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融合互聯網+ 打造特色農業國際品牌

2016年—2017年,第一次把品牌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層次。這一戰略無論對於哪個行業而言,都是機會更是挑戰,尤其國際競爭力尚處於下風的農業。沒有深加工的農業是初級農業、弱勢農業。雖為農業大國,但還缺少叫得響的國際品牌。因此,抓住機遇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轉型升級,是當下相關農業部門和企業面臨的重要任務。日前,在世界貿易組織農產品與食品流通促進(邊貿)專業委員會、北京寧夏企業商會、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功能食品研究發展中心等聯合主辦的互聯網+特色農業產品產業高峰論壇上,專家多次強調,必須為農產品的深加工科學發展再塑新功力,推動農產品與食品科學高效快速轉型升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加農業企業附加值,提高農業綜合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在強力推進特色農產品的發展。

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增強競爭實力

由於深加工水平還比較低,所以雖然擁有許多特色農產品,但在國際上還不具備強大競爭力。不僅如此,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質量、安全、環境、農村勞動生產力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更是倒逼農產品加工業加速發展。

會上,國家質檢總局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分析認為,目前的農業現狀是以一家一戶為主,經營分散、基礎比較薄弱,尚存一些突出問題,如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企業規模比較小、農產品的成本比較高、農業的出口數量比較小、國際競爭力不強,特別是農產品深加工的能力不強,大多數是初加工產品,加工副產物60%以上沒有得到綜合利用。

「所以必須要打造一批領軍企業,最大限度地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劉兆彬認為,當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需求緊迫、條件具備、機遇難得,到了必須而且能夠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

「農產品量很大,特色農產品很多,單價也不低,但是價值量、競爭實力不足。」劉兆彬以小國荷蘭為例和進行了比較。據他介紹,荷蘭的農業人口只有22萬人,而目前的農業勞動力為2.2億人,但是,2016年荷蘭出口農產品達到了800多億美元,則為706億美元,「比荷蘭少了100多億美元!」,那麼差距在哪裡?劉兆彬以實例進行了分析,如目前的雞蛋產量已經達到了3090萬噸,但是深加工能力還不到總產量的10%;再如產的蜂蜜在市場上的價格約為二三十塊錢一瓶,但是紐西蘭產的蜂蜜是300多塊錢,更貴的還有幾千塊錢!

「這都是因為的農產品缺少知名品牌,缺少全國的知名品牌,更缺少全球知名的大品牌。」對此,劉兆彬頗為感慨,「所以結論是農業、農產品要想科學發展,必須轉型升級,必須要確立品牌戰略。」

而對於農產品品牌的成長之路,劉兆彬認為,將分成五個層次。首先發展具有產地特色的品牌。「這是特有優勢資源。不少農產品的產地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成就了像洛川的蘋果、五常的大米、西湖的龍井、寧夏的枸杞、新疆的哈密瓜等。必須把特色產品打造成金字金牌。」他強調。第二條路徑即發展由政府法律制度扶持和保護的品牌,比如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產品。第三是發展產品的品牌,通過市場競爭,建立品名、商標、標誌,形成農產品的品牌。第四步則是打造著名的企業品牌,比如新希望、雙匯、雨潤這樣的大企業。這就不僅僅是一種產品了,企業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著名的品牌。第五步,也是最高層級,即世界知名品牌。

劉兆彬尤其強調,品牌是企業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的結合體,是企業的形象,更是企業的財富,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所以一定要培育和扶持農產品品牌的成長,尤其是特色農產品品牌。

以互聯網+為推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品

其實,發展特色農業,相關政府部門已經做了相當多工作。對此,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政策與信息室副主任陳松表示,近年來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已經成為各地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增值效益和競爭力重要的抓手。尤其是當特色農產品藉助互聯網,通過融合發展,出現了很多新業態、新模式,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應該說,特色農業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陳松表示。

據陳松介紹,為了發展特色農業,農業部近年來推出了許多措施。首先,通過認證的方式,農業部不斷打造政府的公共品牌。據陳松介紹,從2000年開始,農業部開始重點發展安全優質農產品品牌,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簡稱「三品一標」。據陳松透露,無公害農產品方面,目前全國有效產地達700多萬畝,獲證單位3.4萬家;綠色食品,1991年啟動認證至今,全國綠色食品企業已超過1萬家,產品接近2.5萬個;有機農產品認證企業1000家,產品接近400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登記穩步推進,截止到目前,累計在農業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2061個。「應該說現在獲得『三品一標』的農產品,基本上可以覆蓋各地絕大多數特色農產品,各地也在把『三品一標』認證作為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陳松表示。

其次,通過創建活動打造地方區域品牌。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經過兩年創建,去年底已有103個縣和4個市被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縣市。2017年,農業部決定擴大範圍,啟動第二批215個單位試點。「農產品食品安全縣已經成為一個金字招牌,各地方應該把它跟地方的特色農產品結合起來發展。」陳松建議。

第三,通過政策推動打造企業的自主品牌。「農產品的溯源是現階段農業部推動的重點工作。」據陳松介紹,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農業部就在積極推動此項工作。從當初政府推動到現在的企業自發,從簡單的信息錄入到現在的全程信息披露,應該說二維碼的應用讓消費者逐漸認識到農產品溯源的作用,農產品企業更是挖掘到了農產品溯源的價值。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很多農產品企業只是簡單地認為溯源就是貼個二維碼,掃描有信息就行了,還達不到溯源的本質作用。「這種局面必須扭轉,否則消費者將對農產品溯源失去信心。當前農業部也在積極研究推進位定農產品溯源分級的標準。目前已經提出,一級溯源要有標識和認證,要標識合格;二級溯源要標註;三級溯源要有一定的品牌用戶,以此實現溯源的品牌。」陳松強調,溯源一定要向消費者傳遞產品合格、主體可信、市場有聲譽的信號。「表面文章只會把十幾年的工作做垮了。」

無可否認,目前的特色農業基礎還比較薄弱,生態經營主體的實力不是很強,尤其是現在農產品優質優價的機制尚未形式。對此,陳松建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水平越來越高,加快推進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勢在必行,但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利於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市場流通、保障安全方面的政策扶持。「關鍵在於產品要有差異化、品牌化,主體要講信用,要有信譽度。」另外陳松還提出,基層要加強使用新興人才的培訓,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潛力。

「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和外出務工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三大機遇,那麼農產品深加工業就是新時期的又一次重大機遇。抓住了,就能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發展;抓不住,與世界農業強國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希望更多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能緊緊抓住此次歷史機遇,以農產品深加工業為突破點,致力於將最安全、合格的生態食品,從田間直接送到百姓餐桌」。陳松最後強調。

詳見今日食品報第4版

7/26 星期三

清晨,萬籟俱寂,清晨的陽光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寧靜淡雅,沒有那種喧鬧的氣息,讓人感到心平氣和心曠神怡。

監製:劉艷芳 編輯:孟 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