施力,肌肉疲勞時,關節受到的衝擊力傷害將成倍增加;重視疼痛癥狀,疼痛是停止運動的信號,是降低關節損害的保障。

醫生特彆強調,如果膝蓋不慎受傷,千萬不要無動於衷,年輕時膝關節受傷是導致老年骨關節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應及時處理,儘早求助專業醫師的幫助,早診斷、早治療。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膝蓋受傷,24小時內要冰敷,不可以貼一張膏藥完事,24小時后可以熱敷。」蔡錦成說,關節疼痛或不穩定的患者容易摔跤,摔倒時關節可能遭受更嚴重的損傷,因此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跤。

記者 陳成成 通訊員 王志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