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安和橋》和《南山南》那麼火,你們知道是我製作的嗎?

於是我不再唱歌旅行團 - 於是我不再唱歌

「於是我,不再唱歌,開始賣螺螄粉了

不再是,匆匆過客,從此不再漂泊

於是我,不再唱歌,開始買新的生活

賣掉了,舊的生活,做一個好小伙

這首《於是我不再唱歌》出旅行團樂隊,由詞曲作者、樂隊成員韋偉一次在草莓音樂節上演唱,講述了幾個青年人一步步接近音樂夢想的故事。

不是典型的草根逆襲,也沒有大紅大紫,旅行團樂隊至今走著小眾路線,有自己個性的圈子和擁躉者。樂隊的靈魂人物韋偉正是在音樂里度過了自己既長又短的青春期,經歷著普通又深刻的人生際遇。這是他敘述的與音樂共生的故事——

捧紅了他們,我還沒有紅

我是韋偉,旅行團樂隊的成員。

我喜歡這樣介紹自己,通常對方是一臉茫然,因為他們根本沒聽說過旅行團,更不知道韋偉是誰。但如果我繼續說,嘿,那你知道宋冬野、馬頔和阿肆嗎,我是他們成名的幕後推手。換個說法,大家立刻就對我感興趣了,好奇我是誰,做什麼的,和這些大紅的民謠歌手有什麼內幕關係。

哈哈,我可沒有說謊,我確實和他們有關係,因為我的身份有兩個,一個是「旅行團」樂隊的創建人,一個是音樂製作人,給歌手、影視劇製作音樂。

想聽這個故事吧?我給你講講。

冬野啊,那個胖子,我之前聽他的《董小姐》、《安和橋》,讓我想到自己彷徨的日子,想到那些消失掉的理想故事,感覺有一個人把你想講的話唱出來了,有種釋懷感。

看著那文藝又深刻的歌詞,我實在沒把作者和後來見到的200斤的胖子聯繫到一起,我以為這胖子是公司新換的廚師。

2013年夏天,宋冬野找我給他的新專輯編曲。在他之前,我忙著找編曲的私活兒干,得掙錢養活自己啊。

為了賺錢,我做和音樂沒啥大關係的手機彩鈴,當時火熱的手機彩鈴一大半都是我製作的,記得那會兒給諾基亞改編手機鈴聲,做一條拿200塊。

後來,我找獨立歌手毛遂自薦,想免費給他們做唱片,但通常我給一個歌手剛做完一張,他就在音樂圈銷聲匿跡了。

阿肆是第一個與我合作后沒有消失的歌手,我給她製作了《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結果,這首歌和阿肆一下子火了。

冬野後來找我的時候,聽完他的歌,我知道他一定會火,答應好好幫他做專輯。不出預料,宋胖子也火了。

見宋冬野火了,馬主動約我,稱呼我為「大師」,讓我給他做一張能火的專輯,特別是做一首能PK掉胖子《安和橋》的歌,我選了一首歌。

後來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了,這首歌就是《南山南》。

給他們仨做了專輯,他們都紅了,但是我還沒有紅。會不會失落?那倒不會,他們火了,我作為幕後製作人也被更多人知道了,還蠻幸運的。

其實,之前我是絕口不提這些事兒的,做了就做了嘛,有什麼好說的,出去大肆宣揚感覺很羞恥。後來想法變了,我覺得自己太土,跟不上時代了。

我是80年代初的人,我們那代人都比較矜持,有架子,其實就是「裝」。特別是搞藝術的更是「假清高」,不願意說自己一點不好,明明內心極度渴望被人認可,但就是打死不自己吆喝,覺得營銷宣傳這類與音樂無關的事情特庸俗,看到別人會搞事情起來了,自己心裡又會不舒服,雖然羨慕,但就死裝到底。

我和梁歡、好妹妹樂隊里的一些人都是朋友,他們擅長自我營銷,做了對自己殘忍的事情,暴露缺點,改變自己,擁有一大批追隨者。

我現在想想,你做了你不說大家怎麼會知道呢?宣傳是需要的,平台是必要的,個人IP也是要有的,不是說要迎合這個時代,而是讓自己不掉隊,趕上時代的潮流和步伐,繼續往前走。

梁歡和我分享他的秘訣,就是經常和年輕人一起玩兒,不要和那些老人玩兒。

我身邊很多工作人員都是90后,他們簡直太厲害了,想法、品位、行動力都超級強,想幹什麼就馬上去干,不會顧慮那麼多,不擔心非議和失敗。他們給我的衝擊太大了,我開始覺著自己必須更新換代了啊,否則我就要像討厭爸媽一樣嫌棄自己了。

按照之前的性子,我是絕不會接受採訪的,現在就覺得要打開心胸,不能倚老賣老有架子,一旦你看不起年輕人你就完了。

小鎮青年想跟別人不一樣

我是一個小鎮青年,來自廣西柳州,1999年上國中那會兒開始玩音樂。

當時就覺得學習沒意思,爸媽也管不住我,加上家裡條件還可以,有黑膠機,有樂器。我整天聽披頭士,覺得青春就該是這樣酷,就攛掇堂兄孔陽還有其他小夥伴一起組了個樂隊,當時叫影子樂隊,後來我們才改名「旅行團」。那會兒一上完課就窩家裡,用電腦學音樂,寫了有五六十首歌。

聯考失敗后,高四沒去上,也沒找工作,我就琢磨這生活應該還有別的事兒可做。特別想去北京,和我們小鎮比起來,那裡簡直是音樂聖地,有很多樂隊,是文化思潮的最前沿。我和孔陽管家裡要了1000元錢,當時說好,就來北京10天,到時混不下去就繼承家業,回家倒賣煙酒。

不,一點兒不覺得是海口,當時的我和現在一樣自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坐了30多小時的綠皮火車,還是硬座,我們殺到北京。

嗨,你別指望我給你講什麼苦難史或賣什麼慘,那段日子簡直不能更酷炫了。

我們住在南邊的一個小村子里,搞了個出租房,結交各類朋友,領人回家找個角落就能睡,每天大家吃飯喝酒聊音樂,跟個烏托邦似的,一點都不苦。

這中間我們去了華納、太合麥田這些大的地方遞送音樂Demo,但沒人看得上。到了第七天,我們可坐不住了,再不行三天後就得爬回去了。

我們找到摩登天空,工作人員隨手指個地兒讓放下,我們居然對他說,你現在就聽一下。那人愣了,居然就立即聽了,然後找老闆去了。我們離開不到一個小時,接到了沈黎暉(摩登天空創始人)的電話,正式和他簽了約。

你別以為簽了約就賺多少錢,沒那麼簡單。當時摩登天空辦公還在地下室呢。

那會兒我其實差點就抑鬱了,每天一醒來就被消極情緒困擾。音樂上受挫,專輯唱片賣得不好,經濟壓力大,每月沒有工資沒有保險,做一次演出拿一次錢。我就窩在出租屋的窗台上,用破破爛爛的電腦接私活做編曲,經常還要靠父母救濟。

那段日子真不好熬啊,直到後來音樂節起來了,我們一個月能做很多演出,情況慢慢好起來,抑鬱也自我治癒了。

我很煩別人貼在音樂、音樂人身上的標籤,覺得做音樂是不靠譜的冒險,特別是現在的價值觀是有錢、有名或有權才能得到社會認可。

我倒覺得做音樂很有前途,你看摩登天空都從地下室做到一棟樓了,文化也能掙到錢了,還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別人。關鍵還給人精神慰藉,你買房、炒房是治癒不了精神的。

我這人從小就比較怪,就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成為不一樣的人。

哦,我們在2013年就離開摩登天空,樂隊自己單幹了,在摩登最弱的時候來,在它最厲害的時候走掉。別人說我們有大腿還不抱?

算是吧,不想要那種安穩,就想證明自己行不行吧,現在看來還算行。

不夠勁兒,最缺老三樣

其實不敢細想音樂創作,一想就覺得太受不了了,我們太土了!尤其和人家國外的創作比起來,簡直土到家了。

當然你可以說我是崇洋媚外,我承認。

前陣子我去歐洲,在斯德哥爾摩逛藝術館,裡面滿滿的都是人,但幾乎沒有東方面孔,人應該都在商場。

他們不是走馬觀花,沒有隻顧著po照(上傳照片),大多是長久在一幅畫前駐足,看得很認真。大人會小聲給孩子講這畫好在哪裡,為什麼是美的。

這極大地刺激到我,人家從小到大培養的價值觀不是怎麼掙大錢,是審美。教孩子認識什麼是美,什麼是更美。

我們從小被教導什麼是對的,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是美的。我們精神上真的是夠土的,看看全民都在關心啥,媒體一天八百遍推送哪個明星又出軌了,你喂老百姓吃什麼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口味,這對藝術是沒有幫助的。

除了缺審美,我們還沒有什麼娛樂精神,包括娛樂自己和娛樂別人。

讓別人高興或痛苦都算在「娛樂」里,這都是和別人互動,不是只沉在你自己圈子裡。我們的音樂在世界上影響力不夠,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玩不開,音樂表達不清楚。

你覺得自己打開了但其實沒有,總是玩到60分就把自己克制住了。去外面走走看看,人家是鼓勵大膽創造,沒邊沒沿兒的,我們是先告訴你個規矩,給你畫個大圈子,你在圈子裡面幹啥都可以,但你不要跳出這個框架。

在不斷被教育不能逾矩的環境里長大,我們被很多固有觀念和條條框框束縛,比如擔心會不會傷害某些人,會不會有損行業規矩。真正的娛樂精神就是專業,做到極致,不會擔心傷害到誰,別人也不會真的覺得被傷害。

在這個時代,沒有娛樂精神是完全不行的。你看,前段大家都在批鬥《長城》,我還挺佩服老謀子的,因為他敢於不斷嘗試新鮮玩意兒。還有李安,是我最希望合作的電影導演,他總在挑戰新的東西,知道給人巨大空間,成就了多少個奧斯卡最佳作曲人。

我的青春期好像很長,又好像很短,音樂幫我屏蔽了很多爆裂情緒。年少時候的煩躁、焦慮甚至憤怒都靠這個出口宣洩,所以我才沒有出去打架鬥毆什麼的。

年輕人一定是不停質疑的,存在並不就是合理,音樂幫我保留了質疑和不滿,這兩個東西就像是養料,引起你對危險東西的警惕,是個好事情。

理想和現實往往差距懸殊,這些遺憾和不開心可以通過音樂說出來。所以你看,很多音樂的歌詞很有魅力,單獨抽出來就是很好的文學作品,表達的是關於生活的思考。

憤怒產生搖滾,搖滾是有稜角的,不是圓的,所以才會戳到人,刺激到人。

現在音樂人經常被質疑「軟」了,沒脾氣了,這倒是真的。

但就此下結論說沒有好音樂了,不憤怒的音樂就一定不好?就沒有價值?這我持保留態度,時代變了,大環境不會有太多有精神氣質的人,而那種「軟」的東西也有他們存在的價值。

生活中本來就有太多不好的事情,不想再寫到音樂里煩人了,不想把自己氣死,把別人氣死,我們想活得長一些,你可以說我們是太惜命了,我承認。

最大的苦難是精神上的苦難,藝術能把不好的東西消解掉,幫你邁過這個坎兒,然後繼續向前。

我現在還不夠愉悅,活得還不夠自在,因為我沒辦法離開北京,沒辦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的目標是做一個大自在的人,你看,滾石樂隊去古巴開音樂會,場子嗨到爆,他們都快80歲了,還那麼炸裂,下面還有很多姑娘。

這樣活著,多酷。

原載於《青年》雜誌第7期,原名《真正的娛樂精神是專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