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史上的甘肅大書法家

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其歷史發展伴隨著人類文明之發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甘肅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書法藝術在其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甘肅的書法大家在書法史上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秦漢時期的甘肅書法

甘肅出土的漢簡,對研究漢字形體的演變提供了大量資料。居延、敦煌、武威、甘谷漢簡,是隸書形成的產物,數量多,時代序列清晰,書體多姿多彩,不僅有正規的隸書,也有介於隸楷之間的行書或稱新隸書,不僅有近於楷書的字體,還有類似現今美術字的字體,草書更為發達。這反映出漢字發展過程中的很多現象,為研究漢字物形發展提供了大量墨寶真跡,成為斷代依據(參考何雙全《簡牘》)。

東漢時期的甘肅,出現了幾位著名的書法家,即安定烏氏的梁鵠,敦煌淵泉的張芝、張昶。

梁鵠,字孟皇,漢靈帝時的書法家,他在八分書法上的卓越成就,一直受到歷代書法評論家的好評。南朝梁人庾肩吾的《書品論》將梁鵠、皇象、鍾繇、索靖等九人的八分書列為上品,唐代韋續《墨藪·九品書》將梁鵠書列入上上品,張懷瑾《書斷》將其列入妙品,都給於了很高的評價。康有為考證認為,魯《孔子廟碑》實為梁鵠所書。《隸釋》記有《修孔子廟碑》,三國魏曹植文,梁鵠書,鍾繇篆額,時稱為「三絕碑」。

張芝,字伯英,名將張奐之長子。張芝自幼以杜操,崔瑗等書法家為師,學習章草。后脫去舊習,改變體勢,省減章草點畫波磔,每字筆畫相連,一筆呵成,全篇連為一氣。偶有不連之處,也是神氣貫通,狀如龍躍蛇舞,筆力神變無極,形成獨特風格。張芝草書,精妙絕倫,是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大突破,為歷代書法家所盛讚。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說;「傾尋諸名書,鍾(繇),張(芝)信為絕倫,其餘不足存」。南朝齊書法家王僧虔在《又論書》中稱讚說;「伯英之筆,窮神靜思,妙物遠矣,妙不可追」王羲之父子的書風也受到張芝的不少影響。

張芝的弟弟張昶,字文舒,做過黃門侍郎,精於草書,被時人稱為「亞聖」。人稱張的書法比起乃兄之書法「如筋骨天姿,實所未逮,若華實兼美,可以繼之」。當時有名於世的書法家姜挧、梁宣、田彥和韋誕等人,都是他的弟子。現今猶存的《西嶽華山堂碑銘》就是張昶的大手筆。

秦漢時期,甘肅除出了幾位著名的書法家外,在碑帖刻石方面也留於青史。漢代甘肅著名的碑刻有《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等。《西狹頌》,《武都太守耿勛碑》等。《西狹頌》,全名為《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存於今成縣西13公里處的天井山魚竊峽中,鐫刻於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也是漢代三大頌碑《石門頌》、《陠閣頌》、《西狹頌》中保存最完整的摩崖刻石。由仇靖(字漢德,武都郡下道人,今成縣西)撰文書寫。

二、登峰造極的魏晉南北朝書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時期。敦煌索靖的書法代表著這一時期北方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

索靖,字幼安,生於官宦家庭。青年時又與同郡友人汜衷,張甝、索紾、索永等四人同遊學到洛陽,入太學讀書,有「敦煌五龍」之稱。索靖的祖母張氏,是東漢著名書法家張芝的姐姐。故後世人認為索靖的草書是受張芝之傳而變其形跡,另吸引韋誕等長技而自成一體。唐人張懷瑾所著《書斷》稱索靖草書「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

在魏晉兩朝,北方書法首推衛覬和衛瓘父子。索靖的草書與衛瓘齊名。衛瓘的族孫女衛鑠在東晉之世人稱衛夫人,曾以書法傳授王羲之。即使這樣,將索靖與衛瓘二人的書法功底作比較,索靖仍略高一籌,即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能及靖。索靖不僅是書法家,也是學者,作家和書法理論家。他的《草書狀》是草書理論的典範,至今仍作為欣賞、揣摩、學習草書的指南。

索靖之外,曾僑居河西的江式家族,也是書法世家。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遷都洛陽,各宮殿的門板楹聯都是由江式篆書題寫,足見江氏書法為世推崇的程度。

西晉至十六國,隴右書法家首推辛謐和胡方回。他們的名聲雖不及索靖和江氏家族,但事迹卻載入史冊。

辛謐,隴西狄道(今臨洮)人,史載他「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時為楷法」。(《晉書、隱逸辛謐傳》)。

胡方回,安定臨涇(今鎮原東南)人。史載他「辭彩可觀」(《魏書、胡方回傳》)。赫連勃勃築統萬城,由他寫《統萬城銘》。后《統萬城銘》及胡方回的另一作品《蛇祠碑》都成為書法名篇。

三、明清甘肅書法家胡纘宗

由於隨唐五代,宋夏金元時期,北方各少數民族屢犯中原,加之連年征戰,這一時期的書法家向中原和南方發展。在書法方面,雖有禮縣縣城南郊的《趙世延家廟碑》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尚未有甘肅著名的書法家問世。

但到了明清時期,甘肅文化達到了全盛時期,詩人、學者、作家、書法家層出不窮。書法家當屬秦州秦安縣城人胡纘宗。‍

胡纘宗,字孝思,一字世甫,號可泉,又號鳥鼠山人。他的祖父兩代曾任過縣官,父親胡士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儒者,長期在四川雙流縣任教諭、代理縣事。胡纘宗不僅是一位學者,而且是一位百姓擁戴的清官。他精研文史,才華橫溢,於詩詞歌賦、經學、方誌書法等方面均有卓越的成就。他的許多書法墨跡存留於各地名山大寺,如今江蘇鎮江金山寺摩崖有其巨書「海不揚波」,蘇州虎丘有其篆書手道「千人坐」,山東曲阜孔廟第一牌坊「金聲玉振」,天水各地墨跡則更多。

此外,與胡纘宗同鄉的安維峻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對甘肅近代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近現代書法成就輝煌

從清末到民國,甘肅文化蓬勃發展,文化名人層出不窮。在書法方面當以天水學者馮國瑞和蘭州學者劉爾炘為代表。

馮國瑞,字仲翔,號麥積山樵,石蓮穀人。幼年啟蒙於家鄉私塾,后考入甘肅省立第三中學(今天水一中),該學堂系清翰林哈銳和隴南書院山長、近士任文卿兩位先生開辦。1926年,馮國瑞考入清華國學院,師從王國維、陳寅恪、李濟之、吳雨生、梁啟超等名師。他在金石、考古、古典文學、詩詞創作、書畫藝術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詣和獨特成果。

劉爾炘,字又寬,號果斎,又號拙修子,晚年又號五泉山人,甘肅蘭州人,祖籍陝西三原。清末到民國時期學者、教育家,在西北各省影響很大。他的書法頗有造詣,真、草、隸、篆各有所長,楷書遒勁委婉,隸書雄撲壯健,能融會前人,自成一家,尤擅長大字榜書,其墨跡流傳三隴者不下數千幅,稱於當時。晚年又習繪畫,以蘭草和山水見長。

總之,甘肅是書法的發祥地,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作為一名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不能不了解甘肅的書法起源與發展。

合作交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