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威海校車事故致11名兒童遇難 面對危險告訴孩子如何自救

5月9日8時59分,威海中世韓國國際學校幼稚園一租用車輛,到威海高新區接幼稚園學生上學,行經環翠區陶家夼隧道時,發生交通事故並導致車輛起火。事故發生時,車上有司機1名,幼稚園老師1名,3—6歲幼稚園學齡前兒童11名。事故造成幼稚園老師重傷,司機和11名兒童(5名韓國籍,6名籍)死亡。

未曾綻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在了這個初冬。高高興興上學去的孩子,就這樣從此再無歸途。

校車存在的問題不是個別現象!而再深思一步,對於這些沒有防衛能力的孩子,潛在的危險,又豈止是隱患重重的校車?

從福建南平刺殺幼兒案,到杭州「最美媽媽」徒手接墜樓的幼童妞妞,再到令人心碎的佛山2歲女童小悅悅被倆車碾壓……血淋淋的事實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家長們:孩子!危險!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保衛你的孩子,是你必須要做的思考。

在這樣一條令人心傷的新聞之後,我們能做的,只是提醒。提醒每一個家長,也提醒每一個人:保衛小朋友!

教他自救 要比守護更管用

沒什麼比孩子的苦難更觸痛我們,沒什麼比孩子的安危更揪人心。然而,我們又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一連串的公共安全和衛生突發事件,都指向了年幼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所處的生存環境,與同樣經歷過童年的成年人相比有了太多的不同,而該給他們怎樣一個安全、健康、幸福的童年,需要整個社會去尋找答案。

適度警示 但別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相對於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抗拒性,家長對幼兒進行預見性的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孩子身邊未知的安全威脅,你需要知道危險是什麼,以及如何防範與化解這些威脅。

保持平靜。最好讓孩子不要被你的焦慮打擾,這是保護孩子最應該做的。邁阿密大學對一些在經受痛苦的藥物治療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緊張情緒之下。

建立牢不可破的規則。不坐陌生人的車。拒絕那些自己感覺有問題的東西。逛商場的時候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並且要講秩序——這些都是好的規則。在告訴孩子必須遵守怎樣的紀律時,不要說一些不好的話,諸如如果孩子怎麼樣就會怎樣之類的「詛咒」和恐嚇,一般性的警告就能奏效。

小心的語言警告。如果過分灌輸「陌生人危險」的信息,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經有個孩子因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結果錯過了營救隊員,最後消失在大森林中。告訴孩子,有些情況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不能跟陌生人接觸。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助,必須找穿制服的人員、穿工服的銷售人員或者帶孩子的母親。

讓孩子了解大人。如果你的孩子要跟某個大人相處較長時間,如保姆或家庭教師,在定人之前應向其他媽媽諮詢如何與這些人相處,併到有關部門查閱保姆或家庭教師的情況。

避開電視新聞。專家建議人們不要讓12歲以下的小孩看新聞。在電視劇中,壞人往往遭報應。但在新聞中,無辜的人卻常常是犧牲品,這對孩子實在是太殘酷了。

誠實而簡單。如果你的孩子問一件讓他恐慌的事,要解釋給他聽,但是不要再次嚇到他,同時也不要嚇到自己,以不破壞兩人的安全感為宜。解釋過後,問他怎麼想的,及時糾正和驅除那些錯誤的想法,然後離開。這能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了什麼,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穩定而持續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賴於父母們妥善處理生活中不斷發生的這些事情。

告訴孩子 遇到危險時自己可以先跑

媒體曾報道過7歲女孩放學回家發現煤氣中毒的媽媽后,立刻開窗,然後撥打120救了媽媽的成功案例。

在英國,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記住了《兒童10大宣言》。在這個《宣言》中,沒有冗長的說教和空洞的口號,而是教他們如何躲避危險,保護自己。這十大宣言是: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小秘密要告訴媽媽;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傢具;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壞人的秘密;壞人可以騙。

做遊戲模擬危險場景

在談及如何讓孩子防患「人為傷害」於未然時,兒童心理教育專家黃家良和孟遷都推薦了情境模擬遊戲。「比如,在孩子上下學的路上,你請相熟的朋友(對於孩子來說,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人)上前跟孩子打招呼,用各種誘惑方式試圖帶走孩子。而你在遠處觀察。事後,你可以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做的正確反應是什麼。 」孟遷舉例。

此外,「學校需要做『危機應對』的本能反應訓練,以備危險萬一降臨時」,黃家良認為。「人類在面對恐懼的時候,會因為『驚訝』情緒持續的時間過長而失去本能的反應,形成人的木僵狀態。學校的暴力傷害兒童事件,有不少孩子面對恐懼的時候是處於木僵狀態而受到傷害。

換句話說,這些孩子在平時真的都是非常聽話的孩子,老師沒有說或沒有叫他們去做,他們不會去做。同樣,面對危險的時候,沒有指令他們不會有反應。

學校可以引進遊戲教育,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危機的有效應對能力,比如逃跑的方向、路徑、求援的對象和方法。主動的自我保護意識可以在平時的訓練中得來。

避開教育中的「禁果效應」

對於年幼的孩子,總有許多事物會被家長貼上「禁止詢問」、「禁止觸碰」,甚至「禁止知曉」的標籤。

而所有的禁止,都會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和家長的一時疏忽,而成為危險的可能性。

因為廚房裡有電、刀叉、熱水,就讓廚房成為孩子的禁區,這顯然不明智——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好奇。總有一天,他會趁你不注意跑進去擺弄一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當你做飯時,你把他叫進廚房,邊做邊告訴他,這是刀,如果你不小心,很容易劃破手,這是火,如果……」孟遷說。

這是跟有危險可能性的事物的相處,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

在一個性侵犯兒童的案例中,一名小女孩在不堪忍受老師的毆打后告訴家長,之前一直沒跟家長說,是因為「一直以為老師那樣做也是上課」。現在告訴家長,是因為「老師天天用書打我腦袋、掐嘴巴子、掐腿,還用棍子捅」。

顯然,「性」是這個家庭教育的禁區,這也是犯罪人得逞如此長久的原因之一。「一定要讓孩子能分辨什麼是假信息。」黃家良強調。禁區越少、假話越少,孩子能自我保護的可能性就越大。「熟人是孩子最不設防的空間,如果家長要防範熟人傷害的發生,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平時家長要養成自己去哪裡或幹什麼、去多久都要同孩子說明白的習慣。比如,媽媽告訴孩子去哪裡拿什麼東西、幾點回來、在哪裡等候等信息,這個時候另一個熟人來想帶走孩子,那他的信息如果同媽媽的信息不相符,孩子的防禦心就會起來。」

即使對於電視新聞中的傷害兒童事件,也不必刻意迴避,應對孩子的疑問,甚至恐慌,最好的解決辦法,依然是告訴他,那是怎麼回事,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應該怎麼辦才能保護好自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