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情商,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文:達芙妮

-01-

「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會想到這個詞。」

近幾年,人們特別重視一種能力,重視到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會說:

「他那個人就是XX低啊。」

「這人XX太低了,簡直沒救了!」

甚至在我們求職,相親時,都會格外注意對方的XX,畢竟XX是一個人重要的能力,如果誰XX低,以後似乎註定是扶不起的阿斗,各種爛攤子不斷,累人累心。

我也見到很多流傳甚廣的文章,比如《你不知道嫁給一個高XX的人該有多幸福》《格局越高的人,越不會XX所困》等等。 是的,今天要談的就是你們耳熟能詳,江湖地位已如雷貫耳的情商。

遺憾的是,情商概念如此火爆,然而放眼望去,情商低的人卻比比皆是。網上充斥著各種教人提升情商的暢銷書,很多人看后,「情商」依然很低。

為什麼? 專業的「情商」概念最初由心理學家Salovey和Mayer提出,情商最核心的三種能力是:

認知和管理情緒(自己和他人)

自我激勵

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三個能力是層層遞進的,是由內到外,由基礎到應用的綜合性能力。

首先你要能洞察、認知、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才能在此基礎上去處理好內在的自我激勵和外部的人際關係管理。

我們是否太關注情商這個技能的提升和培養,而從來沒有去想過,導致一個人情商低的內在原因到底是什麼?

-02-

「情商低」是你創造出來的

太多情商低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情商低。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商受遺傳的影響很小,更多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我們常用人格這個詞去形容一個人穩定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那既然情商的改變涉及到行為模式的改變,必然牽扯到人格的改變。

如果我們不能從人格形成這種基礎層次去解讀情商,而僅僅停留在技能層面,即便掌握了技能,我們的內也必然始終與情商存在隔閡。

大多數「低情商」人群走入的一個誤區是:

他們常常意識到自己情商低,給自己打上一個「低情商」的標籤,然後在提升情商的道路上掙扎不已,甚至步入一條惡性循環的泥濘之路。

我情商低--我努力提升--提升效果不好---我情商太低了---我可能無藥可救了---破罐子破摔,放棄。

我們喜歡用各種標籤、概念去區分一些事情,但這世界上原本沒有什麼「情商低」和「情商差」的優劣區別,只是大家的行為方式不一樣。

我們創造一個概念,只是為了在某個範圍內,更好的描述、認識一種事物,但是世界上卻因此存在大量本身被概念限制住的情況,情商也是如此。

自從情商這個概念發明以後,「認為自己情商低」和「被貼上情商低」的人似乎成了黑五類。

這種自我否定引發的恐懼可能會導致一個原本情商就不高的人會陷入情商更低的境地。

「情商低」這個詞,已可能成為被那些習慣性否定自己、不認可自己的人用來自我虐待的一把新武器,同理也可能給那些習慣性攻擊別人、傷害別人的人提供一把新型戰刀。

認為自己「情商低」的人,與其糾結如何在技能上去提高自己的「情商」,或者用「情商低」來攻擊自己,不如做這件事:理解塑造一個人情商背後的深層原因,從而發生改變。

-03-

認為自己「情商低」的人,背後可能存在著心理飢餓

諮詢中,我見過很多人說自己「情商低」,背後的原因其實是缺乏自我認可。

因為這種不能接納和無法獲得的自我認可,他們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關注自己不夠好上,從而很難拿出額外精力來審視外界,分析事件背後的需求。 當一個不良事件發生時,「情商低」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亂套。

因為他們常常把自己和當時的事件全部粘合在一塊,無法保持一個客觀不變的自我。他們的內心很不穩定,以至於外部有一些風吹草動,內心的這個自我就開始跟著動。

在一個人全身心都被外界牽動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會有餘力分析事件背後的本質和需求,從而採取恰當的反映措施?又怎麼可能學會管理別人的反應?

他連自己的反應都管理不了。

一個人如果擁有較差的自我認可,他會像一個常年飢餓的人,目光永遠停留在如何吃飽的問題上,而完全沒有精力去關注別人的需求和環境的需要,更別提做出恰當的反應,也別提什麼優雅端莊得體處變不驚了…… 人性是很真實的。

在心理層面上,那些認為自己「情商低」的人首先要處理的其實是自己的心理飢餓問題自尊和認可。只有先解決心理飢餓問題,他們才會有餘力去掌握一些「情商」技能。這個時候,掌握起來就容易多了。

如果飢餓都沒解決,卻強迫自己去表達風度,掌握分寸,遲早會撐不住。

-04-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好」?

心理飢餓的兩個原因。

按精神分析的說法,一個人缺乏自我認可和接納,很可能是來源於不良的親子關係,即父母對自己缺乏認可和接納。

另外一個原因是,在成長經歷中,遭遇過很多不被接納和認可的刺激事件。這種不良的

教育

模式和環境模式才可能是導致一個人「情商低」的罪魁禍首。

這也吻合眾所周知的一個觀點。

人們認為,情商受後天環境影響比較大,甚至具有家族行為遺傳性(此遺傳不是生理上的遺傳,而是家族行為模式的遺傳)。 如果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學不會如何去理解別人。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又得到外界太多的否定和指責,那孩子對於自我的存在就始終處於質疑的緊張之中。

這種自我質疑正是伴隨著強烈的自我不理解,因為它阻止了孩子去全面認識自己。它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試圖消除自否定的緊張里,從而無法形成對自己的客觀認知。

一句話總結:

因為父母沒有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能客觀的看待和理解自己,導致他們更沒有精力去理解他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