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敦刻爾克》:神作與「垃圾」,都不該有這樣的結局!

2017.09.05 十三妹的第141篇 ,謝謝你看 | 歡迎轉發

作為一個寫觀后感的電影號,這兩天如果不聊一聊諾蘭的《敦刻爾克》似乎有點不合時宜,畢竟人家稍微有點要顯示逼格的號都寫完了。

作為有自己的freestyle的電影迷妹,十三我可不能掉隊,也要圍繞這部最近最火的電影聊一聊。

這幾天,自己的朋友圈出現最典型的聲音是三種,但用四個詞就可以給予概括。

讚揚批評追捧抵制

觀影得到滿足的朋友們,在看完后都在朋友圈安利這部電影,說震撼的有之,說感動的有之,說劇情有新意的亦有之。

而觀影沒有得到滿足的一些朋友,則批評這部電影故弄玄虛,沒有高潮,全程都在積蓄情感,可結局卻特別潦草,還來了一把主旋律的宣言,等等。

讚揚和批評的這群人裡面,有諾粉,有資深影迷,也有普通觀眾,但基本是就電影說電影。

讓人無可奈何的是第三種聲音,就是部分抵制的聲音,他們不是就電影說電影,也不是就現在說現在。而是揪著過往的事情,政治的揣測。

現在回顧二戰歷史,「敦刻爾克撤退」是二戰歐洲戰場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次大撤退,但這是馬後炮。當初,誰也不知道後續如何。

當時,亞眠失守后,德軍迅速完成對英法聯軍約40個師的包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的聯軍,只能選擇唯一的生路,那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本土。

恰好,5月22日英法聯軍的反擊阻擋了德軍裝甲部隊的強勢進攻,希特勒出於種種考慮,出人意料的於24日停止陸軍追擊,改用空軍追擊聯軍殘部。

狡黠的英國政府也早料定戰局,早在19日就指示海軍部制定遠征軍撤退計劃,並由拉姆齊將軍全權指揮,代號「發電機行動」。

原本計劃三個港口,但26日晚執行計劃時,卻只有敦刻爾克這一個港口尚在聯軍手中。

一個破落港口,30萬部隊,怎麼辦?

5月27日到6月4日,雙方在陸海空全範圍展開時間、空間的爭奪戰,出動大量主力戰機,軍艦和後續的陸軍部隊參戰。

單是英空軍為掩護撤退,就出動2739架次戰機進行空中支援,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

整個過程損失飛機106架,空地部隊聯合擊落德機大概有140架。

海上的損失同樣嚴重,有200餘艘英國船隻和17艘法國艦船被德軍擊沉。

面對德軍強勢火力,卻有33.8萬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為主,法軍約9萬,還有比利時近3.3萬人。

正因如此「成功」的撤退,才被譽為「敦刻爾克奇迹」。

這段二戰的撤退行動在亞洲並不如在歐洲被大眾熟知,頂多是知道有這麼一次行動而已。

而拍攝這段歷史的電影作品其實比起那些廣為人知的例如「諾曼底登陸」之類的戰役來說,其實更加寥寥。

最早的為人知曉的大概是1958年的同名老電影《敦刻爾克》2004年由卷福參演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紀錄片

還有就是這幾天被提起的2007年《贖罪》驚人的長鏡頭和《倫敦上空的鷹》開頭那段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背景。

(《贖罪》劇照)

諾蘭作為屢創佳片的「封神」級別的導演,選擇重拾歷史,把這段真實事件搬上銀幕,填補現代電影史的空白。

而且,諾蘭以自己的獨有的方式完成了這部電影,才有如今頗具爭議的《敦刻爾克》。

他選擇戰爭片的外衣,講述一個關於逃離的懸疑驚悚故事。達到塑造真實求生的眾生相的目的。

電影在觀感上,確實呈現出與大眾經典戰爭片的不同觀感。

全片完全看不到德軍、看不到慘烈廝殺的戰場,也看不到雙方的戰略局勢。

能看到的只有稀稀落落的街頭遊盪的士兵,

沙灘上、劍橋上等待救援的殘兵,

爬到軍艦又被擊中跳下軍艦的衰兵。

以及與敵機周旋的空軍飛行員和趕來救援的民船與平民。

他們不必正面戰鬥,卻揭示出戰爭的局勢和失利的事實。以及「回家即是最後的決鬥」的情感傳遞。

諾蘭之所以採用三條主線,三個時間,三個場景,也是為了把「求生」的真實感營造出來。並靠著剪輯與非線性的敘事手段,塑造各具特點的群像人物。

每個故事線,都有一個角色為中心,由此延展出整個撤退行動里普通人的命運和抉擇。或如列兵湯米、或如道森船長、或如飛行員柯林斯。

從宏觀上講,「敦刻爾克」確實是戰略性的轉移,從微觀的個體講,「敦刻爾克」就是一次逃生。

電影不僅沒有那麼多宏大場面,也沒有解釋性獨白和過多的台詞。敘事和情感、情緒的傳達全靠角色行為、場面和音樂。

「逃生」、「幾個列兵」、「兩個飛行員」、「一艘民船」,構成電影的關鍵詞,極簡主義的敘述令人覺得這太不「諾蘭」了。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好像換到任何一場撤退的軍事行動中都可以。想想,好像也有點道理。

諾蘭強調說:「這一次,我希望以一種非常切身的方式來展現這個故事,所以我希望能夠有一個讓觀眾有一個無比懸疑和緊張的感覺,而不是想借這個電影給他們上一堂歷史課或者是政治課。

在電影里,我們體會到多少諾蘭所說的緊張感和懸疑感呢?

其實影片本身體現出的緊張懸疑感是有限的,不論是三條時間線的非線性敘事還是各種形式的緊張感營造,例如油表失靈、船塢練槍等等,有些差強人意。

環境氛圍的營造更是如此,誰都知道戰火轟炸下,環境應該是髒亂差的,本片里的海灘、航拍的風景都是美麗的。連和菜頭在文章里都提醒讀者別忘了欣賞美景。

另外,人物由於對壓力的反應情緒的不同,也應出現迥異的行為表現和結果的。可電影里那些等待被救援的士兵臉上的表情和行為舉止都彷彿在演練。雖然後續他們發生過爭執,可這種爭執和現實差距還是很大的。

諾蘭確實用了個體視角來展現歷史的切片,可誰說個人視角就不可以展現出大環境的危機四伏,驚險緊張。

強調周遭的損壞、士兵的崩潰或聽天由命、消息的瞬息萬變還有天空頻繁的轟鳴敵機等,來營造緊張刺激的感受對比個體的無奈與求生撤離的急切,都是可以強化的。

當然,這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可我絕不同意有些號所說的這是「十年來最好的諾蘭電影」、「諾蘭生涯最佳」等等。

佳作卻算不上經典,高分卻夠不到最好。

這幾天,圍繞電影的探討有點喧鬧。有技法分析的;有歷史分析的;有梳理諾蘭電影的;也有很多抵制很兇猛的。

可冷靜的想一想,這就是一部技法不錯,形式新穎、內容比較動人的影片而已。

那些電影之外的批評和讚揚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採用了各自一套不同的語境。

踩《戰狼2》挺《敦刻爾克》和踩《敦刻爾克》挺《戰狼2》的那些評論看上去總覺得有點嬉笑不忍。

(恰如這個叫喬治的小孩悲哀的離開)

說白了,任何一個創作者,都不可能完全跳出既有的社會文化成長背景。就像法國人會批評《敦刻爾克》,英國人卻十分喜歡一樣。

偏見,對於藝術審美是有參考的,對於價值評判卻不太管用。

目前,《敦刻爾克》上映五天,票房2.3億,下跌幅度較大。不知道是電影本身的原因,還是別的什麼?

而這個周五,《蜘蛛俠》就要歸來,留給電影《敦刻爾克》的時間和當年的大撤退一樣,不多了!

PS招募通知:建了一個核心讀者群,平時幫改善內容、增加轉贊評。也會不定期發福利,有意者加群。醜話說前面,群規較嚴格,違者踢出群。請愛電影、願意聊的進群。群100人,滿100不再招募,謝謝。

-END-

點擊下文閱讀精彩

9月院線排雷指南:好片太多,看不及了?

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話題討論,

每周將選出優質留言,送愛奇藝會員券一張。

今日話題:你覺得諾蘭最好的電影是哪一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