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孫敦秀:如何欣賞簡牘書法

孫敦秀 筆名習韜。書法家協會會員、硬筆書法委員會委員、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理論委員委員、硬筆書法史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日韓新書畫家友好聯盟理事、中外書畫名人研究院名譽教授。書法研習漢簡、漢隸書體,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展,並被國內省、地級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及國外博物館收藏。被中華藝術學會、國際中華文藝學術學會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在京、蘇、豫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覽。2008年為電視劇《大明醫聖李時珍》題寫片名;為紀曉嵐故居題寫匾額硯銘文;2009年書法作品作為饋贈禮品饋贈台北市文化局;2010年為河南省南陽市「七十二漂風景區」題字,並石刻摩崖之上。隨著書法知識的積累和藝術實踐,多研究書法基礎理論且筆勤心勞,幾年來,編著出版了《書法小字典》《文房四寶手冊》《書法幅式指南》《文房四寶》《毛澤東書法珍聞》《硬筆發展史》《文房四寶縱橫談》《硬筆書法史》《書法幅式百例》《孫敦秀硬筆書法理論文集》《孫敦秀藝術》《殘墨書法之美》《孫敦秀書法理論文集·六卷》等書,多次在專業報刊上發表書法理論文章,有的被收錄在《北京市書法家論文集》、《第二屆鋼筆書法論文集》中。

簡牘書法,是指在竹(簡)木(犢)材料上呈現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古人云:古未有紙,大事書於冊,小事書於簡牘,皆以竹木為之,故稱為簡牘書。這種載字材料,是古代先民們在紙張未發明之前書寫典籍、文書等文字的主要載體,它幾乎與甲骨文,金文同時出現。春秋到東漢末年是簡牘最盛行的時期,到了西漢時期,蔡倫發明造紙術后,簡牘又與新生的載字材料——紙并行三百餘年。直到東晉末年(公元402年)恆玄下令:「古者無紙故用簡。今諸用簡者,宜以黃紙代之」。至此,簡牘載字材料在官方明令禁止下,才退出書寫的歷史舞台。時至今日簡牘與甲骨文、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一同被列為二十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現,簡牘書法也已成為今人臨摹學習的範本、範字,同時也成為後人欣賞、品鑒的書法藝術品。

簡牘書廣義上是指流行於楚、秦、漢代等書寫在竹木片上的文字,狹義上的簡書,多是指漢簡書體。漢簡書體就是西、東兩漢時期遺留下來大量的簡牘文字。這一書體對當時及後世影響較大,它第一次讓文字的書寫走下契刻與鑄造的神壇,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踏步前進,被廣大下層人員所掌握運用,使其成為一種平民化與社會生活結合最為緊密而頻繁,最為廣泛而流行的書寫形式。以其巨大的優勢推動著簡牘書法的發展,並形成了與當時官方文字並駕齊驅的書風潮流。經過千百人的書寫實踐,並形成了一整套用筆的方式,以及區別於古文字的點畫變化,字法的結構、章法的布局及作品呈現的筆情墨趣。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橫空出世、美輪美奐的墨像世界。

首先映入人們眼帘、進入人們欣賞視線的是那些拙樸率意的點線的揮運之美。古人在布局簡牘書法時,對於點畫的書寫,幾乎達到了從心所欲,筆隨意走的境界。就其字體起始的點畫,就分為平點、斜點、挑點等,仔細觀察,簡牘書法中點的起筆可從不同方向入筆,隨機應變,有時可侵潤到其它筆畫中偶露崢嶸。書寫時,點畫可有短橫的形式取而代之;有時也露出取代捺畫的霸氣。簡牘中的點畫,點破了自古官方書體的一統天下,打破了甲骨文、金文、秦篆書體筆法的形態單一寫法,點出了文字和書法的輝煌前程。老子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漢簡中的點畫莫不和其它構字元素中的筆畫息息相關。點的質量、節奏、形態方向決定著每個筆畫的質感、力度和韻律。致使簡牘中的橫畫呈現出輕重俯仰的變化。豎畫中也有直豎、彎豎、斜豎的形態;撇畫中也區分出短撇、長撇、彎頭撇、直彎撇等的特徵;捺畫中也有了直捺、平捺、彎捺、粗捺等的區分,以及折法中的方折、圓折、斜折等書寫方法,特別是有的筆畫,根據結體、章法的需要拖筆較長,成為簡牘書體中一特殊符號。也使整個章法布局顯得生動活潑。簡牘中出現的大量的結字元素——筆畫,以一種嶄新的筆畫體系告別了文字線條化走向了文字筆畫化。開啟了文字構成的新天地。

縱觀簡牘書法的用筆,諸如起、收、頓、按、方圓、急緩、露藏、轉折等充滿著豐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法度,這使得簡牘書法結構自由,天真馨露,不守故常,奇趣相生。使其結構中的平衡對稱,違和虛實,主次長短,寬窄粗細,險絕工整等矛盾對立關係運用到了極致,書寫者在有限而狹小的簡牘上任意施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酣暢淋漓地表現了簡牘書法不拘一格的生命之美,讓我們理解了有法和無法的真諦。

其次,欣賞簡牘書法的章法既要看章法布局,同時又要看整個幅式的大章法布局,即字體結構是否得體,章法布局是否雅觀,從中可以看出書法造詣的高低深淺。就欣賞而言,簡牘墨跡的章法布局大大擴展了我們的欣賞空間,增添了拙樸而神奇的審美情趣。這就要把簡牘書法放在金文、小篆整飭端莊的大背景才可考量出來,簡牘書體不再受正規書體的束縛;衝破了那種嚴肅規整的書寫形式,朝著結體無定式的道路上迅跑。這種書體的間架結構,任意著筆,隨手寫來。頗為自由,因易而多變,因俗就俗,適應性和表現性都很強,尤其那些撇、捺、豎等筆畫左右擴張,有的豎筆畫拖筆較長,這樣的字體完全是順著作者自身意象而發展,這其中誇張的結體和離奇筆畫的組合,不失為一種空前的創造,呈現出翩翩自得的結體之美。其空間形式,也不像碑刻那樣具有嚴格的限制性,而是在有限的空間內,隨意揮灑,輕鬆自然,可長可短,又正又欹,筆趣橫生,每一個字都能搖曳生態,筆畫複雜的也不拘謹,大小參差,看似在漫不經心的安排中,極字之真態,加之簡牘豎長的簡形,豎寫的順序,偏扁的結體,趨橫的字勢,為書體的空間性和時間性,開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廣闊的領域。為書法的表意性,抒情性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藝術平台。

簡牘書法的書寫,除我們常見的的單行書寫外,還有多行不等的書寫,如出土於湖南龍山裡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的里耶秦簡,有的多達七行書寫,這樣則要求書寫者既要顧及文字的上下關係,又要考慮行與行之間的左右關係,形成了豎為貫通,橫為聯絡的生動活潑的嶄新局面。在章法布局上,正如今人劉俊坡《簡牘書法文化》中載:"排列繁密均勻,里耶簡整面字徑均勻,間距相等,密集而緊湊,平穩均衡。"每幅作品明顯地呈現出豎有行,橫無列的布局方法,行間分明,意態活潑,氣韻生動,整齊而有變化,平穩而顯自然,開啟了既有隨意性強的行草書體的表現形式之先河。

再者,簡牘書法呈現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奪人心魄的風采,正是吸引人們眼球最閃亮的欣賞點,由於簡牘文字歷經眾人書寫,流行於楚國、秦國等國家,跨越數個朝代,時間長達1700餘年,其風格異彩紛呈,爭奇鬥豔,融合分化,又各自保持自家面目,楚簡的詭秘清奇,疏朗靈透;秦簡的莊重規整,渾樸雄強;漢簡的淋漓率意,外拙內秀,無一不躍然於竹木簡牘之上。古人講:"書之妙道,神採為上,"通過對簡牘書法的探究,不難看出簡牘書法的氣韻神采;變化自如,得字之天趣;筆隨意遣;拙中生姿之神態;跡合情性凝重樸拙之氣質;形著於筆,不經意中得以之縱橫。特別是漢簡書體書寫起來,時而篆、時而隸、時而行、時而草、諸體兼容,書寫率意豪放,如池水魚躍,枝頭雀歡,一派天機生趣。絕無極滯做作之態。率意是簡書的靈魂,雖然當時與實用有關,但它所形成的藝術上的性趣風格,是無意或有意的對自然美的追求。這也是當今書法家可以追求而難以達到的一種境界,簡牘書法使我們領略到當時那個朝代墨跡真實面目及一代書風,為書法藝術諸體的誕生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為後世各種字體轉型孕育走向一朝分娩的健康之路。

近百年來,所出土的古代竹木簡牘等,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第一手資料,而且對研究書法也具有空前的重要意義,它即為我們研究書體演變提供了一重要脈絡,又為研究書法的藝術語言的形成和特徵,提供了最直接的、最原始的、最可信賴的依據。宋米芾《海岳名言》中載:「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己非已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繼而說得更為直截了當:「河間簡牘乃書法之祖。」看來古代書家也極為重視,並且非常強調學習書法,必須直接臨摹、學習古人墨跡。否則難以見其筆墨神韻。簡牘書法是書體和用筆演變過程中的中介,通過它,才使我們真正領悟到那早已迷失的用筆的真諦,那些碑石椎拓和各種摹刻本作為影子的影子,其真正的內涵被另一種物質現象和方式所改變,似真假美猴王。要想把握住古人尋真求美的秘訣,筆墨神韻在簡牘上的印證是最可靠的現實和正確的答案。古人用成千上萬的竹木簡牘構築了華夏文化藝術的聖殿,是當今學書者用之不完,取之不盡的營養寶庫,簡牘書法當是今文字書法之源頭和母體,學書者當之無愧地繼承祖先留下的這一難遣的記憶,續結簡牘書法這一歷史文脈。

書協首屆顧問權希軍

著名書法家、山東省書協顧問張百行

全國公安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嚴太平

著名書法家、北京中韓書畫家聯誼會會長趙勇

著名書法家盧桐

書畫感知者江海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