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她13歲被性侵,用十多年寫成小說,在結婚兩個月後自殺……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文丨盧悅(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4月27日,台灣美女作家林奕含上吊自殺。她少時遭老師誘姦,後來創作了一本故事相似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自殺前8天接受採訪時,語氣輕柔,但話語間壓抑著痛苦。她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的一生。」

看上去似乎擁有一切女人羨慕的東西:出身於台灣醫學世家,曾是台南女子中學學科能力測驗中唯一獲得滿分的學生,還曾獲台灣數學科展第一名,被譽為天才少女。

圖註:林亦含曾感嘆說,丈夫無論如何都無法使她真正幸福。

26歲出書,轟動一時,剛剛嫁為人妻。接受採訪公開了她這本書,其實就是她13歲時被性侵的經歷再現,簡直就是女性勵志的楷模——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

但接受採訪兩天後,她就上吊自殺了。在光鮮的外表下,是慘不忍睹的膿瘡:

由於被老師誘姦的經歷,林奕含從高中就患有抑鬱症,大學時也因為抑鬱症幾度休學,甚至產生幻覺幻聽自殘行為;

她在兒時陰影的困擾里越陷越深,自己再也無法體會到正常的戀愛,因為她身上關於愛的「第一筆」太重了;

「我是餿掉的柳丁汁和濃湯,我是爬滿蟲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個燈火琉璃的都市裡明明存在卻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需要的北極星。」

唏噓之餘,我們不禁想問問:是什麼造成她一直無法從創傷中走出來?

01

事發前:完美的外殼——假性親密關係式的家庭

著名醫生世家,從小才貌俱佳,獎狀掛滿牆,這些信息暗示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注重面子的家庭。

在一個徒有其表的家庭里,父母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情感」,所有人都要做美麗的花瓶,一旦一個人有了「人味」,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當女兒表示自己需要性教育的時候,他們居然如此回應: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需要性怎麼了?

需要性說明你是骯髒的?

你不需要性嗎?

而好不容易有一本告知兒童如何保護自己的性教育課本,下場卻是被自以為保護子女的家長們起鬨下架,殊不知,性教育的每一次沉默都是對惡魔的鼓舞。

文化里,「存天理滅人慾」一直都是一種文化主流,不信你從中學生穿的面口袋一樣的校服上就會看見,文化是多麼推崇禁慾。

食色,性也。性和吃飯一樣,都是一個人活著最基本的需要,而我們的文化卻要連這個都要否認,那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為什麼到今天,我們的家庭還是「談性色變」?

當一個女兒來到青春期的時候,她往往要面對一個處於中年危機的父親和更年期的母親。

夫妻關係可能早已從「愛情轉親情」,男女之愛早已貧瘠如荒漠,男人可能早已暗度陳倉,在外有了性滿足的對象,女人則開始吃齋念佛,進入到無性的世界做鴕鳥去也。

而女兒越來越旺盛的荷爾蒙容易喚醒母親的痛苦——我已經年老色衰,無法讓丈夫對我產生慾望,我已經是一個瀕臨被廢掉的女人,我是個需要性生活卻沒有性生活的中年婦女……

她的所有期待就是讓女兒不要刺激她的痛苦,同時她希望女兒可以永遠做她的乖乖女,小花瓶,成為她一生的驕傲。總之,她不希望女兒更有自我,更獨立,更有慾望,這些都對她的自我催眠是可怕的破壞,會讓她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悲催。

此時,她會黑化性、慾望和一切人性的存在。

她會黑化有性慾的女人是多麼可恥,如果丈夫此時在外尋歡,她會有意無意地讓女兒意識到:男人是一種多麼可悲可憐可恥的生物,就算是你崇拜的爸爸也不過是一個低等生物,只有低等生物需要性,就是因為他需要低級的刺激,才會背叛家庭,而外面勾引他的小狐狸精是更是下三濫……

此時,如果父親沒有足夠的情商,他也不知如何面對日益成熟的女兒,他能感覺到自己對女兒的慾望,但這是多麼可恥的一件事!他能做的,就是漸漸疏遠女兒。

女兒也會很困惑,我怎麼會對如此下賤的事情有性趣?為什麼我會對爸爸都產生了非分之想?如果我想擁抱爸爸,在爸爸懷裡撒嬌,是一種墮落嗎?那我作為小女孩的時候怎麼可以這麼走而不受譴責?我如何區分做女兒和爸爸親近,和作為女人和爸爸親近的區別呢?

可以想見,這個新聞出來以後會有很多人大聲疾呼:要加強對女童的性教育工作!

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們之所以在性教育上屢屢出問題,就是因為我們有阻力,這個阻力不光是觀念的問題,性教育的失敗,可能還來自家庭的失敗,夫妻關係的失敗,成人父母自我發展的失敗

夫妻進入冷漠期,無法發展人性的情感,只能將自我物化,男人到外面尋歡作樂,女人開始自我封閉;女兒無法面對日益膨脹的慾望和毫無加工可能的「容器」:她到底該如何面對慾望?是墮落還是壓抑?

墮落有快感,但充滿罪惡;壓抑有安全,但毫無生趣。

此時,惡魔老師或壞小子就容易趁虛而入,他們是最糟糕的性啟蒙老師,他們站在父母唯恐避之不及的空白地帶,成為唯一回答女孩問題的那個人,但代價是,女孩要蒙受一生的創傷。

02

事發后:破碎的世界——缺少足夠的療愈環境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創傷?這是一個關於「女孩子愛上了誘姦犯的故事。

我們所有人的情感,都是一個逐漸分化的過程。開始,我們會把所有需要都投射給父母,認為他們可以滿足我們一切需求。

但後來我們發現,幼稚園老師也可以滿足一部分我們父母無法滿足的需求:在外面的世界,我們也需要權威保護;我們還需要同伴之間「平視」的視角;我們還需要俯視的視角,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從中獲取價值感……

這就是一個需求逐漸分化的過程,最終,父母對我們的滿足只剩下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需要已經分門別類逐漸轉包出去了。但是在一個「情感低分化」的家庭里,因為父母無法給孩子足夠的情感,孩子的所有注意力都在維護父母的需求。

林奕含的父親是一個自戀非常不滿的男人,他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別人聽他滔滔不絕的演說。一個人如此需要別人傾聽,別人的傾聽就是在給他餵奶,這樣的人怎麼會有足夠耐心聽自己女兒的傾訴?自戀不滿即非常不喜歡自己,需要到處尋求點贊,讓自己感覺良好。

如果父母的自戀水平太低,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向孩子伸出手,讓孩子以犧牲自我為代價,滿足他們亟待滿足的自尊。孩子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他們感覺自己值得活下去。

長期以往,林奕含只發展了一張完美的人格面具,而她的自我則停滯在很小的年齡階段,她如此渴望被愛,甚至被性侵,也不得不長期忍受。

很多很小就缺愛的人都是如此,會愛上強姦犯,愛上長期家暴她的人,愛上不斷出軌的渣男,就像妓女愛上了皮條客,癮君子愛上了毒販一樣。她寧可受虐,寧可受傷也要那麼一點被關愛的感覺,哪怕明知道對方是在利用自己,明知道這一切只是一次次受騙。

但罪惡和自我懷疑折磨著她,她酗咖啡,熬夜,長期嚴重失眠,睡到一半會尖叫哭醒,因為她的世界,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她曾跟家人暗示需要幫助,但媽媽說師生戀是女生自己發騷。後來,思琪開始拒絕,卻被老師用繩子綁起來強行,從此思琪發瘋。老師還把她的裸照寄去警告揭發他的其他被害女生。那幾個被害女生,結果也沒好到哪裡去。

媽媽告訴女兒,你要做個有自尊心的人,即使有時候自尊心會縫起你的嘴。

她畢竟是名門之後,屬於那個完美的世界,背叛她的父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魔鬼老師那裡有兩樣她需要的東西:性的滿足和一點點被關心的感覺。所以只要老師一呼,還是會不由自己地赴約。

這是讓人最悲哀的地方。

她被自己的父母物化為花瓶,又被另一個社會層面的「父母」性剝削。沒有人可以理解她,安撫她;沒有人可以保護她,指點她。

她無法理解的是,她所愛的人為什麼會如此殘忍地用非人的方式對待她?她也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如此被剝削,被傷害,還是要一而再再而三沉溺其中?

她的自我太貧乏,無法區分愛與恨、慾望的滿足與尊嚴的滿足之間的區別,不斷用父母的邏輯自我攻擊,又不斷用自己的人性的需求攻擊父母的邏輯。

她的人生缺少母性的安撫和父性的思想武器,來消化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所以她做的一切都是自相矛盾的。

即使在婚禮的時候,她也是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一邊哭泣一邊看著小說。她寫小說有一種惡意,想要他人痛苦,同時又沉溺在對那些傷痛細節的不斷「工筆描繪」之中。

她的結婚在某種意義上是完成了對父母的效忠,因為女兒的結婚往往意味著父母一生的榮譽的巔峰,想必也給了自戀父親演講的大好時機。

同時在結婚不久又出書,接受採訪,又自殺,其實也是一種抗議,是對父母的一種指控,是對這個世界的攻擊。也許,只有一死才能讓這個世界理解她,重視她,愛她。

很多人告訴我,她是多麼想死,死後有知希望去看父母後悔的臉,但後來為什麼沒有自殺?是因為她發現,就算她死,父母也可能會茫然無知,不知道他們的孩子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03

殺死她的人,也在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

直到她死後,父母才公開承認女兒被性侵的事實,在這十年裡,為什麼他們採取了姑息養奸?為什麼那個老師性侵了那麼多女生,卻可以一直逍遙法外?

去年有黑客偷偷登錄了很多好萊塢明星的手機,把女星裸照公布在網上,其中就有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她很好奇地問記者:我為什麼要道歉?要道歉,要被追究的應該是那些暴露他人隱私的黑客。

我想起當年的陳冠希和很多女星拍艷照,那也是個人隱私,但一旦曝光,本來是受害者的他和那些女星事業大受影響,為此他還要退出娛樂圈,道歉不已。為什麼他要道歉呢?是不法之徒黑掉他出問題的硬碟,才出現這些照片,他和那些女星才是受害者啊?

的文化里總是有這樣的邏輯:你被偷了,大家會指責你沒保護好錢包;女人被性侵了,大家會指責你作風不正——怎麼別的女人沒有被騷擾?

因為我們的文化就是面子文化,在面子的文化里沒有正義可言,沒有人性可言,如果你倒霉了,所有人都要牆倒眾人推,所以你只能打腫臉充胖子。這是一個不允許有誤差,不允許犯錯,不允許弱者存在的社會。在這樣的文化里,難怪有那麼多巨嬰,有那麼多聖母,有那麼多「心理的窮人」。

我的諮詢室里就充滿了這樣的人,她們就是在內心世界「無片瓦遮身,無立錐之地」的人,沒有人理解她,沒有人支持她,沒有人開解她。

就連精神科醫師都曾幾度更正過對她病情的診斷——「你是經歷過越戰的人」→「你是經歷過集中營的人」→「你是經歷過核爆的人」,一個比一個讓她不堪重負。

我不知道這些話的前後背景,但這些描述僅從字面上看是有一定的問題的:明顯林奕如的問題在於,她缺乏消化這些痛苦的思想武器,她的三觀導致她會把這件事不斷反覆咀嚼。

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的確很可怕,但更重要的是,她該如何理解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這件事真的有這麼可怕嗎?不一定。

她需要性生活,沒有錯;她想要父母的愛,沒有錯;她的世界不夠完美,也沒關係;就算是這個世界被核爆了,她也可以重建更好的家園。

她的死,不在於性侵,而是找不到存在的意義了。創傷的可怕在於毀滅,毀滅你一切存在的意義,你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防禦這個世界了。

但創傷的好處也在毀滅,因為它通過毀滅也可以讓你重建一個世界。而這個重建,來自有一個人可以和她一起待在那個越戰之地,那個集中營里,那個核爆現場,與她一起走出來。

可惜,沒有人可以真正走進她的心。

也許這是一種必然,她選擇了完美的文學世界,而非選擇相信一個人的陪伴,本身就說明了她可能命中如此了。

但這篇文的目的就在於:你一定要記住,你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在愛中療愈!

作者簡介:盧悅,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聯合創始人,情感諮詢專家,作家。人生總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雙手。著有《愛到絕處便逢生》、《愛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 @盧悅盧悅。微信公號id:luyuexinli。

如何處理人生中那些創傷?看見ta、理解ta、接納ta、呵護ta.

掃碼收聽盧悅老師特惠精品內在自我療愈課程《內在療愈錦囊包:帶著內在小孩踏上療愈之旅》

精選近期高能文章,點擊下方不錯過

你敢愛嗎?

吵完架后,甚覺愛你

你一定不知道,你是如何錯過好男人的

閱讀原文,通往真正的成長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