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讓絲路文化遺產活起來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盛大開幕,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是絲路歷史和絲路精神的實物見證,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利用好北庭故城遺址金色名片

天山北坡,山頂的雪與荒野構成一幅蒼勁的大漠風光。


大約在漢唐時期,經過多年多代人與駝的踩踏,最終形成了絲綢之路北道。北庭,正當絲綢大道中央要衝,唐代都護府治所。故城,無言講述著千年戰爭與和平、紛爭與融合、繁盛與興衰的故事。


7月21日,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遺址調研時指出,北庭故城遺址有力證明了新疆自古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持續深入做好北庭故城遺址的保護研究和展示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昌吉州黨委書記沙爾合提·阿汗說,北庭故城遺址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見證。做好遺址的保護、研究工作對於貫徹落實黨中央治疆方略、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意義深遠。

作為唐代至元代時期天山以北地區的行政中心遺址的北庭故城,1988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對遺址進行整體圍欄封閉,建設北庭西寺保護大棚,啟動北庭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完成監測預警構建體系、遺址調查勘探、遺址安全技術防範系統項目,加強環境整治,健全管理體系等有效保護管理,北庭故城遺址保存狀況和穩定性良好,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優良,遺產所在地的各民族、各界人士,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事業充滿熱情。


見證了游牧文明與中原文明交往過程的北庭故城,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又重新煥發生機。吉木薩爾縣文物局局長羅瑜說:「圍繞北庭故城遺址這個文化核心,吉木薩爾將建設一個北庭文化的特色小鎮,組成北庭大都護府風景旅遊區,這樣就把我們北庭鎮一萬多農民的增收致富,整個經濟發展全面地拉動起來了,這是我們吉木薩爾縣打造全域旅遊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個核心。」


吉木薩爾將以北庭故城為代表的北庭歷史文化為依託,打造北庭文化產業園、北庭絲綢之路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動城區北庭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提升北庭歷史文化的影響力,利用好北庭故城遺址金色名片,打響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

東西匯流——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沉船「南海號」

6月8日,「東西匯流——十三至十七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展覽在德國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是國家文物局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主動策劃實施的,展品來自國內多家文博單位,其中「南海Ⅰ號」出水文物為首次赴境外展出,引人注目。「南海Ⅰ號」再次走進公眾眼中。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說,一條船代表著人類文明達到的高度。在當時,船就代表著科技的前沿,它融合了導航、機械、材料等先進技術。一條船就是一個社會。幾十人或者一兩百人,共同在船上度過很長的周期,要在船上解決吃喝拉撒睡,船上必須有一套生命維持系統,就跟一個小聚落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套船貨系統——在哪生產、為誰生產、到哪兒。「生產——運輸——市場」三個環節連接在一起,這就是中外文明的交流。「南海Ⅰ號」水下考古正好處於這個過程之中。


宋代是古代歷史上最開放的一個時代,海外貿易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的比例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是最高的,對國家經濟影響也是最大的。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都是在這個時期產生。宋代,的航海船隻建造有了長足發展,可以PK掉阿拉伯人的船了。「南海Ⅰ號」是一條完整的宋代沉船,還是一條滿載的船。它能特別完整地呈現當時宋代一個「小聚落」面貌,對於還原一個完整的宋代經濟社會樣貌非常有價值。還有,沉船承載的器物並不是為生產,而是專門用於外銷的。


孫鍵強調,通過對沉船和其攜帶文物的研判,我們可以研究絲路的歷史、人文生活,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異域文化。


在廣東海陵島上,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靜靜矗立在海邊。這個以安放「南海Ⅰ號」宋代沉船而聞名的博物館,一直擔負著發掘、保護、展示研究成果的使命。

從1987年被發現、2007年整體打撈至今,「南海Ⅰ號」的保護、研究、發掘一直在進行中。館長曾超群介紹說,根據國家文物局、廣東省文化廳、陽江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南海I號」沉船及沉船點將參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正在實施「南海I號」申遺保護展示工程。計劃8月中旬將以全新面貌迎客,屆時古沉船整體將在加裝的集氣罩中進行恆溫恆濕保護,遊客可以通過透明玻璃直面考古現場,欣賞各種精美出水文物,多角度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4月20日,國家文物局在廣州召開2017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北海「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切實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強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是一項長期的國家戰略,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要求,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敦煌文博會——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貢獻

2016年9月20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旅遊局、貿促會等5家單位主辦,外交部等13家單位協辦的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宣讀了習近平主席發來的賀信。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充分肯定了敦煌的歷史地位和敦煌文化的獨特魅力,詮釋了文化互鑒的重大意義,描繪了合作交流的美好願景,為文博會的成功舉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大會以「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為主題,展示了多種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鑒的現實可能和合作共贏的光明前景,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圍繞打響敦煌文博會這一「國字型大小」大品牌,大會積極探尋「文化+」發展的路徑和空間,構建論壇、展覽、演出、文創、貿易、旅遊六位一體「大文博」,使各項文化活動成為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說,絲路明珠敦煌是東西方文化交匯要衝,不同類型的文化在這裡匯聚、展示、交流、融合,共同塑造了獨具魅力、舉世矚目的敦煌文化。被譽為東方藝術博物館和世界百科圖書館的莫高窟,是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在絢麗多彩的敦煌文化遺存特別是敦煌壁畫中,我們看到不同文明精彩綻放、和諧共存,沐浴崇高唯美、包容開放、向善守正之光。敦煌體現的開放包容、交流互鑒是古絲綢之路典型的歷史特徵,也是沿線各國實現發展繁榮的成功之道和必由之路。加強包括敦煌在內的絲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是造福人民的應有之義。甘肅要與沿線其他省和其他國家共同實施絲路文化遺產整體保護工程,讓絲路文化遺產活起來,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貢獻。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國家文物局舉辦的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上,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主旨報告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根植於歷史,源於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與文化遺產息息相關。這些珍貴的遺產遺迹,既是記載這段歷史的「活化石」,更是文明交流的符號,承載著千古常新的絲路精神,成為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在促進民心相通、弘揚絲路精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紐帶作用。

劉玉珠回顧了政府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不斷擴大文物對外交流與合作;國家文物局積極發揮文物工作獨特優勢,不斷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深度合作,不斷提高文化遺產國際參與能力,同時向世界傳遞文化遺產保護的聲音;通過跨國申遺、文物外展、援助修繕、聯合考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化遺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歷程。


劉玉珠強調,國家文物局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大保護利用,深化國際合作,推進學術研究,加強「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用好歷史文化遺產,深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夯實民意基礎,築牢社會根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